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痘的中医疗法
2007-06-15 06:53
水痘是冬春季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1~6岁儿童,一般发病前的2~3周,患儿多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有过接触。

表现为发病初期发低烧,当天出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几小时转为丘疹、疱疹,绿豆大小,亮晶似露珠,周围红晕,伴瘙痒,继之渐呈混浊,疱壁变厚,1~3天内干涸、结痂,再经4~5天痂皮脱落,不留瘢痕。

水痘好发生于儿童的躯干、头皮、面部、口腔黏膜等处,同一部位的皮疹可出现“四世同堂”,即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并见。

中医认为本病是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热蕴结,留于肺脾,发于肌表所致。

由于病情变化较快,许多年轻的父母见到孩子身上出了水痘往往有些惊慌,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大多数儿童得了水痘只要治疗及时,调护适宜,一般预后都会很好。

中药内服
①风热轻型:症见初起发热,头痛,鼻塞流涕,1~2日出疹,疹色红润,泡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纳食差,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芦根、淡豆豉、牛蒡子、荆芥穗、竹叶、薄荷、滑石、紫草、桔梗、甘草。

每日一剂,水煎服。

②毒热重证型:症见壮热烦渴,唇红面赤,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痘疹紫暗,痘浆晦浊,舌苔黄糙而干,质红绛,脉洪数。

治宜清热凉营解毒。

方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知母、生石膏、山栀、桔梗、赤芍、玄参、连翘、竹叶、丹皮、水牛角、僵蚕、白蒺藜、甘草。

每日一剂,水煎服。

中药外敷
①取青黛30g,黄柏30g,滑石60g,生石膏60g,共研成极细末,用香油调均外涂患处,若因水痘瘙痒抓破流水时,可直接将药粉干撒于患处,每日3次。

②取已出蚕蛾的蚕茧20个,每个蚕茧中纳入白矾1g,放在炭火上煅烧,待矾汁尽后,取出研末备用,水痘疱疹破后可直接将药粉撒于患处,每日3次。

饮食疗法
①胡萝卜饮:取胡萝卜50g,香菜30g,均洗净切碎,加水适量,文火煎15分钟左右,滤去渣,代茶饮,具有透疹的作用。

②绿豆汤:取绿豆100g,加水500ml,煮汤代茶,服时酌加白糖,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的作用,对水痘退热效佳。

③薏苡仁粥:取薏苡仁30g,粳米50g,洗净后加水适量共同煮粥,每日2次,具有清热利水渗湿的作用。

由于水痘是病毒感染,传染性很强,因此患儿从发病前1~2天直到全部水痘干涸结痂,均应严格隔离。

另外,患儿家长对孩子应细心呵护,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油腻之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切勿用指甲抓破疱疹,避免引发感染后遗瘢痕。

对于体质较弱、有免疫缺陷及正在用皮质激素治疗疾病的儿童,如果患了水痘,病情较严重,不仅会高烧,而且疱疹还会遍布全身,并融合成大疱疹,当皮肤出现淤斑,水痘内有血液渗出,称为“出血型水痘”,应速到医院诊治。

※※※※
中医药治疗水痘
中医药治疗水痘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观点,似乎孩子不出水痘就不好。

孰不知水痘仍是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科的负责人范辰阳大夫介绍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临床上引起两种特殊的感染:水痘和带状疱疹。

一般人小时候出过水痘(出水痘并不是都有感觉和症状),属于原发带状疱疹病毒导致水痘。

水痘的传染性极高,传染率高达90%,水痘在出疹前2天直到皮损全部结痂都有传染性。

实际上几乎每个人在成年以前都感染过水痘。

在感染水痘的健康儿童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水疱损伤处的细菌感染,主要是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水痘感染还能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对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的损害。

水痘又名天花,是小儿常见的比较轻的传染病。

临床以皮肤出斑疹、丘疹、泡疹为特征。

多流行于冬春两季,以一至四岁小儿为多发。

其病多由外感风毒时邪,内蕴湿热,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胃两经,发于肌肤而成。

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

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可在人胚纤维母细胞、甲状腺细胞中繁殖,产生局灶性细胞病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

人为唯一的宿主。

临床表现
(一)典型水痘皮疹出现前24小时可呈现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厌食等,亦可见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前驱疹,但很快消失。

幼儿常无前驱期。

皮疹特点:①分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型、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破溃,疱疹持续3~4天,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集中在皮肤受压或易受刺激处,开始为躯干,以后至面部、头皮、四肢远端较少,瘙痒感重;③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

(二)重症水痘多发生在恶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病儿,出疹1周后体温仍可高达40~41℃;皮损常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多,水疱疹有脐眼,偶为出血性,在第1周末可发生暴发性紫癜,伴有坏疽。

(三)先天性水痘孕妇患水痘时可累及胎儿,在妊娠早期感染,可致多发性先天性畸形,如:肢体萎缩、皮肤斑痕、皮层萎缩、头小畸形:自主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括约肌控制困难、肠梗阻或Horner综合征;眼异常包括白内障、小眼球、脉络膜视网膜炎。

病儿常在1岁内死亡,存活者留有严重神经系统伤残。

【并发症】
(一)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带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症状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到睾丸炎等均有少数病例报道。

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导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发病率<1‰,死亡率为5%~10%。

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

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和行为障碍等后遗症。

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

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宋·张李明《医说》谓水痘“其疮皮薄如水泡,即破易干,无渐次,白色或淡红,冷冷如水浆者,谓之水痘”。

水痘临床分轻、重两证。

1.水痘轻证:外感风热时邪,夹湿扰卫。

其症发热身倦,面赤唇红,眼光如水,咳嗽喷嚏,疹色红润,泡浆清亮,脉浮数,舌红苔白。

2.水痘重证:邪入气营,身热炽盛,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口舌生疮,疮形大而紫暗,舌绛无津,脉细数。

现代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

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1)风热夹湿证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

方选银翘散加减。

(2)湿热炽盛证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

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

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

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

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1.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2.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3.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4.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

水煎服,1日1剂。

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验方
1.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2.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

3.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

若服散劑,其量減半。

本方有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水痘濕熱較盛者。

4.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

將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至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乾,又入汁再浸,再曬乾。

逐日取豆任意食用。

適用於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無或有終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
10片,燈草1團,水煎服。

適用於水痘輕症。

6.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

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由于是传染病,希望就地住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有问题可联系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