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教学内容38页PPT
合集下载
女性内分泌激素基础知识课件
![女性内分泌激素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ecde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c.png)
女性内分泌激素基础知识课 件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内分泌系统概述 • 女性内分泌激素 • 内分泌失调与女性健康 • 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女性内分泌激素研究展望
01
内分泌系统概述
内分泌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内分泌系统是由一组腺体和器官 组成,通过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 液,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
内分泌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措施
内分泌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指病 程较长、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心血管 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研究表 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慢性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进展:近年来,大量研究探讨了 内分泌激素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内分泌因子及其作 用机制。例如,高泌乳素血症与心血 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而胰岛素抵抗 和肥胖则与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内分泌 疾病密切相关。
功能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激 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维持内环 境稳态。
激素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产生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和细胞分泌的化 学物质,通过血液传输至靶组织或器 官,发挥调节作用。
作用机制
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 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实现对 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
孕激素
孕激素是女性生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激素,它在排卵后产生 ,为受精卵着床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支持和保障。
孕激素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能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促 进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同时,孕激素还能抑制子宫收缩 ,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妊娠的稳定性。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是女性生殖过程中 重要的促性腺激素,它们能够促进卵泡的发 育和排卵,以及黄体的形成和维持。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内分泌系统概述 • 女性内分泌激素 • 内分泌失调与女性健康 • 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女性内分泌激素研究展望
01
内分泌系统概述
内分泌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内分泌系统是由一组腺体和器官 组成,通过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 液,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
内分泌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措施
内分泌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指病 程较长、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心血管 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研究表 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慢性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进展:近年来,大量研究探讨了 内分泌激素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内分泌因子及其作 用机制。例如,高泌乳素血症与心血 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而胰岛素抵抗 和肥胖则与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内分泌 疾病密切相关。
功能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激 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维持内环 境稳态。
激素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产生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和细胞分泌的化 学物质,通过血液传输至靶组织或器 官,发挥调节作用。
作用机制
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 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实现对 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
孕激素
孕激素是女性生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激素,它在排卵后产生 ,为受精卵着床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支持和保障。
孕激素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能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促 进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同时,孕激素还能抑制子宫收缩 ,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妊娠的稳定性。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是女性生殖过程中 重要的促性腺激素,它们能够促进卵泡的发 育和排卵,以及黄体的形成和维持。
《雌激素与女性健康》课件
![《雌激素与女性健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5bc2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8.png)
高血压的风险。
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 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与雌激素水
平下降有关。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 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也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03
雌激素替代疗法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历史与现状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起源
