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4761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果。
案例二
另一所幼儿园则注重班级文化的 建设,通过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成 功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案例三
还有一所幼儿园采用混龄教育模 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 游戏和学习,有效促进了他们的
社会性发展。
04
日常生活中社会性教育渗透方 法
Chapter
家庭教育中价值观引导
案例三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一个家庭的父母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他们以身作则,遵守社会规范, 尊重他人。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孩子也学会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05
挑战与应对策略
Chapter
面对困难时心理调适技巧
01
02
03
认知重构
帮助幼儿理解困难是暂时 的,可以通过努力和寻求 帮助来克服。
特点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情感表达日益丰 富,同伴关系逐渐建立,道德认知和 行为规范初步形成。
影响因素与家庭、学校角色
影响因素
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其中,家庭和学校是影 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家庭角色
家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幼儿的 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三
某幼儿在社交上遇到困难时,通过参加团队活动 和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逐渐提高社交能力和沟 通技巧。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
01
幼儿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建立关系的过程,涉及情感、
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二
另一所幼儿园则注重班级文化的 建设,通过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成 功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案例三
还有一所幼儿园采用混龄教育模 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 游戏和学习,有效促进了他们的
社会性发展。
04
日常生活中社会性教育渗透方 法
Chapter
家庭教育中价值观引导
案例三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一个家庭的父母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他们以身作则,遵守社会规范, 尊重他人。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孩子也学会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05
挑战与应对策略
Chapter
面对困难时心理调适技巧
01
02
03
认知重构
帮助幼儿理解困难是暂时 的,可以通过努力和寻求 帮助来克服。
特点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情感表达日益丰 富,同伴关系逐渐建立,道德认知和 行为规范初步形成。
影响因素与家庭、学校角色
影响因素
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其中,家庭和学校是影 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家庭角色
家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幼儿的 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三
某幼儿在社交上遇到困难时,通过参加团队活动 和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逐渐提高社交能力和沟 通技巧。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
01
幼儿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建立关系的过程,涉及情感、
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f0ae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2.png)
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比如家 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差异因素(性别角 色认同)。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的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方 面做起。1.创设适宜的社交环境;加强移情能力训练;丰 富角色游戏的经验;巧用幼儿争执、冲突、矛盾、告状等 契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
4.被忽视型:指那些被提名(包括正提名和负提名) 很少的幼儿。他们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个人活动, 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对同伴很少有友好、 合作行为,同时也很少有不友好、侵犯性行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选择 或自编问卷向调查对象发放,以广泛搜集幼儿社会性发 展和社会行为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适用向教师 和家长了解幼儿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社会性行为的 表现情况。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行为表现是不同的。 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社会行为的具体状况,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量表来了解幼儿的社会行为 如,康奈尔教师评定量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的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方 面做起。1.创设适宜的社交环境;加强移情能力训练;丰 富角色游戏的经验;巧用幼儿争执、冲突、矛盾、告状等 契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
4.被忽视型:指那些被提名(包括正提名和负提名) 很少的幼儿。他们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个人活动, 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对同伴很少有友好、 合作行为,同时也很少有不友好、侵犯性行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选择 或自编问卷向调查对象发放,以广泛搜集幼儿社会性发 展和社会行为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适用向教师 和家长了解幼儿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社会性行为的 表现情况。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行为表现是不同的。 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社会行为的具体状况,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量表来了解幼儿的社会行为 如,康奈尔教师评定量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全套整理课件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全套整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929c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a.png)
。
02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性
塑造儿童性格
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助 于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性格特质
。
培养社会技能
家庭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社会交 往技能的机会,如沟通、合作、分 享等,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活。
传递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价值观 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对儿童 的社会化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建立亲密关系
家长应与儿童建立信任、尊重 的亲密关系,为儿童提供情感
支持和安全感。
积极引导与示范
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 良好榜样,同时积极引导儿童 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实践。
倾听与理解
家长应耐心倾听儿童的想法和 感受,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性
和需求。
适度要求与期望
