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的资料(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流行病学的意义: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定义包涵点:①对象:人群②不仅研究,也研究健康③任务是分布和影响因素④目的是控制、消灭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科学的流行性病学决策依据

3、疾病分布的概念:是指疾病事件在什么时间发生(时间)、在什么地区发生(空间)、在哪些人群中发生(人间)及发生多少的现象。

4、发病率:= (一定期间某人群某病的新病挒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①暴露人口数:必须是观察时间和地区内人群;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②应用:病因的作用大小(强度大小)③首诊是慢性疾病;多次诊治会急性疾病。

5、罹患率:适用条件是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范围局限,时间短。

6、患病率= (某观察期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K ⑴同期平均人口数①6.30,零点或7.1零点②(年初1.1+年末12.31)/2。

⑵患病率(P)=发病率(I)* 病程(D)

⑶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健康者迁出②报告率升高③病程延长;发病率升高④诊断水平提高⑤病例迁入⑥寿命延长⑷患病率降低:①发病例下降②病人恢复恢复快或死亡快,导致病程缩短③病例迁出⑸应用: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疾病的存在和流行状态)

7、感染率 = (受检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 %100

8、死亡率 = (某期间内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K ①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差的率②专死亡率:死亡率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死亡专率

9、病死率 =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人数)* %100 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10、疾病流行的强度①散发:广泛性、是往年发病的3倍以内②暴发:指集体单位或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相似的病例的现象。病人多由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③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超过往年3-10倍。

11、疾病的时间分布:①短期波动②季节性③周期性④长期变异

12、描述性研究:⑴原理:又称横断面研究或现患率的研究是指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某一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点的疾病或健康状态及有关因素暴露的情况的资料,描述病因的一种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⑵特点:①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②具有明确的时点或时期概念③分析和评价指标一般用患病率④定期重复调查可获取二次调查间隔期间某病的发病率⑤在确定暴露和疾病因果关系联系上受到限制

13、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是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研究方法。仅仅是为了了解三间分布

14、队列研究:⑴原理:根据是否于暴露因素把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⑵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②设立对照组③由因及果的研究④对暴露与疾病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较高。

⑶关联强度推断①相关危险度(RR)=Ie(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Io(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②归因危险度(AR)=Ie(RR-1)③归因危险度的百分比(AR%)=[(RR-1)/RR]* %100 15、病例对照研究:⑴原理:按是否患有某病将人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他们暴露于某因素的情况,比较两组的暴露比例。

⑵病例与对照匹配①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这些因素或特

征称为匹配因素。②匹配的类型:频数的匹配;个体匹配(1:1匹配)③联系强度的测量:比值比(OR)= 病例组的暴露与非暴露人数比值/对照组暴露与非暴露人数比值=ad/bc;OR>1研究因素为危险因素,OR<1研究因素为保护因素。④在1;1匹配病例表中,OR=c/b. 16、实验流行病学:⑴原理:将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实验措施对照组接受对照措施,随访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结局或效应的差距。

⑵特点:①属于前瞻性研究②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③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④随机分组⑶类型:①现场研究②临床研究③社区试验

⑶应用:①验证病因假设②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③评价某新药物、疗法的效果或不良

⑷对照设立的方式:①安慰剂对照②标准对照③空白对照④交叉对照⑤自身对照

⑸盲法的应用:①単盲②双盲③三盲

17、混杂偏移的控制:①限制②配比③随机化④分层⑤标准化⑥多因素分析

18、病因:那些使人群发病概念升高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病因可以理解为能引起促使疾病发生的某种事件、情况、特征或上述多种要素的结合)

19、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①关联的时间顺序②关联的强度③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④关联的一致性⑤关联的合理性⑥关联的特异性

20、疾病的三级预防:①一级预防:疾病没有发生之前,所做的预防。②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治疗③三级预防:疾病发生后所做的预防。

2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人作为最重要的传染源。

2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根据潜伏期判断病人受感染时间②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和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③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应急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3、传染期: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4、病原携带者:①潜伏期病原携带者②恢复期病原携带者③健康病原携带者。

25、垂直传播: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时传播

26、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7、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⑴消毒①预防性消毒②疫源地消毒⑵杀虫

28、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所能涉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

29、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的持续存在和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

30、疫源地消灭的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③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新感染。

31、传染病暴发的类型①同源暴发②连续传播性流行③混合型流行

32、流行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发病人数。

33、诊断试验的评价⑴真实性①灵敏度(Sen)= (a/a+c)* %100②假阳性率=②1-灵敏度③特异度(Spe也称真阴性率)=(d/b+d)* %100 ④假阳性率=1-特异度⑤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⑵符合率= (a+d/N)* %100

⑶阳性预测值={a/(a+c)}* %100;阴性预测值={d/(c+d)}* %100

34、循证医学的概念:综合最佳研究证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患者所处的临床阶段和治疗场所的条件,制定适合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