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罗江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罗江发布时间:2021-06-15T15:31:51.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罗江[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设计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吸纳性和弹性。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湖湘分公司湖南长沙市 410000摘要: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设计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吸纳性和弹性。
一旦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协调作用,使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设计中,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通过全面分析其要点,有效解决当地排水不畅、供水紧缺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市政工程1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意义1.1节约资源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在排水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节约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计人员对系统进行有效优化,在不修改原有管路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设计进行合理调整,做到最大程度利用,达成水资源有效回收利用的目的,这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优化城市环境近几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现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优化城市环境,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系统。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2.1注重设施设计,强化工程质量首先,设计人员务必要对给排水管道的尺寸进行反复调整。
现阶段来看,在降水量较大的情况下部分城市内部很容易出现积水内涝问题,而这恰恰反映出了给排水管道直径尺寸中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_5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3-03-06T05:35:59.05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0期作者:刘进玲[导读] 市政管网的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发展规模、面积扩大的必要条件,它在城市的防洪排涝和城市环境改善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然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人工结构物得到建造刘进玲(韶关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韶关,512000)摘要:市政管网的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发展规模、面积扩大的必要条件,它在城市的防洪排涝和城市环境改善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然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人工结构物得到建造,道路、桥梁、建筑物等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也改变了城区的地表集水排水条件。
相比于天然的土壤、植被等地表,硬化的道路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等使得城市地表的不透水面积显著增加,地表水下渗能力和雨水损失量大大地减小,加大了地表径流和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排水负荷。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引言我国城市化进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然而作为城市道路工程重要一环的排水系统却发展较滞后。
排水系统不合理容易导致城市在雨季出现内涝灾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如某城市道路因雨水管道排水能力不满足设计流量要求,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出现城市内涝现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各地开始编制相关的建设图集和规范,国内外很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也针对海绵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海绵城市与透水路面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在目前海绵城市施工建设过程中,大多主要利用道路向两侧的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有组织的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在暴雨等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情况下,往往达不到海绵城市建设“大雨不积水”的要求。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为实现海绵城市规划目标,需要通过海绵工程进行具体实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工程中,如何落实和实践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科学的、有效的海绵工程专项方案,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理念、技术方法以及具体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海绵工程,海绵工程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
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循环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能力,达到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目的。
2. 地表覆盖调控原理:海绵工程通过调控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径流,改善地表透水性能,提高城市地表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
3. 生态系统原理:海绵工程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4. 多元化排水系统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和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改变城市地表覆盖类型、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再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滞蓄原则:海绵工程以绿色滞蓄为核心设计理念,即通过增加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滞蓄、渗透和再利用。
2. 多元化排水原则:海绵工程依托多元化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滞蓄蓄排和雨水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3. 生态修复原则:海绵工程注重恢复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功能。
4. 风景优美原则:海绵工程依托于绿地、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的生态景观和休闲空间,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1. 引言1.1 概述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过程来实现污水净化、雨水收集和洪水防治等功能。
它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采用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洪涝灾害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重点介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一些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这一系列工程措施,它们能够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并有效降低能耗。
接着,我们将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和利用,从而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并实现节约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此外,渗坑和渗沟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工程措施之一,它们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洪水和地表径流量。
