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
基于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
1 材料来源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学校图书馆书刊杂志、学校电子图书馆、网上数据库以及其他网络等。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韦氏大词典》(Webster’s)里,风险(Risk)被定义为“一种冒险、危险,能产生损失和伤害”。
[1]在对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后,人们认为风险源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即风险包含了负面和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
而最早提出风险概念的是十九世纪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他们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报酬。
按西方传统经济理论,企业风险可以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导致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
这种观点立足于企业筹资时过多举债或举债不当,是一种狭义观。
Stephen Ross, Randolph Westerfield, Bradford Jordan(1995) [2]认为,债务筹资会增加股东的风险,使用债务筹资所产生的这部分额外风险称为公司股东的财务风险。
James C. Van Horne, John M. Wachowicz Jr(2001) [3]认为,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后者的观点比前者的更加宽泛一点。
关于风险管理思想,最早是由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法国管理学家亨瑞•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的,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A. H. Mowbray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全面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对于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财务风险管理运动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运动。
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利.M.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和默顿•米勒(Merton M. Miller)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先后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
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
建立一套财务预警系统是防止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这在国外理论界己形成共识。
最初人们使用单个比率来预测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并进而破产的可能性,因此这类分析被称之为单变量分析。
最早进行单变量财务预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4]。
他以19家企业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
此后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仅仅是描述性的分析。
随着统计方法的发展和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日益深化,美国学者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1966)[5]最早得出了财务预警的单变量模型。
他选择了79对公司组成样本,分别检验了反映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在公司破产前1-5年的预测能力,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总负债)和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并且越临近破产日误判率越低。
虽然单变量预测模型操作方法简单,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往往用一组比率比用一个比率能获得更加好的预测结果,因此多变量模型渐渐地取代了单变量模型。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奥特曼(Altman,1986)[6]首次运用多变量分析技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判别分析。
他从五个方面选用了22个变量,通过对33家财务困境公司和33家非财务困境公司5年的财务数据的研究分析,根据误判率最小的原则,最终确定了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了Z- Score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奥特曼得出:当Z<1.81时,公司的财务风险很高;当1.81<Z<2.99时,公司的财务风险不确定;当Z>2.99时,公司基本上不存在财务风险。
由于Z-Score模型是为制造企业设计的,具有一定局限性,Altman、Haldeman和Narayanan(1977)[7]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Zeta模型。
该模型包括了7个财务比率变量,即资产报酬率(ROA)、盈利稳定系数、利息保障倍数、留存收益/总资产、流动比率、市净率。
他们发现Zeta模型的预测效率大于Z-Score模型。
虽然多元性判别方法由于有许多优点成为在财务风险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因此,多元逻辑回归(Logit)被引入了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中。
Martin(1977)[8]最早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
他从1970-1977年间大约5700家美联储成员银行中界定出58家困境银行,并从25个财务指标中选取8个财务比率,用来预测公司的破产及违约概率,并且发现Logistic回归模型优于Z-Score模型和Zeta模型。
之后,奥尔森(Ohlson,1980) [9]也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1970—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
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
Zulkarnain Muhamad Sori,Hasbullah Abd Jalil(2009)[10] 从64个财务指标中选取了2个重要的财务比率,即销售现金比率和应收账款收款天数,为新加坡企业构建了一个财务困境预警模型:Z = 0.873 + 8.951X1 - 0.138X2。
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是研究财务风险发生后如何应对和如何摆脱财务风险的策略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发展过程则相对缺少分析和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外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众多管理学、经济学学者在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而我国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国内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的定义、成因和控制等方面。
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1987)编写了《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主要是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北京商学院的刘恩禄、汤谷良(1989)[11]的“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较全面地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财政部的向德伟博士(1994)[12]发表的“论财务风险”中提到“企业财务风险按照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来划分,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项”。
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这四类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对每一类风险都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从未间断。
张忠华(2005)[13]、魏萍(2008)[14]、段永红(2010)[15]等学者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包括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以及相对滞后的企业财务管理等。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完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等措施才能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而栾波(2008)[16]更加细致地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三大外部因素,分别为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获取国家控制的重要社会资源方式、金融环境的不健全。
在财务预警方面,直到1994年才出现以我国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文章。
陈静(1999)[17]是国内第一个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判定企业财务困境的学者。
她选用了截至1998年年底的27家ST公司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类线性判定分析。
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的误判率最低;在二类线性判定分析中构建了由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
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等6个指标组成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在ST发生的前3年能较好地预测ST。
吴世农、卢贤义(2001)[18]以1998-2000年70家ST公司和配对的70家非ST公司作为样本数据,采用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营运资本/总资产和资产周转率等6个财务比率,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Logistic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来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但是裘卫红(2007)[19]认为现有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无论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还是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的分析,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之后增加了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支付保障率、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等财务指标。
王克敏、姬美光(2006)[20]则认为仅基于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分析并不十分有效。
他们在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并认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公司ST的预测准确率。
除此之外,也有些学者直接利用财务报表项目来进行ST公司的财务特征分析,如赵国忠(2008)[21]选择了在2005年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同时选取了同行业、规模相近的非ST公司作为配对样本。
通过比较两类公司财务报表项目均值,以及对t值的分析,总结出ST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特征,主要包括(1)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方面表现为流动资产多,特别是应收及预付款项过多,长、短期借款在内的负债过多,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金显著减少,财务状况较差;(2)在利润表项目方面表现为主营业务收入低,财务费用高,利润低,盈利能力较弱;(3)在现金流量表项目方面表现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出额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人量减少,资金短缺。
3 总结与展望
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防范财务风险,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已有许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进步,对于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仍需要更多学者和专家的不断努力,也仍然是世界性的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瑞丰,徐斌.财务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5.
[2] Stephen Ross, Randolph Westerfield, Bradford Jordan. 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 Sixth Edition.Chicago.1995:100-102.
[3] James C. Van Horne, John M. Wachowicz Jr, 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enth Edition.2001:120-124.
[4] Fitzpatrick. 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 with Those Failed Firm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1932(10): 598-605.
[5] Beaver. Alternative Accounting Measure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Accounting Review, 1968(3): 113-122.
[6] Edward I. Altman.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1968(9): 589-609.
[7] Altman, Haldeman, and Narayanan. ZETA Analysis: 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77, 1:29-54.
[8] M. D. Eark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 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ee.1977:249-276.
[9] J. 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l):109-130.
[10] Zulkarnain Muhamad Sori, Hasbullah Abd Jalil.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Distress [J]. Journal of Money, Investment and Banking, 2009(11): 5-15.
[11] 刘恩禄, 汤谷良. 论财务风险管理[J].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89(1): 50-54.
[12]向德伟. 论财务风险[J]. 会计研究, 1994(4): 21-25.
[13] 张忠华.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 商业研究, 2005(14): 53-55.
[14] 魏萍.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控策略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1: 91-92.
[15] 段永红.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 经济视角, 2010(2): 43-44, 49.
[16] 栾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外部环境分析[J]. 时代经贸, 2008, 6(112): 119.
[17] 陈静. 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 会计研究, 1999(4): 31-38.
[18] 吴世农, 卢贤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 经济研究, 2001(6): 46-56.
[19] 裘卫红. 对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认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6: 125.
[20] 王克敏,姬美光. 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以公司ST 为例[J]. 财经研究, 2006, 32(7): 63-72.
[21] 赵国忠. ST公司财务特征分析[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3(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