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 ,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我们从区域不均衡测量出发,对河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进行专题研究。我们用泰尔熵系数分解法把河南省地区差距分解为各个经济区内部及它们之间的差距,再用基尼系数阐述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以阐明河南省地区差距演变的结构性因素。

一.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的经济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里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河南省分地区差距的情况。

由于GDP是一个关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概念,所以用GDP(包括各产业增加值)作为基

础数据构造某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是合适的。

以下采集的基础数据,均来自1995—2005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市地、县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汇编》以及《河南五十年》等相关资料。

二. 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

(一)对组内与组间差距的泰尔熵系数分解

运用泰尔熵系数(Theil Entropy coefficient ),可将河南省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差距进行分解,从而看出总体中的各个组(如四大经济区内、四大经济区之间)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

计算得到1996年一2005年间河南省及四大经济区以及各经济区之间的泰尔熵系数 ,反映

了 1996年以来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情况。

分析看,1996年一2000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差异、中原经济群的经济差异和四大经

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趋于缩小的;但在

2001年以后差异是扩大的;而豫西豫西南经济

区、豫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一直都是比较小的。

(二)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

表1是我们测算的1996年一2005年四大经济区内部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 率。从中看出,河南省整体差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引起的;三分 之二的差异是由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而其他三大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不明显。这 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的 差距对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为显着;而除中原城市群以外的其他三个经济 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对于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相对来说不够显着。

因此,

不仅要关注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差异的存在, 更要关注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

差距的存在。详见表1:

表1:

各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

1996

中原城市群 年份

(%

豫北经济区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 (% ( %

黄淮经济区经济区之间

(% ( %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地区工业化实现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工业化实现程度最高的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省辖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的提升幅度远高于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同时,中原城市群制造业内部领先的是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表明这个地区已形成门类众多、分工齐全的制造业体系,而这正是制造业在一个地区聚

集的前提条件。因此,河南省各地区制造业已向中原城市群开始聚集。同时,也正是这一情况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差距持续扩大。

(三)区域经济差异的部门构成

1.对分项收入的基尼系数分解

我们对河南省的地区差距进行按产业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各产业部门的不均衡分布

与增加值份额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度情况。而基尼系数1⑴(Jini coefficient )的一个重要

性质就是它所具有的总收入差距在不同分项收入差距之间的可分解性。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由3项收入构成,那么基尼系数也可以分解成3部分。这就使得我们可以考察不同分项收入下的收入差距以及各种收入来源对总差距的贡献份额。

为此,对基尼系数进行按产业分解。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将历年河南省GDP分为3个分项。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并将18 个省辖市历年的GDP也分为3个分项,即当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二步:将历年18个省辖市的f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计算每项增加值来源在总的f分项收入(河南省第f行业的增加值)增加值中的比重。

第三步: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的集中率。

第四步:计算总基尼系数G它是三次产业增加值集中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各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勺比重。

根据上式,还可以计算出各产业增加值对当年河南省基尼系数的贡献百分比。各产业

对基尼系数的贡献不仅受到其自身分项基尼系数大小的影响,而且还受各产业增加值份额的影响,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对河南省1996年一2005年间数据进行测算处理,结果如下表2:

表2: 基尼系数分解测算表

总基尼系

C2 C3

年份C1

1996

1997

1998

1999

从表2看虽然河南省的基尼系数比较低,但在2005年已经接近,这说明目前河南省

的整体地区差距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第一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小于总基尼系数,这说明第一产业是促使总体差距缩小的因素;第二产业在1996年一1999年以及2005年的集中率水平大于总基尼系数,而在2000-2004年小于总基尼系数,说明第二产业在1996年一1999年以及2005年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增”作用,而在2000年一2004年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减”作用;第三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大于总基尼系数,说明它对总体不平衡起着扩大的作用。

第二、三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可见河南省的地区差距主要是由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引起的。

2.基尼系数的变化分解

为了进一步探寻区域差距上的变化,可以用对基尼系数对地区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三大部分。经过计算,我们得出1995年一2005年间河南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如下表3所示:

时间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综合效应G变化

1996- 1997

1997-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0- 2001

2001- 2002

2002- 2003

2003- 2004

2004- 2005

从上表3观察分析,导致河南地区性差异变化的主要来源是结构性效应。

当前,河南省的整体地区差距还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这种“相对平均”的状态说明地区差距虽然明显存在,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去给予过多地关注。并且,这种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要素的合理配置的。