20世纪初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开始被 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随着女性年龄的 增长而增加,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密 切相关。
高水平雌激素的长期刺激被认为是子 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 于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内分泌 失调,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01
02
03
青春期发育
促进乳房发育、骨骼生长 等
生育期
维持月经周期、促进排卵 等
围绝经期
维持骨密度、心血管健康 等
雌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分泌部Biblioteka :卵巢 调节机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影响因素:年龄、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
02
雌激素与女性健康的关系
青春期发育
01
青春期是女性发育的关 键阶段,雌激素在这一 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重视月经和生育史
月经周期不规律、未生育或晚育等可 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应关注 并积极调整。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 现并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有效预 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06
结论
正确认识雌激素与女性健康的关系
雌激素是女性重要的荷尔蒙,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 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与雌激素水
平下降有关。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 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也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03
雌激素替代疗法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历史与现状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起源
20世纪初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开始被 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随着女性年龄的 增长而增加,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密 切相关。
高水平雌激素的长期刺激被认为是子 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 于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内分泌 失调,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01
02
03
青春期发育
促进乳房发育、骨骼生长 等
生育期
维持月经周期、促进排卵 等
围绝经期
维持骨密度、心血管健康 等
雌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分泌部Biblioteka :卵巢 调节机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影响因素:年龄、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
02
雌激素与女性健康的关系
青春期发育
01
青春期是女性发育的关 键阶段,雌激素在这一 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重视月经和生育史
月经周期不规律、未生育或晚育等可 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应关注 并积极调整。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 现并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有效预 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06
结论
正确认识雌激素与女性健康的关系
雌激素是女性重要的荷尔蒙,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https://img.taocdn.com/s3/m/f7c4da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f.png)
NISS
雌激素介导的基因组作用模式分为三步:雌激素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或通过细胞内原位合成,和核内ER结合, 激活形成ER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激活的ER与DNA增强子雌激素应答元件(estrogen responseelement,ERE)合, ER- ERE复合物促使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并诱导转录。除ERE机制外,ER还能结合到其他转录因子,然后结合到靶 基因启动区的活化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 1,AP-1)位点,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经典转录调控途径:与配 体结合的ER发生构型改变,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二聚体与共调分子相互作用,与靶基因的ERE结合,启基 因转录和翻译。非经典转录调控途径:ER通过结合AP-1、特异蛋白1(SP-1)等增强子元件间接调控基因转录。 在此信号途径中,与配体结合的受体二聚体需要转录因子Fos Jun的共同作用而进行转录激活。中间途径:即无 典型的ERE,如孕激素受体(PR)启动子只有半个ERE,位于AP-1和SP-1位点附近。这些区域在乳腺癌细胞雌激素 调节的PR表达中都起作用,可能是ER增强AP-1和SP-1在半ERE的募集,或共激分子需要这两种转录因子才能稳定 地募集到启动子。
分布及表达
分布及表达
雌激素受体的组织分布和表达量随性别及年龄的不同有所区别在不同的组织中各种受体的含量及生物功能也 有不同。
雌激素受体与骨组织
骨组织中,核受体ERβ的含量比ERα含量高,它们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ERα作用可调节成骨细 胞的生长,而ERβ参与了骨的形成与重吸收。GPER1也存在于骨细胞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青春期时,它的 表达处于低水平,但它的表达却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特定的改变,它在骨组织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尚不清。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转导途径
雌激素介导的基因组作用模式分为三步:雌激素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或通过细胞内原位合成,和核内ER结合, 激活形成ER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激活的ER与DNA增强子雌激素应答元件(estrogen responseelement,ERE)合, ER- ERE复合物促使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并诱导转录。除ERE机制外,ER还能结合到其他转录因子,然后结合到靶 基因启动区的活化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 1,AP-1)位点,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经典转录调控途径:与配 体结合的ER发生构型改变,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二聚体与共调分子相互作用,与靶基因的ERE结合,启基 因转录和翻译。非经典转录调控途径:ER通过结合AP-1、特异蛋白1(SP-1)等增强子元件间接调控基因转录。 在此信号途径中,与配体结合的受体二聚体需要转录因子Fos Jun的共同作用而进行转录激活。中间途径:即无 典型的ERE,如孕激素受体(PR)启动子只有半个ERE,位于AP-1和SP-1位点附近。这些区域在乳腺癌细胞雌激素 调节的PR表达中都起作用,可能是ER增强AP-1和SP-1在半ERE的募集,或共激分子需要这两种转录因子才能稳定 地募集到启动子。
分布及表达
分布及表达
雌激素受体的组织分布和表达量随性别及年龄的不同有所区别在不同的组织中各种受体的含量及生物功能也 有不同。
