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伏安特性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Ⅱ指导老师:楼丽珍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三极管直流偏置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三极管输入、输出伏安特性

3.学习三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测量三极管的输入伏安特性

2.测量三极管的输出伏安特性

实验原理:

BJT的共射极组态的伏安特性

1.共射组态输入特性

共射组态输入特性是指V CE一定时,输入回路中,V BE和I B之间的关系,即

I B=ƒ(V BE)|VCE=常数

V CE=0V

V CE增长时

V CE>1V后

2.共射组态输出特性

共射组态输出特性是以IB一定时,IC与VCE之间的关系。即

I C=ƒ(V CE)|IB=常数

整个输出特性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工作区域

(1)截止区

截止区是指图中I B≤0的区域。使BJT处于截至状态的条件是外加电压使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反向偏置,即V BE≤0,V CB>0。

(2)饱和区

饱和区相应于输出特性曲线中,靠近坐标IC的区域(VCE≤0.7V)。此时,发射结正偏,VBE≈0.7V,而集电结也由反偏转为正偏(V CB=V CE-V BE≤0)。

(3)放大区

放大区又称恒流区,对应于输出特性曲线的水平部分,即IB>0,且VCE>0.7V的区域。外加电压必须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三、主要仪器设备

电子实验箱、万用表、NPN型硅三极管9013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输入伏安特性的测量

1)V CE=0V

测量步骤:

1.设计并完成连接电路,ce间开路

2.调节输入回路电源电压,用万用表测量be两端电压V BE,再测量R b两端电压,用欧姆定律换算得

到基极电流IB

3.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V BE和I B数据记录并作出图。

电路图连接如下:

V CE=0V时仿真输入特性曲线如下图:

2)V CE=1V

测量步骤:

1.设计并完成连接电路,ce间连接1V电压源

2.调节输入回路电源电压,用万用表测量be两端电压V BE,再测量R b两端电压,用欧姆定律换算得到基极电流I B

3.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V BE和I B数据记录并作出图。

电路图连接:

V CE=1V仿真输入特性曲线如下图:

3)将V CE=0V和V CE=1V两种情况下的输入特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下,可以发现随着V CE的增大,输入特性曲线右移,仿真如下图所示:

2.输出伏安特性的测量

1)I B=16uA

测量步骤:

1.设计并完成连接电路

2.将万用表连接在Rb两端,调整输入回路电压源,使得I B=16uA(即电压表示数为1.6V),调整完成不要再动

3.调节输出回路电源电压,用万用表测量ce两端电压V CE,再测量R c两端电压,用欧姆定律换算得到集电极电流I C

4.重复第三步,测得多组V CE和I C数据记录并作出图。

电路连接如下图:

仿真得到I B=16uA时,输出特性曲线如图示:

2)I B=40uA

测量步骤:

1.设计并完成连接电路

2.将万用表连接在Rb两端,调整输入回路电压源,使得I B=40uA(即电压表示数为4V),调整完成不要再动

3.调节输出回路电源电压,用万用表测量ce两端电压V CE,再测量R c两端电压,用欧姆定律换算得到集电极电流I C

4.重复第三步,测得多组V CE和I C数据记录并作出图。

电路连接如下图:

仿真I B=40uA时的输出曲线如图示: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输入曲线:

根据表格数据作出图像

根据表格数据作出图像得

c)将V CE=0V和V CE=1V时的输入特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下

2)输出特性曲线

a) i b=16uA

b) i b=40uA r c=270Ω

作出图像得

c)将i b=16uA和i b=40uA时的输出特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三极管伏安特性测量电路参数设计依据

a.输入特性曲线测量中:在输入回路中,电源是由5V直流恒压源转换得到的可控电压源(0~5V),

电阻选择阻值为100kΩ的定值电阻。

这里的考虑是在输入特性测量中,晶体管be间的压降约为0.7V,电阻选择过小会使IB过大从而导致集电结电流IC过大,烧坏晶体管;电阻又不能太大,使测量过程中IB过小(个人觉得最好要大于30uA)从而无法做出完整的输入特性曲线。100kΩ电阻,IB的最大值为(5-0.7)V / 100kΩ = 43uA,可以满足实验需求。

在实验中,电流IB无法通过电流表直接测得,故采取测量电阻两端电压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得到IB的值。

b.输出特性曲线测量中:输入回路中要保证IB是恒流,在测量过程中会涉及到晶体管的饱和区和放大

区,根据理论知识晶体管的饱和状态模型be上的压降为0.7V~0.8V,放大状态模型be上的压降为0.7V,为了保证IB的恒定,这里需要选择一个大阻值电阻与基极串联,故选择Rb=100kΩ。

在输出回路中,电源采用+15V恒压源转换得到的可控电压源(0~15V),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电阻Rc上的压降不宜过大,采用小阻值电阻,保证VCE有一定的可调范围,例如i b=16uA时,用的是

2.4kΩ的电阻,由实验前测量得放大系数β=200,则放大状态下集电结电流IC=16uA×200=

3.2mA,电

阻Rc上的压降为3.2mA×2.4kΩ=7.68V,则VCE可调范围是0~7.32V,可以满足实验需要。

2)放大系数β

实验前直接用万用表测得晶体管放大系数β=200

再由实验数据间接测量得到β=192~197基本吻合

七、讨论、心得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