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信度与效度是个案研究受人争议之所在,也是评价个案研究品质之所在。如何保证和提高个案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不能用传统的量化处理的手段来分析和判断个案研究的确信程度,而应采取新的标准与新的方法。
一、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处理的问题是研究者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合的程度,即研究结果是不是真的捕捉到事实的真相和本事,真的观察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要提高个案研究的效度,一般采取以下五种措施:1.三角检定法
运用多元的搜集资料方式,包括不同的资料来源(报章、官方文件、会议记录),访谈不同的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者专家),及采用不同资料的搜集方法(如访谈、观察、非正式讨论),来相互验证资料与实施的相符程度。
2.研究对象的检核
在访谈和观察之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讨论文稿及札记,最后的研究报告也请他们提供返馈建议,以确认能掌握被研究者所提供的经验和想法。
3.持续的观察
与被研究者建立信任、学习与合作的文化,在交往与研究中不断检视可能由研究者或研究对象所造成的误报或失真的介绍。
4.外在的审查
聘请具有个案研究知识与经验的专家进行审查,审查者应与这个研究无关,要审查研究的过程、诠释与结论,评断他们的正确性。
5.澄清研究者的偏见
在研究一开始的时候先澄清研究者自己的假设、世界观和理论导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藉此读者了解研究者的观点、任何偏见或可能影响研究的假定。
二、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关心的是研究结果可应用到其它情境中的程度。个案研究的目的在深入了解一个特殊的例子而不是了解一般人共有的状况,因此,我们不能从单一的个案中作一般性的推论,这是个案研究的局限性之所在。但是,个案研究不仅能够为我们解决个别问题提供理论的视角与方法,而且也可为其它事件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启发,因此,有学者提出个案研究的外在效度不能用量化的可推广性来评价,而应用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来代替,并透过提供丰
富而详细的描述,以改善研究结果的可转换性。
三、信度
信度是说研究的可靠程度,亦即可以被复制的程度。由于社会科学中要研究的对象是流动的、多面向的、高度脉络性的,所搜集到的信息也高度依赖研究者的能力,因此,个案研究在教育中要达到传统上所谓的信度几乎不可能,因此有学者建议以可靠性(dependability)和一致性(consistency)来取代,也就是与其要求没有参与研究的人来得到相同的结果,不如希望他们能够相信研究结果是可以信赖的。有几个方法可以用来确保研究结果是可以信赖的:(1)研究者的立场——研究者应该解释研究背后的理论和假设,他对被研究对象的立场为何,如何选择对象的、以及在什么社会情境下搜集资料。(2)三角检定法——使用不同的资料搜集方法来检证。
综上所述,个案研究的品质判断标准与传统量化研究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其改进与保证的措施与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
增进个案研究信度与效度的指针及方法
附:个案研究法参考案例
1.对小学高年级偏科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2.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方案
3.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对小学高年级偏科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杨学
摘要:通过对个案对象的家庭访问和成长史的追溯,分析出个案对象产生偏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
关键词:个案研究;自信心培养;个案指导
案姓名:╳╳╳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7年6月27日(现12岁)
一、问题简述
被试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对数学和外语保持着浓厚兴趣,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对语文学习冷淡,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等水平,语文学习继续有滑坡趋势。
二、资料收集
1.被试上幼儿园时老师发现被试聪颖、伶俐。汉字看一遍便能再认,这证明被试具有极强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2.被试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对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兴趣浓厚,学习语文轻松,但随着年级增高,课文难度加深以及作文的出现,被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渐减。
三、个案分析
1.被试母亲是某中学教师,父亲是某工厂基层干部,家庭经济较宽裕。被试父母晚年得子,又见儿子聪明、伶俐,便望子成龙。其母采用说服教育,其父则采取棍棒教育。
2.被试上三年级后,拿到较长的文章总觉得自己将无法顺利读完,产生畏缩情绪,因此阅读题常出错。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自四年级起,便每天给被试布置一篇短文阅读(难度大于书本内容),其父看到被试成绩总不佳,动怒就是打,久而久之,不仅使被试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怀疑。
3.被试之所以数学、外语学得轻松,主要是因为被试对之充满自信,因此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得到父母的夸奖。这又成了被试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经分析,被试造成今天偏科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为了增强被试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对被试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闪光点迁移,产生自信
被试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偏科的典型。我首先找来被试与之谈心,了解他对学习的态度。我问:“你喜欢学习吗?”起先被试愁眉不展,过一会儿说:“喜欢,也不喜欢。”我接着追问:“你为什么说喜欢又不喜欢呢?”“我喜欢学数学和外语,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老师、同学都夸我。我不喜欢学语文,每次我都考不好,爸妈都责怪我,老师也很少表扬我。”我又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被试此时沉默不语。我告诉他之所以喜欢学数学和外语是因为他对这两门功课的学习充满自信,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还能主动做些课外题,而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就算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阅读题,也是完全处于被动。听了我的分析,被试连连点头,我趁热打铁告诉被试,只要他能对自己充满自信语文一定会学的很出色。
2.利用对比试验,培养自信
为了进一步巩固被试的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对被试进行了对比试验法,让他看到自己确实能够学好语文。
我发现被试本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考试中的阅读仅得了2分(本题共11分),我找到被试了解其失分的原因,原来是被试考试时,仅读了一遍短文便开始答题,作完也未检查,并未报得分的愿望,针对这一情况,在第二单元考试之前,我与被试约定如果对自己充满自信,拿到短文至少认真读三遍,再动笔,他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被试按照我交给的方法,阅读部分仅扣了2分(共12分),通过这次前后对照试验,让被试看到只要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讲求一定方法,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3.家庭配合教育,激励自信
前面已介绍被试的父母由于教子过严,教法不当,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被试学习语文的自信。因此在被试对自己学习语文具有初步的自信心的时候,我对被试进行了家访,我把被试目前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现状进行了分析,被试父母听了大为震惊,当即认识到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配合学校教育。家访十多天后,被试表现出对阅读有较明显的兴趣,日记中也提到父母怎样鼓励自己学习语文培养自信的。
4.推选担任职务,强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