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5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5个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da020c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5.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5个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包括情感、心态、认知等方面的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情绪稳定,不被外界因素轻易影响。
2.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大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自信心,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同时,对自己的情绪、需求、目标等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健康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3. 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老师、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能够有效沟通、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冲突,不过分依赖他人,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
4. 应对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等。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采取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压力,不被压力所困扰。
5. 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新环境、新挑战时能够迅速适应和调整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情绪稳定、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应对压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等5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保持良好状态,大学生才能在学业和生活中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1aea2778f242336c1eb95ec8.png)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面临着许多特殊状况,如何让大学生减少甚至避免由于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心理应激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不断提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69进入21世纪,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竞争趋势日益增强,完美型人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更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高校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1 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素质状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因此,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 大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在当前扩招的形势下,高校的资源管理与配置等方面比较落后,它的教学方法和小学、中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大学生不能快速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与生活方式。
比如有很多灵活性较强的活动还很难独自完成,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情绪往往很失落。
有的大学生时常思念远方的父母,对中学时代班主任的关心甚是怀念,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此外,我国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尚有欠缺,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使学生普遍感到大学思念的生活并不顺利。
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会给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日益变得警惕起来,这样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1.2 由于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心理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高校的收费标准也在逐步提高,这对于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3f4aff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c.png)
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它是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核心,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一些调整和提升自我概念的方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幼儿期开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并发展。
在儿童早期,自我概念主要建立在家庭和同伴的关系中。
随着成长,自我概念逐渐拓展到学业、职业、社交等方面。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个人经历和外部反馈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评价来建立对自我的认知。
积极的反馈和成功经历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消极的反馈和失败经历则可能导致自我概念的负向发展。
二、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自尊心的发展:自我概念的核心之一是自尊心。
一个健康的自尊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应对挫折和困难,从而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 抑郁和焦虑:自我概念问题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常常伴随着对自身的否定和负向评价,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
相反,积极的自我概念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减少心理疾病的风险。
3. 罪恶感和自我指责:一个不健康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有过度的责备和指责,产生罪恶感。
这种负向情绪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自我厌恶和心理障碍的发生。
三、调整和提升自我概念的方法1.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是重要的。
不要对自己过于苛求,要学会关注自身的优点,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2. 培养自信心: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可以通过制定目标,取得小的成功来增强自信心。
3. 寻求支持:在自我概念受损时,及时寻求社会支持是重要的。
与亲朋好友交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能够提供情感的支持和积极的建议。
4.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对自我概念的提升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0d489007cd184254b3535d7.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题目: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院:江苏农林学院系别:人文艺术系班级:14商务日语二班姓名:何欣瑞学号:2014060502052014年1月12日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者:何欣瑞班级:14商务日语学号:201406050205摘要: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
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
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
大学生自入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关键词: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心理健康1、什么叫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
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1.1主要内容1.1.1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
