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祖国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的经验的积累而发展出来的一门经验科学,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几位丰富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经过一段学习,我的中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医学的自然观一天人相应

东方文明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正是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和

文化母体之上,从而构成了中医学有别于西方医学的一大特质。中医学把天人相应的观念渗透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人全形论》)强调欲想健康长寿,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大恐”(《灵枢•口问篇》)。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西方文明却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演化成人们普遍的理念和追求,西方医学必然也是将人与自然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实体对立存在,故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则是将征服

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成就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结果。

中医学的整体观一形神统一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把握“道”,就能够明察万物,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这种以察同为特点的思维模式不会重视差异的实体,而是强调通过体验、灵感、顿悟、直观等非理性的方法,去把握事物整体间共同拥有的规律性关系,彰显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又把人自身也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形神统一、身心一元。在对疾病的认识、预防、治疗、转归、预后等方面,非常重视“神明”、“情志”的状态,注重形神统一、身心和谐的整体。

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察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着力寻求事物间的本质区别,故原子论、还原论是西方科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分析法、归纳法成为西方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人视作一个普通的机械性的身心二元的实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无疑是西医学的核心。所以察同察异各有侧重。

中医学的治疗观一辨证论治

中国文化历来重感觉、重表象、重动态。所以,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功能及相互作用角度,了解病情、把握病机、灵活处治。如八纲、六经、脏腑、经络、三焦、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显然是中医理论精华之所在。

中医学讲究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多果多因,并且具体体现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内外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势利导、因异制宜等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

西方文化重理性、重概念、重静态。故西医学强调概念,注重逻辑与分析,分门别类、穷根究底是其精髓所在。探究器官、器质、结构的状况,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的变化,追究细菌、病毒的来龙去脉,疾病分类、辨病论治遂是西医学优势。

中医学的预防观一治未病

中国文化主张适应、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又强调身心健康状态的重要性。

西方文化要求探索世界的本源、本质、变化。西医学进入了实验医学阶段,追求对疾病溯源的探索,重治疗而轻预防。

中医学的调理观一阴阳自和

中国文化强调顺应而不是抗争,侧重主观而不是客观。因此,中医学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重视通过扶持人体的“正气”去战胜“邪气”,更注重治疗过程中的自我调节作用。如“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伤寒论》,就是中医学典型的自我调理观。他如针灸、推章、气功、食疗、音乐疗法等的非特异作用,都是基于调其“自和”,而达其“自愈”为宗旨的。

西方文化则强调抗争和对抗,侧重征服。故西医的医疗方向是以对抗性为基本原则的,重视借助理化手段改变病理,强调直截了当的结构修理。

中医学的功能观一司外揣内

《易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

“形而上”,轻视“形而下”的。所以中医学重“道”轻“器”,重“神”轻“形”,重规律轻实体,重功能轻结构。如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均疏于其结构形态的论证,却重视其功能价值的阐述。

西方文化侧重物质性探求的实体中心论。故西医学对大到肌肉、骨骼,小到细胞、

分子,所有可被认知的部件形态均被逐一解剖观察。诚然,结构决定功能,了解结构才能准确把握功能,而死的结构却不能尽显活的功能。所以中西医学对于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各具特色。

中医学的思维观一取类比象

中国文化强调通过假物取譬去“心悟”、“体认”的认知方法。“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遂•《千金翼方》)就是取类比象。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以及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等思想都是取类比象的结果。用模糊学等现代宏观科学知识来衡量的话,取类比象这种思维观也是一种思维科学,甚至不失为是一种高级的思维科学。

西方文化重视凭借工具、实验手段以还原的思维模式。故西医学对人体进行了极其细微的分析与实验,比较精确的掌握了人体基本构造、理化性质、致病因素、治疗手段的特异性,逐步完善了西医学的学科体系。

中医学语言观一哲学意蕴

精品文档

中国文化以注重整体、直觉、感悟、辩证、动态、功能、察同而见长,其语言就带有先验、类比、愈向、思辨的文学和哲学的特征。中医学的语言每每既有文学之美,又有哲学意蕴。如“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释),浅显而不乏生动,通俗却寓意深刻,抽象需会意揣摩。

西方文化则以注重实体、理性、概念、逻辑、分析、归纳、察异而著称,其明显具有概念化、规范化、客观化、具体化等特点。所以西医学的语言能够直接、准确、稳定地传授知识、传载信息、传递交流而易于为人所接受。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相对存在的,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质,重在互补交融。中医特色也只有在这种交融中,才会更显其现实意义。中医学博大精深,我所认识的中医仅仅是冰上一角,它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刻苦钻研才能领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