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型的中耳炎

合集下载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症见耳部持续性隐隐疼痛,听力下降,耳鸣。

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会变成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很难治愈,常会导致耳聋。

中医将中耳炎为“耳脓”“耳疳”,认为本病是由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

治疗时,有虚实之分。

实证表现为耳内胀闷,耳痛耳鸣,面色红赤,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虚证表现为耳道流出脓色清稀,耳聋耳鸣,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四肢乏力。

方一王氏二陈汤加味【主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病程2周~1个月,病程较短,耳膜内陷不明显,光锥可部分存在。

鼓膜可呈琥珀色,声导抗示'B'或'C'型,抽出液清淡,苔薄黄或薄白。

治宜清热疏风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6g,白芥子6g,茯苓10g,枳壳10g,白僵蚕10g,浙贝母10g,桔梗6g,石菖蒲6g,生甘草6g。

偏于风热合银翘散加减;偏于风寒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期】:病程1~3个月,耳膜内陷明显,光锥消失,声导抗示多为“B'型,苔腻或黄或白。

治宜健脾利湿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茯苓10g,桔梗10g,石菖蒲6g,枳壳10g,白僵蚕10g,薏苡仁30g,生甘草6g。

抽出液黏稠可加竹茹10g;苔黄加金银花15g、黄芩10g;苔白加白术10g、炒扁豆10g。

【后期】:病程>3个月,耳膜内陷,并有干燥状,锤骨外突明显,苔薄偏干。

治宜温肾涤痰。

基本方:制附子10g,半夏6g,白芥子6g,茯苓10g,熟地黄15g, 山茱萸12g,山药12 g,桔梗6g,枸杞子12g,生甘草6g。

【用法】:分期治疗,水煎服,日一剂。

10日为1个疗程。

【编按】:所用方为王氏二陈汤出自《外科症治全生集》﹐由半夏、陈皮、白芥子组成,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必用之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

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中耳炎的食疗偏方,希望大家喜欢。

中耳炎的症状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

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症状,属于“耳疳”、“耳闭”、“耳脓”等范畴。

本病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引致鼓膜穿孔,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徐慧贤强调,治疗中耳炎要以健脾化湿、清肝泻火为原则,同时要注意补肾益气,做到标本兼治。

偏方释疑偏方一:参须京菖茶参须3克,石菖蒲3克,绿茶3克。

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以味淡为度。

此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充耳的作用,能够缓解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咽鼓管长期堵塞及耳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偏方二:柿子饼粥柿子饼2~3枚,大米150克。

将柿子饼洗净、切粒,大米淘洗干净备用。

待水煮沸后,把柿子饼粒及大米倒入其中,煮1~2小时即可食用。

此方具有燥湿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可减少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浆液渗出。

但胃寒者忌服,勿与螃蟹同食。

偏方三:槐花杭菊饮槐花3克,杭白菊3克。

把槐花和菊花用暖水稍冲洗后,再放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待香味渗出后即可饮用。

此方具有平肝泻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属于里实热证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致的耳部剧烈疼痛、穿孔流脓有辅助疗效。

如果患者自觉耳中疼痛难耐,可将杭白菊换成野菊花,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偏方四:赤小豆冬瓜汤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

冬瓜去皮切成块;赤小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瓦煲注入适量清水,放入冬瓜和赤小豆,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利湿、凉血解毒、利尿消肿及消炎之功效,适合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内使用。

偏方五:眉豆煲饭眉豆60克,大米120克。

将眉豆及大米洗净,再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熟透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益气、除湿利尿的作用,可以减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性渗出。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辨证施治中医耳鼻喉科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学科,其辨证施治的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耳鼻喉科是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

一、中医对耳鼻喉生理病理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耳为肾之窍,心寄窍于耳,肝胆经循行于耳;鼻为肺之窍,与脾胃也关系密切;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又为诸经循行交会之处。

肾开窍于耳,肾中精气充盈,则耳聪目明。

若肾精亏损,可导致耳鸣、耳聋等病症。

心主血脉,耳部的血液供应依赖于心的功能正常。

心火旺时,可能出现耳部红肿疼痛。

肝胆经循行于耳,肝胆湿热或肝气郁结,都可能引起耳部的不适。

鼻为肺之窍,肺气宣降正常,则鼻窍通利。

肺气不足或外邪袭肺,可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可影响鼻的营养供应,出现鼻干、嗅觉减退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咽喉的健康。