雌激素受体与骨组织
骨组织中,核受体ERβ的含量比ERα含量高,它们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ERα作用可调节成骨细 胞的生长,而ERβ参与了骨的形成与重吸收。GPER1也存在于骨细胞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青春期时,它的 表达处于低水平,但它的表达却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特定的改变,它在骨组织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尚不清。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转导途径
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简介
![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b74dbc8c1c708a1284a4434.png)
2.2 雌激素受体结构
目前认为 ER存在 2种亚型, ERα和 ERβ ,两者之 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以人为例: ERα基因由140 kb 以上的碱基对组成, ERα蛋白含595 个氨基酸, Mr= 64kD。 ERβ基因由约40kb 碱基对组成, ERβ蛋白由530个氨基酸组成, Mr= 59.2kD。
include Ca2+ flux, cAMP , MAPK ,PKA ,PKC ,PI3K,
and Src kinase .These activating even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in signaling pathways, the •Ras- Raf-MEK-MAPK, •Src-PI3K-Akt-eNOS,
2
雌激素受体概述及功能
2.1 雌激素受体(ER)概述
2.2 雌激素受体结构及分布 2.3 ER信号通路模式 2.4 ER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2.1 雌激素受体概述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固醇类激 素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 分布于许多组织, 介 导了大部分已知的雌激素效应。 ER :核内雌激素受体(nER) 膜上雌激素受体(mER)
雌激素及受体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及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Contents
1 2 3 4
雌激素概述及应用 雌激素受体概述及功能 ER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1
雌激素概述及应用
1.1 雌激素概述 1.2 雌激素的作用途径 1.3 雌激素的应用
1.1 雌激素概述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在体内雌激素是由 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 外周雌激素主要 由卵巢、睾丸产生,脑内主要由下丘脑、边缘系统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248f1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e.png)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激素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 调节雌激素及其受体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控制病 情的发展。同时,对于某些疾病,如卵巢癌和子宫肌瘤,手 术切除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04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药 物研发中的应用
激素替代疗法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通过补充女性荷尔蒙来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治疗方法。雌激素作为激 素替代疗法中的主要成分,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调节女性生理功能的作用。
当雌激素与ER结合后,可以引发受体的构象变化,进而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与靶基因上的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和表达。此外,雌激素受体还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03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疾 病的关系
乳腺癌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以刺 激乳腺细胞增殖,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雌激素受体分为ERα和ERβ两种亚型,其中 ERα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合成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 酶的参与。
代谢
雌激素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经过代谢后由尿液排出体外 。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
骨骼
促进女性内外生殖器官 的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
调节月经周期。
促进骨骼的生长和维持 骨量,降低骨折风险。
心血管系统
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 血脂和血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未来研究将进一 步探讨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 机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04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药 物研发中的应用
激素替代疗法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通过补充女性荷尔蒙来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治疗方法。雌激素作为激 素替代疗法中的主要成分,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调节女性生理功能的作用。
当雌激素与ER结合后,可以引发受体的构象变化,进而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与靶基因上的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和表达。此外,雌激素受体还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03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疾 病的关系
乳腺癌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以刺 激乳腺细胞增殖,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雌激素受体分为ERα和ERβ两种亚型,其中 ERα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合成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 酶的参与。
代谢
雌激素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经过代谢后由尿液排出体外 。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
骨骼
促进女性内外生殖器官 的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
调节月经周期。
促进骨骼的生长和维持 骨量,降低骨折风险。
心血管系统
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 血脂和血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未来研究将进一 步探讨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 机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雌激素的临床应用PPT课件(1).ppt
