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典型例题:抛物线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物线问题
典型例题一
例1 指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1)y x 42= (2))0(2≠=a ay x
分析:(1)先根据抛物线方程确定抛物线是四种中哪一种,求出p ,再写出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先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形式,再对a 进行讨论,确定是哪一种后,求p 及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
解:(1)2=p Θ,∴焦点坐标是(0,1),准线方程是:1-=y (2)原抛物线方程为:x a
y 1
2=,a p 12=∴
①当0>a 时,
a p 41
2=
,抛物线开口向右, ∴焦点坐标是)0,41(a ,准线方程是:a x 41
-=.
②当0<a 时,a
p 41
2-=,抛物线开口向左,
∴焦点坐标是)0,41
(a ,准线方程是:a x 41-=.
综合上述,当0≠a 时,抛物线2ay x =的焦点坐标为)0,41
(
a
,准线方程是:a
x 41-
=. 典型例题二
例2 若直线2-=kx y 与抛物线x y 82=交于A 、B 两点,且AB 中点的横坐标为2,求此直线方程.
分析:由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利用韦达定理列出k 的方程求解.另由于已知与直线斜率及弦中点坐标有关,故也可利用“作差法”求k .
解法一:设),(11y x A 、),(22y x B ,则由:⎩⎨⎧=-=x
y kx y 822可得:04)84(22=++-x k x k .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0≠∴k 且0>∆,则1->k . ∵AB 中点横坐标为:28
422
21=+=+∴
k
k x x , 解得:2=k 或1-=k (舍去).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2-=x y .
解法二:设),(11y x A 、),(22y x B ,则有22
212
188x y x y ==.
两式作差解:)(8))((212121x x y y y y -=+-,即
2
121218
y y x x y y +=--. 421=+x x Θ444)(22212121-=-+=-+-=+∴k x x k kx kx y y ,
4
48
-=
∴k k 故2=k 或1-=k (舍去).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22-=x y .
典型例题三
例3 求证:以抛物线的焦点弦为直径的圆心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分析:可设抛物线方程为)0(22>=p px y .如图所示,只须证明
12
MM AB =,则以AB 为直径的圆,必与抛物线准线相切.
证明:作l AA ⊥1于l BB A ⊥11,于1B .M 为AB 中点,作l MM ⊥1于1M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BF BB AF AA ==11, 在直角梯形A A BB 11中:
AB BF AF BB AA MM 21
)(21)(21111=+=+=
AB MM 21
1=∴,故以AB 为直径的圆,必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说明:类似有:以椭圆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对应的准线相离,以双曲线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交.
典型例题四
例4(1)设抛物线x y 42=被直线k x y +=2截得的弦长为53,求k 值. (2)以(1)中的弦为底边,以x 轴上的点P 为顶点作三角形,当三角形的面积为9时,求P 点坐标.
分析:(1)题可利用弦长公式求k ,(2)题可利用面积求高,再用点到直线距离求P 点坐标.
解:(1)由⎩⎨⎧+==k
x y x y 242得:0)44(422=+-+k x k x
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11y x A 与),(22y x B 两点.则有:4
,12
2121k x x k x x =⋅-=+
[][]
)
21(5)1(54)(5))(21(22212212212k k k x x x x x x AB -=--=-+=-+=∴
53)21(5,53=-∴=∴k AB ,即4-=k (2)9=∆S Θ,底边长为53,∴三角形高55
65
392=⨯=h ∵点P 在x 轴上,∴设P 点坐标是)0,(0x 则点P 到直线42-=x y 的距离就等于h ,即
5
5
6124022
20=
+--x 10-=∴x 或50=x ,即所求P 点坐标是(-1,0)或(5,0).
典型例题五
例5 已知定直线l 及定点A (A 不在l 上),n 为过A 且垂直于l 的直线,设N 为l 上任一点,AN 的垂直平分线交n 于B ,点B 关于AN 的对称点为P ,求证P 的轨迹为抛物线.
分析:要证P 的轨迹为抛物线,有两个途径,一个证明P 点的轨迹符合抛物线的定义,二是证明P 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的方程,可先用第一种方法,由A 为定点,l 为定直线,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定义的信息,若能证明PN PA =且l PN ⊥即可.
证明:如图所示,连结P A 、PN 、NB .
由已知条件可知:PB 垂直平分NA ,且B 关于AN 的对称点为P . ∴AN 也垂直平分PB .则四边形P ABN 为菱形.即有PN PA =.
..l PN l AB ⊥∴⊥Θ
则P 点符合抛物线上点的条件:到定点A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P 点的轨迹为抛物线.
