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放射医学、医事法学、信息管理、口腔医学、生物工程、护理学)执笔人:审核人:一、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并理解与其功能的关系;熟悉人体胚胎发生过程,理解临床所出现的常见畸形。

本课程通过设置一部分自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科学热点问题的课堂讨论和完成综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专题讲座,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今后学习临床及各相关专业奠定牢固的基础。

组织学绪论(2学时)Introduction to histology【目的要求】熟悉: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了解:组织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1. 人体组织学(histology)研究内容、组织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2. 石蜡切片术、HE染色及PAS反应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电子密度的含义;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一般原理。

(苏木精hematoxylin ;伊红eosin)细胞(2学时)Cell【目的要求】掌握: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熟悉: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

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授课内容】1.2.3.网()、(微丝4.1.状上皮;假2.;中间连接;基膜3.结缔组织(2学时)Connective tissue【目的要求】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纤维和基质的结构和功能。

熟悉: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授课内容】1. 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proper)。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目录前言第14章消化管第1章组织学绪论第15章消化腺第2章上皮组织第16章呼吸系统第3章结缔组织第17章泌尿系统第4章血液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5章软骨和骨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6章肌组织第20章胚胎学绪论第7章神经组织第21章胚胎发生总论第8章神经系统第22章颜面和四肢的发生第9章眼和耳第23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10章循环系统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11章皮肤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12章免疫系统第26章神经系统、眼和耳的发生第13章内分泌系统前言本大纲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为依据,规定了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

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

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1.掌握。

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熟悉。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包括插入框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

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科为80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比约为5:4。

理论课通过教师讲课、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实习课通过观察标本,观看幻灯片、录相片等方式进行。

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学习方法的要点。

熟悉: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原理和主要过程,HE染色,PAS反应。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说明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II,III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II,III)课程号:50123630,5012372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1学时或34学时学分:3学分,2学分教学目的及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关系的科学。

胚胎学则是研究人体结构发生的科学。

通过讲课、实验课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发生概况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达到辨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具备对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和绘图的初步能力。

为提高学生外文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文词汇300左右,并列入考试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教学时数:临床五年、法医51学时,预防、卫生检验34学时。

大纲中除下划线_________的部分是了解的内容外,其余的部分都是要求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讲课和实验课的重点。

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为参考内容。

插入框内容不要求掌握,目的在于启发思考、引起阅读兴趣、扩展知识范围。

教学内容:(见后面教学大纲内容部分)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主要参考资料:《组织胚胎学试验指导》第一版四川民族出版社李永红主编《实用组织学彩色图谱》第一版、第二版四川大学出版社保天然廖德阳主编二、英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Basic Histology》6th, 7th , 9th , 10th Published by McGraw-HillBy L.C. Ju nqueira and J. Carneiro etc…《A Text book of histology》Published b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By SU Huici《Human embryology》 By WU Liangfang(1996 WCUMS)第一篇组织学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事件。

同时,本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学2.1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组织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2 组织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3 器官与系统的组织学- 皮肤和皮层组织学-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呼吸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特点第三章:胚胎学3.1 胚胎学的基本概念-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发展历程3.2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步骤- 胚胎内、外胚层的分化与发育3.3 重要胚胎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 呼吸系统的发育过程- 泌尿系统的发育过程- 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第四章:实验技能培养4.1 组织学实验技术- 组织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光镜下的观察和记录4.2 胚胎学实验技术- 胚胎培养和观察方法- 胚胎的切片和染色技术第五章:应用与展望5.1 组织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与组织学的关系- 组织学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5.2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受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胚胎移植和胚胎遗传筛查的进展5.3 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新进展-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前沿科技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同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具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整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生物信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食品安

(整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生物信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食品安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安全方向)(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卫生法学、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执笔人:董为人审定人:张琳学院负责人: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〇〇六年十二月课程代码:B010049一、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安全方向)(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卫生法学、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54学时、2.5学分。

内容简介: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

二者均为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不仅对于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的微细构造,人体的来源和发生有重要意义,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妇产科学等基础和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Course IntroductionHistology is a subject to study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the concerned functions; embryology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 fertilized egg to a new born body. Both are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subjects for the student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normal human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genesis of human body, but also to set up a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physiology, pathology, genetics and obstetrics-gynecology.Total class hours: 54, of whichlectures: 36practice: 18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1.组织学,包括组织学总论和组织学各论,前者阐述四大类基本组织,后者阐述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组织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黑体小四)本课程地位: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这两门课程均为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属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考试)本课程目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疗、口腔、护理及相关专业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并理解与其功能的关系、熟悉人体胚胎发生过程、理解临床所出现的常见畸形。

