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摘要:抗震设计必须留有较多的余地。正确合理地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损失,防止结构脆性破坏与倒塌。本文对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abstract: seismic design must have more leeway. the correct reasonable take 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can minimize the damage and prevent structure brittle failure and collapsed. in this paper,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key point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震是人类在繁衍生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其不可遇见性和强烈破坏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越来越
重要了。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布局灵活的特点, 现在已经被广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是由于强度和延性不足引起的, 其震害的一般规律是:柱的震害重于梁,角柱
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柱上端的震害重于下端。
一、建筑设计布置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不宜采用严重不规则设计方案。在抗震设计中建筑及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图布置应遵循平面和立面外型简单、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原则, 合理的建筑布置对抗震起重要作用。因为震害表明, 建筑结构形式简单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建筑布置的“规则”包括了对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外形尺寸, 抗侧力构件布置原则, 结构的
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和材料宜自下而上
逐步减少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质量分布、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应相互配合、协调, 才能布置出合理的布局。对抗震性良好的建筑,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易简单、规则、对称, 减少偏心。
2、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重合, 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
3、质量大的设备宜布置在刚度中心较近的布位。
4、不宜采用悬挑结构。
5、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二、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1、方案确定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1)建筑高度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6 度设防:60m, 7 度设防: 50m, 8 度( 0. 2g) 设防: 40m,( 0. 3g) 设防 35m,
9度设防: 24m 对于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甲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房屋的最大高度。
(2)抗震等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根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不同,设计时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3)结构的传力线路
计算简图明确,传力简单直接,避免过渡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传力路线越短、越直接,结构的工作效能越高,满足强度所耗费的建材也就越少。
(4)建筑的平面布局
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刚度分布应力求均匀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逐步减小,避免突变; 重力或风力作用中心与刚度中心尽量重合,避免过大扭转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5)建筑的使用功能
建筑的使用功能决定了荷载性质和荷载取值,不但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而且影响柱网布置结构方案和结构构造措施,同时,对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也有影响设计时应做到: 框架结构功能与建筑使用功能及外部条件一致,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的协调。
(6)工程地质情况
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影响着地基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的确定,应选择安全可靠的场地和地基; 有抗震要求时,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即应选择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场地,当无法避开不利的场地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2、结构设计要点
(1)框架梁
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重合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另外,为减小扭转的不利影响,宜采用整体现浇楼盖。
(2)框架柱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延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框架柱的轴压比进行了限制,设计时应遵守利用箍筋对柱加强约束,可以提高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从而降低轴压比要求。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3)楼、屋盖
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 受力钢筋尽量用ⅱ级钢,直径 12mm 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ⅰ级钢当板厚 150mm 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 150mm 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 5 倍板厚,且不宜大
于250mm 集中荷载较大或温度影响较大时,分布筋截面积应适当增加,间距适当减小,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可为φ8* 200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部分连通,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4)填充墙和隔墙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和隔墙一般为轻质墙体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设计时应注明采用的轻质墙的做法及图集,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有抗震设防要求情况下,如果采用砌体填充墙,其布置应符合: 上下层刚度不能变化过大; 尽量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造成的扭转另外,还要采取措施确保砌体填充墙及隔墙的自身稳定性
3、基础设计注意事项
在选择地基基础方案时,应从安全合理和经济等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尽量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当浅层土质无法满足强度变形稳定性要求时,可采用深基础方案。
设计时应注意: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深; 合理的基础形式; 适当的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地基承载力和刚度要与上部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相适应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4、结构构造要求
(1)梁的抗震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