家长应对儿童提出适度、明确 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儿童努力
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
建立基本信任感,形成依恋关系,开始模仿 和学习简单社会行为。
学龄初期(6-12岁)
认知能力提高,同伴关系日益重要,逐渐形 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幼儿期(2-6岁)
自我意识萌芽,学会初步控制情绪和行为, 开始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青少年期(12-18岁)
追求独立和自主,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和价 值观,社会责任感增强。
学龄期儿童
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 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儿童
关注其身心变化和情感需求,提 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其
应对挑战和压力。
02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性
塑造儿童性格
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助 于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性格特质
。
培养社会技能
家庭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社会交 往技能的机会,如沟通、合作、分 享等,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活。
传递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价值观 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对儿童 的社会化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建立亲密关系
家长应与儿童建立信任、尊重 的亲密关系,为儿童提供情感
支持和安全感。
积极引导与示范
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 良好榜样,同时积极引导儿童 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实践。
倾听与理解
家长应耐心倾听儿童的想法和 感受,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性
和需求。
适度要求与期望
家长应对儿童提出适度、明确 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儿童努力
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
建立基本信任感,形成依恋关系,开始模仿 和学习简单社会行为。
学龄初期(6-12岁)
认知能力提高,同伴关系日益重要,逐渐形 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幼儿期(2-6岁)
自我意识萌芽,学会初步控制情绪和行为, 开始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青少年期(12-18岁)
追求独立和自主,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和价 值观,社会责任感增强。
学龄期儿童
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 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儿童
关注其身心变化和情感需求,提 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其
应对挑战和压力。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全套ppt课件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f02face2f0066f53322ea.png)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 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存在 再造过程——由记忆向行为的转换 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动
(三)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概念 班杜拉于70年代末提出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依赖于以下五种信息源。 一是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 三是言语劝说;四是情绪唤起;五是情景 条件。
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理论
研究方法 和技术
社会的 需要
知识 本身
二、研究的层次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描述 解释 预测 干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 纵向追踪研究 聚合式交叉设计
一、横向研究
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进 行考察研究的设计。 优点:省时、省力、样本量大、代表性 强 不足:存在无法解释的误差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综合讨论
(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关于发展的 阶段认为儿 童智慧的发 展分为四个 阶段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成熟
物理环境
平衡过程 社会环境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 展理论
柯尔伯格(1929~1998)在 继承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 又对皮亚杰理论做了进一步 的修改、提炼和扩充,提出 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三水 平六阶段的学说 。
思考广角
在学习过三种经典儿童社 会化理论后,试着谈谈你对这 三种理论中存在的贡献与不足
第二节 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习性学
行为遗传学
生态系统观
现代认知观
(一)习性学:现代进化论
概念: 习性学又称动物行为 学,作为生物学 的一个研究分支,是研究 动物进化和动物行为机能 的学科。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b11c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a.png)
生殖期 生殖期 生殖期
2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小学儿童处于埃里克森所划分的第四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
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是
关于自我生长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在学习活
18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 `二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选择配偶,成为具有现实和社会化的成人。
1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小学时期正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潜伏期。他 认为,随着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开始 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阴霾在潜意识中。 `二 这个时期,儿童没有被压抑的情感,是一个相 当平静的时期,儿童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社会 可接受的追求中,如学习、游戏和运动等,他 们开始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3-6
主动-内疚
儿童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 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如果父 母能积极支持儿童从事的游戏和智 力活动,儿童会发展更多主动性。 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活动,儿 童就会产生内疚感。有时候儿童在 主动工作时,往往会与别人主动性 发生冲突,这时也会产生内疚感。
性器期
6-12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42ae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a.png)
社会规范
幼儿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IV. 幼儿社会性提高的方法
互动性游戏
角色扮演
通过互动性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仿和学习不同的社会角 色。
合作活动
通过合作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解决问 题。
社会规范训练
通过社会规范训练,幼儿可以学会理解和遵守社会 规范和行为准则。
幼儿社会性发展取得了显著 的进展,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幼儿社会性提高的必要 性
提高幼儿社会性对他们的整 体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社会性的未来展望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可以帮助 幼儿社会性的持续发展。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本课程将探讨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阶段和特点。通过互动性的游 戏和合作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社会性技能。