典型例题六
例6 若线段21P P 为抛物线)0(2:2>=p px y C 的一条焦点弦,F 为C 的焦点,求证:
p F P F
P 2
1121=+. 分析:此题证的是距离问题,如果把它们用两点间的距离表示出来,其计算量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用抛物线的定义,巧妙运用韦达定理,也可以用抛物线的定义与平面几何知识,把结论证明出来.
证法一:)0,2
(p
F Θ,若过F 的直线即线段21P P 所在直线斜率不存在时,
则有p F P F P ==21,
p p p F P F
P 2
111121=+=+∴. 若线段21P P 所在直线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则此直线为:)0)(2(≠-=k p
x k y ,且
设),(),,(222111y x P y x P .
由⎪⎪⎩
⎪⎪⎨
⎧
-=-=)2
()
2(p x k y p
x k y 得:04)2(222
22=+
+-p k x k p x k 2
221)
2(k k p x x +=+∴ ①
4
2
21p x x =⋅ ②
根据抛物线定义有:p x x P P p
x F P p x F P ++=∴+=+
=21211211,2
,2
则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2121
211
1⋅+=+4
)(2)2)(2(2
2121212121p x x p x x p x x p x p x p x x +++++=++++= 请将①②代入并化简得:
p F P F
P 21121=+ 证法二:如图所示,设1P 、2P 、F 点在C 的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是'1P 、'
2P 、F ',
且不妨设1122P P m n P P '=<=',又设2P 点在F F '、11P P
'上的射影分别是A 、B 点,由抛物线定义知,
p F F m F P n F P ='==,,12 又AF P 2∆∽12BP P ∆,1
221
P P F P BP AF =
∴
即
n
m n
n m n p +=
-- p
n m mn
n m p 2
112)(=+∴=+∴ 故原命题成立.
典型例题七
例7 设抛物线方程为)0(22>=p px y ,过焦点F 的弦AB 的倾斜角为α,求证:焦点弦长为α
2
sin 2p
AB =
. 分析:此题做法跟上题类似,也可采用韦达定理与抛物线定义解决问题.
证法一: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为)0,2
(p
,
过焦点的弦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
(tan p
x y -=α
由方程组⎪⎩
⎪⎨⎧
=-=px y p x y 2)
2(tan 2α消去y 得:
0tan )(tan 4tan 422222=+-αααp p x
设),(),,(2211y x B y x A ,则⎪⎪⎩⎪⎪⎨⎧=⋅+=+=+4)cot 21(tan )2(tan 22122221p x x p p x x ααα 又)(tan 2121x x y y -=α
[]
α
α
ααααααα2422
2
2
2
22
22
2
122122212sin 2sin 14)cot 1(cot 4sec 44)cot 1()tan 1(4)()tan 1())(tan 1(p
p p p p x x x x x x AB =⋅=+⋅=⎥
⎦⎤⎢⎣⎡⋅-++=-++=-+=∴
即α
2sin 2p
AB =
证法二:如图所示,分别作1AA 、1BB 垂直于准线l .由抛物线定义有:
α
αcos cos 11⋅-==+⋅==BF p BB BF p AF AA AF
于是可得出:αcos 1-=
p AF α
cos 1+=
p
BF ααα
α22sin 2cos 12cos 1cos 1p p
p p BF
AF AB =
-=
++
-=+=∴ 故原命题成立.
典型例题八
例8 已知圆锥曲线C 经过定点)32,3(P ,它的一个焦点为F (1,0),对应于该焦点的准线为1-=x ,过焦点F 任意作曲线C 的弦AB ,若弦AB 的长度不超过8,且直线AB 与椭圆22322=+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求 (1)AB 的倾斜角θ的取值范围.
(2)设直线AB 与椭圆相交于C 、D 两点,求CD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确定出圆锥曲线C 为抛物线,AB 为抛物线的焦点弦,设其斜率为k ,弦AB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从而可得θ的取值范围,求CD 中点M 的轨迹方程时,可设出M 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化简即可.
解:(1)由已知得4=PF .故P 到1-=x 的距离4=d ,从而d PF = ∴曲线C 是抛物线,其方程为x y 42=.