在学习此课程的同时掌握本专业的英文词汇,为学习医学及各相关专业奠定牢固的基础。

理论课与实习课相结合,通过在显微镜下独立辨认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任务:1.组织学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知识、器官和系统两个大部分。

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2.胚胎学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机理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人体发生、发育与先天性畸形等。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组织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组织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理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的进步也促进了组织学的发展,例如,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组织化学及分子细胞学,将免疫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免疫组织化学等。

从而使人们得知各种细胞与组织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基本生命现象;组织学也是病理解剖学等基础医学和妇产科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故医学生要通过学习组织学,系统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为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形态学基础和基本技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按章节写)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生各专业使用)审定人:于丽君教研室主任:邵淑娟学院负责人:刘佳大连医科大学教务处2004.7前言本大纲是根据我校五年制本科各专业的教学时数与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别制定的,是教师的讲授大纲,学生的复习大纲,考试的考试大纲,应予以特别重视。

本大纲的使用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各专业用第五版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

本大纲实施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基本比例为1:1.5。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学生须通过听课、实习及自学的方式来掌握。

大连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2004年7月2目的与要求医学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的细微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包括光学显微镜下的结构(光镜结构)和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

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组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达到:识别各种细胞、组织和主要器官的光镜结构;辨认人体主要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而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是:☆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掌握主要内容和难点,有效地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并提高自学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熟悉光学显微镜各部件的用途;☆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及绘图对所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及器官的基本结构特点进行正确的描绘或描述。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要注意智能的培养;☆要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辨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师要对本大纲所规定的各章节内容作充分的研究。

☆把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而把便于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通过使用大量的图像(挂图、多媒体显示、投影与多媒体教学)、标本和模型的观察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应密切注意组织学的研究进展,使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本门学科的新进展,同时亦应避免将实验根据不足和科学性不强的材料介绍给学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III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III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 III 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护理学、卫生检验、医学技术、健康保险、卫生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006年2月组织学与胚胎学III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III(Histology & Embryology III)课程号:5012372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 学时学分:2 学分二、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6版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7 月三、主要参考资料《Basic Histology》6th, 7th , 9th , 10th Published by McGraw-Hill By L.C. Junqueira and J.Carneiro etc…《现代组织学》成令忠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5《组织学与胚胎学》八年制教材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四、成绩评定评定方式:考试分值:期末90分,半期10分五、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六、教学内容(见各章)前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关系的科学;胚胎学则是研究人体结构发生的科学。

通过讲课使学生掌握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和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掌握人胚早期发生的过程。

为提高学生外文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文词汇200左右,并列入考试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适合预防医学、护理学、卫生检验、医学技术、健康保险、卫生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选修。

本大纲执行的课时数为34学时,各章学时分配如下:绪论1学时上皮组织2学时固有结缔组织2学时骨和软骨1学时肌组织2学时神经组织2学时血液2学时循环系统2学时免疫系统2学时消化管2学时消化腺2学时呼吸系统2学时内分泌系统2学时皮肤和感官2学时泌尿系统2学时男性生殖系统2学时女性生殖系统2学时胚胎早期发生2学时第一篇组织学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属于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理解胚胎发生过程和常见畸形成因。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能力和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均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学的概念,常用的组织学研究方法,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上皮的特殊结构,骨髓的结构、血细胞的发生,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生殖系统的结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用的组织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组织学的研究方法,难点是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一、人体组织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二、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1、固定组织的观察,石蜡切片制备和HE染色法。

2、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PAS反应三、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探究和反思第二章细胞【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细胞的基本单位的概念及其光镜下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分期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细胞的基本单位的概念及其光镜下的基本结构,难点是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一、细胞的概况1、细胞的大小、形态2、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二、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主要功能。

2、细胞质:细胞基质,细胞器,包含物。

3、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染色体,核基质和核内骨架。

三、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2、间期细胞各期特点3、分裂期细胞的特点四、细胞的运动性【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提问第三章上皮组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类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理解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被覆上皮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难点上皮细胞侧面连接。

【教学内容】第一节被覆上皮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1、概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被覆上皮:分类的依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

2、上皮细胞侧面的特殊结构::细胞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连接复合体。

3、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殊结构: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第二节腺上皮和腺一、腺细胞的类型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腺的分类和结构,腺细胞的分泌物的释放方式。

二、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1、外分泌腺的特征2、内分泌腺的特征【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提问第四章结缔组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和血液的构成及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熟悉三种纤维的形态结构、功能,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血细胞的发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骨组织的细胞成分、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分类,难点是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

【教学内容】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一、概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二、疏松结缔组织1、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和机能意义。