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例如,在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大学生自我担当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担当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f7dea6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3.png)
大学生自我担当与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之才。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大学生需要自我担当起心理健康的责任。
本文将从培养自我认知、积极调适情绪和寻求帮助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自我担当与心理健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培养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内心需求和能力的过程。
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点,同时也要客观评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有真实地认知自我,才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
例如,当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够理解自己的努力程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通过培养自我认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调适情绪情绪是人的内心体验和反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调适情绪是大学生自我担当与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其次,他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内心的困扰和烦恼,寻求支持和帮助。
与家人、亲友和辅导员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有助于情感宣泄和问题解决。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例如音乐、绘画、读书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三、寻求帮助当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时,他们应该学会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软弱或失败,相反,它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心理健康负责的表现。
大学校园中通常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可以通过预约咨询师的方式,寻求他们的专业帮助和指导。
咨询师会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加入心理健康俱乐部或社团,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分享经验和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自我担当与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培养自我认知、积极调适情绪和寻求帮助三个方面的努力,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c122de619e8b8f67c1cb9a7.png)
对 于 自我概 念以及 心理健康 的关 系 , 当前出现了两类不同 的研究 ,一类是整体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的关 系 ,通常认为是 自我概念对 心理健康起 到的积极或者消极 的作用 。一个人的 自 我认可度越 高 ,他的心理 也就会越健康 。通常人生的发展大致 可 以分 为 8 个 阶段 ,其中第 5阶段属于 自我统合以及 角色混 淆 期 ,这时候 如果 自我概念清晰 ,追求方 向明确 ,发展就会 十分 顺利 ,如果 自我感觉混乱 ,就会在心理上 出现问题 ,导致心 理 疾病 的发生 。另一类是 自我概念 的某 种成 分同心理健康之 间的 关系 。这类 的研究 主要 在于 自尊 心同心理健康 以及 自知 同心理 健康的关联 。在 自我概念 的多维度级别 的模型构造里 ,处在 中 心地位 的 自尊以及 自知等都成 为 了可 以评判心 理健康 程度 的 关键依据。个体对 于 自我前景持有乐观 的态度才会对心理产生 健 康的效应 ,也就不会让人产生消沉 、焦虑的心理。
的关联 ,低 自尊成 为了焦 虑、抑郁 的主要表 现以及原 因之一 , 随着低 自尊带来 的是焦虑 和抑郁等心理 问题 的发生 。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迪 ,只有通过正确的方 式去引导大学生对 自己的客观评价 ,以积极 的态度接纳 自己, 不断提升 自我调节 的能力 , 才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方
大 家 对 她 也 就 放 弃 了 。后来 ,由 于压 力 过 大 ,李 同 学 想 通 过 心
我概念 。如果一个人 自认为能力一般 ,成绩只能是 中游程度 ,
就会在成绩提升 的时候获取更大 的信心 , 认 为取得 了非 常大 的
成 功 ,反倒 是 能 力 突 出 ,成 绩 优 良 的 自我 概 念 的 人 ,对 于 好 成 绩 会 说 是 遭 遇 了非 常 大 的失 败 ,认 为 是 自 己 的 次 挫 折 。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b2fb6cb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6.png)
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他自己成 功和失败的经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没有一个人永远是胜利成功的。
调适过度自卑的方法:
1、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 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即使处在不利 的条件下,也要鼓励自己,增强信心
3、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 合适的目标
分析、评价逐渐变的客观、全面。
对自我的评价与外界基本一致,并能自觉地按照 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
3、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能够自尊、自 信,但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
凡涉及到“我”或与“我”有联系的事物,
常引起一定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 愿把情感体验闭锁内心。
高估自己
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
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 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 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
“甜柠檬” “酸葡萄” 心理
影响
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他人的关 系;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的要求,承担无法 完成的任务,从而最终导致失败。
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学习毅力是否坚强?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
关注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许 多人都在思考: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他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优缺点?
…… 然而,在这个思考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衡量
自我的尺度,就可能出现自我意识上的偏差。
1、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 面的自我评价。
情绪 有明显的两极性:
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 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 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4eb7f2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7.png)
通过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来提升自我意识,例如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和建议。
心理健康
02
心理健康的定义
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完整和稳 定,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充分发挥潜能,并获 得满意的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
于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情绪管理、心理弹性
、社会适应等方面。
当个体面临心理问题或心理障 碍时,可能会影响到自我意识
的发展和形成。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可以帮 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提高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
02 作者:John Doe
03 出版年份:2000
THANKS.