肺阴不足或胃火上炎,均可导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病症。

二、辨证方法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在耳鼻喉科中,通过对症状的分析,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表里部位、寒热性质和虚实程度。

如急性咽炎,起病急,咽喉红肿疼痛明显,多属实证、热证;而慢性咽炎,病程长,咽喉干痒、隐痛,多属虚证、寒证。

2、脏腑辨证根据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进行脏腑辨证。

如耳鸣、耳聋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多为肾精不足;鼻塞、流涕伴咳嗽、咳痰,多为肺气不利;咽喉肿痛伴口臭、便秘,多为胃火炽盛。

3、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也会导致耳鼻喉疾病。

如鼻出血,血色鲜红,量多,多为血热妄行;耳内流脓,质地稠厚,多为湿热蕴结,阻碍气血运行。

4、六经辨证六经辨证常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如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可归属太阳病;少阳病也可能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与耳鼻喉相关的症状。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导致的疾病,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中耳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辨证论治。

以下将介绍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1. 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寒邪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鸣、耳聋、耳痛、发热、流脓等。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苍白,脉象偏缓,并伴有寒冷症状。

治疗方法为温散寒邪、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如苍耳子、白芷、小儿豉豆、当归等。

2. 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风热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痛、耳鸣、耳聋、发热等。

中医认为,风热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发炎、充血、肿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偏数,并伴有发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常用药物如连翘、银翘、小儿退热颗粒、小檗碱等。

3. 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湿热蕴结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胀满感、疼痛、耳鸣、耳聋、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耳部会导致耳道和鼓膜充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偏滑,并伴有湿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常用药物如黄连、黄柏、白茅根、知母等。

4. 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气滞和血瘀导致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聋、耳痛、耳鸣、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会导致气血不畅,耳道郁阻,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象偏涩,并伴有气滞症状。

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青蒿等。

以上是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的主要类型,每个类型在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上有所不同。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医提倡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

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

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2)以拇指峰反复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以拇、中指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

反复操作1~3分钟。

2.随证加减(1)风热侵袭型:多见于急件中耳炎。

症见初起耳痛较轻。

继而加重,呈跳痛或针刺样痛,婴幼儿则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稍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

④搓擦涌泉100次。

(2)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中耳炎已流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症见耳内疼痛,持续流脓,脓多而稠,有腥臭气,伴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①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揉内劳宫100次,清小肠2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④推下七节骨300次。

(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慢性中耳炎。

症见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时出时止,缠绵不愈,听力减退,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①补肝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

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肝经100次,补肾经300次,揉小天心300次。

(3)按揉风池、外关、三阴交各1分钟。

(4)掐双侧太冲穴各15~20秒。

中药治疗中耳炎

中药治疗中耳炎

中药治疗中耳炎引言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耳腔内。

炎症一般由感染、过敏或阻塞引起,最常见的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药治疗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耳炎的中医理论中耳炎在中医理论上被归类为“耳聋”范畴,主要与肾气虚损、风寒湿毒侵袭耳门有关。

中医认为中耳炎主要见于儿童,因为儿童的肾气尚未充实,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功能尚未成熟。

临床上,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内服药以滋养肾气、祛邪毒为主,外用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内服药物治疗1.肾气滋补类中药:主要包括党参、黄精、淫羊藿等。

这些药物可以滋养肾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解毒消肿类中药:主要包括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药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缓解中耳炎的炎症症状。

3.清热祛湿类中药:主要包括薏苡仁、白术等。

这些药物可清热祛湿,改善中耳炎的湿气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等。

外用药物治疗1.清热解毒类中药外用:主要包括黄连、黄柏等。

将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耳周围。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缓解中耳炎的炎症症状。

2.消肿止痒类中药外用:主要包括石膏、苦参等。

将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耳周围。

这些药物具有消肿止痒、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缓解中耳炎的瘙痒症状。

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注意事项1.中药治疗中耳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中药治疗中耳炎。

