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争端中我国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应该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遵循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国家利益为主的利益驱动原则。我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随着我国与亚太地区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利益早已跃出本国的领土范围,而与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国国家利益与地区内一部分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就产生了国家利益与地区安全利益矛盾或对立的现象。这必然要求我们将国家利益作为我国处理与亚太国家关系和地区安全的最高准则。在此前提下,根据对我国利益的大与小、现实与潜在、近期与远期确定我国对其参与或抵制、积极或消极、支持或反对态度。我们决不应单纯为照顾地区的利益而无条件地牺牲自身的利益,也决不因地区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的压力而改变我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初衷。

第二,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统一的主权至上原则。国家主权是我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性质上是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具有明显的“刚性”。但在处理与解决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时,为了实现目的而在方式或手段上保持一定回旋余地,即体现为具有一定“弹性”。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任何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的问题往往都是性质上的“刚性”和处理手段上的“弹性”的辩证统一。国家主权利益本身的“刚性”和维护国家主权在手段上体现的“弹性”,是由国家的实力、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状况、外部环境等要素决定的,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综合国力情况下国家主权的“刚性”程度是不同的,并导致解决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时方式与手段选择上“弹性”的相对变化。国家主权的这种特点要求我国在处理涉及主权的安全事务中,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尽量利用“弹性”区域,化解矛盾,以达维护国家主权之目的。为此,一是,必须将国家主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标志。国家主权是我国处理地区安全问题中带有“刚性”的问题,原则上是不可动摇的,是我国处理亚太安全问题的基点,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更改与妥协的余地。二是,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为求得一定的进展,可以采取特定时期特定的解决办法,如暂时的“搁置”。三是,手段上的灵活性并不等于原则上的改变和转移。关于主权问题上的暂时搁置并不意味放弃。搁置主权问题争议的前提是主权归我,目的是为了暂时绕过难点,发展经济,并为最终实现国家主权的保持创造条件。

第三,坚持互为作用的经济推动原则。经济发展是亚太地区当前的主流,也是促进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动力。目前,随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经济化的倾向。一方面说明经济问题层次和影响力提高,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在处理地区安全领域的事务时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是,可以经济问题为切入点,求同存异,推动安全问题的解决。如对我国南海争端问题,先从共同开发着手,发展海区经济,以后再讨论敏感的主权问题,避免地区争端的加剧和矛盾升级。二是,将安全问题部分地转化为经济问题。如在处理海峡两岸统一问题和中印边境矛盾导致的安全问题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以经济为手段,加强经济交流与往来,逐步提高贸易额,最终以经济依存度的提高降低局部地区的敌对威胁度。对此,我国在中越边境已取得十分成功和有益的经验。三是,使发展经济成为地区安全的主导。保障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发展经济又是保障安全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我国在谋求地区安全时,可更多地强调发展经济,以发展求和平,以经济促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