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学生情感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
【摘要】当前青少年的情感问题突出,历史教师用丰富的历史素材,鲜活的史实,恰当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历史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没有情感的历史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
历史新课改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高尚的道德感,积极的理智感,正确的审美感等。
就历史学科而言,是对青少年尤其是对初中学生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情感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培养学生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起着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她更有着丰富的情感思想教育内容和因素,教师可以任意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撷取史料进行情感思想教育。
找准切入点,让历史素材为我所用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主要的是要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积极的理智感、正确的审美感等。
历史学科内容浩瀚,每一段历史都涉及到一些生动、感人、明智的事例、典故,我们可以提取出来,精心设计,作为好的素材为我所用。
如,在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中教学“黄海大战”时,为
突出民族英雄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形象,可以选择这样的切入点:“邓世昌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大声地对全舰官兵说:‘今天我们以生命报效国家。
’他下令开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向日舰吉野号撞击,全舰官兵与敌人同归于尽,人人脸上毫无惧色,个个眼里喷射出对敌人仇恨的火焰等。
这段史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有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涛,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中如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我们可以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讲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的忧乐观。
这些比起空洞洞说教来,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极为有利。
在课堂上通过赏析和介绍,有效地运用这些素材,既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拓展知识,又能收到德育、智育与美育的良好效果。
恰当的方法,更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历史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以及教师丰富的感情,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递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农村教师,由于受条件限制,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学生,收集历史资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将学生“引入”历史,才能使学生获得较系统、较完善的历史知识。
如:
“讲述法”是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
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
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等等。
对教师而言,引而不发,贵在点拨,对学生而言,畅所欲言,贵在开窍。
如,在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时,为进一步说明人民军队已解放大陆全境及海南、进一步说明国民党政府的彻底垮台,可播放影片(幻灯片、挂图)资料中的情节。
这些直观的震憾场面,再通过教师的引入,或学生对事件的表述,使学生融入事件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慨共产党的伟大、人民军队的强大、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从而真正体会到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劳苦大众“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可后退半步生”的英雄气慨。
最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达到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情境再现”也称“角色扮演”,也就是通过表演把当时的情节再现出来,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
如,八年级历史《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教学时,要求学生分组表演重现游行的情景。
这样学生就会进入当时的角色,与当时的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知识的
掌握更加牢固,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鲜活的史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和个人的意识倾向紧密联系的,情感和世界观又是意识倾向的核心成分,具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就具有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可见,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与情感体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历史人物中,如班超投笔从戎,戚继光“封侯非吾志,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种“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自嗣同始”等,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先公后私和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感因素,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情感培养所需要的。
在现实社会中,从“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从由五湖四海的志士组成的国际纵队战士、从“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从当代“最可爱的人”汶川地震、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身上去领略光辉,这些真人真事,无不能引导学生瞻仰伟人光辉形象,从而自觉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学生完美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正是我们历史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总之,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图片、模型、投影等其它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正如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
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艺术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只要教师控制好情感在每一个阶段的收敛,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体现,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情感教育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