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片:对比法:
南宋官窑瓷器还有一特征:就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比作“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开片,修内司窑开大片时有时会把胎也拉裂,详见以下放大图片。
图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釉面开片密布,杂而不乱。
有出窑时开片,有保存时浅开片,也有新开片。
片纹中的颜色应该是黑胎中(紫金土中含铁量高)铁分子氧化而成。
从修内司窑花钵和花口洗和花口碗的胎裂上可以证明,颜色是从紫金土上泛出来的。
有些书上讲:颜色是器物出窑后尚未完全冷却之前署入颜色水中渗进而成。
这种说法是新仿的做法。
这种做法:只有一种:纹路一样、颜色一样、没有深浅、新裂纹之说。
水波纹和乳浊釉对比法
官窑似鱼油,这句话一点不夸张,从以下图片看釉层中“攒聚“着着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还有长、短、新、老、自然开片,行家称之为“聚沫攒珠”,这是鉴别南宋官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厚胎厚釉和薄胎厚釉,马上就分开两种底足,一种上青釉,一种不上青釉护胎,一种釉面上有水浪纹,一种釉面上乳浊釉,早期没有晚期,釉色滋润,玉质感强烈。
修内司官窑,是一种含钙量较高的石灰釉,是高温下粘度较小,易流动,到后期改变制瓷工艺,创用素烧胎多次上釉两次烧成的厚釉工,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所以在晚期的官窑中能清楚的看到像小河流水似的水波纹,也是
现在工艺无法仿制的地方。
郊坛下官窑用的是植物灰及石灰、长石、高岭土、石英等原材料配制的石灰碱釉。
这种釉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高温时粘度较大,即在高温时不易流釉,这样可使釉层施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匠师们还采取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复杂工艺,使釉层变得更加丰厚,色泽更加沉稳,同时,匠师们还熟练的掌握了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氧,创造出青玉般的粉青釉和翡翠般的翠绿釉,所以在早期的器物上只能看到青釉中的磷、酸、钙、镁和其他化学微量元素在煅烧时釉中沸腾,釉面泛出蛋白石一样乳白色的效果,就是北宋钧台“官钧”窑常出现的珍珠点,沉积、结晶釉、呈乳浊状、白色晶体。
到晚期的器物上厚釉层中又多了一种矿物质:石英,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
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和冰似玉的美感。
(有些专家把有石英矿物质的器物归到龙
泉窑)。
釉面上有宋代五大名窑:北宋钧台“官钧”窑、才会出现的现象:“蚯蚓走泥纹”(蚯蚓走泥纹为钧窑珍品的必备条件。
现代钧瓷上的蚯蚓走泥纹是人工造的,只有五成像),它的形成是一种二液分相釉的现象,总之呈现雾蒙蒙的白色晶体,有动感而无流感。
有的似“蚯蚓走泥纹”,有的似雨后小虫掉到泥土上的纹,有的似彩带飘飞在釉面上的纹路。
早期无纹路的乳浊釉
似雨后小虫掉到泥土上的纹
晚期加了一种均匀的石英矿物质:“蚯蚓走泥纹”
晚期似彩带飘飞在釉面上的纹路
结束语
1、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不是批量生产出口,产品一定从精、少、美为主,不可能用两座窑口生产同一个品种。
2、在南宋经济稳定的的情况下,不可能不生产前朝的产品。
汝窑和钧窑,古人评价修内司窑“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汝窑中的香灰胎在修内司窑里就出现过,因此推测修内司窑必定有汝窑工匠。
3、北宋民钧窑和官钧窑都有乳浊釉现象,但有“蚯蚓走泥纹”现象的只有河南省禹州市钧台窑,后人称官钧窑“蚯蚓走泥纹”是当时烧
造的缺陷,也是后人无法仿制的地方,在郊坛下官窑上从早期的乳浊
釉到晚期工艺配方改进,都有乳浊釉现象,但“蚯蚓走泥纹”到晚期时已很少了,有的似“蚯蚓走泥纹”,又有的似彩带飘飞的釉面上,底足上青釉也是北宋官钧窑现象,钧窑底足呈现芝麻酱釉,南宋官窑呈现铁褐色,北宋胎是浅灰色,南宋官窑是紫金土(紫金土的含铁量高,所以两种底足呈现的颜色就不一样)。
4、从南宋乌龟山的郊坛下官窑器上的乳浊釉的演变过程来看,当时,必有钧窑工匠参与烧制,而用氧化铜作为窑变釉的把桩师傅没有南下,在当时其配方以及相关的工艺都是保密的,不为外人所知,(古人云:三年能成一个秀才,但十年成不了一个把桩师傅这句行话)。
所以,在南宋140多年的历史中,龙泉窑系的窑口有300多处,(有人说:580多处窑口),有的是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几代人在退休后传给子女的,所以就出现了用瓷土、釉色、拉胚、配方都不相同的情况。
5、“靖康之变”之后,因为当时仓皇南奔,铜礼器都留在旧部,只好用瓷器代替。
两大窑口都有仿青铜器造行瓷器。
以上论点供研究南宋官窑者作参考,给收藏者作对比,现在出现一种情况,粉青官窑没有人敢收藏,不管收藏者或者资深专家,粉青不用上手就说是假,因为现在能造出开片紫口铁足。
行内有句话:老东西不怕新,能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现在仿的南宋官窑紫口铁足是人为的,开片是一样,没有深浅之分,釉面没有鱼油感,更没有乳浊釉、石化斑、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
(现在造假者用电动打磨,手感一摸就知道)。
我希望我的藏品能参加国家有时举办的五大名窑展。
更希望有识之士能与我共同交流,相互学习。
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