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 (2课时)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3799f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f.png)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并巩固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二、实验观察(15分钟)1. 将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连接成电路。
2. 调节电源,改变电压,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3.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数值。
三、数据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四、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
2. 解释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设计、电器制造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欧姆定律的原理,探讨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15.2(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
![15.2(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24067a45177232f60a2ed.png)
罗中五元教学导学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2)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达式及变形公式2、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间单的问题【自主学习】:知识回顾1.A、B两电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分别为IA 和IB则IA和IB的大小关系是:。
A、B两端电压分别为UA 、UB电路总电压为U,则U与UA、UB之间的关系是:。
2.A、B两电阻器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和总电流分别为IA 、IB和I则它们间的关系: .A电器端电压UA 、B电器端电压UB电源总电压U,则三个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3.欧姆定律的内容:。
欧姆定律表达式:I= 、变形公式U= 、R= 。
【合作探究】:小组参照课本P101页例题1和例题2的解题方法完成下列解题;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00 Ω,接在220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已知:求:解:答:2.某电烙铁的电阻是0.1 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已知:求:解:答:3.将一只灯泡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上,它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 220 mA.这是灯丝电阻是多少Ω。
已知:求:解:答:【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小组间相互评估】总结:解电学计算题时,为了便于分析问题。
(1)题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些物理量,可先写出来(2)在解题中,习惯上把同—个导体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数字表示。
(3)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主单位,即I单位是安培,U的单位是伏特,R的单位是欧姆.(4)找出各量关系,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巩固检测】1.导体两端电压为3V 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6A ,如果导体两端电压增加到6V ,则该导体电阻是 ( ).A .1.8 ΩB .5ΩC .10ΩD .15Ω2.张颖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了如右图所示的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A .电流一定时,电阻跟电压成正比B .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D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反比3、如图4所示,开关S 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是:( )A 、V 1、V 2、A 变大;B 、V 1、V 2、A 变小;C 、V 1变小,V 2变大,A 变小;D 、V 1变大,V 2变小,A 变大4.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为(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5、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 和B 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6所示。
《欧姆定律》 导学案
![《欧姆定律》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f5247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1.png)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知道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3、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二、学习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理解电阻的概念。
2、对欧姆定律适用条件的理解。
四、知识链接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电流。
五、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欧姆定律。
(二)欧姆定律的发现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在 19 世纪初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四)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果用 I 表示电流,U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那么欧姆定律可以表示为:I = U / R 。
(五)对欧姆定律的理解1、欧姆定律反映的是同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2、电流、电压和电阻是针对同一时刻而言的。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都是针对纯电阻电路而言的。
纯电阻电路是指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比如白炽灯泡、电阻丝等。
而对于非纯电阻电路,比如电动机,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转化为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此时欧姆定律就不适用了。
(六)欧姆定律的应用1、计算电流已知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通过导体的电流。
例如:一个电阻为10Ω 的导体,两端加的电压为 20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根据 I = U / R ,可得 I = 20V /10Ω = 2A 。
2、计算电压已知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导体两端的电压。
例如:通过一个5Ω 电阻的电流为 3A,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根据 U = IR ,可得 U =3A × 5Ω = 15V 。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02f6a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6.png)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5.2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根据您提供的主题,详细描述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活动设计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升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述和简单应用。
难点: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板、灯泡、电阻、电压表、电流表。
2.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路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电路中电流是如何流动的。
2. 演示实验: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灯泡的亮度如何随着电阻的改变而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实践练习:让孩子们使用电路板和测量工具,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6.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解释他们的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物理概念。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欧姆定律,拓展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故事讲述和实验演示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电路和电流的兴趣。
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孩子们通过故事和实验初步了解了电路的基本概念。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4a07cec8d376eeaeaa31b6.png)
《欧姆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掌握解简单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过程】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78---P79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三者有什么关系 (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公式:3、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4.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①求电流用公式: I = ②求电压用公式:U = ③求电阻用公式: R =5、在课本P78的例题1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6、在课本P79的例题2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二、合作互助学习: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交流】①某同学认为:由I=U/R 变形可得R=U/I .这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②如图1所示,甲、乙分别是两个电阻的I-U 图线,甲电阻阻值为______Ω,符号物理意义单位I U R同学甲:解:已知U=6V ,I=500mA , 根据欧姆定律得: R=UI=6V ×0.5A=3Ω 同学乙:解:已知U=6V ,I=500mA , 根据欧姆定律,得 R=U/I=6V/500A=0.012Ω 题目: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500mA ,求该电阻的阻值。
