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卷第五期 2 005 年10 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Vol. 20 No. 5 Oct. 2005
从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胡磊
( 楚雄师范学院附中,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儿童是狄更斯许多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一类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和弱势群体的代表。本文简 要介绍了狄更斯的人生经历对塑造儿童形象及对其人道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侧重分析其笔下的儿童形象 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从而让人们对狄更斯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地关注着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成长教育和 生存状态:他替那些不疼爱自己子女的父母感到 羞耻,同时也谴责那些用畸形关系来维持度日的 家庭;他知道对一个儿童的教育培养比给他一袋 金币有用得多。他认为成长的力量是上帝赐给每 个儿童的法宝,所以,他希望所有的英国儿童也能 像他笔下的许多儿童一样,通过良好的教育,最后 成为一个高尚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
狄更斯在大部分小说中给予了英国儿童较多 关注,其笔下诸多儿童形象凝聚了作家巨大的心 血和深沉的思想。狄更斯对儿童始终抱有深厚的 怜爱之情,他对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的体验较为 深刻,这一点为他带来了无尽的创作灵感。狄更 斯的小说引人注目而且“ 最重要的特点是:他是 描写儿童 生 活 的 小 说 家 中 最 杰 出 的 ”。[4]他 的 目 光及思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英国儿童,反而,他们 的喜怒哀乐经常被他的笔尖捕捉到。他始终密切
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 地看到少年儿童的影子,而且他们在小说中的一 举一动总是让人过目不忘,如《 奥列佛·退斯特》 ( 又名《 雾都孤儿》)中的小奥列佛、《 老古玩店》 中的小耐儿、《 尼古拉斯·尼古尔贝》中的尼古拉 斯、《 艰难时世》中的西丝、《 董贝父子》中的小保 尔、《 小杜丽》中的小杜丽、《 巴纳比·鲁吉》中的 低能儿巴纳比、《 荒凉山庄》中的乔、《 大卫·科波 菲尔》中的大卫、《 双城记》中的露西、《 远大前程》 ( 又名《 孤星血泪》)中的小匹普等等。这些栩栩 如生的儿童形象,表达了作家对人性善良的坚定 信念与美好理想。
狄更斯塑造的众多儿童形象,凝聚了他巨大 的心血。他对他们总是竭尽全力,甚至倾其所有。 狄更斯在《 老古玩店》写到一半时,曾打算为主人 公小耐儿安排个完美的结局,但他最好的朋友福 斯特认为这样的结局太落俗套,而如果让小耐儿 早些离开人间,那么她可爱、纯洁、善良的形象就 能永远留在读者心间。狄更斯最终采纳了这个建
平,从而为他构建人道主义的精神大厦打下了坚实
的根基。狄更斯的童年,前期是欢乐美好的,但在
三
后期竟成了辛酸屈辱,这两段时期的人生体验对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狄更斯塑造的儿童形象直接、准确、有力地
更斯的小说创作以及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同样重 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是作家精神世
要的意义。对于小说创作来说,他因此而在作品中 界的忠实代言人。
勉强地写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难以恢复 心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雏型。在《狄更斯的心理原型
平静。没有一个人会像我这样对耐儿感到惋惜, 与小说的童话模式》一文中,作者说:“ 前一段生活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太悲痛了,……,当我想到这个 体现着人性的美与善,后一段生活使他看到了人性
悲惨的故事时,就好像可怜的玛丽昨天刚刚死去 一样。”[5]这段 话 中 提 到 的 玛 丽 是 狄 更 斯 的 小 姨
大,他为此一两个星期都提不起笔。在狄更斯后 响。柏拉图认为“: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的理念是
来的作品 里,玛 丽 成 了 一 些 女 性 形 象( 如:小 耐 ‘善’的理念。‘ 善’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最完美
儿、艾格妮 斯、小 杜 丽 等 )的 原 型,她 们 寄 托 了 作 者对玛丽的哀思和深情。
的理念,同时‘,善’也是一切事物都追求的一个总 的,最高的目的。”[7]到中世纪,当时的“ 最后一位