设直线AB 的斜率为k ,若k 不存在,则直线AB 与22322=+y x 无交点. ∴k 存在.设AB 的方程为)1(-=x k y
由⎩⎨⎧-==)
1(42x k y x y 可得:0442=--k y ky 设A 、B 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则:442121-=⋅=
+y y k
y y
2
22122122212
)1(44)(1))(11(k k y y y y k k y y k AB +=
-++=-+
=∴
∵弦AB 的长度不超过8,8)
1(42
2≤+∴k
k 即12≥k 由⎩⎨⎧=+-=223)1(2
2y x x k y 得:0)1(24)32(2
222=-+-+k x k x k ∵AB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32<∴k 由12≥k 和32<k 可得:31<≤k 或13-≤<-k
故3tan 1≤≤θ或1tan 3-<<-θ 又πθ<≤0,∴所求θ的取值范围是:
3
4
π
θπ
<
≤或
4
332π
θπ≤
< (2)设CD 中点),(y x M 、),(33y x C 、),(44y x D
由⎩⎨⎧=+-=2
23)1(2
2y x x k y 得:0)1(24)32(2
222=-+-+k x k x k 93253
13
23
1322232)
1(2,3242222
2
4322132243<+≤∴<≤+-=∴+=+=+-=
⋅+=+∴k k k x k k x x x k k x x k k x x ΘΘ
则323211522<+-≤k 即3
252<≤x . 3)1(2)
1(23221
2
22
2
22+-⋅-⋅=
+=∴-=
x y x y k k x x y k Θ 化简得:032322=-+x y x
∴所求轨迹方程为:)3
2
52(032322<≤=-+x x y x
典型例题九
例9 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端点A 、B 在抛物线x y =2上移动,求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AB 中点的坐标.
分析:线段AB 中点到y 轴距离的最小值,就是其横坐标的最小值.这是中点坐标问题,因此只要研究A 、B 两点的横坐标之和取什么最小值即可.
解:如图,设F 是x y =2的焦点,A 、B 两点到准线的垂线分别是AC 、BD ,
又M 到准线的垂线为MN ,C 、D 和N 是垂足,则
2
321)(21)(21=≥+=+=AB BF AF BD AC MN .
设M 点的横坐标为x ,纵坐标为y ,41+=x MN ,则45
4123=-≥x .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B 过点F . 当45=
x 时,4
1
221-=-=P y y ,故 22
122)(212
221221=-=++=+x y y y y y y ,
221±=+y y ,2
2±
=y . 所以)22,45(±
M ,此时M 到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
5
. 说明:本题从分析图形性质出发,把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到解析几何中,解法较简.
典型例题十
例10 过抛物线px y 2=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求AB 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可分2
πθ=和2
πθ≠
两种情况讨论.当2
πθ≠
时,先写出AB 的表达式,
再求范围. 解:(1)若2
πθ=,此时p AB 2=.
(2)若2
πθ≠
,因有两交点,所以0≠θ.
)2(tan p x y AB -=θ:,即2
tan p
y x +=θ.
代入抛物线方程,有0tan 222=--p y p
y θ
.
故θθ
2222
2
2
12csc 44tan 4)(p p p y y =+=-, θ
θθ22
222122
12tan csc 4tan )()(p y y x x =-=-. 故θθ
θ422
222
csc 4)tan 1
1(csc 4p p AB =+=. 所以p p AB 2sin 22
>=
θ
.因2π
θ≠,所以这里不能取“=”. 综合(1)(2),当2
πθ=时,p AB 2=最小值.
说明:
(1)此题须对θ分2
πθ=
和2
πθ≠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2)从解题过程可知,抛物线点弦长公式为θ
2
sin 2p
l =; (3)当2
πθ=
时,AB 叫做抛物线的通径.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
典型例题十一
例11 过抛物线px y 22=)0(>p 的焦点F 作弦AB ,l 为准线,过A 、B 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则①''FB A ∠为( ),②B AF '∠为( ). A .大于等于︒90 B .小于等于︒90 C .等于︒90 D 不确定
分析: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关键是求角的大小以及判定直线与圆是否相切.
解:①点A 在抛物线上,由抛物线定义,则21'∠=∠⇒=AF AA ,
又x AA //'轴31∠=∠⇒. ∴32∠=∠,同理64∠=∠, 而︒=∠+∠+∠+∠1804632,∴︒=∠+∠9063,
∴︒=∠90''FB A .选C .
②过AB 中点M 作l MM ⊥',垂中为'M ,
则AB BF AF BB AA MM 2
1)(21)(21'''=+=+=.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切点为'M .
又'F 在圆的外部,∴︒<∠90'B AF .
特别地,当x AB ⊥轴时,'M 与'F 重合,︒=∠90'B AF .
即︒≤∠90'B AF ,选B .
典型例题十二
例12 已知点)2,3(M ,F 为抛物线x y 22=的焦点,点P 在该抛物线上移动,当PF PM +取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
分析:本题若建立目标函数来求PF PM +的最小值是困难的,若巧妙地利用抛物线定义,结合图形则问题不难解决.
解:如图,
由定义知PE PF =,故2
13=≥≥+=+MN ME PM PF PF PM . 取等号时,M 、P 、E 三点共线,∴P 点纵坐标为2,代入方程,求出其横坐标
为2,
所以P点坐标为)2,2(.
说明: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要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灵活地进行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与到准线距离的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