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 国 总 计
300 0 300
3 0 3
0 300 300
0 3 3
交换后
A商品 甲 国 乙 国 B 商品
3-1=2单位 1单位
1单位 3-1=2单位
评价: (1)亚当· 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了 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为科学的国际贸易 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2)但其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 殊的现象,即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 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在生产上并不具有 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 能否获得利益,斯密的理论并没有回答。
思考题
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来说,如果其所有
产品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它们是否也能 参加国际贸易?
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83)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 《 政 治 经 济 学 及 赋 税 原 理 》 (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使生产要 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即要素价格均等 化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48、1949、 1953年先后在三篇论文中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作了数学证明,指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 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故这一理 论合称为赫-俄-萨(H-O-S)原理。
国别 美国 英国
土地 劳动 土地 劳动 要素价格 (美元)(美元)(美元)(美元) 2.00 4.00 8.00 2.00 生产函数 小麦 布匹 5 1 1 10 5 1 1 10
单位产品 小麦 成本 布匹
14 42
42 28
※ 因此,一个国家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丰富 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则是那些本国需 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即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 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 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创立者: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 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俄理论(H-0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民收 入之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 观点。 俄林,接受了其师赫克歇尔的观点,于1933年出 版了《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并因此获1977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
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 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例。
二、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可以分为: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也称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包括要素供给比例 理论,还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5.不存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每个国家的总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相等。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供 给。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矿产;也包 括社会积累的资源,如技术、资本;还包括劳动力。
举例: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只有甲乙两个 国家,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商品,单位 产品投入的劳动量见表2-1。
分工前
A商品 B 商品 劳动天数 产量 劳动天数 产量 甲 国 乙 国 总 计
100 200 300
1 1 2
200 100 300
1 1 2
分工后
A商品 B 商品 劳动天数 产量 劳动天数 产量 甲 国
没有运输费用。
不存在技术变化。 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评价:
(1)积极意义在于,它论证了无论是生产力水平 高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只要按照比较优势的 思想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即增加物质财富。这一理论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2)提出了国家间分工的依据,但没有解决交换 比例的问题。 (3)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 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掩盖 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该理论揭示的贸易各国所取得的利益是短 期利益,往往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发生 矛盾。(如: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五、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 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 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 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 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 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Leontief)运用 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 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相反,乙国扩大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减少生产并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使得劳动需求增 加、价格上涨,资本需求减少、价格下跌。由于同 一种生产要素价格在两国的反向运动,最终导致两 国的同一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并不能使各国同质的 生产要素收入完全相等,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法是, 国际贸易减少了同质生产要素如工资和利率的国际 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 原因 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不同国家的同 种商品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不同的。商品总是 由价格低的国家向价格高的国家流动。当两国的价 格差额大于运输成本时,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利益。
(二)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 劳动力的需要量
1947年 1951年
出 口
资本(美元) 2550780
进口替代
3091339
出 口
2256800
进口替代
2303400
劳动(人/年) 182.313
人均年 资本量 13991
170.004
18184
173.91
12977
167.81
13726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
1、把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
(劳动)的假定扩展至两种及以上的要素投入,
更为深入和全面。 2、从要素禀赋上来考察国际贸易的成因,正确地指 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局限性
1、混同了劳动力要素收入和其他生产要素收入的 区别。
2、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3、该理论与当代大量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大量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 的工业国之间,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发展相对缓慢) 4、忽略了国际生产关系、国际政治因素以及政府 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 1.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 而进行的活动。 2.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天然的交换倾向产生 分工。 3.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社会财富。
(利己心—交换—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 社会财富)
4.分工的原则是在绝对优势的产业进行专 业化生产。
5.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 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因为有利的自然 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国生产某 种产品的成本绝对的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 绝对优势地位。 6.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 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须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 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 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 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170/80 =2.25 0
100+120= 220/100 220 =2.2
交换后
葡萄牙 英 国
毛 呢 1单位 1.2单位
酒 1.25单位 1单位
比较成本理论是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 些假定包括: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劳动在一国国内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 由流动。 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
