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的传统与精神

合集下载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建设规划(2010年—-2015年)(征求意见稿)大学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建设,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力量和社会影响主要源自于其深厚的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建校55年来,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对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师范大学具有重大意义.为推进文化建设,在总结学校55年来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以建设大学先进文化、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力服务;坚持与学校的历史传统相传承,与学校的特色相融合,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努力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文化,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师范大学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二、建设目标紧密围绕学校的规划和建设目标,大力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强化办学理念;努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形成优良校风学风;树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服务意识,积极培育鼓励创新、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建设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使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力明显提升。

通过五年的建设,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明显增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校风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严谨治学的校风学风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建设特色鲜明、师生员工认可的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形成系列学校文化标识;广泛开展师生文体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加快学校文化场馆建设,使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三、建设内容(一)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动力,也是学校特有的品牌,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1.弘扬校训精神校训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精髓,是不同大学之间加以区别的重要标志。

北师大校训的由来

北师大校训的由来

北师大校训的由来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由来如下:
1996年11月4日,学校校务会议明确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定为校训,并请启功先生赐墨勒碑,先生欣然从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走进北师大南门看到的校训碑的来源。

北师大和北大同源,都来自于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建,1902年又创办了师范馆。

这个师范馆独立出来成了北师大。

1997年,北师大建校95周年,向全校征集校训,都觉得不满意。

原先启功先生曾给北师大出版社写过“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学校去问启功,能否把这8个字作为校训。

启功说,那8个字太文,不太合适。

自己另外再想几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书籍或者咨询该校老师了解更多信息。

有关写逛北师大的随感:木铎金声北师大

有关写逛北师大的随感:木铎金声北师大

有关写逛北师大的随感:木铎金声北师大店铺: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木铎金声北师大》这篇关于写北师大校园的随笔文章吧!北京师范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教育界的最高学术殿堂了吧。

对于我来说,北师大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麦加圣地。

无缘坐在北师大的百年讲堂里聆听大师的谈古论今,却有机会在每天的晨昏去北师大美丽的校园里走走看看,感受她浓郁的学术氛围。

北师大的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经百年的沉淀,她在无数教育者心目中更是熠熠生辉。

校园不大,四十分钟就能绕校园一圈。

一直习惯从南门进入。

正对着南门的主干道左侧,有一座巍然屹立的黑色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启功先生撰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八个字的校训简约义达,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做学问与做人,做其他职业和做教师职业的辩证关系。

校训碑正面右首署“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落款书“启功敬书”。

这一个“敬”字足以说明,在校训面前,启功先生只把自己当成学校的普通一员。

这也彰显了北师大的人文精神:崇德笃行,敦尚气节,首在担当。

身为“教育本源”的北京师范大学,强调“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为民族精神的绵延发展注入了人文光芒。

