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成稿+pdf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1.1(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1.1(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含答案)

化学·必修2(人教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水平检测1.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解析:满足条件的元素有H、Li、He三种,它们包含了A、B、C三个选项。

答案:D2.下列关于碱金属按Li、Na、K、Rb、Cs的顺序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递减C.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解析: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物。

答案:C3.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密度:Li<Na<K<Rb<CsD.碱性:LiOH>NaOH>KOH答案:A4.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小B.钾的熔点比钠低C.钾原子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气化答案:C5.下列叙述中肯定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下,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答案:D6.Na和Na+两种粒子,不相同的是( )①核内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序数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能力提升7.(双选题)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M指碱金属)B.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铯答案:AD8.(双选题)钠和铯都是碱金属,则关于铯及其化合物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s密度比水要小,能像钠一样浮在水面上B.Cs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C.Cs2CO3加热时易分解成CO2和Cs2OD.CsOH是强碱,碱性比KOH强答案:AC9.(双选题)当水和铷与另一碱金属的合金7.8 g完全反应时,放出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0.2 g,则合金中另一金属可能是( )A.锂 B.钠C.钾 D.铯解析:根据生产氢气的量,可得出消耗的碱金属是0.2 mol,由于是铷的合金,0.2 mol该金属的质量应小于7.8 g,故可能是锂或钠。

高中化学必修二苏教版全册课时训练

高中化学必修二苏教版全册课时训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课时练习目录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 - 3 -第1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 3 - 课时1 核外电子排布................................................................................................... - 3 -课时2 元素周期律(一)........................................................................................... - 3 -课时3 元素周期律(二) ................................................................................................ - 5 -课时4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 - 7 -课时5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 - 9 -第2单元他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12 -课时6 离子键............................................................................................................. - 12 -课时7 共价键............................................................................................................. - 13 -课时8 分子间作用力................................................................................................. - 14 -第3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6 -课时9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 16 -课时10 不同类型的晶体........................................................................................... - 19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21 -第1单元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限度............................ - 21 -课时1 化学反应速率................................................................................................. - 21 -课时2 化学反应的限度............................................................................................. - 24 -第2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 26 -课时3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 26 -第3单元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 - 28 -课时4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28 -课时5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30 -第4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 - 32 -课时6 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 - 32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 - 34 -第1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 34 -课时1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 34 -课时2 石油的炼制乙烯(1) .................................................................................... - 36 -课时3 石油的炼制乙烯(2) ...................................................................................... - 38 -课时4 煤的综合利用苯......................................................................................... - 40 -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 42 -课时5 乙醇 .............................................................................................................. - 42 -课时6 乙酸 ................................................................................................................ - 44 -课时7 酯油脂......................................................................................................... - 46 -课时8 糖类 .............................................................................................................. - 48 -课时9 蛋白质氨基酸............................................................................................. - 50 -第4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 52 -课时10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52 -课时11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 54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 56 -第1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 56 -课时1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 56 -课时2 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 59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61 -课时3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61 -参考答案 (64)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1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课时1 核外电子排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A.8个B.18个C.32个D.2(n-1)2个8.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氢原子C.氮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9.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A.12个B.15个C.16个D.17个10.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其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A.氮和磷B.碳和硫C.钠和铝D.氟和氖11.三种元素x、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这三种元素是A.N、P、Cl B.P、O、S C.N、O、S D.O、F、Cl12.某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则这粒子是A.氩原子B.氯原子C.氯离子D.硫离子18.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第二层为最外层;Y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1/3;Z元素核内有13个质子。

2020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习题 第二章 训练2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习题 第二章 训练2含答案

训练2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基础过关]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D.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B.电解Al2O3制取Al是吸热反应,则Al在O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C.木炭在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4. 某学生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化学反应X+2Y===2Z的能量变化情况。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下降,液面乙上升。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5.在25 ℃,101 kPa下,1 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 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P4(s)+5O2(g)===P4O10(s);4P(s)+5O2(g)===P4O10(s)。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B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C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D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6. 向盛有50 mL 1.00 mol ·L -1HCl 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NaOH 溶液,NaOH 溶液的体积(V )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B .NaOH 溶液的浓度大于1.00 mol ·L -1C .V =50 mL 时,混合液呈碱性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三、能源及其开发利用7.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使用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含着大量的能量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D .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8.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2H 2↑+O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成稿+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成稿+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氢能源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固体煤变成气态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4. H2在O2中燃烧生成气态H2O 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

