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宁简介常宁市地处湖南省衡阳盆地南缘与南岭北向余脉交接地带,湘江中游南岸。位于北纬26°07′~26°36′,东经112°07′~112°41′。西南环山,东北濒水。境内丘陵起伏,河谷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全市土地总面积2055.4平方公里,总人口•83.19万人,辖23个乡镇、704个村、5个居委会、7988个村(居)民小组。主要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有瑶、壮、回、苗、侗、土家、纳西、畲、维吾尔、满、布衣、彝、白、黎、佤、蒙古、拉祜等17个,少数民族以瑶族为主,主要居住在蒲竹乡。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粮食、茶油、生猪、鲜鱼、木材、茶叶的重要产区,水果、蔬菜生产均有较好基础,并且是湖南省矿产资源重点县(市)之一,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煤、硫铁、高岭土、硼矿石、硅灰石、稀有金属等35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达29种。铅、锌储量居全国之首;砂锡储藏量居全国第二;硼矿石、硅灰石储量居华南第一;黄金储量占湖南储量的一半;高岭土储量达4亿吨以上。
常宁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原始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期,楚人开始移居这里。汉代境内居民已掌握采矿和提炼银的简单技术。三国初期,这里为吴蜀争夺之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析耒阳县舂陵水以西置新宁、新平二县。东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 5年)并新平入新宁,始奠定今市之基廓。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常宁县。1996年11月1 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宁县设立常宁市。
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2.59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2.33亿元,增长19.5%。
地理环境位置常宁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东隔舂陵水与耒阳市为界,南与桂阳县相连,西与祁阳县接壤,北濒湘江与祁东、衡南二县相望。地处北纬26°07′---26°36′,东经
112°07′---112°41′。市区中心位于北纬26°24′,东经112°23′。
地貌常宁市地势南高北低,大致呈两级阶梯分布,南部是南岭山簇余脉的塔山和大义山,分别呈北东、南北走向,两山之间夹有庙前——西湖的低平谷地,成为常宁市与桂阳县交通孔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800——1000米的山峰63座,群峰巍峨,构成南部的天然屏障,为第一级阶梯。北部的平原。丘陵交错,海拔大约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为第二阶梯。地貌类型以岗地、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占总面积25.56%,丘陵占17.01%,岗地占27.78%,平原占25.41%,水面占4.24%。
水文常宁市水系完整,河网稠密。河川径流量主要由雨水补给,汛期降水较集中,非汛期降水偏少,丰枯流量悬殊,年水位变幅大,一般高水位出现于4—7月,低水位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湘江干流水位变幅达
11.00—15.51米,约平均流量为1370秒立方米,最大流量为1810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为30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487.4亿立方米,径流时空分布总趋势与降水量分布相同,径流量多集中在春夏两季,4—7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为0.1--0.5 kg/m3,干流低于支流。境内湘江段及其支流宜水,潭水、浯水、舂陵水等天然水质好,PH值大都在7.2左右。
气候常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由于受域内大气候影响,加之境内地形复杂,各年度降水量、气温、日照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
土壤全市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共9个土类,22个土属,233个土种。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黄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全市以水稻土、红壤土、紫色土、黄壤土面积较大,分布甚广,利用率最高。
交通常宁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市区北距交通枢纽衡阳7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国道三南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14线纵贯南北,衡枣高速公路与域区一线相连;湘江沿市县级域西北流过,水上运输可达长江和沿海口岸,公路网络普及村村寨寨,京广光缆穿越常宁全境。历史沿革常宁历史悠久,据清同治《常宁县志》记载:周朝以前属荆,战国时属楚,秦汉时属耒阳县,三国吴孙亮析耒阳西南地置新宁、新平二县,东晋太元二十年(396年)并新平于新宁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新宁为常宁,属衡州。五代及宋属衡州。元十九年(1282年)升为州,无领地,属湖广行省领北湖南道。明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降为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衡州府。清属湖南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属衡阳道。民国11年(1922年)废道,直属湖南省。民国26年(1937年)属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12日常宁和平解放,人民政府建立,属湖南省衡阳专区。1952年4月改属湖南行政区。1954年7月仍属衡阳专区。1983年7月属衡阳市。1996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宁县,设立常宁市,由衡阳市代管。
区域人口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常宁设10区174乡。1952年12月设11区、2镇、172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全县设2镇45乡。1958年撤乡,实行政社合一,全县设15个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区建制,设9区2镇。1985年5月,撤销荫田、湖亭、板桥3乡,设立荫田、盐湖、板桥3镇。8月,将塔山乡置蒲竹瑶族乡。12月撤销洋泉镇,大市乡改名为大市坪乡。1986年12月,撤销官岭、新洲2乡,设立官岭、新河2镇。1990年,全县共设9个区,3个区级镇,7个乡级镇,51个乡,1个瑶族乡。1995年5月,常宁县开展撤区并乡工作。根据省民政厅5月3日湘民行发[1995]53号《关于常宁县撤区并乡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县委县政府于5月19日宣布,撤销宜阳、柏枋、水口山、荫田、罗桥、板桥、官岭、洋泉、新洲9个区公所,保留盐湖镇行政建制,将城关镇改名为宜阳镇,将其余的61个乡镇撤并调整为23个乡镇,即宜阳镇、松柏镇、白沙镇、官岭镇、洋泉镇、柏坊镇、荫田镇、盐湖镇、罗桥镇、新河镇、板桥镇、三角塘镇、烟洲镇、西岭镇、胜桥乡、庙前乡、宜潭乡、兰江乡、弥泉乡、蓬塘乡、大堡乡、江河乡、塔山瑶族乡,下辖706个村,52个居民委员会,7155个村民小组,233个居民小组。1996年,西岭、庙前、胜桥先后撤乡设镇,并各增设1个居民委员会。是年未,全县下辖7个乡、16个镇,村、组、居民小组无变动。1996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常宁撤县设市。沿至今,下辖乡、镇、村、居委会均无变动。
常宁地图
[人口状况]常宁市总人口86万人,境内少数民族3744人,少数民族有瑶、回、苗、壮、彝、满、侗、白、黎、佤、土家、蒙古、维吾尔、布依、拉祜、纳西等,均散居于全市各地。全市非农业人口15.9万人,人口出生率11.5‰,自然增长率6.1‰。
特色资源矿产资源资源丰富,其资源包括有色属、黑色金属、可燃性有机岩(煤)、化工原料、陶瓷原料、建筑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矿藏。以有色金属、非金属著称于世,故常宁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与“非金属之乡”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