站在校训碑前,想起曾经看过的启功先生的《上课须知》: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

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

以鼓励夸奖为主。

不要发脾气。

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自己研究几个月的一项结果,有时并不够一堂时间讲的。

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

改多了他们也不看。

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要有教课日记。

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记下以备比较。

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

缺点尽力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力在堂上表扬。

关于国内师范大学排名

关于国内师范大学排名

关于国内师范大学排名《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探讨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内师范大学排名3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国内师范大学排名3篇【篇一】国内师范大学排名二本师范大学排名二本师范大学排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东北师范大学5华南师范大学6南京师范大学7陕西师范大学9首都师范大学10 山东师范大学11 福建师范大学12 西北师范大学13西南师范大学14天津师范大学15安徽师范大学16上海师范大学17 曲阜师范大学18 辽宁师范大学19 河北师范大学20河南师范大学21 广西师范大学22浙江师范大学23 云南师范大学24 江西师范大学25徐州师范大学26 沈阳师范大学27四川师范大学28 吉林师范大学29淮北煤炭师范学院31 哈尔滨师范大学32山西师范大学33西华师范大学34 温州师范学院35南通师范学院36洛阳师范学院37内蒙古师范大学38湛江师范学院39重庆师范大学10淮阴师范学院41 绍兴文理学院42杭州师范学院43信阳师范学院44 天水师范学院45 盐城师范学院46安阳师范学院47上饶师范学院48漳州师范学院49内江师范学院50海南师范学院51 南阳师范学院53泉州师范学院54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5青海师范大学56湖北师范学院57河北科技师范学院58楚雄师范学院59 临沂师范学院60贵州师范大学6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62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63湖州师范学院64安庆师范学院65衡阳师范学院66太原师范学院67唐山师范学院68廊坊师范学院69玉溪师范学院70忻州师范学院71黄冈师范学院73曲靖师范学院73雁北师范学院75井冈山师范学院76赣南师范学院77茂名学院78阜阳师范学院79长春师范学院80鞍山师范学院81新疆师范大学82宝鸡文理学院83喀什师范学院84 广西师范学院8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86咸阳师范学院87淮南师范学院88伊犁师范学院89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0乐山师范学院91涪陵师范学院92 渭南师范学院93牡丹江师范学院94 遵义师范学院9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97玉林师范学院101 周口师范学院101 陇东学院101呼伦贝尔学院101白城师范学院102 赤峰学院103 绵阳师范学院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运用【篇二】国内师范大学排名二本师范大学排名20xx二本师范大学排名2华东师范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东北师范大学5华南师范大学6南京师范大学7陕西师范大学8湖南师范大学9首都师范大学10山东师范大学11福建师范大学13西南师范大学14天津师范大学15安徽师范大学16上海师范大学17曲阜师范大学18辽宁师范大学19河北师范大学20河南师范大学21广西师范大学22浙江师范大学24江西师范大学25徐州师范大学26沈阳师范大学27四川师范大学28吉林师范大学29淮北煤炭师范学院30烟台师范学院31哈尔滨师范大学32山西师范大学33西华师范大学34温州师范学院35南通师范学院36洛阳师范学院37内蒙古师范大学38湛江师范学院39重庆师范大学40淮阴师范学院41绍兴文理学院42杭州师范学院43信阳师范学院44天水师范学院46安阳师范学院47上饶师范学院48漳州师范学院49内江师范学院50海南师范学院51南阳师范学院52商丘师范学院53泉州师范学院54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5青海师范大学57河北科技师范学院58楚雄师范学院59临沂师范学院60贵州师范大学6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62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63湖州师范学院64安庆师范学院65衡阳师范学院66太原师范学院68廊坊师范学院69玉溪师范学院70忻州师范学院71黄冈师范学院73曲靖师范学院73雁北师范学院74通化师范学院75井冈山师范学院76赣南师范学院77茂名学院79长春师范学院80鞍山师范学院81新疆师范大学82宝鸡文理学院83喀什师范学院84广西师范学院8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86咸阳师范学院87淮南师范学院88伊犁师范学院89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0乐山师范学院91涪陵师范学院92渭南师范学院93牡丹江师范学院94遵义师范学院9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96韩山师范学院97玉林师范学院101周口师范学院101陇东学院101呼伦贝尔学院101白城师范学院102赤峰学院103绵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老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根底学科为主要特色的闻名学府。

北京师范大学PPT课件

北京师范大学PPT课件
清代末年建校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 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大钊、鲁迅、梁启
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 汪堃仁、周廷儒等名师先贤曾在此弘文励教。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 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 人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
名校简介
2020/2/25
可编辑
1
2020/2/25
可编辑
2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 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 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 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 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0年,毛主席 为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校名;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 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任校长。师大的规模有 了较大发展,教师增至340余人,在校生达2300余人;校舍增加近一倍,原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称南校, 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校址称北校,并在海淀区北太平庄建新校舍,占地82万平方米。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是措施之一。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

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

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

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我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

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至此,北京高师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不仅能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

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在国内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并入或改为普通大学的时候,北京高师和女高师先后改为师范大学,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独立存在具有深远影响。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

经典校训 班训

经典校训  班训

贵在坚持唯在坚持成在坚持心纳天地比海阔志存高远凌绝巅用青春燃烧希望,用豪情点亮理想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厚积薄发,永不退缩,相亲相爱,超越梦想。