另一方面,我们还将介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雨水花园设计与构建技术是一种集雨、滞留和净化为一体的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花园结构和植被配置来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多层地下蓄水池建设技术可以实现雨水的集中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生物滞留/过滤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通过引入适宜的生物处理单元,在保证雨水质量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中一些重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通过详细分析这些措施及其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海绵城市概念并认识到其巨大潜力,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向更加可持续、智能和环保方向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目前实施海绵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
(注:文章只提供引言部分内容,后续各节标题下的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撰写)2. 海绵城市应用的工程措施2.1 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工程措施,旨在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降雨透水量和保持水源。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改造城市水系、地面、建筑等,使城市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
在河道治理方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河道水质污染、水位调控、生态环境恢复等问题,对城市水环境治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概念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通过改变城市建设的方式,使城市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最大化保护。
在河道治理中,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则是将这种理念应用到河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从而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1. 河道生态修复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往往是通过人工修剪和化学物质的喷洒来维持河道的生态环境,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则是通过改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方式,使河道具备更好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湿地、水生植被带等,利用植物的根系过滤水质,改变城市排水方式,减少对河道的直接负荷,从而实现河道的生态修复。
2. 河道水质治理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重视的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冲击,同时通过生态植物等自然方式对水质进行净化。
在河道治理中,可以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减少雨水径流对河道水环境的污染。
通过建设植物滨岸、湿地等,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3. 河道水位调控4. 河道岸线规划传统的城市河道岸线规划往往是以硬质建筑为主,这种规划方式容易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倡利用自然植被和软质材料来规划河道岸线,通过设计自然湿地、绿化带等,使得河道岸线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在河道治理中,可以通过规划河道周边的绿化带、湿地等自然生态设施,改善河道岸线环境,提升河道生态功能,实现河道岸线的可持续发展。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布局的指导意义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
布局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义: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口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
安定的生活环境。
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开展与城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与城市中的园林结合,从而保护水资源,节省治理水污
染的费用。
3.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调整了城市中生念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增多,硬化的路面减少,合理的处理雨水,甚
至将雨水回用于工业的生产,不但带来增加经济利润,还改善了环境。
LID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_1
LID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8T03:25:07.93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7期作者:王伟超[导读] 近些年,在趋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下,我国城市建设逐渐暴露出内涝、水污染等问题王伟超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近些年,在趋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下,我国城市建设逐渐暴露出内涝、水污染等问题,这也给道路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上的破坏。
针对这些现象,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优化水资源配置,秉承LID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推动市政建设向着可持续化的方向改进,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雨污水系统。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将LID海绵城市理念作为其市政规划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LID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助于道路建设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在雨雪天气下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吸水、蓄水和净水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抵抗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所带来的扰动,维持城市运转的稳定性。
关键词:LID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应用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理论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雨水开发模式和水敏性详细规划理论提出的;它的本质是存储城市发展坐标和资源。
通过控制径流、自然蓄积和峰值调节,提出了缓慢的发展,发挥调节功能,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修复水循环系统,恢复水生态,净化水质,解决蓄水问题。
水生态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主办城市不应只关注城市内部的系统调节、雨水处理和现场措施,还应关注流域和区域,并结合区域规划和阶段研究跨区域、规模规划和基于水生态的建设。
建设的关键是研究区域水生态安全,通过分析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位置和关系,建立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模式,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实施,并通过控制区域和城市建设的空间管理逐步实现水生态。
该系统为城市的年运行提供了控制目标,给出影响较小的发展战略和施工流程,并对城市项目规划提出相关要求。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一、海绵城市技术概述海绵城市技术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板,通过人工手段模拟天然水文循环,实现城市内部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自然环境容量和适应能力的新技术理念。
海绵城市技术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景观设计等多种技术手段,旨在将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融合,实现城市“蓄、渗、滞、净”的目标。
海绵城市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可滞蓄雨水、净化雨水、延缓雨水排放的系统,保障城市内水文系统平衡,并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其核心内容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生态景观设计、面源污染治理等多个方面。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海绵城市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园林绿化的新型绿化方式,主要包括雨水花园、生态坑、雨水花墙、雨水花床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构造,将大量雨水纳入园林景观中,既减轻了城市排水压力,又美化了城市环境,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雨水花园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通过构建雨水花园系统,将雨水纳入植物生长的周期循环中,达到了“蓄、渗、滞、净”的效果。