![雌激素的临床应用PPT课件(1).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81bdb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7.png)
1. 确定出血的模式
•确认为子宫出血
诊
•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时间及诱因; • 病史及治疗经过;有无相关疾病
断 要
2.排除器质性病变
点
•妇科检查、全身检查排除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血常规、盆腔超声、妊娠试验、凝以往月经史 •基础体温 •B超监测排卵、激素水平
诊 断 流 程
其他对症治疗
否 月经有无规律
无 无排卵型功血
有且BBT双相 有排卵型功血
月经量>80ml ○月经过多
BBT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萎缩不全 ○排卵期出血
无排卵型功血
❖ 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 少数发生于生殖期、流产后或产后需要重新 恢复排 卵功能的时期
无排卵型功血的病理生理基础
卵巢中有卵泡发育,可以分泌雌激素, 但无排卵,缺乏孕激素;
雄烯二酮 △4A
雌三醇 E3
绝经后女性血循环中激素水平的 变化
雌二醇 雌酮
硫酸雌酮 睾酮
雄烯二酮
绝经前
40-400pg/ml 30-200pg/ml 1000-1800pg/ml 20-80ng/ml 60-300ng/ml
绝经后
10-20pg/ml 30-70pg/ml 320pg/ml 15-70ng/ml 30-150ng/ml
脱氢表雄酮 C19
雄烯二醇
雄烯二酮 睾酮
雌酮(E1)
17β-雌二醇
(E2)
代谢产物 雌三醇
(E3)
正常女性的雌激素
卵巢
95%
雌二醇 E2
50%
雌酮 E1
雄烯二酮 △4A
50%
雌三醇 E3
天然雌激素的雌激素活性
雌二醇(E2)、雌酮(E1)、 雌三醇(E3) E2 活性最强,血中可测水平 E1 和 E2在 体内可不断地互相转换 E3 是E2 及 E1的不可逆代谢产物 E1 / E2 = 1/10 E3 /E2 = 1/100
《女性雌激素管理》课件
![《女性雌激素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1397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5.png)
降低糖尿病风险
02
雌激素对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代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
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认知障碍
03
雌激素对大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女性患认知障碍和
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维护心理健康
缓解情绪波动
雌激素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焦虑和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
改善睡眠质量
雌激素可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 眠等问题。
替代治疗的适用人群
更年期症状严重的女 性:如潮热、盗汗、 睡眠障碍等。
需要缓解更年期相关 情绪症状的女性:如 焦虑、抑郁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 女性:雌激素有助于 维持骨密度。
替代治疗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子宫 内膜癌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女性雌激素的变化
青春期雌激素的变化
总结词
青春期是女性雌激素开始显著变化的阶段,主要表现在月经初潮和身体发育。
详细描述
青春期是女性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此时女性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如 乳房发育、臀部增宽等。同时,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为 未来怀孕做准备。
孕期的雌激素变化
过多的糖分和盐分摄入可能影响女性内分 泌系统的平衡,引发激素水平异常。
运动管理
总结词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调节女性雌激素水 平,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 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力量训练
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促进雌激素的代 谢和平衡。
雌激素临床应用PPT课件
![雌激素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197d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3.png)
改善睡眠质量
雌激素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乳腺癌治疗和预防
乳腺癌治疗
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 癌的发生率。
03
雌激素的风险和副作用
子宫内膜癌风险
风险因素
家族史、既往乳腺疾病、 晚育或未生育的女性风险 更高。
预防与监测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 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 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 肿块。
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
长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增加女性患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绝经
后女性。
风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 疾病危险因素的女性风险更高。
强调雌激素在预防和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提高女性生 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
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输卵管、阴道等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 其正常功能。
调节月经周期
雌激素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形成 月经。
促进乳腺发育
替代疗法
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女性绝经后症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 方案,如个体化雌激素治疗和最低有效剂量治疗。
长期安全性
长期追踪研究关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包括对心血管系统、骨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 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用药信息。
06
结论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04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雌激素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乳腺癌治疗和预防
乳腺癌治疗
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 癌的发生率。
03
雌激素的风险和副作用
子宫内膜癌风险
风险因素
家族史、既往乳腺疾病、 晚育或未生育的女性风险 更高。
预防与监测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 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 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 肿块。
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
长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增加女性患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绝经
