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山水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港观鱼
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二、山水的文化审美特点
.
山水
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 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 观的综合体。
山水与文化
•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 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 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 根本品性。
•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 “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 型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 、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 ,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 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 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
.
云中的天堂—南迦巴瓦峰
陆心之湖—青海湖
广东韶关丹霞山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张家界—武陵源
峰林之钰 稀世珍宝
神农架
神农架
白鹿洞书院
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 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 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 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 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 明的演进过程。
“比德”: 产生时期:春秋战国 将自然山水的品性与人的道德精神联系起来,从道德的角度寻求人
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上的契合之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宋)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水之“雄”者:水体的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如天 下奇观钱江潮。
雄 泰山
.
夔门
夔门,又名瞿塘峡,雄踞 长江三峡之首,西起四川奉节县 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 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 三峡中,它是最窄、距离最短的 一个峡,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 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 赞叹,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 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 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 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形成 “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 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 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 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第一章 中国山水文化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第二节 山岳文化 第三节 水域文化
.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审美
我国自然山水的审美历程
我国对自然美的认识进程,大致包 括“致用”、“比德”、“畅神”三 个阶段。
“致用”: 产生时期:春秋战国之前的漫长时期
人类用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
原始洞穴壁画
谷纹\花纹彩陶 (仰韶文化)
.
2、“奇异”
奇异、奇特、奇怪。“奇”意味着高度的 独特性,往往是一些稀有、罕见、出人意表、迥 异于寻常的事物。
“黄山天下奇”: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称黄山四绝。
“桂林山水甲天下”: 奇山、异水、奇洞、奇石 ,人称桂林四绝


黄山石
金顶佛光
张家界
海市蜃.楼
3、“险峻”
形状陡峭,山脊狭窄,悬崖深谷,峭壁凌空,构成险峻 的景观。
.
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 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
•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 系的建立和发展,促 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 山水艺术的形成。
• 如:诗歌总集《诗经 》很多篇章都是对大 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 和体味:“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河 水洋洋,北流活活”
• 4. 人类对自然山水的 改造、利用和科学开 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 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
险是一种动魄惊心的美,险和奇一样,能以某种特殊 的夸张形式打破某些平庸的调和而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险峻不但给游人以美感,而且激起人们探险的好奇心和征 服险峰的决心。
“无限风光在险峰”,说明了险和风景的关系。险峰 往往是名山中最引人的景点,座座名山都有自己的险峰。
险 悬空寺
龙首岩 .
4、“秀丽”
-------《世说新语》
引导案例
《山坡羊·西湖杂咏》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雷峰夕照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柳浪闻莺 双峰插云
.
一、形象美
形态是指自然景观在空间上所显示的感性形式。“形 态美”主要是指自然空间形象上的审美特征。
“雄、奇、险、秀、幽、奥、旷、野”
1、“雄伟”
雄伟、雄奇、雄浑,是大自然最为激动人心的审美 形态之一。其巨大的空间形象,给人以崇高之感。
泰山号称“天下之雄”。构成雄伟美的主要因素: 一是相对高度大,有巍峨之姿。二是体积厚重,有磅礴 之势。三是坡度陡峭,有峻拔之态。
1.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 越的客观自然条件。
• 良好的自然环境 中国位居欧亚
大陆的东部海,既是大陆国 家,又是海洋国家 ,位置十分理想。
• 帝王将相崇神的祭祀活动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 自然山水景观的建设和开 发。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 低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 、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 大局限性,这就形成了先 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远古 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 、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 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 然的双重情结 。
秀, 是大自然最常见的形态特征。优美、恬静、柔和、 秀丽.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处在十分和谐的关系之中,身心处 于完全的松弛状态,只有快感而没有痛感。秀美之境是人们休 闲的最佳处所。
• 如:千岛湖,是拦截 新安江而建成的大型 水库,“湖在山中 , 湖中有山”,一千多 个山峰成了岛屿,因 而获得这样的美名。
.
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审 美特点
对自然美的欣赏更侧重于形式美。自然 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激起人们的强烈的审美感受。
因此,自然美的构成最重要的是形状、 色彩、声音、动静等形式美的因素。
“畅神”:产生时期:魏晋南北朝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不再增添道德或想象的内容,人们以超
脱的心胸面对山水,欣赏自然本身千姿百态的美。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 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