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 顺德清晖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德清晖园
【概况】
清晖园,位于顺德大良清晖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
万历年间,一位末世才子,以一句“倚松爵酒,金杯影里动龙鳞”搏得龙颜大悦,金榜提名。
他,就是顺德立县后的首位状元郎——清晖园最早的主人黄士俊,在大艮gèn南郊建有黄家花园等园林别墅。
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上述物业由顺德进士、龙应时购得。
到嘉庆五年1800龙应时病逝,其子龙延愧将父亲生前购得黄家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
一年后,龙延愧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了“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照之恩。
新中国成立后,由各级政府拨款几经修葺qi兴建,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
清晖园的清雅,除了体现在名字上,更多的是见于那一色的青砖灰瓦、绿树白花。
今天,就让我为您讲解百年清晖园。
清晖园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与江南园林之特色。
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绿树、古墙、石山、小桥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
汇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园内树木繁茂,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台亭榭交相掩映,倘徉chánɡyánɡ徉其间,令人流连。
成为顺德主要的旅游景点。
【前园】
步入清晖园,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
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
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10月间挂果),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惜阴书屋和真砚斋】
穿过一个拱形小门,园内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
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连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
在惜阴书屋左边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na四角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于清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重建后改名花那亭,亭内上方还挂着”凤台” 二字牌匾。
风流倜傥的探花郎李文田,在京为官时就已与龙家交往密切,后来,并将其掌上明珠许配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清晖园几乎成为他的另一个家,今日所见的匾额,便是其笔墨余香。
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依偎。
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duo)山杰作。
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
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的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干,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而重新发芽,现在每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
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船厅--小姐楼】
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列。
传说当年园主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
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
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zhǐ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曲折才能到达船舷。
船舷左边栽由一颗古沙柳,仿佛稳着大船的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像敷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
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
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就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碧溪草堂】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
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48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
窗下有一幅阴刻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士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延愧之子,进士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
1959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薄一波、郭沫若、何香凝等知名人士。
郭沫若先生下榻此堂时作有《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二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
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
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诗作一出,很快便赢得四方赞誉。
其中,“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二句生动传神地描述了顺德水乡风光特色,一时为人们争相传诵
突出水池的是澄chéng漪yī亭,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
即使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
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读云轩】
绕过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读云轩的景区。
大家请回头看看刚才走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拓版。
步上台阶,沿走廊可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
在前面游廊尽处,穿过一个石圆门,就可以进入读云轩的主体建筑内部了,这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时龙家豪宅的气派。
【凤来峰】
走出读云轩,景色突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山东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3000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
石山上有人工瀑布,其凌空飞泻而下,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虽由人造却宛如天开的境界。
【沐英涧】
景区主要有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中央的八表来香亭是整个沐英涧景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先看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色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们再看
室外,八表来香亭的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为“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
从八表来香亭出来,步过曲折的小桥,入门上方是一套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扶疍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目前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仅存于世的一套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
清晖园整个新园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车磨、手绘工艺制成。
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达贵、富户所建的豪宅里。
【状元堂】
从沐英涧门口出来,就来到状元堂,状元堂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地方。
【竹苑】
清晖园里面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精美,还保存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刻。
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璧山,山上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
这一石景设置得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不可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自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
“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
画面中的桃子有100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数来便只有99个。
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时曾相识呢?这里是我们刚进入大门时见到的“八角壁裂池”。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建于1959年。
1984-1-29,我国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径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在2004-8将大会议室定名为“启明居”,并在室内展出邓小平两次南巡顺德时的珍贵图片。
在邓小平休息过的启明居前,一座2.1米的邓小平铜像不久前正式亮相。
铜像边多了一对猫:一尊偎依着的白猫黑猫石像立在铜像跟前,让人很容易记起邓小平的经典话语: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黑猫白猫的比喻是小平同志的经典名言,体现邓小平的实干作风,同样也反映了顺德人的务实态度。
【清晖艺廊展厅】
现在大家看到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的清晖艺廊展厅,里面设有园史展览。
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百年发展历史,以及顺德科举和岭南的历史文化。
观赏园林,就象赏诗观画。
清晖园的意境何在?广州书法家吴晓峰写下的是“楼台浸明月,灯火耀清晖”;不知谁题的“竹苑”门联也击掌而叹:“明月无处不花香”!看来朦胧月色下的清晖园有更为迷人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