3.对中耳炎过敏的患者慎用中药治疗,以免加重炎症。

4.注意饮食调理,忌辛辣、煎炸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结论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健脾利湿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健脾利湿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杂 志 ,2015,44(1):52—57. (收 稿 日期 :2017一O2—13)
汉诺安 药业 有限公司 ),每 日 3—4次外用 。观 察组 在对照组 治疗基 础上给予 中药健 脾利湿 通窍 汤治疗 ,组方 黄芪 30 g、 党参 15 g、白术 l5 g、柴胡 10 g、龙胆 草 6 g、当归 10 g、陈皮 10 辛夷 10 g、茯 苓 15 g、泽 泻 15 g、石 菖蒲 10 g、车前 子 15 g、葛根 15 g。伴 有鼻 咽 不利 、黄 涕 、脓涕 等可 加胆 南 星 、 鱼腥草 ;伴 有鼻塞可加 白芷 、苍 耳子 ;伴有 喷 嚏 、清涕可 加桂 枝 、防风等。水煎服 ,早 晚分 服。治疗 期间 忌食辛 辣刺 激食 物 ,清淡饮 食 ,减 少 烟酒 ,注 意 口腔 卫 生 ,充 足睡 眠 ,不 宜游 泳 。7 d为 1个疗程 ,治疗 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 。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 断疗 效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0版软件分析处理 ,计量数 据 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 ,组 间 比较采 用 t检验 ;计数 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校验。P<0,05为 差 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 3 结 果 3.1 2组 患 者 临床 疗 效 比较 见 表 1。
表 1 2组患者临床疗 效比较 [例 (%)]
健 脾 利 湿 通 窍 汤 治 疗 分 泌 性 中耳炎 的疗效观察
张欣 荣 ,柳 辉 高 ,王 玄
(浙 江 省 宁 波镇 海龙 赛 医 院 ·浙 江 宁波 3152oo)
与 对 照 组 比较 ,△P<0.05
3.2 2组 患者听力恢复 正常时 间和鼓膜 颜 色恢复正 常时 间 比较 见 表 2。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中耳炎是指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得了中耳炎需要积极寻找治疗的方法,现在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验方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治疗的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或者吃药:(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验方治疗:(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

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患上了中耳炎需要知道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同时,知道中耳炎为什么会发生,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也很重要。

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注意怎么预防了,降低中耳炎的发病率了。

近几年来,中耳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着人们的听力,中耳炎病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患中耳炎呢其实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一起来看看。

1、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分析

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分析

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也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有时也称为鼓室积液(或鼓室积水)等。

如果病程尚短,可称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如果病程较长(一般在8周以上),可称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耳胀、耳闭,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耳胀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耳内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亦属“风聋”范畴;耳闭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也属“气闭耳聋”范畴。

耳闭一名出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耳闭不可以听”,《罗氏会约医镜·卷六》内有“舒气释郁汤,治肝胆喜怒,气逆耳闭”的记述,《外证医案汇编?卷一》内也有“陆浒墅关,风木之郁,耳胀欲闭”的记载,在这些古医籍中“耳闭”都是言症状。

一、中医病因病机1、风邪袭耳,痞塞耳窍:生活起居失慎,寒暖不调,或过度疲劳之后,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而袭。

风邪外袭,首先犯肺,结穴受病。

风邪外袭多有兼夹,其属性不外寒热两类。

风寒外袭,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湿,积于耳窍而为病;若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引动经热上循,结于耳窍,以致耳窍痞塞不宣而为病。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风入于耳之经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云:“风热,毒气攻耳,暴聋,由肾气实热所致。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指出:“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

”说明了风热或风寒之邪对耳的影响。

《温热经纬》卷四有:“肺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

”明确指出了肺与耳窍的关系,故肺经受邪可致耳胀耳闭。

2、肝胆蕴热,上壅耳窍:外感邪热,内传肝胆,肝胆火热上蒸;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郁火上扰,致火热之邪闭阻耳窍而为病。

三大科室会诊耳鸣

三大科室会诊耳鸣

68三大科室会诊耳鸣⊙宋龙艳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好转,多不影响听力。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损害,可出现耳鸣,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恢复。