I. 引言
A. 社会性的概念 B. 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性
II.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1
隔离期
幼儿开始意识到自我独立,并与他人建
依赖期
2
立起单纯的关系。
幼儿对求。
3
对等期
幼儿开始建立对等和互惠的关系,并学
合作期
4
会分享和合作。
幼儿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并处理不同观 点和冲突。
III.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情感交流
幼儿通过情感表达来建立关系,并学会理解他人 的情感。
合作与竞争
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处理竞争和冲突。
角色扮演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模仿和学习社会角色。
V. 幼儿社会性的意义
心理发展上的重要性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幼儿 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情绪调节。
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
幼儿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IV. 幼儿社会性提高的方法
互动性游戏
角色扮演
通过互动性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仿和学习不同的社会角 色。
合作活动
通过合作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解决问 题。
社会规范训练
通过社会规范训练,幼儿可以学会理解和遵守社会 规范和行为准则。
幼儿社会性发展取得了显著 的进展,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幼儿社会性提高的必要 性
提高幼儿社会性对他们的整 体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社会性的未来展望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可以帮助 幼儿社会性的持续发展。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本课程将探讨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阶段和特点。通过互动性的游 戏和合作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社会性技能。
I. 引言
A. 社会性的概念 B. 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性
II.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1
隔离期
幼儿开始意识到自我独立,并与他人建
依赖期
2
立起单纯的关系。
幼儿对求。
3
对等期
幼儿开始建立对等和互惠的关系,并学
合作期
4
会分享和合作。
幼儿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并处理不同观 点和冲突。
III.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情感交流
幼儿通过情感表达来建立关系,并学会理解他人 的情感。
合作与竞争
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处理竞争和冲突。
角色扮演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模仿和学习社会角色。
V. 幼儿社会性的意义
心理发展上的重要性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幼儿 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情绪调节。
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ffbe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2.png)
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 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对未来成就的期待不同
父母总认为儿子应该受较高教育,以换取较高的社会 地位,儿子的成就愈高,父母的晚年也就愈有保障。 女儿总是要出嫁,若书念太多或工作成就过高,将来 就不容易嫁出去。即使女性意识逐渐抬头,但对未来 成就的期待仍存有性别刻板印象。
情绪表达规则
最小化规则: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 表达在强度上减弱。
最大化规则: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 增强。
面具规则: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 的情绪。
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 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者发给4岁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 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 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 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 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 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 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362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4.png)
幼儿心理学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考纲要求
1.识记并理解社会性、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3.掌握并运用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4.掌握并运用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5.掌握并运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6.掌握并运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7.了解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知识准备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 重要基础。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这是由于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 在此阶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某些行为方 式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知识准备
1995年,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强调“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 否的关键”,从而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劳伦斯·沙波罗的《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又提出“智商是天生 的,情商却是靠后天培养的”。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就是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指的就是人的社会 性。
知识准备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及道德行为三者有 机结合的产物。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 谦让、援助等。 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体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 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与内容
知识准备
一、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及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社会性发展(也称为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 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 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是动态的过程,一种逐渐建构的过 程。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考纲要求
1.识记并理解社会性、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3.掌握并运用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4.掌握并运用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5.掌握并运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6.掌握并运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7.了解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知识准备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 重要基础。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这是由于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 在此阶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某些行为方 式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知识准备