因此,河南省可出台改变目前结构性效应的政策,继续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加快工业化这个关键,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对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对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做出选择。所以对于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将涉及到一些基本经济要素,如: 投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利润......。 基本经济要素数据来源—评价人员的预测和估算。 工程经济分析必须具备必要的经济基础知识。本章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了解投资与实物资本的关系;熟悉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企业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的概念、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做到对企业从投资开始到盈利整个过程的基本了解,为以后各章分析方法(工程经济分析)的学习做好经济理论准备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第一节投资 一、投资的概念(Investment) 投资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人们的一切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 狭义: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同时见,书上P11下方定义。 工程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主要是指狭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所有投资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投资。投资活动是投资主体、投资环境、资金投入、投资产出、投资目的等诸多要素的统一。 这些将在深入学习当中,能够很好的理解。 二、投资的特征: 见书上P12 总结一下:1、目的性:获得未来报酬 2、时间性:投资是个过程,过程越长,未来报酬获得越不稳定,风险就越大 好理解,例子:上班后借贷给同事,当然主要不是为了收益,也类比投资。提到时间数量利息。 3、收益性: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投什么资?赚了钱,扩大生产,为了更好的赚钱。(例如:民营企业美的,从电风扇做起,现在各个事业部,生产各种小家电(什么电吹风,微波炉),电冰箱,电视机,目的很显然,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不一样,那些有社会效益,那些公共投资项目资金来自于公共部门,同时,它们都是对社会有益的,虽然,很多项目也是由个人或者说企业来承担完成,但那种投资和完全的私人投资是不同的,鉴于我们去的多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一般我们只研究以能够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这种投资。 4、风险性:见书上论述。 比如:为了赚点利息(收益),借给别人,人家跑了,或者人家投资失败了,还不上了。 5、书上没有,扩展一下,还没学成本这节。投资(或称作资本)一般都向成本较低的地方流动。例子:暂时,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原因中国成本低,尤其劳动力密集型或者高污染的行业,国外限制严格,成本高,这些行业,外资投入到中国。比如东莞600万人,150万当地人(数据不准),珠三角也称为了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但是随着工业用地、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环保控制更加严格。珠三角也逐渐出现成本较高的态势,很多投资悄然变化了,一是地域上往西迁移,那里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更好的国家政策,更低的成本,假如再有良好的交通的话,我就往西部迁移。投资的方式上也逐渐由劳动力密集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证明一个投资的特点。资本往往会往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动。也有报纸称,印度因由更低廉的劳动力,和大量英语优势的科技人才等等因素,在4、5年内将取代中国的地位。不知是否危言耸听。 三、投资的作用: 见书上P13(自学) 四、投资的分类: 见书上P14(自学) 第二节投资估算与资产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与失业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与失业问题 失业是困扰各国政府的普遍性社会问题,理论界虽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对失业问题还远远没有认识清楚。从生产者行为和劳动者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工资水平可以由市场机制自行决定和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存在不均衡状态,如果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失业问题会随着科技进步而日益严重。 关键词:失业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劳动者行为雇佣劳动 在凯恩斯之前,西方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和其它商品市场一样,也可以在市场机制神奇力量的作用下通过工资水平的自动调整实现供求平衡,他们否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神话,凯恩斯理论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非自愿失业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非自愿失业的政策主张。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货币主义学派的崛起,西方经济理论界流派林立,凯恩斯学派与非凯恩斯学派并存,对劳动力市场及失业问题的认识也是各执一词。我们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是否存在均衡点和均衡机制?工资水平能否由市场自发调节?这些是我们必须搞清的问题。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工资与就业 这里所谓自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无限丰富,即生产资料的可供应数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量相比较,前者大于后者,因此任何人既可以给他人提供雇佣劳动以获得收入、也可以自己取得或拥有生产资料并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获得收入。这一条件的实际目的是为了分析人们可以在以下两种生产方式进行自由选择时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工资水平:自己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或受雇他人进行生产。这里所说的生产资料我们以土地为例。 由于每个人所拥有或可能拥有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因此付出一定量的劳动所能生产的产品产量不同,即表现为耕种不同土地的人们的劳动生产效率不同;每个人由于自身的体能、所掌握的生产技术、劳动熟练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人耕种同样的土地,也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效率。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每个人自己生产或受雇他人生产都有不同的劳动生产效率。 任何一个人是选择自己生产还是受雇他人,取决于两种选择的实际所得多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项目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背景 二、项目发展概况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项目投资所在城市的基本概况 一、城市基本发展情况 二、城市地理位置、交通、 三、城市气候与生态环境 四、城市的人文环境 五、城市经济状况 六、城市的人口结构及人均经济状况 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及功能布局 八、城市对项目的影响与建议措施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一、整体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二、项目区域市场分析 第五部分地块分析 一、地块概况 二、地块分析 三、土地价格 四、土地升值潜力初步评估 五、项目取得用地的法律及政策性风险分析