理解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都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
误区
避免将心理健康简单地归结为“没有心理疾病”或“没有 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促进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发现自我 价值,实现自我潜能,提升幸
福感和生活质量。
维护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减少身 体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
心理健康
02
识别和解决员工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
,提高工作效率。
人际关系
03
教育员工如何与同事、上司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
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在生活中的自我应用
自我意识
0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1056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8.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分析引言: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重要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同时,自我概念也是大学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现象日益突出。
如焦虑、抑郁、自卑、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二、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特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在社会与个体互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它包含了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态度等方面。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通常较为模糊,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关联性1. 心理健康问题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产生负面影响。
当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自我怀疑、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2.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积极与否、健康与否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抵抗力。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自我概念的关联性,以下策略可以被采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压力。
2.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支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互助小组等。
3.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以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挑战。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相关性。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困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提供支持和帮助。
自我概念与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我概念与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25cfe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6.png)
自我概念与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概念和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身份的认知与评价。
它们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信心,增强抵抗压力和克服挫折的能力。
首先,自我概念和自尊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快乐、满足与自信。
他们对自己有着积极的评价,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因此,他们更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更能够积极应对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种乐观与自信有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其次,自我概念和自尊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也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自我概念和自尊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态度。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可以使人们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平和和大方,更有可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此相反,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和低自尊会使人们感到不自信、紧张和敏感,这可能影响他们与他人的沟通和相处,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困扰与矛盾。
此外,自我概念和自尊还对个人的自我规范和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个人目标,并且促使他们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相反,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和低自尊可能削弱人们对自己能力和责任的认识,导致行为上的消极倾向和对自己的要求降低。
这种行为模式可能进一步加剧自我概念和自尊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在心理健康问题上,自我概念和自尊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概念和自尊与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负面情绪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人们如果对自己有着积极的评价和良好的自尊,一般更具有适应压力的能力,不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侵害。
相反,对自己产生了消极认知,自尊较低的人更容易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情绪波动较大,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之中。
综上所述,自我概念和自尊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对于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人际关系、规范行为选择以及预防心理健康问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184a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4.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困扰的增多,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自我认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自我认知的概念与作用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接受和评价程度的认知过程。
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概念等方面,对于个体的心理调节和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
三、自我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 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良好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准确的认知和积极的评价时,会更加自信和满足,减少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出现。
2.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是对自己身份和角色认同的总结和理解。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清晰明确时,能够更好地适应自身环境,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关注程度。
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调节策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四、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途径1. 加强自我教育:大学生应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对自我认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自己。
2. 寻求专业帮助:如遇到心理问题,大学生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的帮助,通过专业指导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路径。
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应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的困扰。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249d7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9.png)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概念化自我是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形象、能力和价值的总体看法。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个体的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自尊和自信方面。
自尊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程度,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价值的认同。
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抗逆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使其更坚强、自信地面对挑战。
而负面的自我概念则容易引发自卑、自怜的情绪,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其次,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自我认知和心理韧性方面。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将塑造个体的行为、决策和思维方式。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帮助个体发展出对自己真实价值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局面。
同时,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心理韧性,让个体在逆境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此外,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对自己的信心和认同使得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自信和大方,从而促进良好的互动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相反,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导致个体在社交中的退缩和疏远,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总之,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自信;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培养心理韧性;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自我概念,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自我肯定来提高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在逆境中,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自我概念,勇敢面对挑战,并寻求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a1edd0ad51f01dc281f1d4.png)
心 理健 康 ( na hah 是 个 体 良好 的心 metl el ) t 理 素质 的表 现 ,是 个 体 整 体 健 康 状 态 的必 要 组 成 部分 。大 学 生 是 一 个 非 常独 特 的 群 体 。他 们
