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原理和烘烤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烤烟烘烤原理与烘烤工艺技术

、烘烤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烟农常说“烤烟是火中取宝,烤得好一炉宝,烤不好如粪草。”生动地说明了烘烤与烟叶品质的密切关系。烘烤对鲜烟叶来说,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①形成烟叶的外观质量;②形成烟叶的化学质量;③形成烟叶的物理质量;④形成烟叶的评吸质量。可见,烘烤是形成烟叶品质的关键性环节。

1、形成烟叶的外观质量

烟叶外观质量,指人们通过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质量因素,通常用眼观、手摸、耳听、鼻闻的方式来判断。与烘烤密切相关的外观质量因素主要有颜色、色度、油份、身份、残伤和破损,六个方面。

(1)烘烤工艺与烟叶颜色的关系:烟叶颜色,指烟叶烘烤后的相关色彩。柠檬黄是100%的黄色;桔黄是70%的黄色+30%的红色;红棕是30%的黄色+70%的红色。基本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青黄色,等等。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定色期,升温排湿速度过快,温度过高,烟叶变黄不充分:轻者,烤后烟叶颜色偏淡,柠檬黄烟叶偏多;重者,出现青黄烟或者青筋黄片。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定色期,升温排湿速度过慢,温度偏低,烟叶变黄过渡:轻者,烟叶叶片变薄,轻度挂灰;重者,烟叶叶片重度挂灰或糟片。烟叶在烘烤的干筋期,温度过高(超过75℃)、湿度过大(超过41℃),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进一步分解转化,一些红色的多酚类物质和氧化的芸香苷表现出来,烟叶显现红色,变成烤红烟;温度过低,空气湿度太小,主脉含水量多,在温度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阴筋、阴片。

风速与通风量,对烟叶的颜色有着重要的影响。烟叶在定色期、干筋期,风速过高,通

风量过大,烤后烟叶光泽较鲜明,叶背面呈白色,烟叶正反面色差大,烟叶总体趋向柠檬黄色;烟叶在定色期、干筋期,风速适当,通风量适宜,烤后烟叶总体趋向桔黄色;烟叶在定色期、干筋期,风速过低,通风量过少,烤后烟叶光泽暗,颜色偏深,烟叶总体趋向棕黑色。在普通气流上升式烤房中,定色期、干筋期的风速以0.12~0.16米/秒,较为适宜。不少烟区,烟农在烘烤过程中,颜色成为了烘烤烟叶的主攻目标,甚至作为判断烟叶烘烤成败的重要标准。在烟叶收购过程中,“黄、鲜、净”曾经在较长时间内占据收购市场的主流。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力求形成正黄、金黄、桔黄的烟叶,是烘烤的一项重要任务。

(2)烘烤工艺与烟叶色度的关系:色度,指烟叶表面颜色的均匀程度、饱和程度和光泽强度,给人们视觉反映的强弱程度。均匀程度,指烟叶表面颜色均匀一致的状态;饱和程度,指颜色的浓淡状态;光泽强度,指视觉对颜色的反映强弱状态。色度档次划分为:浓、强、中、弱、淡五个档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升温速度适宜,温湿度组合恰当,烟叶内部一系列的高分子物质,分解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挥发油和树脂增加,烤后烟叶光泽好,色度强;反之,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遇到:“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的环境,烟叶表面挥发油、树脂自然消耗过多,烘烤后烟叶光泽暗,色度弱。色度的强弱与油分状态密切相关,油分多的烟叶色泽饱和,视觉色彩反映强,色度就浓;油分少的烟叶光泽暗,色度就弱。

目前推广使用的密集型自动化烤房,烤后烟叶比普通烤房色泽鲜亮,就是烟叶在烘烤的定色期,烟叶表面的附着水,在强制性热风循环的作用下,迅速排出,减少了挥发油和树脂的自然消耗。烘烤工艺对色度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烟叶色度是烘烤目标的重要目标之一。

(3)烘烤工艺与烟叶油份的关系:烟叶油份,指烟叶组织细胞内含有的一种柔软液体或半液体物质,在烟叶外观上反映为油润、丰满、枯燥的程度,是烟叶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人们眼看、手摸有油润或枯燥的不同感觉。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升温速度适宜,温湿度组合