在雨水花园中,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滞留,有效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和绿地比例,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的方式,通过在建筑物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形成一个生态环境完整的绿色屋顶景观。
绿色屋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文系统。
通过海绵城市技术,在绿色屋顶的设计和建设中,可以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将屋顶空间变成一个可以吸收雨水、净化雨水的生态景观。
绿色屋顶还可以提供城市中的公共休闲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景观效果。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水设计:海绵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雨水管理,而建筑在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内部。
建筑师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排水系统等,来有效地解决雨水渗透的问题,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的结合,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采用可再生、环保材料,设计绿色植被覆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绿色建筑”的概念。
3. 雨水利用:建筑师可以将雨水利用系统融入建筑设计中,如利用雨水冲洗厕所、灌溉绿化植被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城市自来水资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通过构建“海绵建筑”,使得建筑与城市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在推动建筑设计的变革,同时也呼唤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因地制宜、因建筑而异,需要建筑师们做新的尝试。
与此建筑师们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为城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1. 解决城市雨水倒灌问题:在部分城市,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倒灌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屋顶和墙体,使之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倒灌,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
2. 城市热岛效应的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建筑师们可以通过绿化建筑屋顶、墙体、增加绿地覆盖,减少城市的高温现象,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3. 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的理念强调对城市雨水的合理管理和利用,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减少自来水资源的消耗。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观念的不断提高,目前的城市道路建设大都采取了海绵城市的概念,而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完善城市的给排水系统。
将海绵城市的概念引入城市的建设中,这样既可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又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循环。
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引言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实现城市雨水管理、洪水灾害防范,符合新时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合理利用渗、蓄、净等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形成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水资源管理与优化系统。
在开展给排水设计工作期间,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雨水花园、植草沟以及下沉式绿地等区域,提升雨水资源的排泄与收集效率,增强自动蓄水、排水效果,最终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1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优势1.1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市场经济的发达,中国的人口日益增长,使得自然资源短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各个环节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但在过去的城市供水建设中,雨水资源的使用率尚有待提高。
在城市供水建设中运用海绵城市概念,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现象,而且还可以将雨水资源汇集起来,进行循环使用,对改变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1.2缓解城市涝旱问题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存在的内涝、内旱问题。
尤其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夏季降雨较多,如果市政给排水系统排水峰值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给排水系统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进而引发严重的内涝灾害。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将雨季过剩的雨水进行妥善储存,并在旱季时使用。
这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旱涝问题,同时还能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1]。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是指以海绵为象征、模式和目标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
它强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保护,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利用、排水系统、绿色建筑设计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1. 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强调将雨水、污水等水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回收和利用。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景观绿化、冲压抑尘、灌溉等方面,减少城市对自来水的依赖。
可以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投入到城市的景观绿化、冲压抑尘、清洗等方面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 排水系统:海绵城市强调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注重降雨的自然滞留和自然排水。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自然景观设计手法,将雨水滞留汇聚到自然植被中,减少城市排水管网的负荷。
可以采用新型的排水技术,如雨水收集板、透水铺装等,将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河道和城市绿地的影响。
3. 绿色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强调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水资源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实现对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地热能利用等方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内部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实现对建筑物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科学处理。
4. 城市绿化:海绵城市强调在城市绿化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