在年龄 上处 于 青 年 期 ,心 理 尚未 成 熟 ,大 学 校 园又不 同于别 的社 会 生 活 环 境 ,它 在 社 会 中处 于一个 特 定 的 层 次 ,因此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发 展
( )研究 对象 一 被试 为 广 西 某 高 校 一 、二 年 级 的 4 0名 本 3 科 生 ,其 中,男 生 2 9人 ,女 生 2 1人 ,文 科 0 2 生 1 4人 ,理 科 生 2 6人 ,家 庭 来 源 于 城 市 的 8 4 13人 ,来源 于农村 的 2 7人 。 8 4
20 0 9年 第 3期 ( 第 3 总 4期 ) 20 0 9年 6月
广 州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U N Z O A I O R A FG A G H UR DO&T NV R IY VU IE S T
V0. . 19 NO 3
Jn .0 9 u e20
一
、
问题提 出
突 。将 大 学生 的 S L一9 C 0得 分 同全 国 青 年 组 常 模 相 比,几 乎 所 有 的研 究 都 发 现 大 学 生 的 得 分
大 学 生 的 自我 概 念 ( e ocp ) 是 当 代 sl cn e t f
心理学 研究 的热 点 主 题 之 一 ,意 指 大学 生 个 体 对 自己人格 的 觉 知 ,是 个 体 感 受 和 理 解 自 己各 个 层面 的 方 式 ( oa ,18 ) H gn 9 3 ,可 能 是 正 确 、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5f13d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0.png)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我形象、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等方面。
而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自我意识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首先,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缺乏认知和了解,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我质疑的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建立正面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对于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一个人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例如产生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产生出对现实的扭曲观念。
因此,改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进一步地,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对压力和挑战的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对心理弹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时,更容易根据个人优势和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增加应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应对的效果和适应的能力。
而缺乏自我意识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常常陷入困惑和无助的状态,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自我意识还与个体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而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人也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进一步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满意度。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2eb45012a300a6c30c229fef.png)
自我意识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奥尔波特):
生理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
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
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 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 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 1岁 :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认识镜中“我” 2岁 :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概念 3岁 :自我中心期,“小大人”,常表现出“我要”、 “我来”的行为
公开的自我 盲目的自我 秘密的自我 未知的自我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 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 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韩乔窗口理论
自知 自不知
他 知
他 不 知
A 公开的我
C 秘密的我
B 盲目的我
D 未知的我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 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 认识自己。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 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一)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我?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 • • • • • 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空间上的“自主性” 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自我体验丰富但易波动 自我设计的愿望十分强烈 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事实上,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强烈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的人。自尊心、 自卑感过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
自我概念的名词解释医学
![自我概念的名词解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f8a3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f.png)
自我概念的名词解释医学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是一个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心理、能力、角色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的主观观点。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受到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中,自我概念的概念和研究对于理解和解决许多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个体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相反,一个负面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自卑、自我怀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其次,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多研究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和健康状况的认识与他们的身体健康有密切的联系。
一个正面的自我概念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并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如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相反,一个负面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状态的忽视,甚至出现对身体的不满和自我厌恶。
此外,自我概念还与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和角色扮演密切相关。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环境并更加成功地与他人互动。
相反,一个负面的自我概念可能使个体在社会中感到孤立和排斥,并影响其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交行为。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家庭环境对于自我概念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对个体的评价和反馈可以直接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其次,个体的社会环境也对自我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影响。
社会的价值观和期望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定位和评价。
此外,个体自身的成就和经验也会塑造其自我概念。
个体在学习、工作、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都会对其自我概念产生重要影响。
在医学实践中,理解和评估个体的自我概念对于诊断和治疗许多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自我概念,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a2cb7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b.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这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它涵盖了一个人对自身特征、品质、能力和角色的认同与理解。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面对各种心理压力和挑战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身心理健康。
一、自我概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自尊与心理健康自尊是大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一个具有健康的自尊的大学生更容易积极面对挑战、保持良好情绪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相反,自尊低下的大学生容易感到不自信、焦虑和抑郁,甚至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2. 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在面对学业、职业等方面的选择时,自我认同对确定个人发展的方向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明确和积极的自我认同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减少身份认同紊乱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3.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任。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克服障碍,并取得积极的心理成长。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自我概念的影响1. 压力与自我认同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影响,让他们感到困惑和疑虑。
例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2. 焦虑与自尊大学生常常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焦虑。
焦虑的情绪可能导致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贬低,进而损害自尊心。
长期以往,这种自尊心的损伤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
3. 抑郁与自我效能感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出现常常伴随着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消极观念的强化。
抑郁情绪可能降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的维持与发展。
理解自我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心理学解析
![理解自我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心理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8e1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c.png)
理解自我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心理学解析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人们认识自己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1. 自我概念的定义和要素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特点、能力、价值和身份的主观看法和认知。