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表达了美德总能战 胜一切恶行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作家“ 以 德报怨”、“ 以善胜恶” 的美好理想。狄更斯塑 造的许多儿童形象,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 总能取得决定性的胜 利。车 尔 尼 雪 夫 斯 基 说: “ 狄更斯是个捍卫着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进行 斗争,向虚假 与 伪 善 进 行 讨 伐 的 战 士。”[13]而 许 多读者也乐意看见围绕儿童展开的故事里,人物 的结局都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狄更斯的小说一反传统常规,着力刻画十九 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底层人物和“ 小人物”形象,使 “ 小说的性质发生了一个彻底的革命”,[1]而他也 因此被恩格斯赞誉为“ 时代的旗帜”。[2]在他的小 说中,有一类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形象———“ 在 伦敦迷雾、盗窟贼窝、暴君学校、后母家中众多的 孤独可怜、游荡迷惘、挨打受辱、危险濒临、惊悸不 安”[3]的孤 儿、苦 儿、弃 儿、流 浪 儿、低 能 儿、小 乞 丐———他们完整准确地展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 并且深入人心地牵动着读者的情思。同时展示出 了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和憧憬。
狄更斯儿童时代不堪回首的苦痛经历,既使他 心头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又使他从那时起 便在心中架起了一座称量“ 善”与“ 恶”的道德天
诗人”但丁说过: “ 我看见宇宙纷散的纸张,都被爱 合订为一册。”[8]文艺复兴后,人道主义作为人文 主义思想和启蒙运动思想的基础,便紧紧地同各种 哲学思 潮 融 合 在 一 起,载 入 了 哲 学 史 的 发 展 长 河———“ 人文主义者宣扬 的 人 道 主 义,经 过 十 七 世 纪的英国,十八世纪的法国和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 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完备的 理论体系。”[9]在十九世纪有独特思想个性的作家 中,狄更斯是比较善于借鉴和承袭这些观念的一 个,因为他在小时候便有了精神和情感体验作为基 础。狄更斯“ 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从斯沫莱特、 菲尔丁等人的小说,接受并形成了他依据平等的和 对人仁爱的正义原则,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的改良 主义的观点。”[l0]
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爱儿童、热爱生活,同情孤苦无
狄更斯通过儿童形象表达了“ 童心纯美”
·l4·
胡 磊:从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的哲学思想,儿童心灵的善良、真诚、友爱是作 家一再褒扬的内容。狄更斯认为天真的儿童是人 类人道主义思想最真实的体现。他笔下的儿童, 一直保持着纯美的童心。比如,小耐儿(《 老古 玩店》) 和小杜丽( 《 小杜丽》) 就是令人心弦 振颤的天使一样的儿童形象。小耐儿的死让无数 读者为之洒下无限凄楚和同情的泪水。她的言行 举止始终体现着一种柔和的美德,是世间一切伦 理规范的榜样。她聪慧、娴淑,处处体现出忍让 和宽容,她甚至对那些伤害她和她外祖父的人还 保持着真诚。当外祖父拿家产在赌场上孤注一 掷,并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她还百般温存地安 慰他、孝敬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沿途流浪,但 小耐儿从不沾染其他乞丐儿都有的恶习。对于出 生在监狱里的小杜丽来说,她的童年基本没有什 么欢乐可言,但她却对父亲竭尽孝道,小小年纪 便挣钱 养 活 全 家 人, 可 见, 她 同 样 是 一 个 能 吃 苦,会体贴人的好女孩。对于自私而蛮横的手足 同胞,她默默地用与生俱来的高尚品质,用真、 善、美感 化 他 们, 最 后 她 终 于 找 到 了 幸 福 的 归 宿。在《远大前程》 里,小匹普犹豫之后终于 在阴冷、潮湿的沼泽旁向那个凶恶的逃犯伸出了 援助的手。小匹普帮助“ 坏人” 是因为他觉得 他的良心应去援助可怜的逃犯,而并不在意这个 逃犯过去做过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
狄更斯对于正义的儿童形象是“ 爱之欲其 生”,而对那些邪恶的人物又是“ 恶之欲其死”。
他的这一人道主义思想在奥立佛身上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出生在人间地狱———贫民习艺所的小奥 立佛不幸成了孤儿,他的童年就是在恶劣的环 境、沉重的劳动中度过的;他的欢笑很少,身体 虚弱,每个人都可以欺侮他,但他天性纯真、善 良,总认为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是最多的。他误入 贼窝时,受到了以老犹太费根为首的群贼的教唆 和陷害,但他始终对“ 坏事” 恨而远之,心灵 并没有受到污染。后来,他得到了老绅士布朗罗 的搭救和抚养,但邪恶势力仍不放过他:他同父 异母的哥哥蒙克斯为了占有全部遗产,指使费根 和暴徒德赛克斯追杀小奥列佛。最终在许多好心 人的帮助和保护下,小奥列佛历尽千难万险,终 于成了仁义富有、美满幸福的绅士,而制造灾祸 的恶棍们都落得了大快人心的下场,善恶各得其 所。正如狄更斯在小说的序中所说:“ 当我写这 本书的时候,我不曾看到为什么生活的渣滓就不 能像它的上层分子那样服务于道德目的。……我 想以小奥列佛为例来表明:‘ 善’ 的原则如何通 过各种逆境,最后终归得到胜利”。[14]在《 老古 玩店》 里狄 更 斯 同 样 通 过 小 耐 儿 表 达 了 他 的 哲 学基本原则,有所不同的是,“ 善” 在小耐儿身 上体现得有些玄妙:她在命运的打击下死去了, 但美德却获得了胜利。