六、地块SWOT分析 七、项目评价 第六部分项目定位 一、项目目标设置 二、项目整体定位策略 三、项目定位建议 第七部分项目整体规划分析 一、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规划设计的主题及概念 第八部分项目开发建设进度安排与销售节点 一、项目分期开发设置 二、工程计划 三、销售节点 第九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成本预测 二、税务分析 三、资金筹措 四、资金投放使用计划 第十部分销售收入测定 一、销售收入测算 二、销售利润测算 第十一部分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一、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二、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三、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十二部分综合评价 一、经济评价(定性) 二、社会评价(定性) 三、环境评价 四、市场预测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六、总体结论及建议 第十三部分竞拍和投标方式取得土地需要增加和完善的内容 一、主要指标测算 二、竞争对手分析 三、制定策略 第十四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房地产项目盈亏平衡点分析和项目敏感性分析

浅谈盈亏平衡和敏感性分析 房地产开发由于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产品固定等特点,因而开发风险高,在国外被认为是最具风险的行业之一。丰厚的开发利润与企业亏损、倒闭在房地产行业中并存,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善于捕捉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运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把握其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规律,以降低风险程序,提高房地产开发决策的科学性。 所谓不确定性分析,就是分析可能的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推断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确认投资项目在财务、经济上的可靠性。项目经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其中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于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员尤为重要。 1、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为保本分析或损益临界分析,是通过项目盈亏平衡点(BEP)来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考察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及考察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在对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商品房面积、成本、利润三者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关系,即: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总投资额-税金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面积×单位建筑面积价格 总投资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由上述关系式可知,销售收入和总投资额都可以是销售面积的函数。当它们呈线性函数关系时,则认为它们之间的盈亏平衡属线性盈亏平衡关系,反之,为非线性盈亏平衡关系。线性盈亏平衡关系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图中横坐标表示开发的建筑面积,纵坐标表示销售收入和总投资额,销售收入和成本的两条直线交于BEP点,表明当开发的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数量时候,销售收入和成本相等,利润为零,交点BEP称为盈亏平衡点或保本点。 BEP点将销售收入和成本的两条直线所夹的范围分为盈与亏两个区。如开发的建筑面积大于此点,则开发项目能获利,反之,则开发项目就亏损。 因此,盈亏平衡点越低,开发项目盈利的机会就越大,亏损的风险就越小,盈亏平衡点表达了开发项目最小的开发建筑面积。 2、敏感性分析

