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
关键词 : 岩土 工程 ; 湿陷性黄土 ; 地基处理 ; 夯 ; 强 灌注桩
中图分类号 : U 7 . T 4 5+ 3
表 1 地基 承 载 力特 征 值 f a
1 工程 概况及地质条件
本工程为某市大型 甲级单体构筑物 , 建筑面积 60 m , 00 高度 2 m, 位荷重 2tm 。区域 内各岩 1 单 5 / 土层的分布特征为 : ①填土 : 主要 由粉 土组成 , 稍湿 干燥 , 部分地段由碎石组成 , 力学性质不均匀, 具
多样 , 可根据地层灵活选择, 施工方便 , 效率高 , 可满 足要求的处理深度并穿透了湿陷性土层 , 且选择岩 石层作为桩基持力层容易控制桩基的沉降量, 对工 程有利 , 故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优先选用灌注桩。
2 1 桩基 持力层 的确定 .
2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据土工试 验及现场原位测试成果 , 经数理统计
但施工周期较长 , 需消耗大量水资源 , 也不宜采用。 5 C G桩复合地基 法 。虽能达到处理深度 )F 的要求 , 但是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中施工易 出现缩
颈、 断桩、 夹泥、 空芯等现象 , 成桩质量难以控制, 不
宜采用 。 6 灌注桩 。灌注桩施工工艺成熟 , L ) 】 成孑方法
本不具湿陷性 , 厚度 03 23 m; .0— .0 ④砂砾岩 : 紫红
色和棕红色 , 泥质胶结和钙质胶结 , 强风化 , 硬度变 化较大 , 部分地段缺失 , 厚度 23 ~ .0 ④ .0 55 m; 砂质 泥岩: 棕红色 , 半成岩 , 强风化 , 含有砾砂成分 , 结构
2 强夯法 。虽然强夯法是消除黄土湿陷性 ) J
3 钻孔灌注桩设计
以⑥层中风化千枚岩为桩基持力层 , 通过经济必 选, 钻孔灌注桩直径宜采用 80 m 0 m 。根据地基土的物 性指标 统计值 , 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 JJ4— 按《 G9
20 表 535—1和 535— 08 .. .. 2确定 桩 的 极 限侧 阻力
消 除地基 的全部 湿陷 量或采 用桩基 础穿 透全部湿 陷 性 黄土层 , 或将 基 础设 置 在 非湿 陷性 黄 土层 上 。对 常 用 的地基 处理 方法 进行 比较 , 果如下 : 结 1 垫层 法 。只能 处理 较 浅 深 度范 围 内的土 层 , )
所 以不宜 采用 。
湿陷性 , 厚度 03 1.0 ②黄土 : .0~ 23 m; 浅黄色 , 稍密 ,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 有限责任公司 岩 土工程分公 司 , 京 10 8 ) 北 0 0 5

要 : 工程实例 , 通过 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 区的地基处理 方法进行 了详细 的分析和优选 , 强夯 + 注桩为 确定 灌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 的最优处理方法 , 夯和灌 注桩处理 方案进行 了设计 , 出了设 计参数 , 对强 提 并分析 了检测结
的有 效方法 , 据现 场试夯结 果 , 根 夯击 能为 100—100 N ・ 夯 击遍 数 为 3 20 50 k m,
大部分被破坏 , 遇水扰动呈粘 土状及砾砂状 , 度 厚 0 5 23 m; 千枚岩 : 风化 , . ~ .0 ⑤ 强 灰绿、 白、 红 灰 紫
等, 变晶结构 , 千枚构造 , 原岩结构部分破坏 , 裂隙发 育, 厚度 02 4 3m。⑥千枚岩: .0~ .0 中等风化 , 灰绿 、 灰 白、 紫红等色 , 晶结构 , 变 千枚构造 , 裂隙稍发育 , 最大揭露厚度为 2.0 。 57 m 根据勘察报告 , 场地在勘探深度范 围内未见地 下水 。场地内黄土的湿陷性差异较大 , 湿陷性黄土 深度为 1.0~ 15m, 62 3 .0 湿陷系数 6 值在 005— 。 .1 02 7 . 2 之间 , 总湿 陷量 为 17 . 4 12~16 .m 属 于 107 m,
第2 7卷 第 1 9期 21 0 1年 1 0月
甘肃科技
Ga s c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 a d T c n l g
Z 2 No 1 .7 .9 O . 2 1 01
大 厚 度 湿 陷性 黄 土地 基 处 理 方 法
田耀文 , 杜小J i I

地层

② ② ③ ④
④ ⑤ ⑥
特征值 (P ) 7 1 5 10 10 0 4 0 0 10 ka 0 3 2 7 40 0 3 0 00
根据设计要求 , 地基承载力须大于 20 P , 5 k a需 要对地基土进行处理。根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 B50 5— 04第 6 11 , …G 2 20 0 .. 条 甲类建筑应
稍湿 , 大孔隙 , 湿 陷性 , 度 l.0~ 20 m; 具 具 厚 55 2 .0 ②, 黄土状粉土 : 黄褐色 , 密 , 稍 稍湿 , 大孔 隙, 具 具 湿陷性 , 以粉土为主, 厚度 0 3 1.0 ③黄土: .0~ 17m; 浅 黄色 ~浅 褐色 , 中密 , 湿 , 质不 均 , 度 高 、 稍 土 硬 基
很 严 重 的 自重 湿 陷性黄 土地 区 。
遍点夯加 1 遍满夯 , 虽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 但对较 深范围内的土也不能完全消除其湿陷性, 故不宜采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挤密法l 。处理深度不能满足要求 , ) 3 ] 且不能
完全 消除湿 陷 , 宜采 用 。 不 4 预浸 水法 J ) 。虽 可 消除 深厚 土 层 的湿 陷性 ,
后得 出各层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 合 综 确定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 1 。
若 以④层砂 砾岩作 为持力层 , 以满 足承载 可
18 4




第2 7卷
力要求 , 亦穿透了湿陷性黄土层 , 但是 由于砂砾岩 在场地 内分布不均 , 结程度不一 , 胶 桩基 易发生不 均匀沉降 , 对桩基 的稳定性不利 , 不宜作 为桩基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