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成功的研究课例?
它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成功与否,而是指 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 这才是课例研究的真谛。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从 “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从这个 意义上说,“研究课”远没有结束,它不局限于某一次 “课”,它给教师向其他教师继续咨询请教的机会。教师 相互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 课例研究,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着 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愿景的人际关 系,促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把校本教研建设落到实处, 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能增强学校以创新为主 要特征的发展活力,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
二、课例研究的常见组织形式 • 1.一人同课多轮式 • 2.同课异构互促式 • 3.有心栽花要花开式
• 一人同课多轮式——就是同一个 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 复,但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
•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 首先,由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做好课例研 究计划,计划中明确研究的课题、时间、主持 人、课例设计人、参与的教师、记录人员、整 理人员。每一个课例研究分三—四次进行,每 一次都要发出通知。第一次由教师甲精心设计 一个课例,我们把它叫一稿,学校组织相关人 员集体备课,教师甲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 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修改成二稿。第二次, 教师甲试教,其他教师听评课后修改成三稿。 • 第三次,教师甲教学,其他教师听评课后修改 成四稿并附分块点评或整篇的点评,这样就形 成了一节优秀课例。
三、课例研究的常见组织形式
四、课例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比较具有 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课例研究 是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出的一种以课例 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 内的教师教育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课例研究 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基于对有效 教学理念的追求,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 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再一种观点认为,课例研 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 真实课程教学的过程。
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使校本培训在操作 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能开辟校本培训根植于 教师教学实践的培训模式。通过课例研究,能 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培养一批具有一 定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的老师,形成一支 以校级骨干教师为基础的,省、市、区级教坛 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为引领的 教学骨干队伍。同时,在螺旋上升的教学行动 实践中,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最终发 展。
【公开课评价表】
自参与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数学组每学期 有计划、有措施的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 研,使研究制度化、系列化。所以我们把 这种方法称为“有心栽花要花开”式的课 例研究。
三、课例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不要把课例研究看得太复杂
不要让课例研究绊住了手脚
• (2)确定的主题要明。
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了解老师们在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碰到了那些问题,将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困惑和最急需 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课例研究就是在一轮一轮“问题——设计—— 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 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提升。
3. 能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 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时有新的问题和困 惑产生。进行课例研究,为老师们研究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在研究课例的过程中, 教师将自己日常教学实践接触的大量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经过理性的探索、认识和加工,并形 成带有规律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这种理论不仅 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对于指导教 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这几类观点,我认为,课例研究是教师 个人或专业共同体立足真实的课堂情境,对具体 的课例进行观摩、评价、反思和提炼的一种教学 行动研究,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 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校本教 研的一种有效形式。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 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 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它关 注行为反思和行为跟进,追求更新理念的飞跃, 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 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 研究的一体化。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由理 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课例研究将七八个人的智慧变成一个人的 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又变成大家的智慧,使得成果 共享,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基本流程图
教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一稿)
针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 集思广益,上课教师进行修改形成新的教学设计(二稿)
教师试教, 其他教师听评课后再次修教学设计(三稿) 教师再次公开教学,其他教师对于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 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 修订完善教学方案。 最后附上分块点评或整篇的点评形成完整课例(四稿) 【梅南】 【李华连】 【吴凤琴】 【李亚芬】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典型课例谈论的事件是 自己亲历亲为,有话可说;课例所体现的意义正 是自己在教改中追求的,不但应该而且也能够表 达;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教育事实”描述 教改成果,保证了教育科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 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 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 能学会教科研方法,体会到参与教科研的乐趣, 并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研究。课 例研究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熔炉。
2.能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尤 其重要。课例研究强调自我批判性反思,并为教师提供了 空间平台。教师只有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才有可能距离 专业教学标准越来越近。因为希望识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虚心请求别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不是一种 失败。课例研究的批评包括个体的批评和集体的批评,在 批评中,教师可以分享同伴的智慧和经验,批评既是一种 经验,也是一种课程,还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手段。
• (3)研究的过程要实。
内容真实,才有实际意义。内容充实,有细节的具体描写,才有可读性和可信 性。文风朴实,才能避免哗众取宠。课例研究不要虚构、想当然,不要空谈那些大 家都在谈的大道理,要切实解决教学中教师困惑的各种真实而具体问题,要切合实 际有可操作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 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 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 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观点,我们可以进 一步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研究能够给教师带来 快乐感和成就感,使教学研究不至于变成一种外 来强加的任务,那就应该带领每一位教师开展课 例研究。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研究的是教 师自己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这种研 究教师感到亲切、能够解决实际同题,实效性强,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 反省
课例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课例研究看得太复杂
(2)不要让课例研究的选题绊住了手脚
(3)课例研究是先“选题”还是先“选课”
课例研究以案例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 足课堂研究。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 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 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连续性。在课例研究 活动中,执教者要说明对课程的设计理念,观课者、组织 者人人有准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思想。 听评课时,教师之间可以找漏洞、提问题,相互争论, 言者无忌,听者坦然,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别人 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 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变单纯的“评课”为“议 课”,评议结合,以议为主。变评判为沟通,以探讨课堂 的优缺点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取长补短。
1.能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学习合 作能力 传统的教师培训理念,往往把学员视为一个被 动的接受者。开展课例研究,就打破了这个误区, 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自始至终都是 研究的主体,在与同伴、专家对话、与教研员结 为学习伙伴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专业引领,一方 面又是进行平等的合作,使富有经验的教师的隐 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而且,教师本身还是 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 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 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当课程改革进入到纵 深发展阶段的时候,困扰学校管理者的主要 问题便是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解决 这一困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 践者,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 而课例研究正是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 要方式。
——这2个群是我创建的
73295890 青山湖小数教育
【快乐跳吧】
借鉴国际理念,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以课例为载体、 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 动的改革思路,简称“行动教育”。三要素: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ຫໍສະໝຸດ Baidu 验的教学行为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 与他人的差距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 经验的课例设计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 与现实的差距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 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
“课例研究”属于实践研究,它以具体 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研究,重点解决课堂 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 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 过程。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为“课例研 究”,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思考。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子课 题《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有效研究》。
【国内外的计算教学】
• • • •
我们数学组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了计 算专题研究活动. 【四年级】笔算乘法、口算除法、笔算 除法、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减法(2); 【五年级】解方程、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法(1)、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六年级】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数的 运算。 本学期将按课例的形成模式在每个年 级的同课异构中选出一节有代表性课例 进行校级展示。
【平行四边形】
【平均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中的计算教学问题非常突出,许多教师面临着
计算课课堂教学新理念与学生计算技能、基础训 练之间的困惑。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眼里,计算总 是和“枯燥”、“操练”联系在一起,学生普遍 不喜欢上计算课,不喜欢毫无生气的计算题。针
对这一现象我校积极参与江西省“十二五”科研
基本流程图
备课组商定课题内容 由两个以上教师分别备课、上课 教师集体听课、议课.【圆明园(1)】 【圆明园(2)】 实施这一模式可以使教师间互相学习和借 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 学特色。
【刘菊】 【杨敏】 【吴凤琴】
• 有心栽花要花开式———就是组织 教师针对某一专题中的现象或问题 进行专题研究或开展课题研究。
这种循环上课的方式也称为“磨课”方 式,对于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提高他们分 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 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 率低下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同课异构互促式——是指同一课, 教研组(或备课组)里的教师有不 同构想、不同方法,大家在比较中 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