凯恩斯理论宏观非均衡分析

凯恩斯理论宏观非均衡分析 巴罗和格罗斯曼在“收入和就业的一般非均衡模型”一文中,首次对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并建立了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条件下的宏观非均衡模型。马兰沃德在《失业理论的再思考》一书中,把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的非均衡状态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得出了四种不同的宏观非均衡状态。非均衡学派重点分析了以下三种宏观非均衡状态以及相对应的政策。 1.凯恩斯的失业均衡,即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存在过度供给的非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由于企业意愿出售的商品量多于家庭意愿购买量,而企业意愿雇佣劳动量却少于家庭意愿实现的劳动供给量,所以,家庭只能根据劳动市场的就业限额决定其对商品的需求,根据商品市场的供给限额决定比劳动供给;企业则只能依据商场上的供给限额决定其对劳动的需求,依据劳动市场上的供给限额决定其对商品的有效供给。这种现象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实际供求均衡由有效需求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2.抑制的通货膨胀均衡,即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出现过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劳动市场上达到充分就业,企业不能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供给。家庭不能得到想要购买且有支付能力的商品,在商品市场上就只好采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数量配额;这样,家庭会降低劳动供给量,增加闲暇时间。从而导致劳动供给量低于理想的劳动供给水平,进—步加剧商品短缺程度。而企业生产不足又会进一步造成劳动市场上的供给不足。这种恶性循环被格罗斯曼和巴罗等人称为“供给乘数”。在价格刚性条件下,由于供不应求的市场潜在压力无法通过物价上涨的方式释放出来、于是,物价上涨的潜在势能转化为强迫储蓄和闲暇替换,这种状状况被称之为抑制性通货膨胀。而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劳动力来源、提高生产率等供给管理措施改变过度需求状况。 3.古典型失业均衡,即劳动市场上出现过度供给,商品市场上出现过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古典失业理论认为,由于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过高,一方面引起消费需求增大,并使商品市场出现过度需求;另一方面又引起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到保证充分就业的需求水平之下,于是就出现了商品市场上的供不应求与劳动市场上的非自愿失业同时并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有效需求管理不仅不能增加就业,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商品市场的供不应求。因此,政府应通过收入政策来降低实际工资水平。 劳动市场过度需求 抑制的通货膨胀均衡 ⅡⅠ 商品市场过度需求 ⅢⅣ 凯恩斯的失业均衡古典型失业均衡 图3-2 图3-2中的第Ⅰ象限代表抑制的通货膨胀均衡,第Ⅲ象限代表凯恩斯的失业均衡,第Ⅳ象限代表古典型失业均衡。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汇编)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构架: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中国奢侈品行业迅速发展 (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 (三)翡翠市场需求强劲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 (三)带动本地区居民就业 (四)……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产品价格调查 (四)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产品价格预测 (四)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盈亏平衡分析 敏感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因为进货成本不一样,所以我们采用单一产品和平衡分析和多品种平衡分析两种方法 单一产品平衡分析如下 1.净利润是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中数据 2.固定成本是总成本费用表中数据 3.营业税金及附加为营业收入税金表 4.变动成本为总成本费用中的变动成本 5.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单价P-营业税金及附加-单位变动成本) 6. BEP(开工率)=盈亏平衡点产量/年生产能力(17万吨) 综合法算法如下 1.rm=(冬储沥青产量*(单价-变动成本)+一般沥青的产量*(单价-变动成本))/(营业收入) 2. BEP(销售额)=固定成本/ rm 3. BEP(开工率)= BEP(销售额)/营业收入 4.安全经营率=1- BEP(开工率) 分算法销售额分配标准算法如下 1 .Re冬储沥清=冬储单价P*((冬储沥青销售额/营业收入*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单价)) 2.Re一般沥清=一般单价P*((一般沥青销售额/营业收入*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单价))

3. BEP(销售额)= Re冬储沥清+ Re一般沥清 4. BEP(开工率)= BEP(销售额)/营业收入

敏感性分析 (1) (1)基准方案的净现值 NPV=-17925(P/F,12%,1)-5458(P/F,12%,1)+1540(P/F,12%,1)+3316(P/F,12%,1)+4494(P/F,12%,1)+4469(P/F,12%,1)+4469(P/F,12%,1)+4469(P/F,12%,1)+4338(P/F,12%,1)+4338(P/F,12%,1)+4338(P/F,12%,1)+4338(P/F,12%,1)+4338(P/F,12%,1)+4338(P/F,12%,1)+18033(P/F,12%,1)=1986 (2)设建设投资的变化率为 x ,则 NPV=1986-16005x (3)设产品的经营成本变化率为y,则 NPV=1986-272863y (4)设产品的营业收入变化率为z,则 NPV=1986+305058z 把±10%、±20% 分别代入x、y、z式 分析 令 NPV(10%)=0即 式 1986-16005 x =0 x=11.85% 式 1986- 272863 y =0 y =0.7% 式 1986 +305058 z =0 z =-0.65% 计算结果表明:当经营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变,实际投资超出预计投资