可以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可以采用本地植物进行景观绿化,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施工工法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施工工法目录1 前言 (1)2 工法特点 (1)3 适用范围 (1)4 工艺原理 (1)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5.1施工工艺流程 (2)5.2施工流程中相关操作要点 (3)6 材料与设备 (13)6.1 主要材料 (13)6.2 施工机具 (13)7 质量控制 (13)7.1技术规范 (13)7.2 质量保证措施 (13)8 安全措施 (13)8.1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3)9 环保措施 (14)10 效益分析 (14)10.1经济效益 (14)10.2社会效益 (15)10.3 生态效益 (15)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施工工法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举世瞩目。
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能力等因素没能跟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各种城市病累积爆发,尤其是关系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的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水资源匮乏、洪涝灾害频发、地表水水质污染形势严峻等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探索新型环保城市的建设、合理规划城市水利系统和解决城市给排水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加强对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对降水进行利用。
通过对降雨的净化利用,则可达到缓解城市地区用水紧张、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问题。
另外,加强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在夏季雨水量大的季节,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人居生活幸福指数。
本工法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理念,运用截污挂篮、绿化带蓄排水系统、雨水模块等实现调蓄与净化雨水的功能,从而提升雨水处理能力,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2工法特点2.1 运用一种新型的道路中央绿化带蓄排系统,解决路面积水的同时不占用绿化用地。
2.2 更多利用雨水自流的特点完成污染物的自动排放、过滤集,做到真正节能、环保、低成本的特点。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渗: 透水景观铺装;透水道路铺装;绿色建筑海绵城市--蓄: 蓄水模块;地下蓄水池海绵城市--滞: 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植草沟、雨水塘、雨水湿地)海绵城市--净: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海绵城市--用:收集雨水用于:建筑施工、绿化灌溉、洗车、抽水马桶、消防、景观用水海绵城市--排: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一、海绵城市--渗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
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1、透水景观铺装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2、透水道路铺装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3、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措施,使城市具备自主调节、适应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 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通过收集、调蓄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排水量和污染物的排放,从而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技术手段,将雨水资源合理利用。
2. 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强调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通过构建湿地、河道景观等自然生态,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保留和修复原有的湿地、河道等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3. 绿色交通:海绵城市倡导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等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规划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高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意愿。
4. 建筑节能:海绵城市鼓励建筑节能设计,通过优化建筑的隔热、采光和能源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加强建筑的绝缘和遮阳措施,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5. 绿色空间:海绵城市倡导增加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提供人们休闲游憩和社交交流的场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规划和建设公园、广场、绿地等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的生态价值和人居舒适度。
6. 垃圾分类处理:海绵城市注重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的方式,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
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供便捷的垃圾分类条件,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7. 生态防洪:海绵城市可以通过构建生态河道、湿地和绿色防护带等方式,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将城市内外的自然与人工元素融合在一起,实现雨水、废水、污水等的高效循环利用,最终达到减缓城市洪涝、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在市政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具有以下几点应用:1.降雨量调节海绵城市的设计目标之一是解决城市洪涝问题,因此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应注重降雨量调节。
通过设计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雨水管理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储存和利用,实现雨水减排和排放后的重新利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屋顶、绿色墙面等设施将大雨强度分散,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为城市排水系统减轻压力。
2.污水处理市政排水中的污水处理是海绵城市理念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海绵城市的理念,将污水处理系统融入城市景观之中,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作景观用水,改变传统污水处理系统枯燥乏味的形式,使污水处理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份子。
同时,采用植物生态净化和人工湿地等技术,实现对污水的有效脱氮、脱磷、除沫、除藻等处理技术,达到净化效果并回收污水。
3.雨水回收海绵城市理念的另一大特点是雨水回收利用。
市政排水中的雨水可通过设计的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进行收集和利用。
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既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又能减轻城市自来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自然湿地建设自然湿地是海绵城市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必要元素。
自然湿地是通过浅水池、沼泽、河湖湿地等自然湿地系统,对雨水和污水进行过滤、蓄水和净化。
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可通过建设多功能自然湿地,吸收和净化城市污水,同时也为城市生态系统贡献了一份力量。
总之,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实现城市洪涝预防、污水处理、雨水回收等目标。
通过融合自然和人类工程技术,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结合某总部办公基地项目的设计,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排为主”雨水管理理念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雨水管理理念。
本文通过对某总部办公项目设计的介绍,阐述了“海绵城市”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也达到了雨水径流控制的目的。
1工程概况及背景广东省某集团公司总部办公基地总用地面积20000m2,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包括一栋22层科研办公大楼、二栋19层科技综合大楼及4层裙楼,地下一、二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站房。