尊重个性,打造团队,把握机遇,勇于竞争。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北京大学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5、东南大学:止於至善6、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7、复旦大学校风:文明团结健康奋发8、复旦大学校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9、浙江大学:求是创新10、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1、天津大学:实事求是12、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12、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3、暨南大学:忠信笃敬14、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15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16、济大学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17、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18、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9、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20、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1、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为人师表22、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23、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24、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25、东北大学校风:献身求实团结创新26、西北大学:公诚勤朴27、上海大学:自强不息28、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29、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30、国防科技大学:奉献求实31、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32、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34、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35、云南大学校风:高远务实勤勉卓越36、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37、对外经贸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38、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39、西南联大:刚毅坚卓40、东莞理工大学:团结守纪求实进取41、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42、西南政法大学:求实创新团结奋进43、大连理工大学:团结进取求实创新44、深圳大学:坚定信念,崇尚科学,团结进取,文明修身,奋发成才。

校训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校训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字校训,概括了北京师范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育人宗旨。

在校训背后,无数前辈师长摒弃浮华、默默坚守的信念,正成为一代代师大学子孜孜以求的人生标杆。

每到暑期,在北师大的校园都会碰到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学生们,无论是来培训,还是游览,大家总少不了要在石碑前,端正地留下一张照片。

石碑上,有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的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902年,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选择教育报国,就是意味着要选择坚守、选择等待、选择默默无闻。

1997年,北师大95周年校庆征集校训,年过八旬、在这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的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字校训入选。

在解释这八个字时,老先生曾经这样说道:学识能否成为人师,并不是级别、职称所能衡量或者代表的;而行为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是别人评选出来的,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感到惭愧的思想行动。

六十多年来,北师大朴素而安静的校园,先后培育出二十多万名毕业生。

前辈师长不求煊赫、但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生信条,也激励着后来的北师大学子,励精图治,默默耕耘在最平凡也最需要自己的土壤。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校训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校训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1]解读校训讲座简介:解读了校训是什么之后,在分析校训由来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案例分析,结合当地情况,引导校长自己分析自己的校训。

学校的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指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所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包括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校观、价值观、质量观等等观念文化往往反映了学校群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事业追求、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其核心表达方式是校训——培养什么样的人校训 School Motto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辞海》“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校训最早从日本传入:西学东渐最早的校训出现在20世纪前后1901年由美国监理公会正式办起的东吴大学,其校训为:“Unto a Full Grown Man”(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后改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1905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算是最早将校训这个形式引入中国的学校。

大概因为是教会学校的缘故,它的校训是将《圣经》中“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的意念与科学真理,提炼为两个英文单词组合——Light Truth(光与真理)。

国人自己创办的学校中,如1914年建立的北洋大学,其校训为“事实求是”。

同年,清华大学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定为校训校训的本质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所以是一个学校以后学生的缩影。

是学校富有个性、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办学传统的积淀、办学特色的凝聚而产生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炼校训是学校观念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校训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校训的价值向社会昭示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和追求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灵魂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素质和品位对学校师生员工起着一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津大学的为“实事求是”;浙江大学的为“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山大学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集美大学的校训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些学校久经沧桑,终成名校,大体上是实现着校训的思想,体现了校训的精神。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宗旨、人文精神、办学特色等全部内函的集要和概括,并用民族传统哲理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而它言简意赅,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

六字校训中的“厚德”出自《周易》。

一九一四年梁启超先生应邀到清华讲演,题为“君子”,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

梁先生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及有一暴十寒之弊。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曰盖惟有客人之量,处事接物,坦然无所芥蒂,然后得膺重任;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厚也,此其所以为君子也。

”可见“厚德”者宽容也。

有宽容才有兼容,才有包容并蓄,才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学术繁荣,在学术上才能结出丰盛的硕果,在师生员工中才能人才辈出。

所以一人者,厚德才能成大才;一校者,厚德才能成名校。

“博学”最早出自《论语》。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意思是说君子要学习广博的知识。

面对丰富多彩的当今世界,“博学”对于人才者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学校分别为人文专业和理工专业学生开设理工类及人文类选修课,其目的正在于此。

“求是”出自《汉书》。

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

现代又将“求是”的意加以引伸为探求事物的规律性。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中说:“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有贡献于学术。