第一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第一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现金流量图的绘制作用:使分析计算者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收支一目了然,便于校验,避免差错。 绘图具体画法: 1.画一条带有时间的水平线,表示一个工程项目,每一格代表一个时间单位(一般为一年),时间的推移从左向右。 2.画与时间坐标相垂直的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其长短与收入或支出的数量基本成比例。箭头表示现金流动方向,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投资在年初发生,其他经营收入或收益在年末发生。 图1- 1 第二节 投资 一、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工程项目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税、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流动资金是指维持生产占用的全部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项目总投资形成的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特点是连续为多次生产周期服务,以折旧形式分期分批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主要包括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经营特许权、商誉权。 递延资产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值,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投资改良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等;它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例题1:拥有者能长期受益,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称为( )。 A .固定资产 B .递延资产 C .无形资产 D .流动资产 【答案】C 【解析】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二、投资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1.生产规模指数法 n Q Q k K )(1212= 当规模扩大是以提高工程的主要设备的功率、效率等达到,则7.0~6.0=n ;n ≈0.6-0.7 当规模扩大是以增加工程的机器设备的数量而达到,则1~8.0=n 。 2.分项类比法估算 (1)机械设备的投资 (2)建筑物、构筑物的投资 (3)其他投资

类别混叠度对非均衡数据分类的有效性分析

ISSN1004-9037,CODEN SCYCE4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Vol.33,No.5,Sep.2018,pp.936-944DOI:10.16337/j.1004-9037.2018.05.019 ?2018by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http://sjcj.nuaa.edu.cn E-mail:sjcj@nuaa.edu.cn Tel/Fax:+86-025-84892742 类别混叠度对非均衡数据分类的有效性分析 邢延1陈嘉锋1贾小彦1汪新2 (1.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州,510006;2.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类别混叠度是指不同类别数据之间互相交叠、混合的程度,其量化指标包含基于几何统计的和基于信息论的两类,用于衡量数据分类的难易。实际分类任务中存在大量的非均衡数据,大类与小类样本之间悬殊的数量差别给分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类别混叠度量化指标指导非均衡数据分类的有效性,以减少甚至避免盲目试错带来的庞大计算开销。首先,针对两类分类问题,设计验证实验,在不同类数据非均衡率,不同别边界形状、不同特征类型、不同概率分布的非均衡仿真数据上研究类别混叠度的有效性。其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数据的非均衡性对类别混叠度的影响规律,找出类别混叠度指导非均衡分类的有效方法。最后,在真实的非均衡数据上验证类别混叠度指导非均衡分类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数据的非均衡率具有较强鲁棒性的类别混叠度量化指标可以有效地指导非均衡数据的分类器选择。 关键词:类别混叠度;分类复杂度;非均衡数据;分类;非均衡率 中图分类号:T P391文献标志码:A Evaluation of Class Overlap Measures on Im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 Xing Yan1,Chen Jiafeng1,Jia Xiaoyan1,Wang Xin2 (1.School of Autom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2.School of Civil and T 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Class overlap is defined as the overlay degree of data from different classes,q uantified by the approaches of geometrical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and it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mplexity of a classification.There are imbalanced data in the real world,and the great disparity of the sample amounts challenges classification.With the help of experiments,we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 overlap measures on im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Firstly,focusing on two-class classification,the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 overlap measures on synthetic unbalanced data,which are generated with various skewness,class boundary shapes,feature types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artificial data,the influence rules of the imbal-anced ratio on the measures are analyzed,then the ways of the measures to guide un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 are concluded.Finally,the conclusions are evaluated on the real-world imbalanced data se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ose measures with higher robustness on data skeness can effi-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128)资助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3498)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7-06-12;修订日期:2017-07-10 万方数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要求 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实现该软件开发项目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选择的各种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的方案。 在项目规模比较小时可与下面的“项目开发计划”合并。 主要内容及协作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要求如下。 1 引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额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A. 列出本项目的委托单位、承办单位、任务提出者、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已经机与本项目开展操作直接有关的人员; B. 列出该软件系统同其它系统或其它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参考资料 A. 列出本项目经核准的任务书或合同和上级机关的批文; B. 列出编写本报告时参考的文件、资料、技术标准以及它们的作者、标题、编号、发布日期和出版单位等。 1.4术语 列出本报告中专门术语的定义以及英语缩写词的原词组。 2 要求和目标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达到目标和具备条件。 2.1 基本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 功能; B.性能; C.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D.输出:说明系统的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 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基本要求,并以图表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并辅之以叙述; F.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方面要求; H.完成期限要求。 2.2 开发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处理速度的提高; C.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D.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E.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F.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2.3 具备条件