关键词:狄更斯;小说;儿童形象;人道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561. 07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7406(2005)05 - 0013 - 04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 年) 是英国 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第一部作 品集《博兹特写集》 开始,到他生命将息时仅 完成二十三章的长篇小说《 埃德温 · 德鲁德》 为止,狄更斯让所有醉心于他作品的读者留连于 他创造的“ 童话模式”。
狄更斯 是 如 此 热 烈 地 爱 着 他 塑 造 出 来 的 孩 子。他说:“ 对我的想象所产生的每一个孩子, 我是一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深 地爱他们。”[11]狄更斯这种对“ 童心纯美” 推崇 备至的哲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中国明朝著 名思想家李贽的“ 童心说”。李贽在《 焚书》 中 写道:“ 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 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意心,便失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 不复有初矣。”[12]可 见, 狄 更 斯 对 儿 童 心 灵 世 界 的哲学认识并不只是一家之言。
狄更斯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他的小说属于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表现出的必然是资产 阶级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愿望,然而在当时的社会 历史背景下,狄更斯通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透露 出的哲学思想在客观上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 益。概括地说:高举“ 善”的大旗与“ 恶”作坚决的 斗争,始终坚信胜利属于前者,以“ 仁爱”精神反 抗资产阶级的贪欲和冷酷,处处体现出资产阶级 的“ 利他主义”,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这 就是狄更斯至死不渝所信守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 心内容。这种放射出“ 全人类”光辉的哲学思想 体系,是以“ 道德”和“ 良知”作为基础的。
* 收稿日期:2005 - 07 - 18 作者简介:胡 磊,楚雄师范学院附中教师。
·13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5 期
议,但他长时间地为此感到忧虑不安。他说:“ 她 依的受压迫的人们,憎恶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基调;
的死在我身上投下了最可怕的阴影,我刚能十分 对于哲学思想来说,他因此形成了以崇善怨恶为核
二
狄更斯童年时当过童工,青年时曾失恋,中 年时又同妻子分手,这些是能让我们了解到的命 运对他的主要打击,但应承认,狄更斯的生活经 历及生命体验( 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苦 难生活) 对他塑造儿童形象和他的人道主义思 想的形成、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童年的阴影” 时常影响着狄更斯手中的 笔,只要稍微留意狄更斯的小说,不难看出他塑 造的许多儿童形象都有他童年的影子,这些儿童 形象的言行举止明显地打上了狄更斯童年成长经 历的烙印。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大卫·科波 菲尔》就是很好的例子。作家在《 序》 里承认, 这是一部他最钟爱的小说。其实大卫就是经过变 形但又辨认得出来的查尔斯·狄更斯的形象。大 卫·科波菲尔姓名的开头字母 DC 颠倒过来就是 查尔斯·狄更斯姓名的开头字母 C、D;大卫和 狄更斯都是穷孩子;大卫被继父送进的那所学校 和狄更斯曾呆过的一所学校很相似———校长都是 不学无术,投机钻营和蛮横残暴的“ 教育家”; 十一岁时,大卫和狄更斯都在作坊里洗瓶子,贴 标签,当然受到的虐待也完全相同……
的丑与恶,而经历了丑与恶的考验后的他( 狄更 斯),依然保持着对美与善的美好情感,并且把这种
子,全名是玛丽·霍加斯。他俩一直相处得很好, 体现着童真、体现着美的自然人性的童年生活作为 狄更斯对她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可是,玛丽在狄更 人生的理想。”[6]在这里还应指出,历史上的道德