A.核能转化成热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生成物的总能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5.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 Cl2↑+ 2O2↑ (放热反应)。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C.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6(双选).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铝热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冰雪融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7.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如下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训练25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训练25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25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一、单项选择题1.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控制()。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层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⑤解析:减少了原煤的燃烧,就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B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B.以无磷洗涤剂代替含磷洗涤剂C.实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收集、统一处理D.在通风橱中制氯气时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解析:制氯气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逸出的氯气会污染大气。

答案:D3.工业上制取硫酸铜不是直接用浓硫酸与铜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

①节省能源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③提高了H2SO4的利用率④提高了Cu的利用率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解析:浓硫酸直接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需要加热,产生污染大气的SO2气体并且H2SO4利用率低。

而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吹入空气不存在这些问题,反应方程式为2Cu+O2+2H2SO4(稀)2CuSO4+2H2O。

答案:C4.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扔弃垃圾D.防止传染疾病解析:生产贺卡、一次性木筷需要大量的木材,倡导免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答案:B5.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解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液化石油气是碳原子个数小于等于4的烃的混合物,即两者都是碳氢化合物。

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章+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章+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章+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题只要一个正确选项)1.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作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煤炉中发作了以下反响:CO2+C2CO,试剖析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C在O2充足时,发作的反响主要是放热反响B.煤熄灭时吹入的氧气越多越好C.CO2+C2CO这一反响属于吸热反响D.煤熄灭时,反响物自身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氧气过多时会带走一局部热量,故B项错误。

2.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选项A B C D物质MgCl2CO2HCl NaOH所含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所属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答案:B解析:MgCl2中不含共价键;HCl中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

3.在一密闭容器中停止反响:2SO2(g)+O2(g)2SO3(g),反响进程中某一时辰SO2、O2、SO3的浓度区分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响到达平衡时,能够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答案:B解析:假定该时辰的SO3全部转化为SO2和O2,那么SO2、O2的浓度将区分到达0.4 mol·L-1、0.2 mol·L-1;而假定该时辰的SO2和O2全部化合生成SO3,那么SO3的浓度将到达0.4 mol·L-1。

由于该反响是可逆反响,三种物质必将同时存在(即可逆反响中的物质均不能够100%转化),很显然,A、D两项是不能够的。

高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分层联系课课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

高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分层联系课课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课课练(含答案解析)目录一、化学元素周期表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三、核素同位素四、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律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六、化学键七、化学能与热能八、化学能与电能九、化学反应的速率十、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十一、甲烷十二、烷烃同分异构体十三、乙烯十四、苯十五、乙醇十六、乙酸十七、基本营养物质十八、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十九、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十、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分层作业(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若发现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A.第七周期0族B.第八周期第ⅠA族C.第六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ⅦA族B[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118号元素,所以若发现119号元素,则应该在第八周期第ⅠA 族,故正确选项是B。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C[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所在的族序数。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32B[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即共有16个族,A错误;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B正确;若是相同短周期中第ⅡA 族、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1;第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存在,故同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原子序数差为11;第六周期,其中由于有镧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25,C错误;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且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故相邻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或18或32,D错误。