药物过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鸣,往往是高音调,且呈双侧性。

但对于单侧呈高音调耳鸣的患者,应定期去正规医院检查,以便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当患者有耳鸣症状时,建议先到耳鼻喉科就诊,排除了耳朵问题再去神经科就诊。

神经科:核磁检查很重要神经科治疗耳鸣分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并将耳鸣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

耳鸣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区分出功能性和器质性,必须要专科医生来判断。

因劳累或感冒休息欠佳造成偶发的几次耳鸣一般多为功能性耳鸣,休息后可缓解,不用过度紧张。

但有些功能性耳鸣非常复杂,即使用现有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任何不正常,如精神病的幻听、脑外伤综合征的耳鸣、妇女更年期的耳鸣、心理疾患所伴发的“耳朵响”。

神经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器质性耳鸣是由脑血管瘤压迫听神经或脑部肿瘤引起的,但两者的耳鸣症状不同。

血管压迫常伴有头晕,但听力障碍不明显;而肿瘤如听神经瘤或脑膜瘤所致的耳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听力下降。

真正因器质性病变所伴发的耳鸣因有原发疾病,很难预防,只有解决了原发病,耳鸣才会相应消失;对于功能性耳鸣患者,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是预防发生的有效方法。

长时间、持续耳鸣且伴有听力下降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如做很多人会出现耳鸣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

由于造成耳鸣的原因非常复杂,从耳部到听神经再到听觉中枢,整个听觉传导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

现特别邀请耳鼻喉科、神经科、中医科的专家为大家讲讲耳鸣的诊断和治疗。

耳鼻喉科:内耳神经易受伤临床上,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尤以耳鼻喉科疾病引起的最常见。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常分为传导性耳鸣和神经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是指由于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症时引起的耳鸣。

中耳炎的表现及药物治疗方案

中耳炎的表现及药物治疗方案

中耳炎的表现及药物治疗方案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体中。

它可以引起耳部不适、听力受损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了解中耳炎的表现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中耳炎的常见表现,并对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耳炎的表现1. 耳朵不适:患者可能感到耳朵沉重、堵塞或闷闷作响。

这是由于中耳内积聚了液体或脓液所致。

2. 疼痛:患者可能经历剧烈而持续的耳痛,特别是在夜间或咀嚼时。

这种疼痛可能会向脸部和颈部放射,并引起头晕。

3. 听力丧失:由于中耳被液体充满,声音传导被阻断,导致暂时的听力受损。

这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4. 头晕:中耳炎可能导致平衡系统受损,引起患者感到头晕、旋转或摇晃,严重时甚至导致坠落。

5. 发热与乏力:某些类型的中耳炎可能会引发发热、乏力等全身性不适症状。

二、药物治疗方案1.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中耳炎最常用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年龄在6个月以上并且有明确的中耳感染证据,医生通常会考虑开具抗生素处方。

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患者应按医嘱完成完整的药物疗程。

2. 镇疼药:镇疼药可以帮助缓解中耳炎引起的剧烈耳痛。

非处方镇疼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可能会减轻疼痛和不适。

然而,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使用镇疼药时注意剂量和用药频率。

3. 塞入耳塞:某些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能需要定期将耳塞放置在外耳道内,以保持通畅和干燥。

这有助于防止细菌感染并减少症状发作的次数。

耳塞可能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进行定制并及时更换。

4. 切开引流术:对于复发性或严重的中耳炎患者,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选择。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开鼓膜,并允许积聚在中耳中的液体排出。

此外,为预防再次堵塞,还可以安置乳突管(鼓膜供气通道)。

5.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上述药物治疗方案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性治疗可以帮助缓解中耳炎引起的不适,如局部加温、使用器具吹气等。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第一,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

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

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头孢拉定胶囊来治疗的每次1-2粒,每日4次。

第二,中耳炎主要是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这个时候可以服用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第三,中耳炎我们也可以服用黄连上清片来治疗的,每次4片,每日3次。

也可以服用穿心莲内脂片治疗,每次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发现中耳炎就一定要注意及时服用消炎药的,以免炎症加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要注意饮食,禁止吃辛辣的食物。

