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18秋《中国政党与政治》在线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党与政治
1.政党(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政党是近代以来社会政治主体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2.两党制(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3.压力集团(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指通过经济等手段对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利益集团。
4.“一党独大型”体制(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视频课件第三讲)
一党制的政治制度,就是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国家政党的制度。
5.简述政党的特征;(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1、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2、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3、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力、最有经验的领袖鸡腿主持
4、都具有组织纪律性
6.简述多党制的概念与特征。(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局限性在于:A:政党林立B:组阁困难C:政局不稳
多党制的特点:(1)政党数量多;(2)各政党往往分化成阵线分明的左右两大阵营,轮流执政;
(3)政权的更替往往取决于第三党的结盟政策。
7.简述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
8.简述作为革命党和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之间的区别。(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1、从统治方式来看。作为革命党,依靠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和巩固新的政权;作为执政党,同意的手段对共产党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2、从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来看。革命党属于高度集权和直接领导为主的政党,执政党则强调适度分权和间接领导。
3、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看。革命党难于实现充分的党内民主,同时强调铁的纪律和高度的服从及必要的保密;执政党在坚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意志的集中统一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来。
4、从战略策略或政策方面方略来看。革命党的战略策略立足于阶级斗争;执政党治国的政策方略立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和谐与合作。
5、从活动方式来看。不习惯于遵守法律法规,不习惯于尊重国家政权,追求高度的行动自由和活动高度保密性,强调决策效率而忽视决策程序,成为长期从事地下活动和革命斗争的政党带有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执政党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并模范地遵守法律。
6、从对党员要求来看。革命党对党员个人的要求,重点是度党的忠诚和革命的理想信念,对
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很少;执政党要执法治国,对党员队伍构成和党员素质的要求均不同于革命党。
9.简述推动中国近代政党萌芽的因素。(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一讲)
1、民主危机刺激下知识分子的觉醒
2、民族危机的加深
3、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政党斗争的意识
10.简述民初竞争性政党政治局面出现的社会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三讲)第一,民初政党及政党活动的产生和兴起,是当时特定政治环境下我国社会与思想进程的历史产物。清末民初一定程度的政治参与度的扩大是政党和政党活动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清末民初各种社会政治团体的大量建立及其活动,为政党和政党活动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11.简述竞争性政党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视频课件第三讲)
(1)、封建势力强大,他们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党体制。
(2)、中国资产阶级软弱,缺乏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客观物质基础。
(3)、竞争性政党体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民众基础,得不到民众支持。
12.简述“党治”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教材第五章第二节,视频课件第四讲)
1、党军统帅同时又是党的领袖,党的领袖通过统领党军,实际支配全党,党军事维系党和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柱石。
2、国民党通过掌握的政权吧它的组织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强化国民党的统治。
3、作为体现执政党的党化意识形态,负责解析历史与现实的一切想象,并通过行政权力使其社会化,以抵御其它意识形态对权力中心的威胁。
13.简述“一党独大”型体制的成因。(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视频课件第三讲)
1、这类国家均已专制主义为特征的政治文化,强调国家主义,国家崇拜,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有移植倾向,由于原来的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民主相冲突,最终妥协。
2、利益之争,这些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这些集团在政治上寻求靠山,故党内形成各种派别,是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
3、地域之争,这些国家相对较大,人多,每个利益集团的人数都在相对多,因此在地方上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国民党内部斗争体现了地区利益差别。
14.简述多党合作的必然性。(教材第六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五讲)
(1)、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结构式我国多党合作现象的物质基础。
(2)、中国反动统治的专制化程度和政治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是中国党派合作的基本政治背景。
(3)、中共依靠自己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渐成为中国多党合作的主导力量,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15.简述台湾地区政党体制转换经验带来的启示。(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视频课件第一讲)(1)、台湾的民主转型经验显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威权体制下的执政精英如果主动推动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可能面临失去政权的风险,但也有可能让自己的执政地位重新获得巩固,两者都没有必然性。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不应完全排除以党国体制为起点的双重转型也可能出现成功的民主转型。
(2)、台湾的转型经验还显示,政治领导者往往根据眼前政治需要来选择宪法制度和党内的决策机制,而忽视其长远的政治作用。
16.简述当代中国政党体制运作的基本形式。(教材第八章第一节,视频课件第五讲)
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运行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三项:政权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