后女性。
风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 疾病危险因素的女性风险更高。
强调雌激素在预防和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提高女性生 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
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输卵管、阴道等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 其正常功能。
调节月经周期
雌激素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形成 月经。
促进乳腺发育
替代疗法
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女性绝经后症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 方案,如个体化雌激素治疗和最低有效剂量治疗。
长期安全性
长期追踪研究关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包括对心血管系统、骨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 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用药信息。
06
结论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04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仅供参考]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795a7cb307e87101f69697.png)
以人为例: ERα基因由140 kb 以上的碱基对组成, ERα蛋白含595 个氨基酸, Mr= 64kD。 ERβ基因由约40kb 碱基对组成, ERβ蛋白由530个氨基酸组成, Mr= 59.2kD。
10
医疗模板
A/B区:存在配体非依赖转录激活功能AF-1区。
C 区:为DNA 结合域(DBD)。
4
医疗模板
1.2 雌激素的作用途径
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可以导致多种细胞的变化,其
调节机制可以划分为两种途径: 基因组和非基因组途
径。
基因组途径 ER介导的基因组途径包括雌激素作
用下受体二聚体的形成,与雌激素调控基因启动子中
的雌激素作用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
的结合,介导其他调节蛋白向启动子的聚集,最后导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在体内雌激素是由 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 外周雌激素主要 由卵巢、睾丸产生,脑内主要由下丘脑、边缘系统 的神经元产生。
雌激素呈脂溶性, 其靶组织众多, 包括生殖系 统、骨骼、心血管等。
目前在人体内发现的雌激素有3种: 雌二醇、 雌酮和雌三醇, 其中雌二醇的生物活性最强。
这些肿瘤可以归纳为4 类: ①乳腺癌和妇科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②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皮质肿瘤、卵巢癌、胰腺癌、前
列腺癌和甲状腺癌) ③消化系统肿瘤(结肠癌、食管癌、肝癌和胰腺癌) ④肺癌
13
医疗模板
2.3 ER信号通路模式
2.3.1 nER介导的信号通路
1)经典的ERE模式
无配体时,nER与热休克蛋白Hsp90结合,形成 寡聚体复合物,封闭受体DBD,使其处于非激活状态。
雌 二 醇 (E2) 与 ER 结 合 后 , 引 起 ER 构 象 变 化 , Hsp90游离,nER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结合到靶 基因ERE上,进而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促进或抑制 相关基因或蛋白表达,最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A
10
医疗模板
A/B区:存在配体非依赖转录激活功能AF-1区。
C 区:为DNA 结合域(DBD)。
4
医疗模板
1.2 雌激素的作用途径
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可以导致多种细胞的变化,其
调节机制可以划分为两种途径: 基因组和非基因组途
径。
基因组途径 ER介导的基因组途径包括雌激素作
用下受体二聚体的形成,与雌激素调控基因启动子中
的雌激素作用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
的结合,介导其他调节蛋白向启动子的聚集,最后导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在体内雌激素是由 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 外周雌激素主要 由卵巢、睾丸产生,脑内主要由下丘脑、边缘系统 的神经元产生。
雌激素呈脂溶性, 其靶组织众多, 包括生殖系 统、骨骼、心血管等。
目前在人体内发现的雌激素有3种: 雌二醇、 雌酮和雌三醇, 其中雌二醇的生物活性最强。
这些肿瘤可以归纳为4 类: ①乳腺癌和妇科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②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皮质肿瘤、卵巢癌、胰腺癌、前
列腺癌和甲状腺癌) ③消化系统肿瘤(结肠癌、食管癌、肝癌和胰腺癌) ④肺癌
13
医疗模板
2.3 ER信号通路模式
2.3.1 nER介导的信号通路
1)经典的ERE模式
无配体时,nER与热休克蛋白Hsp90结合,形成 寡聚体复合物,封闭受体DBD,使其处于非激活状态。
雌 二 醇 (E2) 与 ER 结 合 后 , 引 起 ER 构 象 变 化 , Hsp90游离,nER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结合到靶 基因ERE上,进而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促进或抑制 相关基因或蛋白表达,最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A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d30867c69eae009581bec72.png)
非基因组途径 雌激素介导的非基因组途径中,雌激素能够与存在于或邻 近于ERs的细胞膜,甚至无ERs的细胞膜上的雌激素结合蛋白进 行反应。 雌激素通过非基因组途径导致的细胞反应,可以使细胞内 Ca2+和NO水平增加,以及多种细胞内激酶的激活,包括MAPK、 PI3K、PKA、PKC。
1.3 雌激素应用
A/B区:存在配体非依赖转录激活功能AF-1区。 C 区:为DNA 结合域(DBD)。 D 区:具有稳定DBD 的DNA 结合作用。 E/F 区:称为配体结合域(LBD)。
E 区包括配体结合域、受体二聚化区、配体依 赖转录功能区AF-2等。 F 区是转录激活和抗雌激素药物发挥作用的必 需成分。
ERα和ERβ在DBD 和AF-2 序列上高度一致 ( 96%) ,而在AF-1 和N 末端一致性低( 30%)。
1.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2.雌激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3.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4.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2 雌激素受体概述及功能
2.1 雌激素受体(ER)概述 2.2 雌激素受体结构及分布 2.3 ER信号通路模式 2.4 ER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2.1 雌激素受体概述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固醇类激素受体 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 分布于许多组织, 介导了大部分已知 的雌激素效应。 ER :核内雌激素受体(nER)
2.3.2 mER介导的信号通路
Various signaling pathways are potentially activated by binding of E2 to membrane ERs. These include Ca2+ flux, cAMP , MAPK ,PKA ,PKC ,PI3K, and Src kinase .These activating even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in signaling pathways, the •Ras- Raf-MEK-MAPK, •Src-PI3K-Akt-eNOS, •PLC-PKC-cAMP-PKA modules , though there are numerous potential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pathways.