新教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新教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 2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2 - 第1课时原子结构.............................................................................................. - 2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 7 -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2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12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 17 -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22 -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2 -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 27 -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4 - 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 41 -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 45 -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 45 -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5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 50 -第2课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 56 - 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 63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 63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 71 - 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 - 78 -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与结构特点................................................ - 80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 86 - 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 93 - 第1课时从天然气、石油和煤中获取燃料石油裂解与乙烯 .................... - 93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 - 100 -第3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07 -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 113 - 第1课时乙醇.................................................................................................. - 113 -第2课时乙酸.................................................................................................. - 118 -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 125 -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 - 1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②原子不能再分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 D解析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①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以再分,②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③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④错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成稿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成稿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热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为动能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D.柴草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伴随能量变化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碘升华 B.NaCl的晶体加热熔化C.加热NH 4HCO3分解D.HCl溶于水7.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使水容易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如图所示,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NaOH固体B.浓硫酸C.NH4NO3晶体D.Na2O2固体8. (双选)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9.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 .CO 2与CaO 的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 3分解是吸热反应10.已知2SO 2+O 2ƒ2SO 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B.SO 2和O 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总能量C.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11.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章末检测 含答案及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章末检测 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及各章章末检测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2)1、硫和二氧化硫 (2)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9)3、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15)4、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21)5、氨和铵盐 (28)6、硝酸酸雨及防治 (36)7、无机非金属材料 (43)第五章章末检测 (50)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65)8、化学反应与热能 (65)9、化学反应与电能 (72)10、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 (79)11、化学反应的限度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85)第六章章末检测 (92)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108)12、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108)13、烷烃的性质 (115)14、乙烯 (122)15、烃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128)16、乙醇 (134)17、乙酸官能团与有机物分类 (140)18、基本营养物质 (147)第七章章末检测 (153)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68)19、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68)20、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175)21、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81)第八章章末检测 (188)必修第二册模块检测 (202)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1、硫和二氧化硫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解析:选D硫燃烧时只能生成SO2,SO3可由SO2催化氧化制取,D项错误。

2.有学生为了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做了以下实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褪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一定能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B.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SO2+2NaOH===Na2SO3+H2OC.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SO2+Na2SO3+H2O===2NaHSO3D.若要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还需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解析:选A酸性氧化物的概念:能够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的酸,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A成稿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A成稿含答案

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A一、选择题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右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组别c(HCl)(mol·L-1) 温度(℃) 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5 50 块状4 2.5 50 粉末状A.4-3-2-1B.1-2-3-4C.3-4-2-1D.1-2-4-32.某同学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D.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发生的反应都是Fe-2e-Fe2+3.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

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 (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O2D.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燃烧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4.将锌片和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柠檬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针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B.电子由铜片流出C.锌片是负极D.铜片逐渐被腐蚀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表示的意义: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6.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化学必修2.课时练(人教版).pdf

化学必修2.课时练(人教版).pdf

化学必修2.课时练(⼈教版).pdf⾼考考什么源头在哪⾥(),【】北京⾼考下列电池⼯作时在正极放电理论源头1.2014O2的是()【】必修教材第页关于锌锰电池的叙述.1242结论:锌锰电池的正极是⼆氧化锰参与反应.【】“必修教材第页图氢氧燃料电池构造⽰22442G15意图”.:,结论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上氢⽓失去电⼦正极上氧⽓得到电⼦.【】必修教材第页关于铅蓄电池的内容.3243锌锰氢燃料铅蓄镍镉A.B.C.D.【1】【2】【3】【4】:.结论铅蓄电池正极是⼆氧化铅参与反应电池电池电池电池【】必修教材第页关于镍镉电池的内容.4243结论:镍镉电池的正极是()参与反应.NiOOH答案:B(新课标卷)微⽣物电池是指在微⽣物的作⽤【理论源头】2.2015Ⅰ【】1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作原理如图【】必修教材第页“我们把这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2G11241所⽰.下列有关微⽣物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结论微⽣物电池是原电池【】必修教材第页“图氢氧燃料电池构造⽰22442G15意图”.:,,结论酸性电解质时氧⽓在正极得到电⼦⽣成⽔不能⽣成.电解质中的阳离⼦移向正极,所以CO2O2质⼦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必修教材第页第题.32455CHOHO61262结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燃料的燃烧反应,微⽣物B6电池与之类似,电池反应应该为葡萄糖的燃烧反应.:答案图2G1【2】正极反应中有⽣成A.CO2微⽣物促进了反应中电⼦的转移B.【】2质⼦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C.【】3电池总反应为D.CHO+6O6CO+6HO6126222(重庆⾼考)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并发⽣反【理论源头】3.2014X应:()(),温度、下的物质的量浓度【】必修教材第页第题.2XgYgT1T2X123811:,,()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下列叙述中结论同⼀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多反应放cXt2G2()出或吸收的能量越多,错误.正确的是A【】必修教材第页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2247~48的内容.-1:(),结论时间内的浓度减⼩O~tXa-bmolL1a-b-1-1则(),vX=molLmint1a-b-1-1(),.错误vY=molLminB2t1图2G2【】必修教材第页“思考与交流”.3249该反应进⾏到点放出的热量⼤于进⾏到点放A.MW【】:,.1结论反应物浓度越⼤反应速率越⼤点反应M出的热量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由图知Ma-b-1-12下,在时间内,()B.T2O~t1vY=molLmin点()⽐点的⼩,则()⽐点的⼤,且cXNcYNT1>t1,根据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知TM2点的正反应速率⼤于点的逆反应速C.Mv正N【】3点的逆反应速率⼤于点的逆反应速率,正确. NC率v逆:答案C点时再加⼊⼀定量,平衡后的转化率减⼩D.MXX48。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课时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课时练习含答案