1995年,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强调“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 否的关键”,从而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劳伦斯·沙波罗的《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又提出“智商是天生 的,情商却是靠后天培养的”。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就是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指的就是人的社会 性。
知识准备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及道德行为三者有 机结合的产物。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 谦让、援助等。 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体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 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与内容
知识准备
一、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及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社会性发展(也称为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 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 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是动态的过程,一种逐渐建构的过 程。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9f0f358fb770bf68a555b.png)
2021
15
第六节 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一、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任性 2。依赖性强 3。坚持性差
5。不合群 6。胆小
4。自私
2021
16
二、形成原因 溺爱和过分保护 独生子女教育注意的问题
2021
17
2021
9
(四)交友关系中的问题儿童 被忽视型幼儿 被排斥型幼儿
2021
10
第三节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一、性别差异 1.身体、动作和感觉的发展方面 2.认知发展方面 3.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 4.特殊发展
2021
11
二、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 男女同一化
三、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2021
12
第四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 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移情
2021
13
第五节 攻击性的发展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 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 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2021
14
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 3。强化 4。挫折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 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1
3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
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
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幼儿与成人的关系,主要指幼儿 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 二是幼儿与同伴的关系。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
儿童社会性发展 ppt课件
![儿童社会性发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f75b9f551810a6f424866b.png)
儿 近的个体(与父母、教师不同)
童
的 同
2、同伴的作用 ▪同伴是强化物 ▪同伴是“治疗者”
伴 ▪同伴是老师
交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 往 主要因素
9
3
、
儿
童 的
(1)婴幼儿时期的同伴交往
同 伴 (2)儿童友谊发展特点
交 往 (3)同伴接纳性
的
发
展
10
婴 [婴幼儿时期的同伴交往]
幼 儿 6—8个月 互不理睬
课 程
蒙眼走路、照镜子、绕圈坐 2、沟通训练
三件事、打电话
内 3、问题解决训练
容
画画、拼图、猜字谜、 一起摆字母
34
注 1、课程安排时间
意 2、分组标准
事 项
3、尊重学生意愿 4、上课前的放松练习
35
儿 童
➢儿童侵犯行为的类型
的 ➢儿童侵犯行为的发展
侵
3、纸包里只有1支圆珠笔时
如何分? 25
▪纸包里有3支圆珠笔—均分
▪纸包里有4支圆珠笔—先均分,
王英(9岁前)
结
李君(9岁以后)
果 ▪纸包里有2支圆珠笔—分给别人 ▪纸包里有1支圆珠笔—
王英(9岁前)
李君(9岁以后)
26
▪分享物品的数量是影响儿童分
结
享的主要因素
▪分享过程中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果 ▪分享物品多或少于人数时,倾向 分 于慷慨
儿童控制(12岁以后)
6
()
二
纬度:温情-----控制
父
权威型(既关心又控制)
母
专制型(绝对服从)
的 教
养
放纵型(高度接纳缺少控制) 忽视型(既少关注也少控制)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最全优质PPT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最全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ac56860b1c59eef9c7b462.png)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二、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一)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 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一)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感情联系的一种倾向。 第二节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家庭、同伴
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感情关系 ——依恋
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一、依恋的发展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
体和感情联系的一种倾向。
他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 上逐渐形成的一种链接、纽带或持久的关 系。
(一)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 1、无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3个月前)
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
继续做游戏。 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女孩。
一、学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的种类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二)影响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因素
物体中心阶段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二主要是从3岁开始的。
3岁左右,幼儿常常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 主;
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 主要游戏形式;
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 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3.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如 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见到 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 与母亲接触,甚至有些发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结合横向、纵向研究的优点 例如:在同一时间里选择3—6岁儿童研究4
年,四年后被试年龄为7—10岁,该 研究在四年内获得了3—10岁儿童的 追踪研究资料,同时在每一个研究 点都可进行横向研究。
思考广角
在学习生活中,你如何运用三种研究设计,哪种 设计适合什么类型的研究,说出你的想法。
总结讨论结果
(一)什么是质的研究?