耳朵痛怎么办1.耳朵,是我们必不可缺的一个功能器官,它需要我们日常的保护。

如果遇到耳朵痛,该怎么办呢?首先,看看耳朵里面是否有黄色的的东西流出来。

如果有的话属于中耳炎,口服抗菌优片两片三次,头孢氨苄胶囊两片三次,再加点玉叶清火胶囊,耳朵里面每天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四次。

忌服辣的食品。

但也可能是肝火大,吃点龙胆泻肝丸一次一袋一天三次。

2.那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快速止痛呢?耳痛在绝大程度上是为耳病所致,少数为牵涉性疼痛。

遇到疼痛症状时,首先要考虑是否为炎症性引起的,如果是中耳炎,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可以用静脉点滴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快地到达病根,可以使药物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也可以选择用酚制剂滴耳液的方法来进行止痛,但这是在鼓膜未进行穿孔前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鼓膜已经进行了穿孔操作,那就要选择先用双氧水清洗脓液,再用抗生素滴耳液治疗。

不能盲目进行操作,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治疗。

耳鸣的治疗方法治疗一,病因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

外科手术主要是针对引起耳鸣的一些可以手术治疗的疾病而言,如中耳炎、蜗神经瘤、动静脉瘘、动脉瘤等。

但是病因治疗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收效,即使引起耳鸣的疾病得到治疗,而耳鸣可能还会存在。

治疗二,出现耳鸣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选用氢化麦角碱这种药物对于治疗耳鸣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老中医:可以用治这10种病症的小柴胡

老中医:可以用治这10种病症的小柴胡

可以用治这10种病症的小柴胡小柴胡汤这个药方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用来清热解表,疏肝和胃,是调气调肝的第一药方,很多方子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的,现代有制成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我们常说百病良方小柴胡,也就是说他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

第一个:口干口苦。

很多人早上起来都有口苦口干的症状,喝水也没用。

其实,这是因为肝郁化火,肝火旺盛耗伤我们的津液导致的口干,而口苦是因为肝火导致胆汁上逆。

胆汁是苦的,所以我们嘴巴也会比较苦。

可以用小柴胡来疏肝化火。

第二个:失眠多梦。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总是感觉胸口有口气在堵着,总感觉胸闷,心烦意乱的。

这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机运行不畅导致的,可以参考小柴胡来疏肝,调畅气机。

第三个:紧张性头痛。

经常一生气或者是紧张的时候,就感觉头部隐隐作痛。

这其实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肝气堵滞,气得运行不通畅就会引起头痛。

可以用小柴胡来疏肝解郁。

第四个:食欲不振。

总是听见有人说,气都气饱了。

每次生气的时候就什么也吃不下,还总是感觉恶心想吐。

这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导致的,因为肝木克脾土,肝不通就会影响到脾胃了。

这时我们就要疏肝和胃了。

而小柴胡不仅疏肝还能和胃,对于生气引起的食欲不振有很好的作用。

第五个:胆汁反流性胃炎。

这个也就是说胆汁流到我们的胃里面去了,总是感觉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

这是因为肝之火过于旺盛,将胆汁给带了上来,反逆到胃里导致的。

可以用小柴胡来疏肝降胆。

第六个:胃痛。

很多胃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肝的问题,我们常说肝属木,脾胃属土,而木克土。

也就是说如果肝火旺盛或者是肝气太强了,肝就容易欺负脾胃,从而导致胃痛,特别是在生气的时候症状还会加重。

可以用小柴胡来疏肝降火。

第七个:胆结石。

就是胆里面有了一个类似于石头一样的东西,会时不时地感觉到疼痛,平时脾气非常不好。

这是因为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的,肝气郁结的话,胆的排浊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长出结石。

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小柴胡来疏肝来使肝恢复正常的疏泄功能。

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有哪些

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有哪些

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有哪些耳鼻喉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包括耳部的耳鸣、耳聋、中耳炎等,鼻部的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喉部的咽炎、喉炎、声带息肉等。

中医在诊治这些疾病时,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病因、病机的深入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一、耳部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1、耳鸣、耳聋耳鸣和耳聋常常相互关联,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火郁结、肝胆火旺等有关。

