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情绪发展
(一)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
1、华生
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2、布里奇斯(,加拿大,1932
)
•约5
•4
•
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这一现象我们即称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个月时才发生的。
二、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亲子依恋、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和自我发展
等几个方面。
(一)婴儿依恋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
1、定义指婴儿与经常接触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
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3、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鲍尔比)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时期
indiscriminate responsiveness to humans
•
•
•3~6
•
•6
•
partnership behavior
•2以后。婴儿的有目的的行动、语言的交往和进行适宜反应等能力越来越成熟。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和社交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主动的进行各种接触,开始理解依恋对象的目的,情感和特点,并以此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较多的灵活性。他们也能容忍与依恋对象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并且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
进行交往。
4、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securely attached): 65%-70%
(2)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ed): 20%
(3)矛盾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ed):10%-15%
儿童依恋类型的测量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
•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
从而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现状。
5、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
•亲子依恋的类型,是母子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母亲与婴儿交往的态度、行为以及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还有家庭关系等是
•
•1
•2、
•3
•亲社会行为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帮助、安慰等有利于
社会和谐的行为。
婴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过程
•概括来说,0~3岁婴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有如下四个序列:
•第一,非生物性的亲近行为,表现在对人微笑或表现出友好的行为、受到鼓励暗示
后重复做出讨好行为。
•第二,与人分享,表现在能与别人共享玩具,能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
•第三,关心他人,表现在能根据别人的情绪推断别人的处境,表现出同情、谦让、
援助等行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四,理解他人内在情感,表现在经常模仿成人的社会情绪和行为。如会表现出对洋娃娃的母爱,或医生对病人的爱,或教师对学生的爱。
(四)自我的发展
自我在心理学上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监控、自我评
3
4
5
代词(“我”、“你”)标示自我与他人。婴儿在此年龄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中认识自己,用语言标示自己,表明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
婴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自我控制在婴儿出生后第二年就已经出现。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外部世界的,自己的行为具有自主性,而且可以导致某种预期的结果。
自我控制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延迟满足。表现在可短时等待食物或换尿布时不哭闹。
2、外抑制出现。表现在当成人说“不”时,可马上抑制不合适的行为。
3、内抑制出现。表现在能主动抑制有诱惑力的欲望,不去做成人不允许的事,能主
动表达自己的欲望。
4、坚持性行为出现。表现在启动一件事并能坚持做完,如始终遵守某一规定,有不
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