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虑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李新朝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社会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

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帮人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

二、摘要

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三、关键词社会焦虑、大学生四、调查对象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2013级教育学专业10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62人。五、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100%。六、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焦虑量表。问卷由20道选择题组成,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七、数据分析与统计

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分析。八、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社会焦虑总体情况

表2焦虑得分平均分

1、由表1可知,焦虑得分在40-49和50-59这两个阶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5.7%。

2、由表2可知,焦虑得分平均分为51.8205。

3、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情况分析

表3性别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

表7独生子女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

表8性别和独生子女卡方检验分析:

1、由表3、表4、表6可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05,所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现象并无明显的关系。

2、由表5可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小于0.05,可见是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其社会焦虑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九、结论

社会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

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社会焦虑情况不了解和解决,它将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对于这一现象的解决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1、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应当是任何社会优先考虑的目标。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每一位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获得一份有稳定报酬的职业。有了就业,就意味着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就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发展平台,有了缓解社会焦虑的基础性前提。 2、大力推动社会公平。“房奴、车奴、孩奴”等等,这些现实中人们感受到的生活压力,表面看是经济问题,事实上也是社会问题,根本上讲,是对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的无奈与无助。上学、就业、个人发展??如果这些社会活动都能按规则运行,不是拼关系、背景,而是靠能力、水平,人们的不安情绪就会小很多。3、尽快完善民生保障。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减少后顾之忧,对未来生活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预期。一句话,当人们不再为基本生计惶惶不安时,社会焦虑才可能缓解。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乐观地面对现实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2013级教育学a班李新朝 2014年12月20日篇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教育学院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择业效能感就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心理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他们又处在“大四毕业综合症”的气氛中,呈现出迷茫、困惑、焦虑、不安、沮丧等各种心理状态。因此,本文想通过研究,一方面,了解分析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其在性别、专业和专业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探讨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程度,以及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以便更系统详细的了解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心理状况,以便使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更为合理的职业指导。

同时,就业压力甚至提前进入大一大二学生的心灵,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焦虑作一概念界定,并在介绍有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以期为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问题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概念界定

从一般意义上讲,焦虑是对预期中的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焦虑是一种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因为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无形的危险的反应,因此是一种模糊的反映,它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本身所不知道的。其次,焦虑具有动机的意义。焦虑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情绪,而且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果引起焦虑的人或事物依然存在,那么这种焦虑的状态依然存在,个体就需要积极活动去改变(降低或避免)这种状态。因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心理源泉之一。再次,处在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躯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如不断踱步、说话颤抖等。焦虑实质上就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包括人或事)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就业焦虑,我们可做如下定义: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根据cattle和spielberger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一般为短暂性的。特质焦虑则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状态焦虑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而特质焦虑水平上升幅度不大。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主要是一种状态焦虑。

三、文献回顾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相关理论

2.1就业焦虑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