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代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立足于学校实际,把认知心理学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中要先寻找一种能充当新旧知识联系桥梁的引导材料,即“先行组织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同化新知识。“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以便在学习初期易于同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整合,使学生能从借助“组织者”将学习内容的本质部分渗透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舍弃非本质的内容。呈现“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陈述性组织者,另一种是比较性组织者。

一、陈述性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同化新知识,就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含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可以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正式讲课以前,先给学生介绍教材的组织结构,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形成有关教材的逻辑结构图,然后按照逻辑结构展开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要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抽象的,但学生的学习是具体的,为了在知识学习之前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比如,为了讲好感知觉,在具体内容学习之前,先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这就唤醒了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从而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比较性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运用,或者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指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

例如在音乐教学当中的运用,学习新曲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曲家及作品背景,对作品加以分析,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这些资料同以前学过的已经熟悉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熟悉的知识迅速记住新学习的知识,从而用自己的立意和见解建立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结构。这种比较性组织者对于教学还有很广泛的影响。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反思与进展

近年来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广泛,主要在三方面有助于促进学习和保持信息:首先,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习者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的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之上;其次,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从而为新知识提供一种框架;最后,这种稳定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先行组织者的两种分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为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通过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类似的或邻近的知识的异同,提高二者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另外教师课堂上的及时反馈,给予学生有效评价和鼓励,也可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同时教学目标要适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使学生有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可能。

总之,先行组织者能否提高学习和保持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能力和知识状况,是否合理组织教材和控制教学进程。对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课堂应急技巧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完善自身技巧,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有效性,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