必修二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课时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Mg-24 Al—27 K—39 P—31 S—32 Cl—35。

5 Fe—56(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每小题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

8mol•L—1•s—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

8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2.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减小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3.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如果反应是放热的,则不需要加热反应既会发生B.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成可发生的反应C.对于反应2NO2N2O4,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对于反应2SO2+O22SO3,2体积SO2与足量O2反应,能生成2体积SO34.不同条件下,在4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下列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2mol•L-1•min-1B.v(N2)=0.2mol•L-1•min—1C.v(N2)=0.02mol•L-1•s-1D.v(H2)=0.04mol•L-1•s-15.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

1mol•L—1降至0。

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1时,所需反应时间为( )。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B成稿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B成稿含答案

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B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不需加热的吸热反应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2.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3.A.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否需要加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B.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因而只能形成离子键C.只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4.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5.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6.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吸收能量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可放出x kJ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7. 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按该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燃烧反应9.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含答案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

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4.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

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1;1;Cs ;Li ;7; 1;F ;F 。

2.C 3.C 4.A5.(1)6 3Li 7 3Li ; (2)14 6C 14 7N ; (3)23 11Na 2412Mg 。

6.7.8.略 9.(1)4Li+O 2点燃2Li 2O 氧化剂:O 2、 还原剂:Li;(2)2K + 2H 2O =2KOH +H2 氧化剂:H 2O 还原剂:K (3)Br 2 + 2KI =2KBr +I 2 氧化剂:Br 2 还原剂:KI (4)Cl 2 + 2FeCl 2 =2FeCl 3 氧化剂:Cl 2 还原剂:FeCl 210.(1)甲: C 二 IVA ; 乙: O 二 VIA ; 丙:Na 三 IA ; 丁:Al 三 IIIA (2)甲与乙:C+O 2点燃CO 2 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2O 2乙与丁:4Al+3O 2△2Al 2O 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OH ;Al(OH)3;HClO 4。

2.B3.C 4.(1)金属性K ﹥Na (2)金属性Al ﹥B (3)非金属性Cl ﹥P (4)非金属性Cl ﹥S (5)非金属性O ﹥S5.(1)酸性HNO 3﹥H 3PO 4(2)碱性KOH ﹥Mg(OH)2(3)碱性Mg(OH)2﹥Al(OH)3 6.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3)2C+O 2点燃CO C+O 2点燃CO 2 4Na+O 2=2Na 2O2Na+O2△Na2O2 4Al+3O2△2Al2O3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成稿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成稿含答案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的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蛟龙号”潜航器。