它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观念和知识的总和,由自己对自己的内在特点、外在形象和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所形成的认知构成。
自我概念包括四个主要要素:身体自我、人际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身体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外貌、身体状况和能力的评价。
人际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和关系的评价。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群体中地位和角色的评价。
精神自我是个体对自身智力、能力、情绪和性格等方面的评价。
2. 自我认同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
它是个体对自己身份认同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归属感的认知和接受。
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受到社会化和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互动和社会化机构的作用,个体逐渐接受并内化社会上所认可的角色、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个体认知发展是指随着年龄增长,个体逐渐发展了解自我和世界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3. 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关系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基础,而自我认同也反过来影响和调整个体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自我认同的认知基础和内在表现,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我概念的接纳、确认和情感反应。
4. 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发展至关重要。
具有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增强个体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同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可以帮助个体找到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定位,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促进社会适应和满足感的获得。
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629f3c0b4c2e3f57276382.png)
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胡愈琪(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自我概念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详尽阐述,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综述自我概念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作了很多研究.得出了诸多颇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成果。
学者通过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现状进行详尽阐述,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1.1自我概念的界定自从1890年詹姆斯何-Jam e s)提出自我理论以来。
自我概念(Sel f-concept)就成为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关于它的界定,心理学界众说纷纭。
例如,B ym e认为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觉:…Shavel son等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知觉:[2]詹姆斯(1890)在其《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四个基本成分,即身体或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系研究综述纯粹自我。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很多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虽然提法不尽相同。
但究其实质,这些理论还是具有很高的相容性和共通性。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
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
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2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黄希庭等(1987)研究发现,大学三年级可能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是随年级的升高而发展.但大三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则比较低,可能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回顾往事和展望未来最多,内心冲突最烈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
论文
题目
学院:江苏农林学院
系别:人文艺术系
班级:14商务日语二班
姓名:何欣瑞
学号:201406050205
2014年1月12日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何欣瑞
班级:14商务日语学号:201406050205
摘要: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
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
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
大学生自入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关键词: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心理健康
1、什么叫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
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1.1主要内容
1.1.1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
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例如,在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这位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以好好学习作为回应;如果老师说你以后没有什么发展。
你可能对此消极起来,反正自己不行,懒惰一点也无所谓。
1.1.2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
例如在学校时,考试卷子下来,就问一下自己的同桌是多少分数,自己的朋友是多少分数;走到社会上,又和同事比,人家比自己有钱,比自己生活的好;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是别人的孩子好;当担任领导管理一个单位时,就和其他单位比等等。
无论什么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都是在社会比较中发展和充实自我概念。
1.1.3自我感觉,在年少时,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数来自于人们对你的反应。
然而,在生活的某一时刻,你开始用你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被称为自我感觉。
如果从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自我感觉就会变得更好,自我概念就会改进。
例如,通过自己的能力安装调试好一台电脑,自我感觉就非常好,也就是功能改进自我感觉。
1.2概念的作用
1.2.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自我引导作用)
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成绩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
有关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也证明,学生有关自己名声与品德状况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
当学生认为自己名声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
松对行为的自我约束,甚至破罐子破摔。
很显然,通过保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学会做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我解释作用),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
某次考试,学生A和学生B都考95分。
学生A平时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对这门功课学习有些困难,对于这次考95分感到欣喜,鼓舞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
而学生B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学习也很有信心,一般都取得好成绩,这次考试却由于粗心只考95分,认为是失败和挫折,感到懊恼、沮丧,决心再努力,决不再考这样的成绩。
这个公式说的是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他获得多大的成功,还决定于他的抱负水平,以及个人如何解释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
自我概念形成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引导儿童一开始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先定的教育定向。
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
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它会被赋予意义,而所赋予的意义则高度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
1.2.3决定着人们的期望(自我期望作用)心理学家伯恩斯1982年指出,儿童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
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他的自我期望值高。
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好成绩正是他所期望的。
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当他取得差成绩时,却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假如偶尔考了个好成绩,却觉得喜出望外。
反过来,差的成绩又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恶性循环。
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引发了自我期待的消极,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只能期待外部社会消极的评价与对待,决定了他们对消极的行为后果有着接受的准备,也决定了他们不愿更加努力学习,决定了学习对于他们不再有应有的吸引力,丧失了信心与兴趣。
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2、大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
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2.2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
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
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2.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
2.4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除了学生的努力以外,学校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条件加以引导:(1)开设心理学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模式。
(3)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改善大学生消极自我概念。
3、正确认识自己
3.1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这变化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2全面的认识自己
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
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
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
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朱卫国,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55页-第63页. [2}(美)罗伯特·费尔德曼.《心理学与我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第156页-第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