女性内分泌激素基础知识PPT课件
![女性内分泌激素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aff18c1eb91a37f0115ccb.png)
•黄体功能:维持14天 •黄体破裂:急腹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4、雌孕激素分泌周期性变化
➢ 雌激素:排卵前高峰;排卵后7~8日高 峰
➢ 孕激素:排卵后7~8日高峰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卵巢激素反馈调节
雌激素: 卵泡早期:低水平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 GnRH(负反馈) 卵泡晚期:高水平雌激素兴奋下丘脑分泌 LH-RH(正反馈) 黄体期 :协同孕激素对下丘脑负反馈
26
促卵泡成熟激素 (FSH)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 素,其主要功能是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血FSH的浓度 ,在排卵前期为1.5-10U/L, 排卵期8-20U/L,排卵后期2-10U/L。
FSH值低 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席汉 综 合征 等。
FSH值高 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 征,原发性闭经等
素(gonadotropin - releasing hormone,GnRH)
下丘脑
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 - RH)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 - RH)
➢ 经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促进FSH/LH合成
➢ 呈脉冲式释放,其频率与月经周期时相有关
➢ 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反馈调节
•长反馈:卵巢激素 •短反馈:垂体促性腺素 •超短反馈: GnRH自身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8
催乳素(PR1)
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 ,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 腺的增生乳汁的 生成和排乳。在非哺乳期,血 PR1正常值为0.08-0.92nmol/L。高于1.0nmol/L即
为高催血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4、雌孕激素分泌周期性变化
➢ 雌激素:排卵前高峰;排卵后7~8日高 峰
➢ 孕激素:排卵后7~8日高峰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卵巢激素反馈调节
雌激素: 卵泡早期:低水平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 GnRH(负反馈) 卵泡晚期:高水平雌激素兴奋下丘脑分泌 LH-RH(正反馈) 黄体期 :协同孕激素对下丘脑负反馈
26
促卵泡成熟激素 (FSH)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 素,其主要功能是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血FSH的浓度 ,在排卵前期为1.5-10U/L, 排卵期8-20U/L,排卵后期2-10U/L。
FSH值低 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席汉 综 合征 等。
FSH值高 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 征,原发性闭经等
素(gonadotropin - releasing hormone,GnRH)
下丘脑
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 - RH)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 - RH)
➢ 经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促进FSH/LH合成
➢ 呈脉冲式释放,其频率与月经周期时相有关
➢ 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反馈调节
•长反馈:卵巢激素 •短反馈:垂体促性腺素 •超短反馈: GnRH自身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8
催乳素(PR1)
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 ,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 腺的增生乳汁的 生成和排乳。在非哺乳期,血 PR1正常值为0.08-0.92nmol/L。高于1.0nmol/L即
为高催血症。
雌孕激素PPT课件
![雌孕激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57104a011ca300a6c39082.png)