乙电阻阻值为______Ω,电压为10V 时,甲中电流为______A ,乙中电流为______A 。
③如图2所示为两个电阻的U-I 图线,两电阻阻值之比R 1:R 2=,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054c0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f.png)
《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中的问题。
一、导入1. 通过实例引入:假设有一个电路,其中有一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压源,我们如何计算电流的大小呢?2. 提出问题: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干系呢?二、观点诠释1. 介绍欧姆定律的观点: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干系。
即:I=U/R。
2. 诠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观点: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指的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阻指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水平。
三、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1. 根据欧姆定律的定义,推导出公式I=U/R的过程。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四、练习与应用1. 给出几个简单的电路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 提供一些扩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五、实验设计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安置1. 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
2. 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对欧姆定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欧姆定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电路分析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 欧姆定律)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 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becf0e4b35eefdc8d3339f.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2课时欧姆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推导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实验归纳出的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2.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2.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计算.【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和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那么,如何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为普遍的物理公式呢?要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00-102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欧姆定律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解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订正.师欧姆定律是反映什么物理问题的一条规律,其内容是什么?生:是反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一条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与理论研究发现的,其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师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式是什么?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有怎样的要求?生: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I=U/R,变形式U=IR,R=U/I式中的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师欧姆定律表达式I=U/R及其变形式U=IR、R=U/I是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应注意以下四点(用多媒体播放)(1)适用范围: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的导电情况,对非纯电阻电路,如含电动机的电路,欧姆定律不再适用.(2)同一性:I=U/R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指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三者要一一对应,在解题中,习惯上把同一个导体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数字表示,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U1/R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U2/R2,电路的总电流I=U/R,当电路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可以表示为I′=U′/R′.(3)同时性: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具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因而公式I=U/R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间的值.不可将前后过程中的I、U、R随意混用.(4)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即I的单位是安培,U的单位是伏特,R的单位是欧姆.学生做课本例题1、2,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归纳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检查并点评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学计算题解题的一般思路:①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③利用相应公式进行求解.【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103作业1 2 3 4 5 6.【课后作业答案】1.正比、反比I=U/R2.D3.50Ω 0.05A 50Ω 0 50Ω4.15Ω电阻不变,电流跟电压成正,I2=2I1=2×0.2A=0.4A,应选0~0.6A量程.5.U=IR=0.11/A×1936Ω=212.96V6.A,因为由图像可知,电压相同时,通过A的电流小,由R=U/I可知A的阻值大,若将A、B分别接在10V的电源上时,由图像可知通过A的电流为0.06A,通过B的电流为0.20A.通过A、B的电流均为100mA时,加在A两端电压为18伏,加在B两端电压为5V.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欧姆定律并不是两个实验结论简单地综合而成的,同时要强调欧姆定律应用时必须符合“同一性”和“同时性”.在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和变形公式R=U/I、U=IR时,要将它们的含义区别开来,从物理意义上划清界限,这样可让学生从中加深对欧姆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在解题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51e274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a.pn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4.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解释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5. 例题讲解: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V/R七、作业设计:1. 请用欧姆定律的表述方式,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答案:电流I与电压V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即I = V/R。
答案:I = V/R = 12V / 8Ω = 1.5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欧姆定律的实验过程,理解了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时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二课时教案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3c9f99e31433239689347.png)
二、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三)情感目标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
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引入新课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在一个10Ω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Ω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Ω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二)欧姆定律公式:I=U/R教师强调(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Ω)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其表达式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学问题.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Ω,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教师启发指导(1)要求学生读题.(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经物理量的符号及数值及未知量的符号.(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已知R=807Ω,U=220V,求I解根据I=U/R,得:I=220V/807Ω=0.27A(板书)答:这盏电灯的电流为0.27A巩固练习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26cd998be1e650e53ea9942.png)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三、