又译为定性研究。 值得研究是以作者 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景下采 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对研究现象进行 整体性研究,使用 归纳法分析资料和 形成理论,通过与 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 得解释性理解的一 种活动。
(二)质的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
法的区别、联系
区别:质的研究从属于自然主义的范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性、儿童社会性的概念及意义。 2.能够掌握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及三种研究设计
教学难点:
儿童社会性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本章内容的构成
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 (重点)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了解) 研究设计(重点) 收集资料的技术 (尝试运用)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了解)
第一节 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
概念界定
社会性概念
社会性与社 会化二者的关系
研究儿童社 会性发展起因
一、概念的界定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对儿童社会 性发展研究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则 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这 方面的研究。
(一)社会性的概念
东西方学者对社会性概念界定的差异 西方学者
伯根(1976)认为儿童的社会性是由其稳定的内部结构和 通过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那些特性。
我国
1.广义与狭义说(陈会昌) 2.先天与后天合成说(傅安球,1953) 3.杨丽珠、吴文菊:从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角度看
(一)社会性的概念
定义:社会性是 指与他人交往时 表现出的行为模 式、情感、态度 、认识,如果通 俗的理解就是如 何与人相处和交 往的行行。而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
的分析和研究 。
联系:二者具有连续性,相辅相成。
第二章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社会化的几种经
典理论。 2.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教学重点: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艾里克森的心 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 论;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 发展理论。
第四节 收集资料的技术
自然观察 个案 调查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一、自然观察
定义:通过对儿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行 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 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 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运用:观察信度的掌握; 不同种类观察法实施方式的掌握。
二、个案
定义: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个体进行系统 研究的方法。
运用:日记法和传记法的掌握; 细致、系统整理资料。
三、调查访谈法
定义:通过谈话的途径来了解研究问题 获得资料的方法。
运用:充足的准备工作; 根据访谈对象拟定访谈提纲; 物质工具的准备。
四、测量法
定义: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心理的一种 方法,测验材料一般采用标准化 量表,也可使用自编测量工具。
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理论
研究方法 社会的 和技术 需要
知识 本身
二、研究的层次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描述 解释 预测 干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 纵向追踪研究 聚合式交叉设计
一、横向研究
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进 行考察研究的设计。
本章内容的构成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 研究的理论
儿童社会化的 经典理论
(重点掌握)
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了解)
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的经典理论
一、心理分析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在从事精神病的治疗 和研究工作中,提出 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 。
理论核心是,认为存 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 能(里比多)是心理 发展的基本动力。
优点:省时、省力、样本量大、代表性 强
不足:存在无法解释的误差
二、纵向追踪研究
定义:是对同一个体或同一群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 期考察的研究设计。
优点:可获得连续性和阶段性资料、探 讨由量变到质变
不足:周期长、研究结论代表性受限制
三、聚合式交叉设计
定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设计,即包含了横 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一种研究设计。
运用:测验工具信度、效度有效; 遵循特定程序,保证结果准确。
五、实验法
定义:严格的实验法是实验室进行的, 通常严格控制各种变量,操纵自 变量,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影 响的研究方法。
运用:掌握研究主动性; 自然实验法的应用。
第五节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
研究方法多远取向
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 定量研究方法
(二)社会化与社会性的关系
所谓社会化:指人的社会行为模塑过程,从生物实体成 长为社会实体的过程,儿童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 的行为模式、情感 、态度、认识。
所谓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模 式、情感、态度、认识,如果通俗的理解就是如何与人 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
两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密切联系。
1.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定义:是指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 抑的习惯倾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 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 。 特点:无意识的;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 小,本我的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 处于本我状态。
社会化 社会性
是社会性形成的过程 是社会化这一过程的内容和结果
二、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首先,可对幼儿的认识更全面
其次,可对幼儿的认识更为人性化
第三,可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期性
最后,可为认识儿童心理学理论问题提供一定 的依据。
(三)研究社会性发展的起因
一是对儿童本身的兴趣 。
二是对发展的关注、对 发展的性质、过程及结 果的兴趣。
年,四年后被试年龄为7—10岁,该 研究在四年内获得了3—10岁儿童的 追踪研究资料,同时在每一个研究 点都可进行横向研究。
思考广角
在学习生活中,你如何运用三种研究设计,哪种 设计适合什么类型的研究,说出你的想法。
总结讨论结果
(一)什么是质的研究?
