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毕业设计
【篇一:交通运输毕业设计】
铁路综合性货运站兰州货场的平面设计
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摘要
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站布局存在货运办理站数量过多、布局过密、难
以产生规模效应等问题,影响了铁路货运能力的快速扩充。

并且随着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枢纽内建立大的综合性货运站已经成
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枢纽地区建立货运基地,一方面可以
使得货源在空间上进一步集结,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为完成
了大部分年到发量的少量大中型货运站的大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

本论文在对兰州铁路枢纽内货运站的分布和现有运量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针对原有货运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建运量大的兰州综合性
货运站的方案,然后用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对该货运站的运量进行
预测,并且对该综合性货运站进行平面设计。

解决了小运量货运站
过多而完成的货运量较少的问题。

使货物集中在大的综合性货运站,降低了运输成本,符合当今社会节约能源的要求。

关键词:兰州,铁路,货运,线性,平均,货场,设计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railway freight station layout is the excessive freight station, a number of the secret to a scale and effect,impactonthe rail freight capacity of the rapid
expansion.and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established within the hub of a popular reight st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freight transportation base in railway terminal, on the one hand it can make source of goods move forward to bank up along
the space and product scale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to most of the years to complete the volume of a small number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freight station provide high value-added service.
this paper in lanzhou railway networks within the existing volume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problem of freight station and put the new volume a comprehensive scheme to lanzhou freight station. then forecast the volume of freight station by a linear the second movement of the a, and put up a graphic design for the comprehensive freight station. settled the freight station of small volume too much but done little volume issue. the goods in a popular freight station, reduce transportation costs in our society to save energy.
key words: lanzhou,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ation , linearity, average, freight yard, design
目录

要 ....................................................................................................... ........................................... - 2 -
abstract ............................................................................................. ................................................ - 2 -
第一章绪
论 ....................................................................................................... ............................. - 4 - 1. 1 研究背景及意
义 ....................................................................................................... ............ - 4 -
1.2 国外铁路枢纽内货运站的发展及研究现
状 .................................................................... - 4 -
1.3 国内铁路枢纽内货运站的发展及研究现
状 .................................................................... - 6 -
1.3.1 我国铁路货运站布局调整的研
究 ............................................................................ - 6 -
1.3.2 我国铁路货运站布局调整的实
践 ............................................................................. - 7 -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
义 ....................................................................................................... .......... - 8 -
第二章兰州铁路枢纽货运营业站现状分
析 ............................................................................. - 9 -
2.1枢纽概
况 ....................................................................................................... ...................... - 9 -
2.2枢纽内主要车站及货场概
况 ............................................................................................. - 9 - 2.3既有货运营业站存在的问题分
析 ................................................................................... - 10 -
第三章兰州枢纽内货物运量预
测 ............................................................................................ - 10 - 3.1 运量预测方法的种类以及各自的优缺
点 .......................................................................... - 10 -
3.1.1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对运量进行预
测 ....................................................................... - 10 -
3.1.2 从影响因素入手对运量进行预
测 ........................................................................... - 12 -
3.1.3 定性预测方
法 ....................................................................................................... .. - 13 -
3.2 线性二次移动平均
法 ...................................................................................................... - 14 -
3.3 新建综合性货运站的运量预
测 ...................................................................................... - 15 -
第四章兰州铁路枢纽新建综合性货运站的规划布局方
案 .................................................. - 18 -
4.1兰州市城市规
划 ....................................................................................................... ........ - 18 -
4.1.1 城市概
况 ....................................................................................................... ............ - 19 -
4.1.2 兰州新城区发展规
划 ............................................................................................... - 20 -
4.3.枢纽总图规划方案 ............................. .............................................................................. - 24 -
4.3.1 兰渝线引入枢纽后的枢纽格
局 ............................................................................... - 24 -
4.3.2兰州铁路枢纽规划方
案 ............................................................................................ - 25 - 4.4东川综合性货运站规划布局方
案 ................................................................................... - 26 -
4.5兰州枢纽新建货运中心站线路方
案 ............................................................................... - 27 -
第五章货场的设
计 ....................................................................................................... .............. - 28 -
5.1计算场库设备需要面
积 ................................................................................................... - 28 -
5.2计算装卸线有效长
度 ....................................................................................................... - 29 -
5.3计算确定装卸机械类型和数
量 ....................................................................................... - 35 -
5.4货场平面的合理布
置 ....................................................................................................... - 41 -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铁路枢纽内的货场布置和运量已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所以为了提高铁路运输,尤其是铁路货物的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建设大的综合性货运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兰州货物中心站的建设是改善兰州铁路枢纽运输组织,适应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快速增长,建设区域货物集散中心,加强地区铁路货物作业能力的需要,也是适应国家货物运输网和中心站建设规划的需要。