量LH 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 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大量的雌 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 (避孕药原理) ,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 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排卵。 (分泌期)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 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 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 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 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 负反馈作用(避孕药原理)。 (月经期)黄体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 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
【 商品名 】倍美力 【通用名称】结合雌激素片 【生产厂商】Newbridge, Co. Kildare, Ireland 【产品规格】 0.625mg
孕激素类药
激素复方制剂
克龄蒙
达英35
妈富隆
敏定偶
商品名 琪宁 佳迪 达芙通 克龄蒙 达英35 妈富隆 敏定偶
通用名
黄体酮注射液 黄体酮胶丸 醋酸甲羟孕酮片 醋酸甲地孕酮胶囊 地屈孕酮片 孕三烯酮胶囊 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 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复方孕二烯酮片
规格
1ml:20mg 0.1g 2mg 0.16g 10mg 2.5mg 11片白色糖衣片,每片含戊酸雌二醇2mg, 10片浅橙红色糖衣片,每片含戊酸雌二醇2mg及 醋酸环丙孕酮1mg 醋酸环丙孕酮2mg 、炔雌醇 0.035mg
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 21片白色药片:孕二烯酮75μg、炔雌醇30μg 7片红色药片(空白药片)
其他补充 急诊,男,中年 诊断:肾绞痛
经皮雌激素PPT教案
![经皮雌激素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271d8a32d7375a51780b7.png)
降低静脉血栓[2]与心血管事件风险 [5,6] 乳腺癌发生风险极低(RR 1.08) [3] 胆囊疾病风险更低 [4] 无须每日服药,依从性好
第14页/共42页
经皮雌激素给药比口服给药 更适合于下列人群
√ 高血压或因口服雌激 素导致高血压
√ 有血栓史或高血压趋势 √ 不愿每天服药者
√ 患慢性病 √ 正在用肝酶性诱导药
期应用---皮贴,皮肤凝胶
第10页/共42页
肝脏首过效应
口服雌激素首先通过肠系膜静脉汇集到肝 门静脉,进入肝脏
雌激素在肝脏中被大量灭活
口服雌激素的效率大大降低 被迫大大增加口服雌激素的用药剂量
雌激素在肝脏的代谢
增加肝脏的负担 使亚临床肝损或肝脏负荷已达极限的患者表现出药
物性肝脏损害
第11页/共42页
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仅对WHI研究前接受过激素预处理
的患者)
降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降低了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无显著性)
WHI Inverstigators. JAMA 2002;288:321-333
第5页/共42页
WHI研究:单纯雌激素组
增加了静脉血栓和中风的风险
循环心血管标 不改变us-CRP
志物
(血超敏C反应蛋白)
us-CRP
循环凝血因子 无影响
影响凝血因子
循环脂类
减少甘油三酯
增加甘油三酯
乳腺
心血管风险
静脉风险 血栓风险 动脉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第22页/共42页
肝脏首过代谢
口服雌激素
经皮雌激素
肝脏首过效应 雌二醇在肝细胞内蓄积
脂质改变 ( TG) 凝血异常
第14页/共42页
经皮雌激素给药比口服给药 更适合于下列人群
√ 高血压或因口服雌激 素导致高血压
√ 有血栓史或高血压趋势 √ 不愿每天服药者
√ 患慢性病 √ 正在用肝酶性诱导药
期应用---皮贴,皮肤凝胶
第10页/共42页
肝脏首过效应
口服雌激素首先通过肠系膜静脉汇集到肝 门静脉,进入肝脏
雌激素在肝脏中被大量灭活
口服雌激素的效率大大降低 被迫大大增加口服雌激素的用药剂量
雌激素在肝脏的代谢
增加肝脏的负担 使亚临床肝损或肝脏负荷已达极限的患者表现出药
物性肝脏损害
第11页/共42页
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仅对WHI研究前接受过激素预处理
的患者)
降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降低了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无显著性)
WHI Inverstigators. JAMA 2002;288:321-333
第5页/共42页
WHI研究:单纯雌激素组
增加了静脉血栓和中风的风险
循环心血管标 不改变us-CRP
志物
(血超敏C反应蛋白)
us-CRP
循环凝血因子 无影响
影响凝血因子
循环脂类
减少甘油三酯
增加甘油三酯
乳腺
心血管风险
静脉风险 血栓风险 动脉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第22页/共42页
肝脏首过代谢
口服雌激素
经皮雌激素
肝脏首过效应 雌二醇在肝细胞内蓄积
脂质改变 ( TG) 凝血异常
雌激素幻灯PPT参考幻灯片
![雌激素幻灯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949a76a9360cba1aa911da62.png)
7
( 一)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
雌酮
OH
雌三醇
O
HO
HO
HO
OH OH
活性: 雌二醇 > 雌酮 >
雌三醇
8
代表药物: 雌二醇
OH
H
HO
化 学 名: 雌甾-1,3,5(10)三烯-3,17β-二醇
作用特点: 生物活性极强,治疗剂量极小.