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明。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五 、“ 文革”后 率先创 办第一所民办大学。1 9 7 7年高校 开始招 生,但录取 率只有 百分之四 ,还有 百分之九十几 的青年进 不了大学,我们马上召开会议 ,经研 究决定办一所没有 围墙 的大学 ,即全 国第一所民办大学。 当即与地质 部合作共同招生 ,我还请邓小平同志写 了校名 ,请宋任穷同志写 了校训 ,到各大学请来义务 兼职教授 ,一下子收生 3 0万人 ,姜春云、张海迪等都是我们 北京 自 修 大学的首届学生。

◎ 李燕杰
我是典型的首都 师大人 ,从军队转到地方 ,以军转干的身份 来到北京师范学院 ( 今 日的首都师范大学 ) ,从 当 学生,再 ' 3先 生,已经半个 多世 纪,我一直以 自 - 己是首都 师大人而 自豪与骄傲 ,从入 学那天开始 ,我就下决心要 为 这所专 门培养教师的 学校争光。我 曾讲 : 学校 给我 以智慧,我要回报 学校 以荣誉 ,几十年过去了,回忆我在这几十
书写写文章 , 已找不到任何参考资料。但 半年过后 , 我 完成 了两本书的初稿。这 两本书是 : 《 毛主席诗词详注》和 《 鲁 迅诗歌详注 然后 , 请 林传 鼎老先生参加 ,帮我们刻钢板。这两本书一个多月即刻完毕 ,我怕有错误 ,又骑 车到
中华书局 ,求周振甫先生修改 ,他老人 家虽然也在牛棚 中,天天在打扫厕所 ,还是挤 出时间,帮我修改 了这两本书 稿 ,这些修改稿 ,如今也都成 了文物。
我们作 为首师大人 ,应继承过去 的优 良 传统 ,不断创新,为伟大的教育事业 ,为铸魂 育才 系统工程努力奋 斗,为实
诚尽智 ,鞠躬尽 瘁。最后我 想引古诗 以表 心意 ,“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 ,志不 砌 功在久不在速 。 ”“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 ”

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者:苏琳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3期启功(1912~2005年),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族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国学大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1933年进入辅仁附中,1935年进入辅仁大学美术系,从事教育事业72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70年,是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两朝元老。

他一生热爱教师职业,耐心细致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

启功题写的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师大莘莘学子的奋斗目标。

直到晚年,他仍然为学生开设各种讲座,加上他学识渊博、态度谦和、语言风趣,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先生总是心系学生,1991年将义卖自己书画作品所得的163万余元人民币捐献给学校,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以此报答陈垣先生(书屋号“励耘”)的师恩,并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爱国重教、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奖掖后学的精神。

启功生于1912年,此时家道早已败落。

他的启蒙老师是祖父和终身未嫁的姑姑。

姑姑文化不高,但她把常用字都写在方寸大的纸片上,逐个教启功先生读写。

祖父写得一手好字,他命启功勤于临摹,并教其念诗。

祖父经常让启功看着自己画画,幼承家学为先生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1933年,21岁的启功虽说没有读完中学,而笔下的书画文章却有了佼佼之色。

祖父的门生傅增湘拿着启功的作品,找到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

为了启功的生计,陈垣帮他找到了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业。

虽然他兢兢业业地教书,但还是被辞退了。

理由很简单,他中学没有毕业,没有文凭。

启功悲凉地走出校门。

既然是书生,就只好用书生之法讨生活,于是他终日习书作画,以卖字画为生。

1935年,经陈垣介绍,启功又站在了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讲坛上。

只是又因为他没有文凭,而被再度辞退。

两次被“炒”的启功并未心灰意冷。

北师大校训八个字的历史

北师大校训八个字的历史

北师大校训八个字的历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它是启功教授在1996年的夏天,响应学校的校训征集活动提出的。

这一校训一经提出,不仅立即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而且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共鸣。

除了社会各界人士在各种场合援用并称赞外,很多学校尤其是师范学校的校训也仿效而制,表现出浓烈的依傍的印记。

这一校训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是由于它学行并重,突出了师范的意义,形式上简洁明快,恰切允当,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了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可以看做是中国两千五百年优秀教育传统的厚积薄发,也可以看做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教师的郑重誓言。