第八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创始人: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代表作: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 质 和 原 因 的 研 究 》 (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简称《国富论》)
一、赫—俄理论的假设条件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 3.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 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
4.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 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 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 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放弃所有 商品的生产,而只应放弃生产本国处于最大 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贸易,则可以增加世 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交换的国家 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李嘉图用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酒的例子加以 说明。两国单位产品投入的劳动量见表2-4 :
他们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 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国际间要素的流动, 从而抵销了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也就是说,国 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 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比如,甲国的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 故利息率较低、工资较高;乙国的劳动相对丰富、 资本相对稀缺,故工资较低、利息率较高。在自 由贸易中,甲国扩大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减少生产并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就使甲国的 资本需求量增加,而劳动需求量减少,从而使甲 国的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价格下跌。
(三)商品的成本差别是因为各国生产诸要素的价格 不同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四)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各国的要素禀赋 在各国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的要素供给不同 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要素 供给丰富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低廉,要素供给稀 缺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昂贵。
美国与英国的要素价格与产品成本
Leabharlann Baidu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 是指同一 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 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 重要贸易形式。
分工前
毛 呢 葡萄牙 英 国 90 100 1 1 80 120 酒 1 1
劳动日(天) 产量(单位) 劳动日(天)产量(单位)
从表2-4可知,在毛呢和酒这两种商品的生产 上,葡萄牙都占有优势地位,而英国都处于劣势。
分工后
毛 呢
劳动日(天) 产量
酒
劳动日(天) 产量
葡萄牙 英 国
0
0
80+90 =170 0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需求偏好差异(各国需求偏好不同)
要素密集度逆转(某特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人力资本说(劳动力不同质) 贸易保护说(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说(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只考虑了资本 和劳动两种资源)
第三节
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是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一国即使两种 商品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另一国,但只要按照 “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 换,不仅可以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可以使贸易 双方获得利益。 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国际分工 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 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 国的劳动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 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 能性。
300 0 300
3 0 3
0 300 300
0 3 3
交换后
A商品 甲 国 乙 国 B 商品
3-1=2单位 1单位
1单位 3-1=2单位
评价: (1)亚当· 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了 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为科学的国际贸易 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2)但其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 殊的现象,即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 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在生产上并不具有 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 能否获得利益,斯密的理论并没有回答。
思考题
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来说,如果其所有
产品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它们是否也能 参加国际贸易?
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83)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 《 政 治 经 济 学 及 赋 税 原 理 》 (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使生产要 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即要素价格均等 化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48、1949、 1953年先后在三篇论文中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作了数学证明,指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 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故这一理 论合称为赫-俄-萨(H-O-S)原理。
国别 美国 英国
土地 劳动 土地 劳动 要素价格 (美元)(美元)(美元)(美元) 2.00 4.00 8.00 2.00 生产函数 小麦 布匹 5 1 1 10 5 1 1 10
单位产品 小麦 成本 布匹
14 42
42 28
※ 因此,一个国家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丰富 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则是那些本国需 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即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 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 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创立者: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 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俄理论(H-0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民收 入之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 观点。 俄林,接受了其师赫克歇尔的观点,于1933年出 版了《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并因此获1977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
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 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例。
二、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可以分为: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也称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包括要素供给比例 理论,还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5.不存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每个国家的总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相等。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供 给。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矿产;也包 括社会积累的资源,如技术、资本;还包括劳动力。
举例: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只有甲乙两个 国家,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商品,单位 产品投入的劳动量见表2-1。
分工前
A商品 B 商品 劳动天数 产量 劳动天数 产量 甲 国 乙 国 总 计
100 200 300
1 1 2
200 100 300
1 1 2
分工后
A商品 B 商品 劳动天数 产量 劳动天数 产量 甲 国
没有运输费用。
不存在技术变化。 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评价:
