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长江中下游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工业基地建设
(1)机械制造业。本区为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门类齐全。上海是全 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基地,也是全国最大 的精密仪器仪表及量具的制造中心。浙江的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31%。湖北的运输机械制造也占有突出地位。 (2)纺织工业。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其产值约占全国纺织工业产值 的1/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 (3)化学工业。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 合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首位。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4)钢铁工业。本区是全国钢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 基地,钢、成品钢材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4%和10% 。武汉是也是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5)有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矿产是本区的优势资源之一,而且区内电力( 水电)充足,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 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 12℃。 梅雨是本区降水的 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 海、南京、芜湖、九江 和汉口五站的统计,梅 雨期的降水各占该站 6、 7两月降水总量的 70%。 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 的大小,对本区旱涝影 响极大。
图12-1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红岩 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 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 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四、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一)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夹 有少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本区针 叶林分布在北部或海拔较高处的杉木林中,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单纯。分布在本区南 部海拔较低处的杉木林,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多。 本区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例如毛竹、刚竹、淡竹等。 有许多经济价值很 高的植物,有大量的亚热带特有经济植物。木本油料植物有油桐、乌桕、油茶等。 茶的产品种类很多。果树中以红橘和甜橙最为著名。 暖温带果木,如柿、板栗、梨、桃、杏等也有栽培。和天然植被一样,在经济 林木上也充分显示出长江中下游区自然景观的南北过渡性特征。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同的地表结构 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三、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四、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五、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 省市。面积约89×104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本区自然条件 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 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区域发展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 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 (2)良好的空间资源:低平坦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 ( 3 )投资环境优越:水运四通八达、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织。 上海、武汉是我国重要的航空港。 (4)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文教卫生等社会条件较好。 (5)资本雄厚,技术较先进。 (6)市场容量大。 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其自然资源较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生态建 设与发展尚不相适应。
(3)江淮地区的整治建设。是全国冬小麦最适宜区,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2。 成为国家以麦、豆为主的商品粮及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本区又是暖温带 水果商品生产的理想基地。本区历史上是旱涝盐碱危害严重的地区,1949年以来, 国家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目前防洪排涝的工程标准不高,需加强区域 水土治理,提高排涝抗旱能力,从深度广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江南山地、丘陵盆地的治理与开发。人均粮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亚热带林 果生产占有重要地位。速生用材林占有林地的70%以上,是人工用材林基地。同时 也是我国柑橘原产地之一。但本区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 ①山塘水 库淤积普遍严重;②河道淤塞,航程缩短;③侵蚀土壤表层,土层变薄、有机质含 量减少,无机营养淋失,土地退化。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合理利用红壤丘陵着手, 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山水田和农林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一、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与农业基础建设
三、发达的综合性基地
四、水路陆路交织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长江中下游区开发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的 土地,适宜的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方人口和 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近代, 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 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图12-2-2 长江干流地区跨世纪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略图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2)长江三角洲农业基地建设。历来是农业富饶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是全国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农业生产基础和经济技术较好,各项农作物的单位 面积产量和饲养业水平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集约化程度高,在传统农业向现 代化农业转化的道路上有了较大进展。市场条件好,是本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长江三角洲历来是中国粮食高产区。但由于人口迅速增加,乡镇企业扩展,近年来 用于粮食作物的耕地急速减少。 太湖平原过去盲目围垦,河道被人为堵障,一些城市、工矿企业防洪排涝能力 薄弱。必须加强综合治理,保护太湖平原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富铝化显著的土壤
本区占优势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以黄棕壤为主。长江以南, 500~9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多属红壤和山地红壤分布所在,黄壤大多散见于较高的 山地。本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广大山区河谷地区,都有水稻土 分布。湖荡洼地有零星的沼泽土。滨海平原有局部盐渍土。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南北 不同。
图12-1-2 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开始期与终止期
三、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 河流的特点
(1)水量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 表12-1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河流与黄河水量比较
河流名称 赣 江 湘 江 沅 江 流域面积 /km2 83 000 94 230 90 410 河流长 /km 764 817 1 060 平均流量 /(m3•s-1) 2 030 2 010 2 130 径流总量 /(108m3) 640.3 633.7 677.0
关键词
• • • • 长江中下游区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梅雨 (meiyu) 长江三角洲地区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长江产业带 (industrial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第十六章 长江中下游区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第十六章 长wenku.baidu.com中下游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 生态建设与区域发展
教学重点
• 阐明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资源特征。 • 阐明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的 特征和发展前景。 • 提出长江中下游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 境问题。
(6)电力工业。水力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华东电网和华中电网 构成本区强大的供电系统。
四、水路陆路交织的交通运输网
本区位于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交通运输业发达。
1.长江航运线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运干线,由干流和汉江、湘江、赣江、 信江以及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东西向和南北向运输干道。通航里程、客货运量分别 占我国内河的72%和80%。 2.海洋运输 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上海港是 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第三大港,有近150年的国际通航史,通往160多个国家 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宁波港、舟山港、连云港等是重要海港。 3.纵横交错的陆路运输网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与农业基地建设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1)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本区耕地面积占全国 的20.6%,本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 (2)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农田投入水平高和耕作水平高。 (3)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乡镇企业数占全国的32.8%。乡镇 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是长江水 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 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续到10月。 • 5个湖群
(1)两湖平原湖群。 (2)赣皖湖群。 (3)苏皖湖群。 (4)太湖湖群。 (5)江淮湖群。
钱塘江
汉 江 黄 河
47 300
173 620 752 440
466
1 532 5 464
998
1 910 1 480
315.0
541.0 465.7
• 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 5 954×108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21.7%。水资源的特征为: (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
三、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一)工业发展特点
(1)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2)工业结构较为合理。 (3) 东部沿海沪、苏、浙,以长江三角洲为核 心,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完 整强大的工业体系。 (4)鄂、湘、皖、赣四省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 业生产体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图 工业发达的城市——上海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 地区海拔在 3 ~ 5 m 以下。河网密度 达4.8 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 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 平原,南为太湖平原。居中的是一 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 洲。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 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 兴岛、横岛等。早期形成的古沙洲 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 平原的组成部分。
(二)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1)长江中游平原农业基地建设。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及鄱阳湖平原, 土地总面积13.6×104 km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热量条件能满足稻麦两熟、棉麦 两熟的需要,粮食商品率达40%以上,是全国性重要商品粮基地。占全国淡水鱼 产品的52.7%,其中养殖产量848×104 t,占水产量总量的85.9%,是全国以养 殖为主的淡水鱼最大产区。
五、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 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铜、钨、锑的 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州,安徽的庐江、马鞍 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钢铁基地的 矿山基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矿分布在湖南湘潭、安徽沿 长江一带。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 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河段和清江、汉江、洞庭湖水系及鄱阳湖水系均蕴 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区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约5 500×104 kW,占全国总量的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