斯婚后一年就去世了。这件事对狄更斯打击很 观、审美观对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成熟也有过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Vol. 20 No. 5 Oct. 2005
从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胡磊
( 楚雄师范学院附中,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儿童是狄更斯许多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一类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和弱势群体的代表。本文简 要介绍了狄更斯的人生经历对塑造儿童形象及对其人道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侧重分析其笔下的儿童形象 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从而让人们对狄更斯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地关注着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成长教育和 生存状态:他替那些不疼爱自己子女的父母感到 羞耻,同时也谴责那些用畸形关系来维持度日的 家庭;他知道对一个儿童的教育培养比给他一袋 金币有用得多。他认为成长的力量是上帝赐给每 个儿童的法宝,所以,他希望所有的英国儿童也能 像他笔下的许多儿童一样,通过良好的教育,最后 成为一个高尚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
狄更斯在大部分小说中给予了英国儿童较多 关注,其笔下诸多儿童形象凝聚了作家巨大的心 血和深沉的思想。狄更斯对儿童始终抱有深厚的 怜爱之情,他对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的体验较为 深刻,这一点为他带来了无尽的创作灵感。狄更 斯的小说引人注目而且“ 最重要的特点是:他是 描写儿童 生 活 的 小 说 家 中 最 杰 出 的 ”。[4]他 的 目 光及思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英国儿童,反而,他们 的喜怒哀乐经常被他的笔尖捕捉到。他始终密切
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 地看到少年儿童的影子,而且他们在小说中的一 举一动总是让人过目不忘,如《 奥列佛·退斯特》 ( 又名《 雾都孤儿》)中的小奥列佛、《 老古玩店》 中的小耐儿、《 尼古拉斯·尼古尔贝》中的尼古拉 斯、《 艰难时世》中的西丝、《 董贝父子》中的小保 尔、《 小杜丽》中的小杜丽、《 巴纳比·鲁吉》中的 低能儿巴纳比、《 荒凉山庄》中的乔、《 大卫·科波 菲尔》中的大卫、《 双城记》中的露西、《 远大前程》 ( 又名《 孤星血泪》)中的小匹普等等。这些栩栩 如生的儿童形象,表达了作家对人性善良的坚定 信念与美好理想。
狄更斯塑造的众多儿童形象,凝聚了他巨大 的心血。他对他们总是竭尽全力,甚至倾其所有。 狄更斯在《 老古玩店》写到一半时,曾打算为主人 公小耐儿安排个完美的结局,但他最好的朋友福 斯特认为这样的结局太落俗套,而如果让小耐儿 早些离开人间,那么她可爱、纯洁、善良的形象就 能永远留在读者心间。狄更斯最终采纳了这个建
平,从而为他构建人道主义的精神大厦打下了坚实
的根基。狄更斯的童年,前期是欢乐美好的,但在
三
后期竟成了辛酸屈辱,这两段时期的人生体验对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狄更斯塑造的儿童形象直接、准确、有力地
更斯的小说创作以及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同样重 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是作家精神世
要的意义。对于小说创作来说,他因此而在作品中 界的忠实代言人。
勉强地写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难以恢复 心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雏型。在《狄更斯的心理原型
平静。没有一个人会像我这样对耐儿感到惋惜, 与小说的童话模式》一文中,作者说:“ 前一段生活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太悲痛了,……,当我想到这个 体现着人性的美与善,后一段生活使他看到了人性
悲惨的故事时,就好像可怜的玛丽昨天刚刚死去 一样。”[5]这段 话 中 提 到 的 玛 丽 是 狄 更 斯 的 小 姨
大,他为此一两个星期都提不起笔。在狄更斯后 响。柏拉图认为“: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的理念是
来的作品 里,玛 丽 成 了 一 些 女 性 形 象( 如:小 耐 ‘善’的理念。‘ 善’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最完美
儿、艾格妮 斯、小 杜 丽 等 )的 原 型,她 们 寄 托 了 作 者对玛丽的哀思和深情。
的理念,同时‘,善’也是一切事物都追求的一个总 的,最高的目的。”[7]到中世纪,当时的“ 最后一位
