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青岛模拟)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B
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物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
巧判地质构造类型 (1)看岩层的分布形态。 岩层向上弯曲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如果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则是断层。 (2)看地表形态特征。 地表出现一系列的平行波状起伏变化,且山脉或谷地走向相对一致,一般为褶皱 构造;地表出现高大的陡崖和陡峭的山体,则多为断层。位于两高大地形之间的盆 地或平原地带,多为断层构造。
下沉运动。 2.上层岩石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发生上升运 动。
3.地质构造或岩层的顺序,后出现的破坏先出现的,
(2014·广西南宁模拟)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B C
1、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 ( ) A.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沉积作用 2、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 ( ) 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 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 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 D.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
(3)看特殊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①一般高大山体中出现山泉的位置,多存在断层构造;②交通线路建设中, 穿山隧道出现的部位多为背斜;③大型水库大坝所在的位置不会存在断层。
方法技巧——地质构造剖面图的阅读方法
1.判断岩石的类型:具有层理结构或有生物化石的为沉积 岩;发生岩浆活动,存在于地表之下的为侵入岩,出露地表 的为喷出岩;变质岩往往紧邻侵入岩。
2.根据图示推断地壳的运动过程或作用
(1)如图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 说明该处发生沉积作用,其形成顺 序为A、B、C、D,其年龄自D到A 逐渐变老。
2.根据图示推断地壳的运动过程或作用
(2)如图2,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 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 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 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 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 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 出若干地貌,形成断裂地貌。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成因: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两大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方法点拨】 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方法: 一看坡度:褶皱山坡度缓,断块山坡度陡; 二看岩层: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
(3)如图3,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 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 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 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 褶皱所致。
(4)如图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 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5)如图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 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 晚于围岩形成时间。 注意:1.出现大面积的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
(
)
A
图示Leabharlann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 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 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 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2)找水: 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 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图所示。 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 (3)工程建设: ①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 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②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 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 如上图所示。
核心考点· 突破 考点一 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实践意义 归纳总结 1.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地质构造 从形态上 背斜 向斜 断层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一般向上拱 岩层一般向下弯 起 曲
判断 方法
从岩层的 新老关系 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 中心部分岩层较 老,两翼岩层较 新,两翼岩层较 新 老
图示
未侵蚀地 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构 造 地 貌
侵蚀后地 貌
背斜顶部受张 力,常被侵蚀 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 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 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 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 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 泊
内力作用地貌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基本单位:褶曲。 ①内力作用:强大的挤压作用。 ②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 (1)断层: ①内力作用:强大的压力和张力。 ②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
位移类型 水平方向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地貌类型
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 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 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 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 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 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 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 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