1-第一章_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自考工程经济(2194)复习串讲)

第一章自考(2194)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目录 第一章自考(2194)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现金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投资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成本费用及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成本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产品成本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销售收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利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税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价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容及侧重点

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容及侧重点 执笔李开孟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我国目前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技术方案的研究论证深度不够。按照国外的通常做法,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深度应能达到定方案的程度,因此要求在工程技术方案论证,应达到Basic Design或Concept Design的程度,基本相当于我国的初步设计应达到的水平,应提出明确的设备清单;二是财务评价就项目论项目,这与国外利用企业理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资本预算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通行做法存在重大差异,并且在经济评价方面不恰当地使用了"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认识误区;三是在市场分析、组织机构分析等方面与国外差别较大,研究深度严重不足;四是不重视多方案的比选及项目风险分析,或者分析的内容、深度严重不足,缺乏项目周期各阶段风险管理的统一筹划及策略论证。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要求(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一个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国家有关的规划、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同时,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料。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②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判断投资方案抗风险能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常用于进行生产性建设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分析。产量的盈亏平衡分析是假定在一定时期内,固定成本、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变动成本都保持一个确定的量值条件下所进行的分析。 假设生产性建设项目投产后正常年份中,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为Q ,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P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V ,年的固定成本为F ,则有: 年总销售收益R =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年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P ·Q (2-17) 年总成本C =年固定成本+年变动成本=F +V ·Q (2-18) 年销售利润E =年销售收益-年总成本=P ·Q -(F +V ·Q ) (2-19) 若使年销售利润恰好等于零,即使该项目既不盈利,也不亏本时的产量称为盈亏平衡点,则有: E =P ·Q -( F +V ·Q )=0 (2-20) 若用* Q 表示盈亏平衡时的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则根据上式,即可得到: *Q =V P F - (2-21) 同理,可根据(2-20)式分别得出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盈亏界限*P 、单位产品变动成 本的盈亏界限*V 和固定成本的盈亏界限* F 分别为: *P =Q VQ F + (2-22) *V =Q F PQ - (2-23) *F =(P -V )Q (2-24) 若用纵轴表示销售收入和成本,横轴表示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则产量的盈亏平衡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当生产性建设项目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为0Q 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Q ,则可以得到衡量风险程度的另一指标——生产负荷率。它是盈亏平衡点产量*Q 占设计生产能力0Q 的百分比,若用BEP 表示生产负荷率,则有: BEP =0 * Q Q ×100% (2-25) 生产负荷率是衡量建设项目生产负荷状况的重要指标。该值越小,则风险越小,即可以承受较大的风险;该值越大,则风险越大,即承受风险的能力差。 【例2-4】某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00件;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5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900元,每件产品的税金为200元,年固定成本为120万元。试求该项目建成后的年最大利润、盈亏平衡点和生产负荷率。 【解】当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年利润最大,因而最大利润为: E =PQ -( F +QV )=1500×1500-[1200000+5000×(900+200) ]=800000(元) 盈亏平衡点产量可按(2-23)式求得: *Q =V P F -=) 200900(150********+-=3000(件) BEP =0 * Q Q ×100%=50003000×100%=60% 二、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预测投资方案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从中找出敏感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所谓敏感因素,就是当该因素的量值发生很小变化时,就对评价指标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使投资方案变为不可行的因素。因此,敏感因素对投资方案的风险影响是最大的。 敏感性分析通常是分析不确定性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变化,其他因素保持原有预测数值不变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例如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影响;亦可分析不确定性因素中某几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原有预测数量不变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

浅析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浅析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浅析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一、主要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 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 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1 / 6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 此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 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 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法。 上述理论应用在区域经济中就形成了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它不仅强调部门或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同步发展,而且强调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的平衡(同步)发展,即空间的均衡化。 认为随着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趋于收敛(平衡),因此主张在区域内均衡布局生产力,空间上均衡投资,各产业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对于一般区域特别是不发达区域来说,不可能具备推动所有产业和区域均衡发展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在经济发展初期很难做到均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