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就是作文当中的论据,是为了论证你的观点用的,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一句话,素材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增加论证的力度。

那么怎么用好一个素材呢?

∙请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简洁。

议论文是讲道理的文章,思想要深刻,道理要清晰,逻辑要优美。在写议论文的时就要时刻记住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而非叙事。不管你将要使用的故事在有多么动人心弦,也是多么的切合题目,都不能用一大段来讲。如果你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叙述一个故事,这就会导致文体不明,而且议论缺乏等等这些致命的问题。阅卷老师看一篇议论文,并不是想看到多么感动或者精彩的故事,而是想要看到无懈可击深刻有力的思想和道理的。所以切记第一个原则,素材使用要简洁。在使用任何一个素材的时候,在行文中选取最最切题的部分,以概括性的简洁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花大量的笔墨去论证和讲述道理。这是用好素材的第一步。

很多同学就犯有这样的错误,就是花一大段的笔墨去叙事,这样的做法应该改掉。如果你觉得你背了很多的作文素材,古今中外名人跨越千年甚至是漂洋过海出现在你的笔下,但是都是大段冗杂的叙述的话,作文依然得不到高分。

比如说:

铁马金戈的历史里,他的追求是为国效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梦里没有才子佳人,没有诗意江南,有的只是他对战事、对国家的关心。纵使他可以安心的成为一名大诗人,过着他安逸自在的诗意生活,可他不愿如此!他追求的是在那个硝烟四起的战场上戎装上阵,长矛所到之处山河收复。临终前那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几度沉浮的民国里,她的追求是岁月静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如此语句实难让人相信是出自一位十九岁的女大学生之手。可她无疑是令人惊艳的。穿越民国烟雨,她着一袭素锦华袍在这寥廓的人间剧场里,款款的从开场走到落幕。当所有人还在为她的惊世才华惊叹之时,她已为追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在国内外几度沉浮,甚至是低到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民国笙歌,款款风情,因为值得,所以追求。张爱玲的倾城故事注定因她的追求而更加精彩。

虽然着两段文采比较好,但是看着非常尴尬,原因就是这位同学花了很多的笔墨去记叙而非议论,文章空洞无物,真的只是留下了一袭“华美的袍”。

牢记简洁二字,做到精彩行文。

∙第二个使用素材的原则是贴切。

凡事都是要讲个贴切的,讲什么道理自然就要用什么素材,要是你用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例子来论证自己到道理的话,想要得高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贴切就是贴着文章的意思走,该谁大刀阔斧上场就谁上场,该是高歌怒吼唱大江东去时千万不要让一个小家碧玉扭捏上场,

不仅仅不对调,而且也变得尴尬起来的。按着文章的意思去取素材,这样才可以出一篇佳作。写作文时一定不要认为某个素材非用不可,也不是准备了几个素材考试都是要用上的,而是在考场上按照你将要论证的观点去搜寻观点的。要做到贴切,你必须知道你要论证什么,在写之前就要想一想我将要讲什么道理,想明白了有方向了再动笔写。知道了自己要论证什么之后,就要贴着这个意思走了,贴得越紧越好。比如说:

智慧,若清风,带来一身凉意;若百花,带来姹紫嫣红。若有智慧,可上九

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过五关斩六将,可用家事巧劝谏,可用差马赢比

赛,可用围魏救赵来救国,可开往圣之绝学,可创天下之大国。智慧,用着

最巧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令人称赞的圣歌。

这段精彩的论述,作者首先明确了自己要议论的中心是什么——智慧的好处,然后顺着这个中心开始思考和使用素材,包括上九天揽月(神州系列飞船)、下五洋捉鳖(潜水艇)、过五关斩六将(三国里面的著名故事)、家事巧劝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差马赢比赛(田忌赛马的故事)、围魏救赵、开往圣之绝学(引用了张载名句里面的一小部分)及最后一个创天下之大国(开创一个泱泱大国)。这些素材都是绕着“智慧的好处”展开的,贴着这个中心走,不走偏,这样素材才会有力。用好素材第二步,定把贴切牢抓住。在写作的过程当中牢牢记住并且好好实践以上两个使用素材的原则定会使你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在使用素材的时候,除了以上所讲,同学们还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一味追求素材的新意。

很多同学一上来会问“有什么比较新的素材?”“有什么不是很老旧的素材?”同学的出发点是好,想要积累一些比较有新意的素材,但是却弄错了方向。素材永远不是新字当头,而是贴切第一。用的贴切的就是好素材,不管是陈酒还是新醋,把作文就盘菜味道调好了,就是好的。所以说,陈旧的素材可以使用,就看你怎么用,而且不管是新意的素材还是陈旧的素材,,如果偏了中心,说了个不着边际的意思,都是失败的。还是以此段为例:

