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下册课件-《溶液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内容
溶液的形成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溶解现象。
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③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④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多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了解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②通过实验和对身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九寨沟的水海水(背景资料一)引入新课(溶液的形成)
2、探究活动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
(1)学生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并填写以下表格:
现象
形成什么
(2)师生活动1:
①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两种溶液形成的过程(观看flash动画)。
②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溶液的特征。
③由两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液的概念。
④让学生设计实验: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⑤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
①让学生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②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③总结出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师生活动3:
实物展示:一瓶医用酒精和一瓶碳酸饮料。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和3-4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对比所做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
(2)教师演示:在4、5、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汽油,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和3-4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总结得出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等。
4、探究活动3(怎样验证酒精能溶于水?)
要求学生在所做的三个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酒精能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