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表达了美德总能战 胜一切恶行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作家“ 以 德报怨”、“ 以善胜恶” 的美好理想。狄更斯塑 造的许多儿童形象,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 总能取得决定性的胜 利。车 尔 尼 雪 夫 斯 基 说: “ 狄更斯是个捍卫着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进行 斗争,向虚假 与 伪 善 进 行 讨 伐 的 战 士。”[13]而 许 多读者也乐意看见围绕儿童展开的故事里,人物 的结局都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狄更斯的小说一反传统常规,着力刻画十九 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底层人物和“ 小人物”形象,使 “ 小说的性质发生了一个彻底的革命”,[1]而他也 因此被恩格斯赞誉为“ 时代的旗帜”。[2]在他的小 说中,有一类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形象———“ 在 伦敦迷雾、盗窟贼窝、暴君学校、后母家中众多的 孤独可怜、游荡迷惘、挨打受辱、危险濒临、惊悸不 安”[3]的孤 儿、苦 儿、弃 儿、流 浪 儿、低 能 儿、小 乞 丐———他们完整准确地展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 并且深入人心地牵动着读者的情思。同时展示出 了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和憧憬。
狄更斯儿童时代不堪回首的苦痛经历,既使他 心头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又使他从那时起 便在心中架起了一座称量“ 善”与“ 恶”的道德天
诗人”但丁说过: “ 我看见宇宙纷散的纸张,都被爱 合订为一册。”[8]文艺复兴后,人道主义作为人文 主义思想和启蒙运动思想的基础,便紧紧地同各种 哲学思 潮 融 合 在 一 起,载 入 了 哲 学 史 的 发 展 长 河———“ 人文主义者宣扬 的 人 道 主 义,经 过 十 七 世 纪的英国,十八世纪的法国和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 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完备的 理论体系。”[9]在十九世纪有独特思想个性的作家 中,狄更斯是比较善于借鉴和承袭这些观念的一 个,因为他在小时候便有了精神和情感体验作为基 础。狄更斯“ 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从斯沫莱特、 菲尔丁等人的小说,接受并形成了他依据平等的和 对人仁爱的正义原则,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的改良 主义的观点。”[l0]
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爱儿童、热爱生活,同情孤苦无
狄更斯通过儿童形象表达了“ 童心纯美”
·l4·
胡 磊:从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的哲学思想,儿童心灵的善良、真诚、友爱是作 家一再褒扬的内容。狄更斯认为天真的儿童是人 类人道主义思想最真实的体现。他笔下的儿童, 一直保持着纯美的童心。比如,小耐儿(《 老古 玩店》) 和小杜丽( 《 小杜丽》) 就是令人心弦 振颤的天使一样的儿童形象。小耐儿的死让无数 读者为之洒下无限凄楚和同情的泪水。她的言行 举止始终体现着一种柔和的美德,是世间一切伦 理规范的榜样。她聪慧、娴淑,处处体现出忍让 和宽容,她甚至对那些伤害她和她外祖父的人还 保持着真诚。当外祖父拿家产在赌场上孤注一 掷,并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她还百般温存地安 慰他、孝敬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沿途流浪,但 小耐儿从不沾染其他乞丐儿都有的恶习。对于出 生在监狱里的小杜丽来说,她的童年基本没有什 么欢乐可言,但她却对父亲竭尽孝道,小小年纪 便挣钱 养 活 全 家 人, 可 见, 她 同 样 是 一 个 能 吃 苦,会体贴人的好女孩。对于自私而蛮横的手足 同胞,她默默地用与生俱来的高尚品质,用真、 善、美感 化 他 们, 最 后 她 终 于 找 到 了 幸 福 的 归 宿。在《远大前程》 里,小匹普犹豫之后终于 在阴冷、潮湿的沼泽旁向那个凶恶的逃犯伸出了 援助的手。小匹普帮助“ 坏人” 是因为他觉得 他的良心应去援助可怜的逃犯,而并不在意这个 逃犯过去做过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
狄更斯对于正义的儿童形象是“ 爱之欲其 生”,而对那些邪恶的人物又是“ 恶之欲其死”。
他的这一人道主义思想在奥立佛身上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出生在人间地狱———贫民习艺所的小奥 立佛不幸成了孤儿,他的童年就是在恶劣的环 境、沉重的劳动中度过的;他的欢笑很少,身体 虚弱,每个人都可以欺侮他,但他天性纯真、善 良,总认为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是最多的。他误入 贼窝时,受到了以老犹太费根为首的群贼的教唆 和陷害,但他始终对“ 坏事” 恨而远之,心灵 并没有受到污染。后来,他得到了老绅士布朗罗 的搭救和抚养,但邪恶势力仍不放过他:他同父 异母的哥哥蒙克斯为了占有全部遗产,指使费根 和暴徒德赛克斯追杀小奥列佛。最终在许多好心 人的帮助和保护下,小奥列佛历尽千难万险,终 于成了仁义富有、美满幸福的绅士,而制造灾祸 的恶棍们都落得了大快人心的下场,善恶各得其 所。正如狄更斯在小说的序中所说:“ 当我写这 本书的时候,我不曾看到为什么生活的渣滓就不 能像它的上层分子那样服务于道德目的。……我 想以小奥列佛为例来表明:‘ 善’ 的原则如何通 过各种逆境,最后终归得到胜利”。[14]在《 老古 玩店》 里狄 更 斯 同 样 通 过 小 耐 儿 表 达 了 他 的 哲 学基本原则,有所不同的是,“ 善” 在小耐儿身 上体现得有些玄妙:她在命运的打击下死去了, 但美德却获得了胜利。