智慧,若清风,带来一身凉意;若百花,带来姹紫嫣红。若有智慧,可上九

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过五关斩六将,可用家事巧劝谏,可用差马赢比

赛,可用围魏救赵来救国,可开往圣之绝学,可创天下之大国。智慧,用着

最巧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令人称赞的圣歌。

这段有什么新素材呢?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为人熟知,甚至很多都是来源于课本,但是整段看起来效果惊艳。新旧二字,永远都不是判断素材优劣的标准。在考场上很令老师作呕的是那种,拿着经常出现的人物如屈原,陶渊明、苏轼等等,一上来就是洋洋洒洒的一段叙事,记录人物的生平故事,这样的文字在考场中注定低分,那是不是用这些人就不可以呢?可以的,只要你用得好,比如我这里举一例,用这些人论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汨罗江流淌着的爱国梦想(屈子用上了),纵身一跃的千年剪影,定风坡飘

荡着的豁达气息,酒醒一笑的料峭春寒(苏轼用上了),抑或是悠然进入眼

帘的南山、手捧暗自发香的幽菊(陶渊明用上了),都诉说着这样一个故事:

以梦为马高歌进,定追所怀天上月。

这段使用了屈原、苏轼和陶渊明这些看似是被用烂掉的素材,但是读起来也不会觉得陈旧,关键是“简洁和贴切”。

∙误区二:积累了很多素材就可以得高分

同样的道理,写作文并不是堆砌,也不是积累了就可以用上。主要是怎么贴切怎么来,怎么简洁怎么来,要是忘记了这两点,不管你背了多少素材,都很难得到高分。素材的积累量作文的分数并无很大的关联。而且我始终相信,每一个人的素材都是足够用的,最主要是“你愿不愿意去想”以及“怎么想”。还是以此段为例

智慧,若清风,带来一身凉意;若百花,带来姹紫嫣红。若有智慧,可上九

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过五关斩六将,可用家事巧劝谏,可用差马赢比

赛,可用围魏救赵来救国,可开往圣之绝学,可创天下之大国。智慧,用着

最巧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令人称赞的圣歌

要怎么去想呢?刚才已经说明了:先确定自己议论的中心(智慧的好处)然后再去搜寻素材。只要你愿意去想,总归会有的,除了以上所用的,还有一箩筐等着你呢!比如:孙子兵法传千代,蔺相如还璧归赵,晏子使楚扬国威,空城之计退强敌,声声慢来倾衷肠(李清照的智慧),无线电波连亲情(电话的普及);一席演讲振士气(可以是任何战前的有技巧的演讲)……等等这些,都是举不完的,最主要的是要努力去想,努力去用。而且也没有素材积累得多一说,我已经表明过我的态度:我始终坚信任何人只要开动脑子去想都可以找到一些适合中心的素材。作为高中生,已经接受过了多年的教育,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已经相当庞大,就单单拿语文课本来讲,所传达的故事、人物、典故等等都已经很多了,更不消说现在科技发达,到处都可以接触到信息。所以以高中生所接触到的信息量足以对付议论文中的论据了。不是我们积累得少,而是不愿去想,不愿去用。主动去想,主动去用,才是关键。

∙误区三:素材就是指人物素材

在很多同学的印象当中,素材就是像林徽因、张爱玲这样的人物素材,这是限制同学思维和写作的一个极大的误区。我们在开篇即讲到,素材指的是“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这些都是素材的行列之内的。当你要论证一个道理的时候,你要记住,不仅仅可以找人物素材,如果哪句名言或者哪个事件可以论证,用得恰当也是极好的。比如这段:

智慧,若清风,带来一身凉意;若百花,带来姹紫嫣红。若有智慧,可上九

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过五关斩六将,可用家事巧劝谏,可用差马赢比

赛,可用围魏救赵来救国,可开往圣之绝学,可创天下之大国。智慧,用着

最巧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令人称赞的圣歌。

使用了至少七个素材,但是很多都不是人物素材。又比如这一段

吃蔬菜时念肉好,吃肉食时念菜鲜,食物的美味怎么会激发味蕾?唯有在品

尝每一道菜时用心享受才会吃得人间珍馐,很多人的生活变成了一场灾难,

工作时嫌劳累,空闲时怨无聊,好像一切索然无味,对现在的无视让他们的

生活淡如陈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