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频率
①—个波离开基线到它又返回基线所需要的时间称周期,即其波蜂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的时间,单位以毫秒(ms)计。
②每秒出现的周数称为频率,用Hz比表示。
③10μv以上的波在持续1分钟内所占的百分数称指数,如α节律在1分钟内占15秒,其指数为15/60,即25%。
(2)波幅
一个波由波峰到基线的距离称波幅,用微伏(μv)表示。
脑电图的波幅通常以枕部描记出来的那些基本节律的波高度为标准,如将<25μv称低波幅,25-50(或乃)μv为中波幅,50(或75)-100μv为高坡幅,150μv以上为极高波幅。
正常成人的枕部波幅高于额部.双侧对称,有少数人的优势侧波幅低于非优势侧,但相差不超过30%。
(3)波形
脑波可因其频率、波幅和电位改变而形成各种波形,如正弦被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状波、双峰波、棘波、尖波、尖慢被等。
脑电图棘波是一种时限短的电位(20-80MS),呈垂直上升和下降,波幅较高约为100-200μV,棘波的极性向上者称为阴性棘波,向下者称为阳性棘波。
棘波多为病理性波。
常见于局限性癫痫、癫痫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间脑癫痫等。
脑电图尖波是一种时限在80-300MS之间、形态是快直上升而缓慢下降的三角形波,波幅可达200μV以上,也是一种病理波,是皮质刺激现象,多见于癫痫。
棘慢综合波是由一个棘波和一个慢被组成的复合波,棘波周期短于80ms,慢波的周期在200-500ms之间,出现于局限性癫痈。
两侧对称同步3Hz持续的有规律的棘慢节律见于癫痫小发作。
多棘慢波有两个以上的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波,发生于肌阵孪性发作。
尖慢综合波由一个尖波和一个慢波组成,尖波的周期在80-200ms之间,慢波周期在500-1000ms之间,出现于局限性癫痫。
(4)位相医学教育网
一个波由垂线偏转可产生位相。
①单相被:向基线一例偏转的。
⑦双相波:先向基线一例偏转继而向另一切偏转。
③多相波:一个波由基线反复向两侧偏转多次。
④向上偏转的为负相波,向下偏转的为正相波。
(1) α(alpha)波
①特征;频率为8-13Hz,绝大多数正常人是频率9—10Hz,波幅10-100μv,平均50μv的正弦形节律。
在顶、枕区。
活动
最为明显,为正常成人的基本节律。
临床意义:α波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即出现,睁眼、注意、思考问题、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消失而出现低波幅快波,这称为α阻断。
(2) β波
⑦特征:频率在14-30Hz,波幅5-20μv,不超过50μv,尖样负性波,在额、颞和中央区β活动员为明显。
临床意义:β节律不受睁闭眼的影响,当注意、情绪紧张、焦虑不安
或服用安眠药时口活动可急剧增多。
通常认为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则可引出这种低波幅、快频率的β活动,亦即β波增多常是皮层张力增高所致。
约有6%正常人的脑电图以β波为主。
倍他脑波(BETA)在清醒时出现,伴有需努力能够达到的注意力集中。
(3)θ(theta)波(西塔)
①特征:频率在4-7Hz,波幅20-40μv,见于顶区、额颞区,正常成人中θ波的百分率一般不超过10%-15%。
临床意义:它与δ波一样,在正常人睡眠时出现。
轻睡时θ波逐渐消失,此时θ波常首先出现于两例额部。
深在的如皮质下的病变可产生两侧爆发性θ节律,经常存在局灶性θ节律,属不正常表现。
(4)δ(delta)波
①特征:频率为4Hz以下,波幅10-200μv。
②临床意义:δ波出现于正常入睡眠时,代表皮层张力降低,在婴儿和少年儿童出现δ波属于正常。
经常存在的局灶性δ
波,无论任何年龄,任何意识水平均为异常,提示皮层病变,双侧和爆发性δ节律则常为皮层下病变。
θ波与δ被均属于慢波,可见于正常婴儿至儿童期及成年人的睡眠期间。
在病理状态下,局限性慢波出现于局限性癫痫、脑肿瘤、脑脓肿、脑外伤性血肿和伴有软化灶的脑血管病等.有定位诊断价值。
基本戒律α(alpha)波频率为8-13Hz
中间快波14—17Hz
快波β频率在14-30Hz
y波:30Hz以上
1mm表示10uV
走纸速度每秒3cm
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玻底一致
相位颠倒:周期和波幅相等,方向相反
α(alpha)波泛化:a波不仅在枕区,在全部导联持续存在,多见于脑外伤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提示脑部广泛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