该电池以镁片、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反应为Mg+H2O2=Mg(OH)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Mg电极3.为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铝条均已除去了氧化膜)( )4.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 ,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H2O蒸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电池能发生蓝色火焰 B.H2为正极,O2为负极C.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减小D.电极反应为负极:2H2+4 OH-―4e-=4 H2O;正极:O2+2 H2O+4e-=4 OH-5.据媒体报道,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即将在北京试运行。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常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该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铂作催化剂,导电离子是H+。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②负极反应为2H2-4e-4H+③总的化学反应为2H2+O22H2O ④氢离子通过电解质向正极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如图所示是一个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当此燃料电池工作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通H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2e-===2H+B.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通O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C.如果a极通入CH4,b极通入O2,NaOH作电解质溶液,则通CH4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4-8e-+10OH-===CO2-3+7H2OD.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OH-离子向b极附近移动7.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下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化学电源)
一.选择题: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的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蛟龙号”潜航器。

该电池以镁片、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反应为Mg+H2O2=Mg(OH)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Mg电极
3.为将反应
2Al+6H+2Al3++3H2↑的化
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铝条均已除去了氧化膜)( )
4.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 ,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H2O蒸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电池能发生蓝色火焰 B.H2为正极,O2为负极
C.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减小
D.电极反应为负极:2H2+4 OH-―4e-=4 H2O;正极:O2+2 H2O+4e-=4 OH-
5.据媒体报道,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即将在北京试运行。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常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该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铂作催化剂,导电离子是H+。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②负极反应为2H2-4e-4H+ ③总的化学反应为
2H2+O22H2O ④氢离子通过电解质向正极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如图所示是一个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当此燃料电池工作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a 极通入H 2,b 极通入O 2,NaOH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则通H 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 2-2e -===2H +
B .如果a 极通入H 2,b 极通入O 2,H 2SO 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则通O 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 2+4e -+2H 2O===4OH -
C .如果a 极通入CH 4,b 极通入O 2,NaOH 作电解质溶液,
则通CH 4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 4-8e -+10OH -===CO +7H 2O 2-
3D .如果a 极通入H 2,b 极通入O 2,NaOH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OH -离子向b 极
附近移动
7.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下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
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

该瓦斯分析仪
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乙所示,其
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 2O 3-Na 2O ,O 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
A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 流向电极a
B .电极b 是正极,O 2-由电极a 流向电极b
C .电极a 的反应式为:CH 4+4O 2—―8e-=CO 2 +2H 2O
D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 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8.日常所用干电池其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 4Cl 和ZnCl 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 - =Zn 2+,2NH 4++2e - =2NH 3↑+ H 2↑(NH 3与Zn 2+结合)。

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溶液中 Cl - 移向正极
B 、工作时,电流由碳极经外电路流向Zn 极
C 、Zn 为负极,碳为正极
D 、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
9.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 2
LiMn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 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 + B.L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 -Li + C.L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 2+e -Mn D.L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 -Li 2+
10.镍—镉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反应: 该电
池的负极材料是 ( )A .Cd
B .NiO(OH)
C .Cd(OH)2
D .Ni(OH)2
11.设想通过原电池反应以H2和Cl2为原料生产盐酸。

关于这种原电池的设想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H2-2e-=2H+ B.在电池工作时,H+移向负极
 C.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以盐酸作为电解质,并不断补充蒸馏水,以维持溶液一定的pH
12.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 == Mg2++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于海上照明供电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Mg为电池的正极 D.AgCl为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13.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14.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工作时的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b为正极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断减小 C.SO42-只向PbO2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pH不断增大
15.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CH4,b为CO2 B.CO32-向正极移动
C.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 D.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
二、非选择题
1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
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2)放电时,正极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则正极反应为 。

(3)放电时, (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7.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时,则该装置的电极 _为
负极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甲烷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
电解液;则甲烷应通入极(填a或b),电池工作时正极区域
附近的pH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当有16g甲烷
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化学电源)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C
6.C
7.C
8.A
9.B 10.A 11.D 12.A 13.B 14.D 15.C
二、非选择题
16.(1)锌;(2)还原;FeO42-+3e-+4H2O═Fe(OH)3+5OH-;(3)正.
17.(1)2H++2e-=H2↑;(2)Al(或a);
(3)b;升高;8N A或4.816×1024(不能答8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