通过提升铁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兰州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使兰州市快速纳入到全国铁路运输核心,并推向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口岸,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兰州市乃至甘肃全省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为兰州市经济结构调整
提供机遇和载体,使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建设兰州综合性
货物中心站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1.2 国外铁路枢纽内货运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铁路都比较注意货运站的发展。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铁路货
运站发展的特点是:把货运作业集中到少量技术装备较好的车站(例如,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里昂、巴黎等),散堆装货物转移到专用线进行
作业,建造专门的大型集装箱站和办理拖车业务的专用货场 (例如,美、英、法等国);用大型仓库替代小仓库(例如,美国的洛杉矾、费城等),把货运设施配置在编组站或它附近的地点;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设备。

西方国家在激烈竞争和追逐利润的情况下,货运站的不少线路用于停
放重车(称作车轮上的仓库),对设计车站的方法和车站设备的结构影响比较大,造成货运站线路多,占地地面积大。

为了减少车辆在装卸线
转线的时间,在货运站仓库的装卸线附近设置了存车线,与仓库横向
或纵向配置。

横向配置的方案,存车线设置在仓库的外侧(如美国的圣
路易站)或引人仓库内部(如美国的加尔维奇站、联邦德国的乌耳姆站等)。

当装卸线与存车线纵向配置时,
存车线与车站的编组驼峰相连接(如美国的纳希维里站),在调动作业线上的车辆时可缩短调车时间。

仓库内装卸线的布置,通常分为直通式、尽头式和混合式。

当今国外货运站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货运业务
和货运设备的集中化上,所谓“运业务集中化”,就是运量小的车站停
办或部分停办货运业务,将货运业务集中在大站办理,加强大站的货运
设备,提高车站装卸机械化水平。

这是各国铁路货运站的共同发展趋势。

苏联铁路在六十年代初期共有8,142个货运营业站,目一前已减
少到7,200个左右,站间距离平均约为19.5 km。

全路迄今还有1,500多个车站日均运量在5车以下,而其中10%的车站日均运量不足1车。

因而这项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日本国营铁路在六十年代中期共有
3,000个货运营业站(站间距离平均为7km),目前已减少至854个(站
间距离平均为24.6km), 由于业务量少,计划到1984年减少至400个。

美国铁路是首先实现货运业务集中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
铁路和公路竞争失利而封闭了一部分车站。

至七十年代中期,铁路共
封闭了8,000多个货运营业站,还封闭了许多运量小的专用
总体来说,国外铁路货运站布局调整的思路就是货运集中化,具体
过程分为关停小运量货运站和建立货运服务中心两个阶段:关停小
运量货运站阶段,各国铁路的共同做法是,对路网节点(货运站、
编组站)或部分线路(小运量线路)的布局进行调整,封闭小运量
车站或线路,把货运作业(包括调车作业)集中到大型货运站和编
组站上办理,以利于组织整列直达列车,加速货物送达。

美国铁路
主要是封闭一些车站及小运量专用线,并规定不承运运距在250公
里以内的整车货物,转由汽车运输。

日本国铁废除了以编组站为中
心的集结中转运输方式,改为基点站承担直达列车的集结到发作业,一部分货运作业和与汽车的联运作业,其他货运站办理基点站吸引
范围以外的货运业务,对基点站起联络补充作用,并用小运转列车
为基点站输送空重车辆。