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也达到了政府部门对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排为主”雨水管理理念带来了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但由于市政排水管道及设施建设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速度,所以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综合症,为此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雨水管理理念,顾名思义,城市会象“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下雨时通过“渗、蓄、滞”,将部分水留住,不直接向雨水管道及水体排放,或削减暴雨流量高峰值对市政雨水管道、设施及河流、湖泊的冲击,待雨后,如有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通过对收集雨水的净化利用又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起到了一举二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需满足广州市人民政府第107号令《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的要求,控制目标是:(1)采取措施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雨水径流量。
(2)建设后综合径流系统按不超过0.5进行控制。
(3)建设后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0﹪。
2“海绵城市”技术措施“海绵城市”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7)2.1 定义与发展历程 (8)2.2 基本原理与构成要素 (9)2.3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区别 (10)三、海绵城市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12)3.1 雨水收集与利用 (13)3.2 雨水渗透与调蓄 (14)3.3 雨水径流控制与减少径流污染 (15)3.4 景观设计与雨水花园 (17)3.5 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 (18)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19)4.1 国内案例 (20)4.2 国外案例 (22)4.2.1 新加坡 (23)4.2.2 斯德哥尔摩 (24)五、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5)5.1 技术挑战与创新 (27)5.2 经济成本与政策支持 (27)5.3 管理与维护问题 (29)5.4 沟通与合作机制 (31)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评估与监测 (32)6.1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33)6.2 数据采集与监测方法 (34)6.3 效果展示与应用推广 (35)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成果总结 (37)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7.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0)一、内容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构建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的海绵体,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径流污染、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海绵城市的运用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高度契合,传统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方式往往注重工程措施的运用,如建设排水管网、泵站等,但这些措施往往只能解决雨水排放的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则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海绵体,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5-25T08:59:19.032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4期作者:李婧玉刘珊[导读] 文章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系统性分析,藉此为市政给排水设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市 430010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一种新型雨洪管理设计的理念,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和组合,为城市建设发展和公众日常生活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基于此,文章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系统性分析,藉此为市政给排水设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1、前言海绵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将海绵城市理念与传统市政给排水相结合设计,既可完善城市水体循环,也可维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因此,在传统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于绿色城市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运用在基础设施规划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的设计必须要遵守合理的设计规范,综合采取一些“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通过借鉴海绵吸水和释放的性能,结合城市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回收利用,对于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1人行道排水设计人行道作为市政工程道路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也是市政工程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表现。
因此在人行道的排水设计上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路面多数采用不透水路面材料进行铺装,在排水能力相对较差的地区,雨天常出现面上产生积水或湿滑的情况,对行人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产生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李晓焕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李晓焕发表时间:2018-10-29T17:02:36.0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李晓焕[导读]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而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出现了严重缺失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旱涝灾害现象,不论是生活用水的缺失,还是洪涝灾害的出现都将造成城市居民的生活困扰,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扰,必须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应用措施,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应运而生。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科学合理的利用收集到的雨水,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尽量减少洪涝灾害,学习国外先进的给排水技术,针对我国国情将先进的给排水技术与海绵城市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解决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的给排水问题。
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优势以及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状,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应用前言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而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给排水的设计与建设,关乎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即使现在我国各个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数量与质量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没有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紧缺的现象,也没有阻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需要依靠有力的、可靠的新型发展理念也就是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指导,开展适合城市发展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从而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缺乏的问题,与减少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喻为海绵,用海绵强大的吸水能力体现城市的吸水能力。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利用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材料充当海绵,将其应用城市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充分发挥将水资源储备起来的功能,在降雨后将雨水充分进行吸收,预防雨水汇集形成洪涝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摘要:目前,深圳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分散治理为主,尚未开展从流域尺度,全面规划,、对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