中国传统文化对士人尤其是教师学和行的一贯强调,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结晶出众多形式整齐、简洁明快的句式。

说到这样的语句,一般都会举列《世说新语》中的那段话:“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世说新语·德行》)实际上,这里所标举的言和行,都可以归并到行的范畴。

在此之前,无论是就时间的早晚、内容的全面,还是句式的典型而言,都另有先例。

如在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在向光武帝推荐伏湛的上疏中,就说伏湛“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

(《后汉书》卷五十六)东汉和帝之初,窦宪也上疏称桓郁,“结发受学,白首不倦,经为人师,行为儒宗”。

(《后汉纪》卷十二)汉朝末年的陈寔,在一篇碑文中称颂主人“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三国时期的邓艾,12岁读到陈寔的碑文后,为其标树的境界和表述的精到而折服,“遂自名范,字士则。

”(《三国志》卷二十八)与邓艾同时的刘靖,在《请选立博士疏》中,建议“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三国志》卷十五),以改变太学设立20年来少有成效的状况。

这几则材料,都比《世说新语》的说法要早,有的要早三四百年,而且赅括了学和行两翼。

北师大校训

北师大校训

北师大校训北师大全称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当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学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北师大物理楼与英东教育楼之间的影墙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远远就映人眼帘。

字体秀气又刚劲有力,这是启功书写的。

师生们都知道先生书写了校训,但不知校训的由来。

1997年为迎接建校95周年,学校征集校训,作为学校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师范生的奋斗目标。

许多师生提出所拟方案,最后经学校讨论,选定了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八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对全校师生的期望和要求。

启功先生讲他对这八字的理解时说:“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还不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

而师表的标准,我们能理解,绝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的。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

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

这种模范,不用等待旁人选举出来,自己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但是每位师生都生活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无数人的雪亮而公平的眼睛中。

”学科建设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教育培养基地3个;拥有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45门(含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含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

季广茂
050104 古典文献 郭英德 李 山
中西比较诗学,隐喻
明清文学史,古典文献学 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
一、院校选择
050105 古代文学 过常宝
尚学锋
先秦散文,宋词研究
庄子研究,学术史研究
康 震
李真瑜 050106 现代文学 刘 邹 勇 红
唐诗宋词,古代都城、学士制度与文学
元明清戏剧,明清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和宗教学 中国现代戏剧,曹禺话剧 鲁迅、胡适、茅盾、张爱玲 中国现代小说,晚清文学、抒情小说 中国现当代诗歌,大众文化研究
一、院校选择
050121 儿童文学 王泉根 儿童文学理论
陈 晖
儿童文学、现代文学
二、专业选择
1、招生人数
专业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2009 9 2010 8 2011 7
050101 文艺学
050104 古典文献 050105 古代文学
20
6 18
16
5 11
14
4 10
保送 一般 占用 50%的 名额
四、参考书目
1、指定书目(北师大文学类考研 指定参考书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作者 书名 出版信息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勇、邹红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 2 版)北京师范大学社,2010 洪子诚 《中国当文学史》(修订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童庆炳,赵勇 《文学理论新编》(第 3 版)北京师范大学社,2010 李壮鹰、 李春青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匡兴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 北京师范大学社,2010 王向远 《东方文学史通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王向远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校训解读

校训解读

关于几所国内著名大学校训的解读1、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解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于北师范学校的校训,我觉得“所学应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是对其简单而准确的概括解释。

在我看来,作为一所国内著名的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应该是全国师范院校的“领头羊”。

它的校训也有着独有的气魄。

因为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处于我国首都之地。

更重要的是,它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这所学校可以在教育界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首先,我觉得北师范的校训从字面上来讲,是很直观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最后两个字加起来就是“师范”,正好体现了北师范大学的定位,让普通人一眼便能看出这是所师范院校。