群学
合作
学点
点拨
我升
华知
识我
结习
例1: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跟一只灯泡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
为0.28A,再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为220V,试计算灯泡正常发光
时的电阻。
5分钟
组内交
流然后
展示教
师点评
四、
展示
我能
行
课
堂
练
习
堂
堂
清
1. 如图所示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
请计算:
(1)电阻R2的阻值;(2)电源电压;(3)通过R2的电流。
7分钟
独立完
成
五、
课
堂
检
测
1.某导体两端加上4.5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这个导体的电
阻为_____欧。
若导体两端加上3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A,
导体的电阻为_____欧。
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A,
导体的电阻为_____欧。
2.如图8-1-6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滑片P向右移动时,关于两
表示数的变化下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7分钟
独立完
成然后
交流
六、
课堂评价
及教后反思。
15.2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15.2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f8339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b.png)
2.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欧姆定律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欧姆定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欧姆定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九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逐渐增强,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向于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他们喜欢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1.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数据的准确性;2.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难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3.在数据分析阶段,学生可能对处理复杂数据和总结规律感到困惑;4.对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不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欧姆定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021年整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
![〖2021年整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aae69627284b73f342506b.png)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尝试采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控制法”。
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5、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2、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易错点: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四、学习要求:1、按照学案自主、认真、高效阅读理解教材,完成有关的问题。
2、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和组内其他成员讨论解决。
3、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和其他组成员讨论解决。
4、实在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展示时再解决。
五、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图像处理数据、交流讨论、小组实验、分析归纳。
六、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部分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若自己不会的问题可适当交流讨论解决。
1、电流有哪些效应?2、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①本实验采用什么研究方法?②按照图15-9提供的实验器材,请你选用需要的器材,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填在方框中。
(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①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选用不同的定值电阻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怎样随阻值变化的?想一想,如何“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②保持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怎样随它两端的电压变化的?③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表一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表二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1)分析与论证:方法:①数据分析法②图像分析法:在下面两个图中,分别画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画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③得出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关系(二)、自主学习“欧姆定律”这部分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若自己不会的问题可适当交流讨论解决。
第2节 欧姆定律(导学案)
![第2节 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3720ded630b1c59eeb52c.png)
第2节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定量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重、难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活动一:欧姆定律(结合上节内容,阅读课本P 7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上节课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得出的结论,填充表格并说明原因。
表一:理论依据(原因):表二:理论依据(原因):2.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为其中U 表示 ,单位是 ;R 表示 ,单位是 ;I 表示 ,单位是 。
3.变形公式:(1)知道电流和电阻求电压: ;(2)知道电流和电压求电阻: 。
活动二 :欧姆定律的应用(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 )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60Ω,接在36V 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 变形得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变形得)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通过它的电流是320m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三、当堂检测1.关于欧姆定律I=U/R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D.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2.一个导体接在某一电路中,如果把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减半,则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将()A.都减半B.电流不变,电阻减半C.电阻不变,电流减半D.都保持不变3.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可导出R=U/I关于此式,下列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份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的大小可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计算得到;D.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也为零。
第2节-欧姆定律-导学案
![第2节-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cea7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4.png)
第2节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推理、图象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2.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一.课堂导学,分析概括。
上一节课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对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我们把上面的规律总结一下:1.为了纪念欧姆对电流规律发现的伟大贡献,我们上面的规律称之为:2.(1)公式:(2)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的是,国际单位是。
R的是,国际单位是。
I的是,国际单位是。
重点: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同一用电器)而言的。