又译为定性研究。 值得研究是以作者 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景下采 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对研究现象进行 整体性研究,使用 归纳法分析资料和 形成理论,通过与 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 得解释性理解的一 种活动。
(二)质的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
法的区别、联系
区别:质的研究从属于自然主义的范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性、儿童社会性的概念及意义。 2.能够掌握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及三种研究设计
教学难点:
儿童社会性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本章内容的构成
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 (重点)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了解) 研究设计(重点) 收集资料的技术 (尝试运用)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了解)
第一节 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
概念界定
社会性概念
社会性与社 会化二者的关系
研究儿童社 会性发展起因
一、概念的界定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对儿童社会 性发展研究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则 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这 方面的研究。
(一)社会性的概念
东西方学者对社会性概念界定的差异 西方学者
伯根(1976)认为儿童的社会性是由其稳定的内部结构和 通过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那些特性。
我国
1.广义与狭义说(陈会昌) 2.先天与后天合成说(傅安球,1953) 3.杨丽珠、吴文菊:从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角度看
(一)社会性的概念
定义:社会性是 指与他人交往时 表现出的行为模 式、情感、态度 、认识,如果通 俗的理解就是如 何与人相处和交 往的行行。而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
的分析和研究 。
联系:二者具有连续性,相辅相成。
第二章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社会化的几种经
典理论。 2.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教学重点: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艾里克森的心 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 论;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 发展理论。
第四节 收集资料的技术
自然观察 个案 调查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一、自然观察
定义:通过对儿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行 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 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 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运用:观察信度的掌握; 不同种类观察法实施方式的掌握。
二、个案
定义: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个体进行系统 研究的方法。
运用:日记法和传记法的掌握; 细致、系统整理资料。
三、调查访谈法
定义:通过谈话的途径来了解研究问题 获得资料的方法。
运用:充足的准备工作; 根据访谈对象拟定访谈提纲; 物质工具的准备。
四、测量法
定义: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心理的一种 方法,测验材料一般采用标准化 量表,也可使用自编测量工具。
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理论
研究方法 社会的 和技术 需要
知识 本身
二、研究的层次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描述 解释 预测 干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 纵向追踪研究 聚合式交叉设计
一、横向研究
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进 行考察研究的设计。
本章内容的构成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 研究的理论
儿童社会化的 经典理论
(重点掌握)
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了解)
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的经典理论
一、心理分析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在从事精神病的治疗 和研究工作中,提出 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 。
理论核心是,认为存 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 能(里比多)是心理 发展的基本动力。
优点:省时、省力、样本量大、代表性 强
不足:存在无法解释的误差
二、纵向追踪研究
定义:是对同一个体或同一群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 期考察的研究设计。
优点:可获得连续性和阶段性资料、探 讨由量变到质变
不足:周期长、研究结论代表性受限制
三、聚合式交叉设计
定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设计,即包含了横 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一种研究设计。
运用:测验工具信度、效度有效; 遵循特定程序,保证结果准确。
五、实验法
定义:严格的实验法是实验室进行的, 通常严格控制各种变量,操纵自 变量,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影 响的研究方法。
运用:掌握研究主动性; 自然实验法的应用。
第五节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
研究方法多远取向
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 定量研究方法
(二)社会化与社会性的关系
所谓社会化:指人的社会行为模塑过程,从生物实体成 长为社会实体的过程,儿童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 的行为模式、情感 、态度、认识。
所谓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模 式、情感、态度、认识,如果通俗的理解就是如何与人 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
两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密切联系。
1.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定义:是指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 抑的习惯倾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 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 。 特点:无意识的;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 小,本我的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 处于本我状态。
社会化 社会性
是社会性形成的过程 是社会化这一过程的内容和结果
二、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首先,可对幼儿的认识更全面
其次,可对幼儿的认识更为人性化
第三,可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期性
最后,可为认识儿童心理学理论问题提供一定 的依据。
(三)研究社会性发展的起因
一是对儿童本身的兴趣 。
二是对发展的关注、对 发展的性质、过程及结 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