此手法的巧妙可见一斑,我不得不称赞一下这句校训的提出者的慧心。

其次,北师范的校训也是很有深刻寓意的。

官方解读我就不再赘述,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学生,在大学之前,我以为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后来才慢慢觉得“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正如北师大的校训而言,它对本校学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为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教育事业,继承“教师”这个职位的。

教育事业本来就是关乎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伟大事业,只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

只有好的教育,才会有好的学生。

所以北师范校训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要求他们的学生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老师,所学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传承到下一代,才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让自己以后能有着一个老师应该有的气质。

同时,校训也要求学生严于律己,要求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以老师的身份向世界人民做个表率,因为我们知道,老师是教育下一代、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所以只有老师自己能够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才可以让同学们效仿。

作为示范学校的学生,就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合乎规范。

对此,有人说:“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还不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

学为人师_行为世范范文

学为人师_行为世范范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这一校训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和对师范教育的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这在大学校训中也是少有的,显得十分珍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一校训在当今社会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沃土,有着2500年丰厚的养料提供滋养.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灵魂的学与行,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由“至圣先师”孔子所开创,为一代又一代教师所追求和践行,也为全社会守望和期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作文①、在作文起步时教师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当慎重评点.这主要是做到让学生“倘见为文之易,不见为文之难”,②、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看名著,看大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大作文观,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有文献表明,作文选在市场上畅销,在学生“盛行”,这也正揭了语文教师不善教作文的短.在哈尔滨市第136中学,学生们纷纷反映老师的作文课讲得“没劲”,大家都不爱听.还不如回家看“作文工具书”呢!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不鼓励模仿.刘锡庆指出: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作文”与“创作”也有不同,但只是学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习作和发表的不同等,它们共同的都是写作主体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只不过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综合、转换,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综合、转换,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综合、转换而已.因此,我们的作文起步教学,一方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作文教学的步伐就会加快,会取得良好效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傅清祥第二版我当一名教师已经整整40年,而且这40年一直呆在我们福州大学,可以说是从一而终。

校训——精选推荐

校训——精选推荐

校训校训的简单原则1.内涵要丰富,有⼴度、深度和厚度。

不宜过于狭窄和肤浅,并要避免落⼊俗套,且⽂字要⼒求精练。

2.要能体现我校的传统特⾊及个性,避免“放之百校⽽皆准”的标语⼝号,并防⽌与其它院校的校训相雷同。

3.既要体现时代精神,⼜要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校训⽂化是中国⼤学发展中的⼀道亮丽的⽂化风景线。

校训往往体现着⼀所⼤学的教育思想核⼼与⽂化发展灵魂。

中国⽂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明史积淀了深厚的⽂化传统。

儒家思想是中国⽂化的核⼼,是世界⽂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化对中国⼤学校训⽂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可以说,中国传统⽂化是中国校训⽂化的源泉。

⼤学的校训⽂化是⼀种以⼤学为载体的、特殊的⽂化形式,是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凝练⽽成的。

它与整个中国⽂化的背景密不可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化的⼟壤之中,其内容和形式与传统⽂化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如,清华⼤学“⾃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就出⾃《易经》。

据《清华学堂章程》记载,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提出了“以进德修业、⾃强不息为教育之⽅针”。

1913年,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堂给学⽣作了题为《君⼦》的演讲。

他根据学校的办学⽅针,结合西⽅的教育精神,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君⼦”品格的⼈,并⽤《周易》六⼗四卦中的“乾坤两卦”,来说明君⼦品格的基本内涵:“乾象⽈:…天⾏健,君⼦以⾃强不息。

?坤象⽈:…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

?乾象⾔,君⼦⾃励犹天之运⾏不息,不得有⼀暴⼗寒之弊。

坤象⾔,君⼦接物,度量宽厚,犹⼤地之博,⽆所不载。

”再⽐如,东南⼤学的校训“⽌于⾄善”,出⾃于《⼤学》的开篇:“⼤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对“⼤学”(宇宙⼈⽣规律的⼤学问)的深刻认识,揭⽰了先进⽂化的时空超越性。

可见,中国传统⽂化对中国⼤学的校训⽂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校训⽂化能够体现出⼀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所学校的⽂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个⼤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大的传统与精神
首都师范大学从1954年建校,到如今已58岁,再过两年,就是建校60周年大庆。

