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中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当前,高中社团如雨后春笋,其活动如火如荼。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倘若跟风附和,应景敷衍,这样的社团不搞也罢;若能脚踏实地,认真而为,实为学校教育之幸事。从理论层面来看,高中社团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实践层面来看,它的确能够传承、丰富甚至创新学校文化,拓展学校教育模式样式,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培养目标。对学生而言,能够开阔思维,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与爱好,滋养美好精神世界。但是,因各校社团活动内容与操作模式各异,实践效果当有不同。由于我校起步较晚,组织、管理、指导经验少,所以社团活动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好在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问题四除外),才使我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健康、有序,充满活力。
问题一:重视社团培植,忽视管理评价。
我校“技术立身,艺术修心”教育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国家课程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校本课程的积极开发,更离不开技术类、艺术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将学校教育特色打造成知名品牌。由是,作为学校文化重要增长点之社团活动就有了大力培植、
发展之必要。迄今,我校社团组织红红火火,共有六大类四十余个,90%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遗憾的是,管理机制尚不能与之匹配,其中以社团活动评价最为羸弱,这一点影响了社团的高水平发展。
解决方法:
1.建立目标指标、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其中,目标指标体现在社团组建申请报告中,过程评价体现在社团活动记录表中,效果评价从学校、社会、学生、社团等四个维度进行。
2.建立适时激励制度。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高中生心理特点,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至少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供学生们观摩学习的社团活动成果展示园地;二是举办社团成员展示才华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三是对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社团、成员进行物质奖励或资金支持。
3.社团活动课程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指科学设计社团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并进行过程记录,最终将学生表现体现为学生学分的一种操作模式。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我们认为,社团活动就是课程,这是因为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完善人格,这有利于他们的不断成长。诚如国家督学李希贵所言:“我们所有活动的背后都是教育,而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因此,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要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加强和改进教
育有效性和针对性,拓展教育阵地。
问题二:高三社团名存实亡,社团内高三学生“销声匿迹”。
进入高三,意味着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四方紧张备战已经开始。学校、教师要“率”、要“分”,家庭、学生要理想大学。就算社团活动属于课程,但这样的“软课程”(高考不考的课程)能够为考试提高分数吗?恐怕不能。既然不能,干嘛还要参加?这不是白白浪费高考复习时间吗?于是,高三社团名存实亡,社团内高三学生“销声匿迹”。
解决方法:
1.转变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和家庭、学生的学习观。诚然,社团活动可能不会直接为高考备战提供帮助,但是,升学率、分数并不是学校教育追求的唯一。从根本目标上说,学校教育就是要用尽可能小的成本将学生“社会化”。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学会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并不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同样重要。简而言之,在学校中的学生要成“人”,社团活动就是学生在成“人”路上的沟沟坎坎。
2.在社团人员的构成上倡导“混搭”式。人员“混搭”是指在同一社团中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各占一定比例。查阅校团委社团登记表发现,绝大多数社团人员构成层次单一,即社团中学生来自同一年级。这也是导致高三社团消失
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混搭”式,就可以更加明确社员的职责:高一学生向学长学习,高二学生作为活动的中坚力量,高三学生负责谋划与指导。这样,既为高三学生腾出高考复习时间,又能使社团组织机构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社团品牌得以不断传承。
3.建设专业学术型社团。纯粹的高三社团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专业学术型社团能够将高三复习与社团活动有机融合。例如,“实验探究”社团、“文学鉴赏”社团、“时事纵横”社团,等等。因此,建设专业学术型社团是高三社团的发展方向,是一箭双雕的明智之举。
问题三:知识类兴趣类社团居多,社会服务类社团偏少。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许多社会现象都相对集中地体现在这一时期,因此,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固然重要,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社会服务类社团的建设任重道远。但是,就我国大的教育环境来看,从社会到家庭到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知识类社团火爆,而能够培养学生动机、情感、意志、责任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社会服务类社团因受冷落而偏少。例如,在我校的45
个高中社团中,社会服务类社团仅有2个,占4.4%。这种社
团结构的不均衡性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隐患。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社会教育可以使“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大大增加”。因此,要解放学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得到教育,得到发展。
解决方法:
1.学校进行必要的软干预。学生社团是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能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非正式群体。所以,学校不可以强硬地指令学生参加某某社团,而应该采取软干预策略。具体方法是:召开社团选择指导会,为学生讲解各类社团活动的基本目标、性质、内容、形式、意义,突出社会服务性社团活动的地位,讲活讲透其重要功能与教育价值。
2.用榜样催生更多的社会服务类社团。在学校重点扶持下,我校仅有的两个社会服务类社团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自我教育效果。例如,“绿色天使”社团设计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案》《花草树木保护方案》分别被金海湾花园小区居委会和龙天园小区居委会采纳,社团成员还亲身参与方案实施之中;“爱心天使”社团定期为陈塘庄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温暖和快乐,而他们收获了善良、爱心与责任。在周一升国旗仪式上,两个社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体会和收获。榜样的力量激起了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