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汉典故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试论英汉典故翻译
夏 敏
(安徽大学外语系研究生 合肥 230039)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汉语典故英译的词典译法和行文译法;英语典故汉译的直译、意译和变通翻译法。通过对英汉典故翻译问题的具体探讨和研究,指出翻译典故时,一要正确
理解典故的出处、结构和民族色彩;二要准确把握典故的本义、寓义和具体语言环境。再根据
具体情况通过或直译或意译或变通的手法,将典故准确、传神地再现在目的语中。
关键词 本义、寓义、具体语境
据《辞海》解释,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由此可见,典故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人物、事件溯源有本、流传至今令人回味的古代故事,如“游刃有余”;二是语源清晰可考,含蓄冼炼、寓意深刻的词语,如“乘风破浪”。典故因其隽永含蓄、形象生动及令人遐思而倍爱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多达七百多条,莎士比亚作品中援引典故数百条,《红楼梦》中引经据典之处更是不胜枚举。典故内容之丰富,用途之广泛,由此可见一斑。
典故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亦给典故的翻译造成很大的障碍。典故翻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有对原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透彻了解。有六十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经验并编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罗马神话典故》的戈宝权教授就曾发出“翻译典故难”的感慨。为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典故理解上的困难,一批富有责任心和
《西方使命感的翻译工作者编著了各类典故词典,如《中外典故大词典》、
《多形式典故词典》、
文学典故词典》等。这些词典解决了典故翻译中最基本的难题对典故来源、内容及意义的把握,却没有涉及行文中典故翻译的具体方法。在翻译理论日益发展与完善的今日,探讨典故翻译的论文还屈指可数,研究典故翻译的专著更是寥寥无几。典故翻译期待着更多的翻译工作者对它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本文不揣冒昧,仅以翻译典故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对英汉典故的互译谈几点看法,意在抛砖引玉。
一、汉语典故的英译
汉语典故多数由四字组成,形式简炼,意义精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翻译时要正确理解汉语典故的含义,把握其在行文中的话语效果,尽量做到形义兼顾,既使读者了解汉语典故的形式即其本义,又使读者理解它的深层意义即寓义。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重神似不重形式,”(傅雷《论翻译书》)把忠实原典的意义放在首位,把忠实原典的形式放在第二位。
典故在词典中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词典译义有必要也有可能用精炼的文字表现典故的全貌,包括形、义、神、色。只有尽可能表现典故的全貌,读者才能对典故的来历及意义有通盘的了解,应用时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
421
以“得陇望蜀”为例。陇:古地名,相当于现在甘肃省东部。蜀,古地名,相当于现在四川省中西部。《后汉书・岑彭传》中记载,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地,公孙述占据蜀地,各霸一方。光武帝派岑彭等诸将攻隗嚣于西城和上邦两地。在给岑彭的信中,光武帝说:“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人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心不足。陈欣望编著的《汉英语林》译为:
Having got G ansu one aspires after Sichuan to have insatiable desires To covet the land of Sichuan after capturing the region of G ansu to fly at
higher game.
两种译文前半部分皆以平实、简炼的语言直译出典故的形式,体现本义;后半部分则准确、精辟地意译出典故的寓义,真实地再现典故的感情色彩贪得无厌,欲望的永无满足。译文完整性与准确性融为一体,成功地再现了“得陇望蜀”这一典故的全貌。
翻译离不开词典,又不能完全依赖词典。行文中一字一词的翻译不可照搬词典的词条,典故的翻译则更不能生搬硬套词典译法。行文中的典故不是孤立的,有其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因此行文中典故的翻译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典故的含义和色彩,说话者使用典故的用意,再用适当的译文传达相应的信息。
“得陇望蜀”这一典故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不同的情境,译者杨宪益对其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1.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四十八回)
“The more you get,the more you want!”chuckled Pao-chai.
2.只因薛蟠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如今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受,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八十回)
Now Hsuch Pan was a living example of the saying“To covet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legion of Long.”After marrying Chin-Kuei,he was struck by her maid Pao-chan’s charms.As she seemed approachable as well as alluring,he ofter flirted with her asking her to fetch him tea or water.
3.得陇望蜀,人之常情。(七十回)
It’s only natural for men to hanker for more.
例1的上下文语境是:香菱遂了往日心愿搬进向往已久的大观园与宝钗为伴。趁此机会,她又请求宝钗教她作诗。宝钗因笑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这里宝钗借“得陇望蜀”这一典故来比喻香菱向往大观园的愿望满足之后得陇,又滋生了习诗的愿望望蜀。由于香菱的两个愿望都是向往着美好事物,因此“得陇望蜀”这一典故在此便失其“贪得无厌”的贬义色彩,而转成中性词,经宝钗笑而道出,愈显出宝钗对香菱的喜爱与亲近。这里“得陇望蜀”的翻译切不可拘泥于词典译法,而应根据该典在句中具体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采用相应的译文形式。“The more you get,the more you want,”虽然没有忠实原典的形式,却真实地传达了原典的信息,形不似而神似。
例2说的是薛蟠娶了金桂之后,见其丫头宝蟾有几分姿色,举止又轻浮随便,便生了撩逗亲近之心,可见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句中“得陇望蜀”加有引号,被作者直接引用以讽刺薛蟠的朝秦暮楚,其征服女人的欲望与光武帝征服土地的欲望难分上下。杨宪益在此直译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