我作为一个年过八旬的首师大人,在迎接甲子校庆到来之时,实在觉得有必要回顾一下从花果山到玲珑塔,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的经历,实在有必要在这不平凡的时空中体味和总结一下我们母校的传统与精神。

首都师大在58年前初建时,只是一个可容纳4000名学生的小高校,而今天,已经成为海内外小有名气的首善之区的首善之校。

首都师大之所以有今天,是历届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

一个小大学有了大理想,才有大抱负;有了大抱负,才有大胸怀、大视野、大举措。

一、自励
建校时我们心中十分清楚,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是一间新建的市属小大学,和清华、北大等名校简直没有任何可比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奋发图强,急起直追。

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如果每个人能在某一方面创造出业绩,就是对学校建设的一大贡献。

我们帮助同学们克服自卑心理,以昂扬振奋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我们在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的师生共事时,始终是不卑不亢,谦虚坦然,团结奋斗,殚精竭虑,为了把母校建设成首善之校贡献着自己点点滴滴的力量。

当我们与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高校师生一起在密云修水库、炼钢铁时,别的学校获一面红旗,我们一个连(即一个100人的班级),竟然就获得八面红旗,被市委的同志称为“师院好八连”。

二、自信
我们有一个共识,一个人如无自信力,又无创造力,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绝无此理。

当时有人提出,我们虽然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但20年后我们要教清华、北大的学生。

今天看来,我们一些同志真的做到了。

为了实现在学术研究上的突破,我们在大学一年级即组织起来,集体编写《中国诗歌史》c当时的计划是,要在广泛学习调研的基础上,100人在100天完成100万字的《中国诗歌史》,要从先秦写到大跃进。

在编辑初期,我们不遗余力地向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团借来上万册图书。

又从中国作家协会借来作家名录,访问了近300位著名学者、作家,同学们虚心学习,真诚请教,受到多方面的教益。

那段生活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三、自尊
人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当人失去自尊时,必将一事无成;当人有了自尊心时,只要奋发图强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同学们专门组织起来,借助北京老干部集中的优势,争相访问革命老前辈,十八九岁的大一同学,竟然访问了彭真、刘仁、
徐特立、吴玉章、吴运铎、高士其等老领导,老前辈,还专门到军队访问了一大批老红军、老将军,如王定烈、王定国等,不少同学还到街道上调查访问,见识了一大批不知名的英雄模范。

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革命精神,树立了革命理想,强化了革命意志,坚定了革命立场,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特别是学到了纯朴扎实的思想作风。

四、自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就是我们的行为规范。

同学们经常说,我们要自强不息,在事业上勤奋执著。

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突破自己。

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超越历史,超越古人,超越权威,勇于超越难以超越的一切。

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白手起家,陆续创办了几种杂志,以《教育艺术》为例,没用一分钱国拨经费,没用一个事业单位编制,甚至没有一问专门的办公室,就办起了这本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迄今已有23载,出版200余期。

当很少有人想到要建民办大学时,我们戮力同心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我们题写了校名,从这所民办大学毕业的学生超过30万。

当很少有人敢于到社会讲坛面对社会各阶层演讲时,我们率先走出象牙之塔,奔向十字街头,从校内讲到校外,从北京讲到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使上亿人都听能到我们首都师大人的声音。

“有
为才能有位”。

正因为我们的卓越贡献,我们首师大才在全国、全球的教育界、演讲界享有一定声誉。

当人们都感到教育改革难度太大时,我们提出了:你要关心祖国未来吗?首先请关心青年一代。

你要关心青年一代吗?首先请你关心青年的教育。

你要关心教育吗?首先要关心教育艺术!教育艺术使师生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到乐之,使教与学都在减负中增效,在增效中减负,使每天每人的教与学,都能成为美的享受。

既要使教育大普及,又要使教育大提高;既要全面提高中国人的基本素质,又要争取培养高端创造人才。

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自励、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为铸魂育才系统工程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我们锲而不舍的追求。

我们今后要坚持既做人,又做事;既教人,又律己。

我们要争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这也许正是我们首都师
大人的传统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