恰当,烟叶在变黄期、定色期,有足够的烘烤时间,烟叶内部一系列的高分子物质充分地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烟叶表面的“柔软液体或半液体物质”,自然增加,烟叶柔软,油份多;反之,烟叶烘烤变黄期、定色期,时间不够,仅仅是“烤黄”、“烤干”,烟叶内部一系列的高分子物质尚未充分分解转化,烟叶表面的“柔软液体或半液体物质”,自然减少,烤出烟叶“平板”、“燥手”,油份少。烟叶油份的多少与烟叶烘烤时间的长短、烟叶烘烤过程中湿度的大小以及强制热风循环的风速密切相关。提高烟叶油份是烘烤目标的重要内容。

(4)烘烤工艺与烟叶身份的关系:烟叶身份,指烟叶的厚薄程度,它还包含叶片密度和单位面积的重量状态。根据烟叶厚薄、密度状态,把身份分为中等、稍厚、稍薄、厚、薄,五个档次。不同的温湿度组合的烘烤工艺,对烟叶身份有着重要的影响。低温低湿烘烤法,采用低温慢变黄,低湿慢干叶的烘烤原理,烤出来的烟叶,身份较厚,平均单叶重较高;中温中湿烘烤法,采用一般的温湿度组合,烤出来的烟叶,身份中等,平均单叶重次之;高温高湿烘烤法,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烤出来的烟叶,身份较薄,平均单叶重较轻。烤后烟叶身份的厚薄程度,主要与烘烤过程中的湿度高低有关。烟叶在变黄期、定色期的湿度较大,烟叶呼吸作用强烈,烟叶内部一系列的高分子物质充分地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在烘烤过程中呼吸消耗太多,烟叶变薄;相反,烟叶在变黄期、定色期的湿度较小,烟叶呼吸作用较弱,烟叶内部一系列的高分子化合物分解转化不充分,烟叶内含物质,在烘烤过程中呼吸消耗不多,烟叶变厚。

目前推广使用的密集型自动化烤房,烤后烟叶比普通烤房身份厚,单叶重高,就是烟叶在烘烤的变黄期、定色期,烟叶水分能及时排出,降低了烟叶内部湿度,减少了干物质的消耗。烘烤工艺对烟叶身份有着重要的影响,烟叶身份以适中较好。

(5)烘烤工艺与烟叶残伤、破损的关系:残伤、破损,是自然灾害、病斑或者采烤加工过程中造成对烟叶质量有影响斑点、斑块和伤残。烟叶采烤过程中产生的残伤、破损是很多

的。尤其是烤房出烟、装烟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装烟过密,容易产生残伤、破损;出热炉、装热炉,容易产生残伤、破损。

目前推广使用的密集型自动化烤房,有极少数烟区,在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装烟容量,杆距4cm左右,在装出烟叶的过程中残伤、破损大量产生。烟叶在采烤过程中,轻拿轻放,保持适当的装烟容量,是克服残伤、破损的关键措施。

2、形成烟叶的化学质量

烟叶化学质量,是决定烟气质量和烟叶使用价值的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烟叶的经济价值。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制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烟叶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有机化合物:一类为碳水化合物(含C、H、O三种元素),如总糖、淀粉、纤维素等;另一类为含氮化合物(含C、H、O、N四种元素),如蛋白质、氨基酸、烟碱等。无机化合物:如Cl、K、Mg、S、Ca、P等无机盐类。(1)烘烤工艺与烟叶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含水量与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呈负相关。烟叶在变黄前期、中期适当失水,变软、塌架,烟叶的呼吸基质,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积累较多,烤后烟叶叶面发皱,油分较多;相反,烟叶在烘烤的变黄前期、中期不失水或者失水量较少,烟叶“硬变黄”,烟叶的呼吸基质,主要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积累较多,烤后烟叶叶面“平板”、“燥手”,油分较少。就烟叶品质而言,变黄期,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的增加,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

从云南烟叶烘烤实际出发,不少烟区群众干部,在烟叶烘烤的变黄前期、中期,烟叶都没有变软、塌架,致使烟叶烘烤后,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积累较少。造成这种状况,就其原因,有两个方面:①云南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比山东、河南高,大气压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