(1)积极意义在于,它论证了无论是生产力水平 高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只要按照比较优势的 思想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即增加物质财富。这一理论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2)提出了国家间分工的依据,但没有解决交换 比例的问题。 (3)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 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掩盖 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该理论揭示的贸易各国所取得的利益是短 期利益,往往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发生 矛盾。(如: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五、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 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 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 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 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 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Leontief)运用 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 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相反,乙国扩大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减少生产并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使得劳动需求增 加、价格上涨,资本需求减少、价格下跌。由于同 一种生产要素价格在两国的反向运动,最终导致两 国的同一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并不能使各国同质的 生产要素收入完全相等,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法是, 国际贸易减少了同质生产要素如工资和利率的国际 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 原因 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不同国家的同 种商品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不同的。商品总是 由价格低的国家向价格高的国家流动。当两国的价 格差额大于运输成本时,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利益。
(二)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 劳动力的需要量
1947年 1951年
出 口
资本(美元) 2550780
进口替代
3091339
出 口
2256800
进口替代
2303400
劳动(人/年) 182.313
人均年 资本量 13991
170.004
18184
173.91
12977
167.81
13726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
1、把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
(劳动)的假定扩展至两种及以上的要素投入,
更为深入和全面。 2、从要素禀赋上来考察国际贸易的成因,正确地指 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局限性
1、混同了劳动力要素收入和其他生产要素收入的 区别。
2、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3、该理论与当代大量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大量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 的工业国之间,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发展相对缓慢) 4、忽略了国际生产关系、国际政治因素以及政府 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 1.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 而进行的活动。 2.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天然的交换倾向产生 分工。 3.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社会财富。
(利己心—交换—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 社会财富)
4.分工的原则是在绝对优势的产业进行专 业化生产。
5.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 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因为有利的自然 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国生产某 种产品的成本绝对的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 绝对优势地位。 6.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 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须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 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 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 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170/80 =2.25 0
100+120= 220/100 220 =2.2
交换后
葡萄牙 英 国
毛 呢 1单位 1.2单位
酒 1.25单位 1单位
比较成本理论是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 些假定包括: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劳动在一国国内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 由流动。 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
第八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创始人: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代表作: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 质 和 原 因 的 研 究 》 (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简称《国富论》)
一、赫—俄理论的假设条件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 3.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 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
4.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 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 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 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放弃所有 商品的生产,而只应放弃生产本国处于最大 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贸易,则可以增加世 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交换的国家 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李嘉图用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酒的例子加以 说明。两国单位产品投入的劳动量见表2-4 :
他们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 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国际间要素的流动, 从而抵销了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也就是说,国 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 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比如,甲国的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 故利息率较低、工资较高;乙国的劳动相对丰富、 资本相对稀缺,故工资较低、利息率较高。在自 由贸易中,甲国扩大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减少生产并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就使甲国的 资本需求量增加,而劳动需求量减少,从而使甲 国的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价格下跌。
(三)商品的成本差别是因为各国生产诸要素的价格 不同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四)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各国的要素禀赋 在各国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的要素供给不同 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要素 供给丰富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低廉,要素供给稀 缺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昂贵。
美国与英国的要素价格与产品成本
Leabharlann Baidu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 是指同一 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 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 重要贸易形式。
分工前
毛 呢 葡萄牙 英 国 90 100 1 1 80 120 酒 1 1
劳动日(天) 产量(单位) 劳动日(天)产量(单位)
从表2-4可知,在毛呢和酒这两种商品的生产 上,葡萄牙都占有优势地位,而英国都处于劣势。
分工后
毛 呢
劳动日(天) 产量
酒
劳动日(天) 产量
葡萄牙 英 国
0
0
80+90 =170 0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需求偏好差异(各国需求偏好不同)
要素密集度逆转(某特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人力资本说(劳动力不同质) 贸易保护说(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说(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只考虑了资本 和劳动两种资源)
第三节
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是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一国即使两种 商品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另一国,但只要按照 “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 换,不仅可以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可以使贸易 双方获得利益。 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国际分工 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 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 国的劳动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 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 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