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既要看到马克思思想转折时表现出 来的非连续性和断裂性,也要看到其连续 性和一致性。
第三,我们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时,应以青、中、老年马克思的著作贯通 起来。
-
6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 题”
1、何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广义地说, 它既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生平交往问 题,又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 还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关系问题; 狭义地说,它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关系和文本关系。
-
4
3、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的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以青年马克思否定老年马克 思。
第二种态度:以老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 思。
第三种态度:老年马克思统一于青年马克 思。
-
5
4、正确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
第一,在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 哲学思想之间,确实存在着重大的转折, 这一重大转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卢卡奇可以说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地关注、提出和 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学者。
从国际范围看,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认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质上一致的观点仍然是学 术主流。从60年代起,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 根本对立的观点逐渐形成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进 入90年代以后,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本质上 一致的看法又在西方“马克思学”学者中流行起 来。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
2
一、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 题
1、“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 制造青年马克思与中、老年马克思的对立;
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别;颠倒两者之间的关 系。
-
3
2、“两个马克思”问题的缘起
恩格斯逝世后,《1844年手稿》落入伯恩施坦等 人手中,被长期隐藏,束之高阁,直到20世纪30 年代初才公之于世。它的德文最初出版者郎兹胡 特和迈尔提出,要根据《手稿》对马克思主义作 “新的”解释,认为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的中心 著作”,他们扬言“发现”了两个马克思。一个 是早期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一个是晚期的 “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手稿》是他的“成就 的顶点”,而晚期著作是马克思创作能力的“衰 退和减弱”,用早期的马克思否定晚期的马克思, 开创了以“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恶劣先例。
-
7
2、“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实质
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上有没有 区别,甚至对立;他们合作时,恩格斯与 马克思思想是否完全一致;马克思过世后, 恩格斯有没有修改、违背马克思的思想。
-
8
3、“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提出
这一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马 克思学”学者开拓的。
-
12
提问的策略不同: “对立论”打着回到“真正的 马克思”的旗号,采取先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 再用歪曲的马克思来反对歪曲的恩格斯的手法来 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 克思来反对、打倒恩格斯和整个马克思主义; “同质论”只是在“客观研究”的幌子下,通过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某一思想片断与其他 思想片断绝对对立起来的手法来说明恩格斯的错 误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同样存在,企图把马克思和 恩格斯一同打倒,从而连根拔除马克思主义。
-
14
三、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 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1、卡弗:青年恩格斯思想领先于马克思
-
15
2、广松涉:青年恩格斯引导青年马克思
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 义的有关论述出自恩格斯而非马克思。
第二,“最初的文本”将恩格斯1844年11 月19日致马克思信中体现出来的想法具体 展开了。
-
9
4、“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四种观点
“伙伴论”。以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者 为代表。
“对立论”。利希特海姆的《马克思主义:一种 历史的和批判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马恩“对立 论”的确立,并逐渐在恩格斯研究中占据主导地 位。
“同质论”。卢维尔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在
哲学问题上有重要区别,但在政治观点上是基本
一致的。利各比反对将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并
不是要回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而是
认为马恩思想中存在着的同样的矛盾。“同质论”
的根本意旨是要解构马克- 思主义。
10
“差别论” 。卡维尔用“差别论”来概括马克 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在他看来,“一致论”只 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统一,往往忽视区别; “对立论”只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区别, 往往排斥“一致”;只有“差别论”才既强调区 别,又包容一致。卡维尔的这种观点貌似公平, 实际上他根本反对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论” 的观点。
-
11
5、“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若干观点述评
提问的动机不纯:存在着强烈的政治立场和意识 形态色彩;
提问的态度不端:褒马贬恩的态度,以至于只要 是恩格斯的,都必然是错误的,不好的;只要是 马克思的,必然是正确的,是好的。这种解读模 式是当代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所共有 的特征。
提问的目的不正:提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恩 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关系进行认真的科学研 究,而是为了通过在理论上打倒恩格斯而在意识 形态的战场上打倒社会主义,根本否定社会主义 的理论合法性。
-
13
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 “马 克思—恩格斯问题”并不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纯主观解释问题,而是 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关系以及恩格斯晚年所面临的时 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决 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既有高度的一致 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第三,在受到恩格斯批评后,马克思放弃 了早年坚持的“自我异化论”。
第四,在“意识形态”、“自然形成的”、 “生产力”等基础术语的用法上,马克思 与恩格斯之间存在着差异。
马克思主义 前沿问题研究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 陈曙光
-
1
讲八个问题:
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 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如何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结构;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同学术取向;