本文根据深圳市自然特征和现状,提出建设深圳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总体思路,即从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角度出发,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以水库水源保护为中心,以
大河流域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点线面综合治理,构筑"背景山体生态修复、
建成区低影响开发、河道生态改造"三道防线,保护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生不息。
关键词:海绵城市;深圳;水利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重点为对雨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全流程管理,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消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
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从平面拦截到立体拦截,“变平地为凹凸不平地”,同时
根据城市特点,为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洪水预留出路,水务工程主要侧重于
后两个缓解,与源头控制的重要节点(如公园绿地、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的海
绵措施统筹衔接。
在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系统考虑雨水径流排放路径、
竖向设计等关键参数,进而实现自净自渗、泄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
环的目标。
一、河道治理类项目
以往河道治理工程为增加城市空间,过去30多年里,数千公里的城市河道被人为变成了垂直驳岸,原有的缓坡生态系统被彻底摧毁。
有些河道甚至被加上了
的顶盖,从视觉上完全消失。
海绵城市建设目的使生态岸线恢复比例及水域面积
率达到达到指导性指标要求,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100%。
1、生态岸线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推崇的是恢复原有生态岸线,严格遵照河湖蓝线,禁止围填河
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增加河岸恢复、缓冲带、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海绵城市调蓄技术应在河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
河岸两侧雨水管
网彻底实现雨污分流,非降雨时段,雨污混流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
雨水直
排或雨污混流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者生态治
理后排入水体。
雨水排放口设置消能、过滤、净化设施,减轻对河岸生态系统的
冲击。
对于水域周边径流污染较重的地区,宜设置陆域缓冲带进行缓冲、拦截、
吸附和水土保持,减少入河污染物的量。
生态岸线材料在满足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
生态护岸材料,主要有石笼、生态袋、生态混凝土块、开孔式混凝土砌块、叠石、干砌块石、抛石、网垫类及植生土坡等。
2、河道清淤
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有条件建设区域可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体
水质。
河道生态清淤中,应根据水体功能需求,结合受污染底泥的分布和厚度,
将工程清淤和生态清淤相结合,确定清淤范围、深度和规模。
清淤方式宜采用水力冲挖和水下清淤;排水干挖方式对水体原有生态系统破
坏较大,应慎重采用;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体,应采用绞吸式环保清淤等水下清淤
方式。
3、生态补水
经充分评估和规划后,利用山塘、非水源水库对旱季河道进行补水,确保旱
季不断流,并达到河道生态水位,提升水环境容量,恢复河道生机;利用经水质
提升后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处理后水质达到要求的出水,对河道进行补水,
合理安排近远期补水点、补水水量,弹性规划补水工程,提高补水的生态效益,
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排水防涝类项目
排水防涝主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不低于暴雨。
地表径流雨水进入
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
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
有降雪的城市还
应采取措施对含融雪剂的融雪水进行弃流,弃流的融雪水宜经处理(如沉淀等)
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1、泵站水闸建设
泵站水闸及附属设施在满足规划设计、内涝防治的水务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计
算排水泵站的设计规模,对于泵站水闸建筑用地配建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
铺装等海绵设施。
(1)屋面:雨水断接管+雨水控制利用设施(雨水花池、雨水花园、植被草
沟等):采取雨水落管断接的方式,将建筑屋面雨水引入周边绿地中设置的分散
式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内下渗、净化。
(2)室外渗透铺装:场区内无大载重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闲广场、室外庭院采用渗透铺装。
(3)植草沟或渗透排水沟: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采用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或渗透排水沟,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
(4)雨水花园:利用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采用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处理周边不透水场地的雨水。
(5)初期雨水处理装置:硬化地面周边的雨水口或收水设施,设置初期雨水处理装置或除污雨水口。
2、雨水管网建设
对于已进行雨水管网改造、源头海绵设施建设后仍无法消除的易涝点,可因
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并加强日常维护和清淤等工作。
新、改建雨水管渠,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超标暴雨径流排放通道等措施,结合地块措施(包括改变地
块竖向、建设源头海绵设施减少外排径流量等),协同消除内涝风险。
新建地区
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已建合流制地区随地块改造或正本清源工作推进分流制,
近期暂时无法改造的合流制地区需严格控制溢流频次。
雨水排放口设置消能、过滤、净化设施,减轻对河岸生态系统的冲击。
3、治污类项目
旱季合流制管道不得有污染物进入水体,并逐步建成分流制排水体制,通过
海绵设施控制城市的面源污染,优化排水系统设计,通过径流系数本底分析和雨
水综合利用后核算排水系统设计。
雨污混流会导致污水进入河道对其造成污染,混流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
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复核。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将雨水管与污水管独立,雨水排入河道,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1)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减少点源污染排放。
(2)新建地区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已建合流制地区随地块改造或正本清。
(3)增加管网及井的入渗分析,并加强防止地下水入渗的措施。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需在项目前期即落实到方案中,在后期的施工中才能得到有效
的落实,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可编制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控制与利用专
项规划,兼顾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
不同的控制目标,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也可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要求,积极探索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城市水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S].2014.
[2]《深圳市水务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试行)》.
[3]刘书影.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
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05:248.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