3.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变形得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变形得注意: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4、通过以上的简单电学题目的计算,提出以下要求:(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二.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计算题解题思路及要求:(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15.2 欧姆定律导学案
![15.2 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7ae996c175f0e7cd137a7.png)
第十五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电流、电压、电阻间关系,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2.进一步体验用图像来说明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3.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预习交流:我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是……三、互动突破:(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猜一猜:电流与电压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电流与电阻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中,你打算如何改变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观察电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控制电阻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需要进行几次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右边框中画出。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中,你打算如何改变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观察电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控制电压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需要进行几次实验,为什么?_________,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右边框中画出。
做一做:序号 1 2 3R/ΩU/VI/A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表选择什么样的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电压或电阻时,我们常取整数倍数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做是必须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流跟电压,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体会控制变量法。
2、会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归纳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写出表达式。
3、正确理解公式I=U/R及关系式U=IR和R=U/I,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自主学习】
1.人们使用电主要是靠利用电流产生的各种效应,比如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这些效应都和电流的大小有关.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填空)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原因,导体对的
阻碍作用叫电阻.
(2)由于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们都与电流有关,所以我们猜想电流的大小可能就与和有关.
【合作探究】1、电流与电压和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1)电流可能与有关,越大,电流越
(2)电流可能与有关,越大,电流越
(3)实验方法:不同导体的电阻可能不同,不同电路的端电压可能不同,所以我们应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即: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应控制不变,改变,观察变化情况。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应控制不变,改变,观察的变化情况。
3.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参照下图(在左边空白处画)
4.实验器材:(从书中图15-9中选)
.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取R=10Ω
a.按照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过程中,要先开关,电流表要在电路中,电压表要在定值电阻两端,正、负接线柱不可接反,不可超过它们的,滑动变阻器—定要接线,闭合开关前,滑片要先调到.
b.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一中
c
U/V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a.按照上述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事项同上
b.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不变,分别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将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二中.
6、分析与论证
结论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关系。
结论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关系。
强调:①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理量,有各自的物理意义,物理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②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诊断评价】
1
4、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保持________________不变,得出导体的电流跟________成正比;然后保持________不变,得出导体的电流跟________成反比。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自主学习】二:欧姆定律
自学课本欧姆定律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欧姆定律内容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与导体的电阻成,用公式表示为:。
注意:(1)各个物理量分别表示、、。
它们的单位分别是、、。
.
(2)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U、R三个物理量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
如:
1.电阻R
2.灯泡
(3)公式变形U=IR的物理意义是:。
(4)公式变形R=U/I的物理意义是:。
【课堂展示】在空白处做:
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00 Ω,接在220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一个电烙铁的电阻是0.1 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
总结:解电学计算题时,为了便于分析问题。
①题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个物理量
②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知量(符号、数值和单位)和待求量符号都标到图中。
③在解题中,习惯上把同—个导体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数字表示。
④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主单位,即I单位是安培,U的单位是伏特,R的单位是欧姆.
⑤找出各量关系,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拓展提升】
1.关于公式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2.在某电阻两端加3V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0.5A;若在电阻两端加15V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
_____A,电阻是____Ω。
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为_____Ω.
【诊断评价】
1、将一只灯泡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上,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00 Ω,通过灯泡的电流______mA.
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300 Ω,接在电压为15 V的电源上,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____mA。
若使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0.15 A,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
3、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根据I=U/R,导出了R=U/I.于是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和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D. 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4、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I=U/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D、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
5、在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B.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6、导体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6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增加到6V,则该导体电阻是().
A.1.8 Ω B.5Ω C.10Ω D.15Ω
7.张颖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
了如右图所示的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A.电流一定时,电阻跟电压成正比B.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C.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D.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反比
课堂反馈:有什么不懂的情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