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生态;
第三,我们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时,应以青、中、老年马克思的著作贯通 起来。
-
6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 题”
1、何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广义地说, 它既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生平交往问 题,又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 还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关系问题; 狭义地说,它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关系和文本关系。
-
4
3、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的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以青年马克思否定老年马克 思。
第二种态度:以老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 思。
第三种态度:老年马克思统一于青年马克 思。
-
5
4、正确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
第一,在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 哲学思想之间,确实存在着重大的转折, 这一重大转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卢卡奇可以说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地关注、提出和 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学者。
从国际范围看,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认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质上一致的观点仍然是学 术主流。从60年代起,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 根本对立的观点逐渐形成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进 入90年代以后,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本质上 一致的看法又在西方“马克思学”学者中流行起 来。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
2
一、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 题
1、“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 制造青年马克思与中、老年马克思的对立;
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别;颠倒两者之间的关 系。
-
3
2、“两个马克思”问题的缘起
恩格斯逝世后,《1844年手稿》落入伯恩施坦等 人手中,被长期隐藏,束之高阁,直到20世纪30 年代初才公之于世。它的德文最初出版者郎兹胡 特和迈尔提出,要根据《手稿》对马克思主义作 “新的”解释,认为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的中心 著作”,他们扬言“发现”了两个马克思。一个 是早期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一个是晚期的 “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手稿》是他的“成就 的顶点”,而晚期著作是马克思创作能力的“衰 退和减弱”,用早期的马克思否定晚期的马克思, 开创了以“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恶劣先例。
-
7
2、“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实质
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上有没有 区别,甚至对立;他们合作时,恩格斯与 马克思思想是否完全一致;马克思过世后, 恩格斯有没有修改、违背马克思的思想。
-
8
3、“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提出
这一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马 克思学”学者开拓的。
-
12
提问的策略不同: “对立论”打着回到“真正的 马克思”的旗号,采取先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 再用歪曲的马克思来反对歪曲的恩格斯的手法来 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 克思来反对、打倒恩格斯和整个马克思主义; “同质论”只是在“客观研究”的幌子下,通过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某一思想片断与其他 思想片断绝对对立起来的手法来说明恩格斯的错 误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同样存在,企图把马克思和 恩格斯一同打倒,从而连根拔除马克思主义。
-
14
三、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 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1、卡弗:青年恩格斯思想领先于马克思
-
15
2、广松涉:青年恩格斯引导青年马克思
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 义的有关论述出自恩格斯而非马克思。
第二,“最初的文本”将恩格斯1844年11 月19日致马克思信中体现出来的想法具体 展开了。
-
9
4、“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四种观点
“伙伴论”。以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者 为代表。
“对立论”。利希特海姆的《马克思主义:一种 历史的和批判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马恩“对立 论”的确立,并逐渐在恩格斯研究中占据主导地 位。
“同质论”。卢维尔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在
哲学问题上有重要区别,但在政治观点上是基本
一致的。利各比反对将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并
不是要回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而是
认为马恩思想中存在着的同样的矛盾。“同质论”
的根本意旨是要解构马克- 思主义。
10
“差别论” 。卡维尔用“差别论”来概括马克 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在他看来,“一致论”只 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统一,往往忽视区别; “对立论”只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区别, 往往排斥“一致”;只有“差别论”才既强调区 别,又包容一致。卡维尔的这种观点貌似公平, 实际上他根本反对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论” 的观点。
-
11
5、“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若干观点述评
提问的动机不纯:存在着强烈的政治立场和意识 形态色彩;
提问的态度不端:褒马贬恩的态度,以至于只要 是恩格斯的,都必然是错误的,不好的;只要是 马克思的,必然是正确的,是好的。这种解读模 式是当代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所共有 的特征。
提问的目的不正:提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恩 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关系进行认真的科学研 究,而是为了通过在理论上打倒恩格斯而在意识 形态的战场上打倒社会主义,根本否定社会主义 的理论合法性。
-
13
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 “马 克思—恩格斯问题”并不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纯主观解释问题,而是 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关系以及恩格斯晚年所面临的时 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决 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既有高度的一致 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第三,在受到恩格斯批评后,马克思放弃 了早年坚持的“自我异化论”。
第四,在“意识形态”、“自然形成的”、 “生产力”等基础术语的用法上,马克思 与恩格斯之间存在着差异。
马克思主义 前沿问题研究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 陈曙光
-
1
讲八个问题:
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 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如何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结构;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同学术取向;
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