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发展的基本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本章是本书的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计算;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与计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与方法。
本章内容的展开顺序:
1·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综合。除这基本含义外,在统计、管理上还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总称。包括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尚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之外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年龄是界定人力资源的界限标准。它是指人们实际开始参加社会劳动的年龄到退出社会劳动的年龄。我国法定劳动年龄,在1993年以前,规定有上下限,即男16至59周岁,女15至54周岁。1996年劳动统计制度改革以后取消了上限,由此,我国人力资源可以概括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自1999年起,我国在计算人力资源时,不再扣除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因此,人力资源的定义是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一、人力资源构成
人力资源按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愿望,可分为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
(一)经济活动人口
根据我国统计制度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经济活动人口主要包括:
1、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在业人员,它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主要有:有酬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自营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业主和个休业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由于军人是一个特殊团体,其直接隶属国家,所以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不包括军人。
2、失业人员。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有就业意愿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有就业机会可以马上工作的人员,其中有城镇失业人员、乡村失业人员。
(二)非经济活动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没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即指16岁及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以外的所有其他人口。这些人口被视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被利用但尚未被利用的人,也称潜在的人力资源。非经济活动人口主要包括:
1、在校学生;
2、待学人员;
3、离退休后不在从业的人员;
4、家务劳动者;
5、其他无就业愿望的人员。
图1-1 人力资源构成图
1·2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计算
一、人力资源数量
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它反映了人力资源在量上的规定性。可以用人力资源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表示。
(一)人力资源绝对量
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越丰富,说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力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多。可以用被考察的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来计算。通常用期末或期初人力资源数表示,表明人力资源在某一时点上的规模。除此之外,一般还要计算人力资源平均人数,以便于和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人力资源平均人数的计算公式为:
人力资源平均人数=2
期初人力资源数期末人力资源数+ [例]某地区2005年期末人力资源数量为150万人,期初人力资源数量为152万人,求其平均人数。
根据公式,则为
人力资源平均人数=)(1512
152150万人=+ 计算人力资源平均人数,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
(二)人力资源相对量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人均人力资源的拥有量。可用来进行国家或地区之间人力资源拥有量比较,相对数量越高,表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有某种优势。可用人力
资源率、劳动力参与率来表示:
1、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率是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越多,作为单纯消费者的人口越少。其计算公式是:
人力资源率=%100⨯被考察范围总人口
人力资源总量 [例]某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为250万人,总人口为300万人,求其人力资源率。
根据公式,则为:
人力资源率=%78%100300
250=⨯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反映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遍程度。劳动力参与率越高,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力越多,可以创造的国民收入越多。其计算公式是:
劳动力参与率=%100⨯人力资源总量
经济活动人口数 [例]某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为250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为180万人。求其劳动力参与率。
根据公式,则为:
劳动力参与率=
%72%100250
180=⨯ 二、人力资源质量
人力资源质量反映了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企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
技能和劳动意愿,它一般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的积极性上。常常用健康状况、受教育状况、劳动者技术等级状况,以及劳动态度等指标来进行衡量。
(一)人力资源质量的构成要素
人力资源质量是由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劳动态度)构成,在这三者组合作用下,劳动者在劳动中表现出的体力、知识、智力和技能水平,反映了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
图1-2 人力资源构成要素图
(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
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衡量,企业通常采用下列指标:
1、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发病率、职业病感染率等。
(1)发病率。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患病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发病率=企业员工总数
一定时期患病人数×100% 或 =
数时日该时期内制度工作总工数时日一定时期内因病休假工)()(×100% [例]某企业共有员工260人,其中患病人数有23人,求该时期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