英国铁路大量封闭和合并运量少、不盈利、布局不合理的车站,并根据需要新建部分车站。

英国铁路封闭了西
部地区所有较小规模地方车站,将全部零担和整车货物(包括煤炭)集中到16个大的货运站(即基点站)办理,并逐步改善基点站的技
术设施。

法国铁路大幅度压缩货运站和编组站数量,将实现货运营
业合并,建立中心货运站作为法国铁路发展的一种战略。

发达国家
关停小运量货运站的阶段已经结束,近年来已发展到建立货运服务
中心阶段。

近年来,国外铁路纷纷建立各自的货运服务中心
【篇二:毕业设计绪论范本(以交通运输专业论文为例)】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运输需求显得越来越旺盛,既有的运输能力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特别是铁路运输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成为制约我国
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制定了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快我国铁路网建设,到2020年我国铁路
线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


成以新建1.2万公里“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为骨架,既有提速线路为补
充的3万公里快速客运网络。

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线路里程将比
目前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2倍还要多。

可以说我国在高速铁路建
设方面,将要用15年的时间走完世界所有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走完
的道路。

这3万公里快速客运网的建设,将使我国旅客运输迈上一
个新台阶。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学者对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这种经验和方法在过去客货混行的
运输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面对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
高速快捷的客运专线网络的大力建设,这些方法和经验显然需要相
应的调整。

所以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及理念,结合我国客运
专线的建设情况,建立适合成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方法。

深入研究客流发展变化的特征及趋势,充分考虑旅客的出行需求,
了解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水平、旅客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变化,
将旅客换乘与开行方案一体化设计,使得铁路更好地适应未来旅客
运输的发展需求。

基于分级节点系统的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是指根据客运专线网中节
点等级的不同选择列车的起讫点,将开行方案按照一定的周期设计,使开行方案适合周期性运行图的铺画,在每周期内列车的起讫点、
频率、径路基本相同。

基于分级节点系统的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起
讫点规律、数量较少,主要节点间列车开行频率高,旅客出行时间
灵活,方便度高。

对于长途旅客充分利用新型客运专线车站换乘方
便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制定列车的换乘衔接方案。

基于分级节点的周期性开行方案符合旅客出行规律,能最大限度地
方便旅客,提高服务频率,减少等待时间,使旅客总体的旅行时间
降低,这有利于提升我国铁路的服务水平,提高铁路的竞争力。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合理利用线路设施和技术设备确定服务水平的
服务计划,确定列车种类、对数的组合和各方向列车之间的协调配
合的方案,也是旅客运输运营组织的基础
环节。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旅客列车运行图铺画的基础,并和旅客
列车运行图一起作为旅客列车运营组织的重要技术文件,对整个旅
客运输组织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在旅客列
车运行组织工作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对开行方案的优化
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需求与能力适应性分析,更有助于良好开展运
行图的编制工作,有助于优化设计动车组使用方案、乘务员运用方
案和开展日常的调度指挥工作。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与客流量大
小有关,还与客流成分及旅客出行特点密切相关。

面对客运专线建设,国内学者对客运专线的开行方案的编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客流结构及特性是影响开行方案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客流的起讫点,可以将客流分为本线客流和跨线客流。

跨线客流是客运专线运
输组织的重点之一。

文献[1]分析了跨线客流的输送问题,提出全部
中速列车输送、高速列车下线加换乘及高速列车下线加中速列车上
高速线输送跨线客流的3种模式,并将高速列车下线模式分为以高
速站为中心的“朝发夕归”式、以其他线车站为中心的“朝发夕归”式、不对称“夕发朝至”式、“夕发朝至”式四种,并对三种模式从动车组
利用、旅客旅行时间节省和旅客需求适应程度等方面对三种模式进
行了比较。