不宜口服(口服后在肝脏迅速代谢失活)。 作用时间短
9
甾体雌激素的结构通式:
3.对凝血过程的作用 雌激素有促进凝血过程的作用,可影响多
种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增 加,对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20
生理作用
❖ 4.对代谢的影响 4.1 有轻度钠潴留作用,由于血浆中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的激活和醛固酮水平的增高,可是血压升 高。 4.2 雌激素能稍升高血清甘油三脂,降低血清胆固 醇,较重要的作用是增加HDL的水平降低LDL值。 4.3 药理剂量的雌激素尚可兴奋成骨细胞活性,增 加骨骼的钙盐沉积,加速骨骺闭合。 4.4 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则能阻碍骨质吸收, 增加骨质量密度。
21
临床用途
1.绝经后的雌激素替代治疗 2.骨质疏松症 3.卵巢功能不全和闭经 4.避孕 5.晚期乳腺癌(绝经期后妇女) 6.晚期前列腺癌 7.痤疮
22
通用名 雌二醇剂型 Nhomakorabea商品名
注射液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戊酸雌二醇注射液,
外用
松奇(半水合雌二醇贴)(德国默克) 康美华(雌二醇控释贴片) 欧适可(妇舒宁)缓释透皮贴剂
❖ E2在体内代谢为活性较弱的雌酮及雌三醇 。 ❖ 天然雌性激素活性: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 (二)合成雌激素 改变天然雌激素的化学结构而
( 一)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
雌酮
OH
雌三醇
O
HO
HO
HO
OH OH
活性: 雌二醇 > 雌酮 >
雌三醇
8
代表药物: 雌二醇
OH
H
HO
化 学 名: 雌甾-1,3,5(10)三烯-3,17β-二醇
作用特点: 生物活性极强,治疗剂量极小.
不宜口服(口服后在肝脏迅速代谢失活)。 作用时间短
9
甾体雌激素的结构通式:
3.对凝血过程的作用 雌激素有促进凝血过程的作用,可影响多
种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增 加,对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20
生理作用
❖ 4.对代谢的影响 4.1 有轻度钠潴留作用,由于血浆中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的激活和醛固酮水平的增高,可是血压升 高。 4.2 雌激素能稍升高血清甘油三脂,降低血清胆固 醇,较重要的作用是增加HDL的水平降低LDL值。 4.3 药理剂量的雌激素尚可兴奋成骨细胞活性,增 加骨骼的钙盐沉积,加速骨骺闭合。 4.4 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则能阻碍骨质吸收, 增加骨质量密度。
21
临床用途
1.绝经后的雌激素替代治疗 2.骨质疏松症 3.卵巢功能不全和闭经 4.避孕 5.晚期乳腺癌(绝经期后妇女) 6.晚期前列腺癌 7.痤疮
22
通用名 雌二醇剂型 Nhomakorabea商品名
注射液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戊酸雌二醇注射液,
外用
松奇(半水合雌二醇贴)(德国默克) 康美华(雌二醇控释贴片) 欧适可(妇舒宁)缓释透皮贴剂
❖ E2在体内代谢为活性较弱的雌酮及雌三醇 。 ❖ 天然雌性激素活性: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 (二)合成雌激素 改变天然雌激素的化学结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