2、基质:主要化学成分及机能意义。

组织液的形成。

3、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

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四、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五、网状组织网状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软骨和骨一、软骨1、一般特点和分类。

2、透明软骨的结构和分布,软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3、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构造特点和分布。

二、骨1、骨组织的结构,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来源、结构和功能,骨质和骨板的概念。

2、长骨的结构:骨松质结构特点,骨密质的结构,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系统(骨单位)、间骨板。

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3、骨发生:骨发生的两种形式。

4、血细胞发生过程。

第三节血液一、概述血液的组成和血液有形成分的分类。

二、红细胞1、红细胞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

2、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3、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值。

三、白细胞1、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

2、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百分数和功能。

3、三种有粒白细胞颗粒的超微结构和所含物质。

4、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功能。

四、血小板血小板的形态,显微结构,正常值和功能。

五、血液有形成分的发生规律【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五章肌组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骨骼肌的形态、肌原纤维的一般结构,熟悉三种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肌组织的分类与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的光镜和超微结构的特点,难点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骨骼肌一、概述骨骼肌的一般特点和分布。

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骨骼肌纤维的细胞形态2、骨骼肌纤维的细胞核的形态特征。

3、骨骼肌纤维的肌浆的组成。

三、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的组成及结构。

2、横小管的分布和功能。

3、肌浆网的结构和功能。

四、骨骼骨纤维收缩机制肌丝滑动学说。

第二节心肌一、概述心肌的一般特点和分布。

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心肌纤维的细胞形态。

2、心肌纤维的细胞核形态特征。

3、心肌纤维的肌浆组成。

4、心肌纤维的闰盘的特点。

三、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的组成及结构。

2、横小管的分布和功能。

3、肌浆网的结构和功能。

4、心肌闰盘的分布和结构。

第三节平滑肌一、概述平滑肌的一般特点和分布。

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平滑肌纤维的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

2、平滑肌纤维的细胞核的结构特征。

3、平滑肌纤维的肌浆组成。

三、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征。

【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启发和讨论第六章神经组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功能、突触的结构,熟悉神经元的分类与功能,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结构与功能。

神经末梢的形态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突出的结构及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结构与功能,难点是突出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元一、概述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

二、神经元1、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

细胞体:细胞核的特点。

细胞质内的尼氏体的形态,超微结构与功能。

神经纤维的构成。

突起:树突和轴突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神经元的分类,按形态、功能、和递质分类。

三、突触1、突触的概念。

2、化学突触的结构与机能意义。

第二节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2、各类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3、血脑屏障的结构。

二、周围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1、施万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2、被囊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第三节神经纤维和神经一、神经纤维的分类1、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施万细胞与神经膜及髓鞘的关系,少突胶质细胞与中枢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关系。

2、无髓神经纤维的构造。

二、周围神经的构造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束及外面包裹的结缔组织构成。

第四节神经末梢一、感觉神经末梢1、感受器的概念。

2、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二、运动神经末梢1、效应器的概念。

2、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启发第七章循环系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壁和动脉壁的结构。

熟悉动脉和毛细血管分类、结构、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

了解静脉的分类、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心壁和动脉壁结构,,难点是心脏的传导系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脏一、心脏的组织结构1、心壁的构造: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瓣膜的构造。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1、心传导系的组成。

2、束细胞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血管一、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1、内膜的结构特点。

2、中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外膜结构特点。

二、动脉1、大、中、小、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2、大、中、小、微动脉的机能意义。

三、毛细血管1、毛细血管的分布、分类。

2、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其机能意义。

四、静脉1、静脉的结构特点。

2、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第二节微循环一、概述1、微循环的概念。

2、微循环的功能。

二、微循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1、组成: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2、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

【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反思和提问第八章免疫系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淋巴器官的结构、功能。

熟悉淋巴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类型与功能。

了解淋巴组织的结构、分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淋巴结、脾的结构,淋巴结再循环的途径及意义,难点是淋巴细胞再循环。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细胞一、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的分类。

2、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单核吞噬细胞的概念和组成。

2、单核吞噬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四、抗原提呈细胞1、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2、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型。

第二节淋巴组织一、淋巴组织的类型、分布和结构1、弥散淋巴组织的分布和结构。

2、淋巴小结的分布和结构。

第三节淋巴器官一、淋巴器官的组成1、中枢淋巴器官2、外周淋巴器官二、胸腺1、胸腺的组织结构。

2、胸腺的功能。

三、淋巴结1、组织结构:被膜与小梁。

皮质:淋巴小结的结构,生发中心;付皮质区的位置、结构和意义;淋巴窦的结构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