关键词:狄更斯;小说;儿童形象;人道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561. 07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7406(2005)05 - 0013 - 04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 年) 是英国 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第一部作 品集《博兹特写集》 开始,到他生命将息时仅 完成二十三章的长篇小说《 埃德温 · 德鲁德》 为止,狄更斯让所有醉心于他作品的读者留连于 他创造的“ 童话模式”。
狄更斯 是 如 此 热 烈 地 爱 着 他 塑 造 出 来 的 孩 子。他说:“ 对我的想象所产生的每一个孩子, 我是一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深 地爱他们。”[11]狄更斯这种对“ 童心纯美” 推崇 备至的哲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中国明朝著 名思想家李贽的“ 童心说”。李贽在《 焚书》 中 写道:“ 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 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意心,便失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 不复有初矣。”[12]可 见, 狄 更 斯 对 儿 童 心 灵 世 界 的哲学认识并不只是一家之言。
狄更斯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他的小说属于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表现出的必然是资产 阶级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愿望,然而在当时的社会 历史背景下,狄更斯通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透露 出的哲学思想在客观上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 益。概括地说:高举“ 善”的大旗与“ 恶”作坚决的 斗争,始终坚信胜利属于前者,以“ 仁爱”精神反 抗资产阶级的贪欲和冷酷,处处体现出资产阶级 的“ 利他主义”,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这 就是狄更斯至死不渝所信守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 心内容。这种放射出“ 全人类”光辉的哲学思想 体系,是以“ 道德”和“ 良知”作为基础的。
* 收稿日期:2005 - 07 - 18 作者简介:胡 磊,楚雄师范学院附中教师。
·13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5 期
议,但他长时间地为此感到忧虑不安。他说:“ 她 依的受压迫的人们,憎恶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基调;
的死在我身上投下了最可怕的阴影,我刚能十分 对于哲学思想来说,他因此形成了以崇善怨恶为核
二
狄更斯童年时当过童工,青年时曾失恋,中 年时又同妻子分手,这些是能让我们了解到的命 运对他的主要打击,但应承认,狄更斯的生活经 历及生命体验( 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苦 难生活) 对他塑造儿童形象和他的人道主义思 想的形成、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童年的阴影” 时常影响着狄更斯手中的 笔,只要稍微留意狄更斯的小说,不难看出他塑 造的许多儿童形象都有他童年的影子,这些儿童 形象的言行举止明显地打上了狄更斯童年成长经 历的烙印。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大卫·科波 菲尔》就是很好的例子。作家在《 序》 里承认, 这是一部他最钟爱的小说。其实大卫就是经过变 形但又辨认得出来的查尔斯·狄更斯的形象。大 卫·科波菲尔姓名的开头字母 DC 颠倒过来就是 查尔斯·狄更斯姓名的开头字母 C、D;大卫和 狄更斯都是穷孩子;大卫被继父送进的那所学校 和狄更斯曾呆过的一所学校很相似———校长都是 不学无术,投机钻营和蛮横残暴的“ 教育家”; 十一岁时,大卫和狄更斯都在作坊里洗瓶子,贴 标签,当然受到的虐待也完全相同……
的丑与恶,而经历了丑与恶的考验后的他( 狄更 斯),依然保持着对美与善的美好情感,并且把这种
子,全名是玛丽·霍加斯。他俩一直相处得很好, 体现着童真、体现着美的自然人性的童年生活作为 狄更斯对她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可是,玛丽在狄更 人生的理想。”[6]在这里还应指出,历史上的道德
斯婚后一年就去世了。这件事对狄更斯打击很 观、审美观对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成熟也有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