文献[2]通过分析跨线客流的特点、性质、出行规律和选
择旅行的方式,将跨线客流分为必然换乘客流、自愿换乘客流、直
接过线中速客流、直接过线常速客流。

跨线客流的输送方式有以下
几种方案:
1.客运专线只开行高速旅客列车,跨线客流在衔接站换乘高速旅客
列车(简称换乘方案)。

2.高速旅客列车除在客运专线上运行外,还下到相邻线上运行,跨
线客流由高速列车运送(简称下客运专线)。

3.高速列车只在客运专线上运行,相邻线路上的中速列车上客运专
线运行,跨线客流由中速列车运送(简称上客运专线)。

4.跨线客流在衔接站选择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

在停靠站设计方面,文献[3]主要对客运专线个性化停站方案与平均
化停站方案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从周期运行图周期的确定、列车停
站方式数量的确定、列车开行对数的确定、不同停站方案的列车对
数组合比较三个方面提出客运专线客流密集区段周期运行图中列车
开行方案的设计原则,并运用以上原理对京沪客运专线沪宁段列车
开行方案进行了设计以及方案的比选。

文献[4]分析了合并式列车开
行方案对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影响,根据分析
结果,探讨了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合并式列车
开行方案的服务频率大于当前设计的列车开行方案,可供旅客选择
的车次增多,时间自由度增大,对吸引中、长途旅客十分有利;可
以提高动车组运用效率,减少动车组需要数量。

客流预测和客流分配是开行方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2]分析
了客运专线客流特征,并从本线客流、跨线客流、诱增客流三个方
面研究了客流预测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分析了列车的速度、密度、票价、舒适度、安全性和开行距离等方面对客流的影响;从客
运专线和既有线的能力协调、尽量减少旅客换乘、到发时间适当三
方面考虑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

关于开行方案的模型与算法,国内学者做了不少研究。

运用较多的
模型为双层规划模型。

文献[5]提出旅客出行方便度概念,研究了不
同时段旅客出行的方便度,并绘制了方便度曲线,分析了不同类型
列车的客流平衡条件,建立不同类型列车的广义费用函数,在此基
础上,建立制定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


献[6]在分析了最小成本和最大收益的两种传统模型的基础上,综合
考虑旅行时间、旅行费用、旅行方便与舒适程度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以及运输能力与需求的关系,构造了两点间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决策模型。

文献[7]在既有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
客运专线的发展规划,分析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相关费用和优化
目标,均衡考虑企业利益和旅客需求,将列车开行方案与旅客换乘
方案相结合,以客流在铁路换乘网络上的分配作为下层规划,建立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通过抽象归纳制定了开行
方案的原则,将开行方案优化与客运径路的确定、旅客换乘网络的
设计、旅客换乘的客流分配、旅客列车停站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
案的评价指标分析等相关问题结合起来,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
解的优化算法;根据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开发铁路旅客列车开行
方案优化系统。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指标的评价体系,需要
采用一定的量化手段,进行综合评定,主要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
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等。

开行方案的评价指标是评
价开行方案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优化开行方案提供依据。

国内
学者主要考虑了经济效益和旅客出行需求。

文献[8]分析比较了各种
跨线列车在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上运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运用该
方法分析了郑武客运专线跨线列车开行方案。

该方法主要考虑了两
方面因素,一方面为铁路运营效益,另一方面为旅客出行需求。



[9]考虑了评价指标的相互替代性和相关性,运用聚类分析法简化了
指标体系的规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分析了开行方案。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基于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和运输市场客运需求不断变化,国外学者
一直在探究先进的
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运输组织、客运产品(包括列车开行方案、列车
运行图和客票)设计及优化理论,以使高速铁路更好地为旅客服务,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

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际在旅客列车运
输组织、行车组织和列车开行方案方面已经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

国外高速铁路广泛采用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其主要优点
是便于旅客对列车时刻表的记忆,对不同列车换乘的优化设计增加
旅客乘车的便捷性;从运营者的角度,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
图易于管理,并能带动售票方式、车站工作组织的变化。

在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各国国情不同,列车开行方案有各自的特点。

日本、法国为高速专用型,德国、意大利为客货混行型,因而编制
的开行方案也有所区别。

日本采用适合规格化运行图的列车开行方案,德国则编制适合分时运行图的列车开行方案。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客车开行方案的成本、收益和数学描述等方面的
研究相对深入一些,文献[10]研究了网络条件下多种列车组合情形,
讨论了具有周期时刻表的开行方案优化问题。

文献[11]采用模糊数学
规划来研究台湾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建立了单条铁路线上城际
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包括经营
者的总体运营成本最少和旅客总旅行时间最少两个方面,由于路网
规模小、客流密度大,其开行方案具有公交化运营模式的特点。

