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教学法是依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
反馈为主线,及时调控教与学,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反馈教学法的特点是: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

这种教学法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改进学习方法等;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效果,有利于及时调控,改进教法。

它最基本的特点与要求,是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反馈教学法的优点是:有利于信息反馈和调控,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优化。

一、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反馈教学,顾名思义,它强调反馈的及时性。

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它都要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反馈回来的教学结果,从而教师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查缺补漏,纠正错误,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的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进步最快的一种学习方式。

正是反馈的及时性是使这种教学法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

反馈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向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信息,提供信息越及时,就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控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次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精心设计反馈练习,反馈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授课的教学是不够的。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把新的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的融为一体,并储存下来,使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充分和完善。

因此,反馈练习在反馈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少的,它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注意反馈调控,培养学习兴趣
反馈教学法是实现教师对学生信息控制的必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系统是通过反馈来纠正和调整所发出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对客体(学生)信息的控制。

反馈充分地发挥了其在教学中的调节、控制作用。

因此,没有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就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一旦失控,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反馈调控,指导学生学法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

如果只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输向活生生的学生这样—群教学对象,而没有从学生那里回授反馈信息,那么这只是一种单边的教学活动。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学习。

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
时机,敏捷地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才能使亲身经历的感受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更具有积极意义。

毫无疑义,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真正起到成为指导学法的杠杆作用。

反馈教学也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中得到的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发现错误,修正错误,教师可以修正错误,接受教训,提高认识,从而教师对学习效果的预见性得到增强,能更好地预测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补充修改原来的教案,及时调整教法,使教与学紧密结合
反馈教学是一种以“信息反馈为主线,以探求为根本,把教学矫正和调控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

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学能力和评价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输出信息---接受反馈---控制调整。

教师应把这一过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重视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采用多种措施优化信息的反馈,使信息反馈及时、多次、多向,并对反馈的信息加以充分的分析,以利于调整我们的教学。

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分课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学习材料清楚易于学生学习,但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生活是个整体,不利于学生整体认识世界。

综合课程克服了分课课程的封闭性,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而成,注重知识的融和,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世界,视眼开阔,有利于课程的内在联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量的激增,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要求学生能有整体把握世界的能力,而传统的分科课程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在今天已现出许多局限性。

因而要求我门对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便是文化整合在课程中的集中体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建构性的特点,使中小学生学会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每个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新课程在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上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课程观的整合.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是可以互相统一的.在新课程中,三种课程观都在不同程度,不同阶段被运用着。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

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的常见分类:
1、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

如印刷品、图片、黑板、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等。

2、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

如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等
3、视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

如电影、电视、计算机等。

4、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

如多媒体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