1.3.3 小结
目前,国内学者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范围多数局限于某一条
线路,所运用的理论比较经典,模型也适应我国的国情,但这些研
究基本没有考虑客运专线成网后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方法。

如何设计成网条件下客运专线周期性开行方案,如何合并或截断客
流(旅客换乘)使得客运专线提供更高的服务频率,如何合理设计
旅客换乘来减少旅客的整体候车时间,以达到旅客旅行时间最短。

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客运专线成网条件
后列车周期性开行方案的编制方法。

1.4 研究内容
根据国内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研究将重
点研究以下内容:
1.路网结构
分析我国未来客运专线网(区际客运专线网和城际客运专线网)的
结构特点,如路网长度、路网性能、路网分布、平均站间距等,考
虑节点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状况,分析节点城市的旅客换乘条件;
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分级节点系统。

2.客运专线客车开行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在阐述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定义及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客
运专线的实际情况,
对客运专线客车开行方案的主要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影响客
运专线客车开行方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

3.周期性开行方案框架方案的编制
根据分级节点系统、各客流区段的客流密度及旅行时间,初步确定以周期性开行方案为基础的区段,进一步细分客流,分别划分出以周期性开行和非周期开行的客流,并初步确定开行频率,根据分析结果及旅行时间,推算列车开行方案的框架方案。

4.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评价指标,并对周期性开行方案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本研究的研究路线如图1-1所示。

【篇三:道路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1.1路面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及参考文献 1.1.1课程设计题目: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及厚度计算 1.1.2设计内容:
1.交通量计算
2.判别路基干湿类型并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3.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4.进行结组合设计,确定路面设计参数,并初拟路面厚度;
5.进行应力计算,并验算路面厚度;
6.方案比较,确定合理路面结构;
7.绘制路面结构设计图。

1.1.3设计资料:
Ⅱ区某城市郊区道路,今年来,由于交通量大量增加,要对下列路段进行设计k0+800—k4+500段改线,在新路基上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k4+500—k6+000段,利用旧路,但路面强度不够,须进行补强。

1.路况调查资料
(1)经预测设计使用初期年平均日交通量(双向)如下表1.1:
表1.1
交通两年平均增长率5.6%
(2)原有路面结构和路基状况调查:①路基宽度10米,路面宽度
8.5米。

②路面结构为:3cm沥青表面处置,20cm石灰土基层,20cm沙砾垫层。

③沿线路基土质为粘质土,液限30%,塑限17%,当地最大冻深2.1米。

2.材料调查
沿线可供给各种砂石料,并有矿渣,炉渣,水泥,石灰,沥青等多种筑路材料。

3.设计参考资料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军主编,人们交通出版社,2009.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人们交通出版社,2003.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人们交通出版社,2004.4 1.2交通调查与分析 1.2.1 交通量计算
解放的载重量=沃尔沃的载重量=尼桑的载重量=交通的载重量=黄河的载重量=东风的载重量=
409.81009.8
?4.08
吨24.087 所以为中型车折算系数 1.5 吨 710.2014 所以为大型车折算系数 2.0
?10.20?8.70
85.259.843.259.882.609.850.009.8
吨78.7014 所以为大型车折算系数 2.0
?4.41吨24.417 所以为中型车折算系数 1.5 ?8.43?5.10
吨78.4314 所以为大型车折算系数 2.0 吨25.107 所以为中型车
折算系数 1.5
确定公路等级,将以上各型号汽车的使用初期年平均日交通量折算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如表1.2
表1.2
小汽车的折合交通量:
n1=600+480+360+180+720+128+800=3268(次/日)
设计年限选用20年,确定年平均日交通量:nt?n1(1+r)t?1
=3268?(1+0.056)20?1=9202(次/日)
因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在5000――15000之间,根据规定可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设计基准年为20年。

1.2.2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
按年平均日货交通量:按单向一车道取用方向分配系数如表1.3,方向分配系数
为0.5
表1.3
计算结果如下表1.4:
表1.4
由上表得:ns=2545.51次/日
临界荷载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查任务指导书表4 取0.34,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
365n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