肝肾不足型:多因年老体衰、久病伤肾、房事不节等导致肝肾阴虚,耳窍失养。

表现为耳鸣如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方剂如耳聋左慈丸。

气血亏虚型:多因久病失养、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耳。

表现为耳鸣声低,劳累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等。

治疗宜益气养血,常用方剂如归脾汤。

痰火郁结型: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等导致痰湿内生,郁而化火,上扰耳窍。

表现为耳鸣如潮,鸣声洪亮,伴有头晕头重、胸闷痰多、口苦咽干等。

治疗宜清热化痰,常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

肝胆火旺型:多因情志抑郁、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耳窍。

表现为耳鸣如雷,伴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

治疗宜清肝泻火,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

2、中耳炎中耳炎在中医中属于“脓耳”范畴,其发病多与风热外侵、肝胆湿热、脾虚湿困等有关。

风热外侵型:多因外感风热之邪,循经上犯耳窍。

表现为耳痛、耳内胀闷、听力下降,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

治疗宜疏风清热,常用方剂如银翘散。

肝胆湿热型:多因肝胆湿热循经上蒸耳窍。

表现为耳内疼痛剧烈,脓液黄稠,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治疗宜清泻肝胆湿热,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

脾虚湿困型: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生,困于耳窍。

表现为耳内流脓,脓液清稀,量多不止,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等。

治疗宜健脾渗湿,常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

二、鼻部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1、鼻炎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肺脾气虚、肾阳不足、肺热壅盛、气滞血瘀等有关。

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临床研究

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临床研究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018年2月 第34卷2期 (总第301J ̄I)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Vo1.34 No.2
龙胆泻肝汤 治疗分 泌性 中耳炎肝胆 湿热 型临床研 究
王丹凤
(河南省郑州市 中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郑州 450007)
Meta分析 [J].针 灸临床杂志 ,2017,33(04):
50- 53.
[5]张 立双 ,杨丰 文 ,张俊 华 ,等 .桂 枝 茯苓 胶 囊/丸 治
桂苓通络方保 留灌肠 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 ,且
安 全 。
[参考文献 ]
[1]关 开 ,王 晓 男.当归 芍 药散 治 疗慢 性 盆 腔 炎 的 临床
疗效观察 [『].中医药信 息 ,2017,34(02):
93-95.
[2]潘 彩 萍 .桂 枝 茯 苓 丸加 减 治 疗慢 性 盆腔 炎继发 不孕
炎属 中医 “耳 闭”、“耳胀 ”范畴 ,中医认为耳部疾 病 具有 可 比性 。
与肝胆有直 接关系 ,肝胆 湿热会直接影 响耳部 听力 。 《医方集解 》中的名方 龙胆泻肝汤 可人 肝胆膀胱经 ,
西医诊 断标准 :根据西医 《耳鼻喉学 》中对分泌性 中耳 炎 的诊 断标 准 。非化 脓性 中耳 炎是 以鼓 室积 液 和
治 疗 , 如果 药 术 ,
(41.5±1-3)岁 ,平 均病程 (31.4±2.5)天 。两组 性别 、
但 是 临床 效 果 有 限并 且 有 一 定 的副 作 用 。分 泌 性 中 耳 年龄、病程等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关 键词 ] 分 泌性 中耳 炎 ;肝胆 湿热 型 ;龙胆 泻肝 汤

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有哪些

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有哪些

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有哪些耳鼻喉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耳部疾病(如耳鸣、耳聋、中耳炎等)、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和喉部疾病(如咽喉炎、声带息肉、喉炎等)。

中医在诊治耳鼻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施治,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

一、耳部疾病1、耳鸣、耳聋耳鸣和耳聋常常同时出现,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有肝胆火旺、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

肝胆火旺: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经上扰清窍所致。

表现为耳鸣如潮,耳聋时轻时重,伴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夜寐不安等。

治疗宜清肝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肾精亏虚: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久病、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耳。

表现为耳鸣如蝉,昼夜不息,逐渐加重,听力下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遗精早泄、手足心热等。

治疗宜补肾填精,常用耳聋左慈丸加减。

脾胃虚弱: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耳窍失养。

表现为耳鸣、耳聋,劳累后加重,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治疗宜益气健脾,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血不足:多因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耳。

表现为耳鸣、耳聋,时作时止,伴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乏力等。

治疗宜益气养血,常用归脾汤加减。

2、中耳炎中耳炎多由外感风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犯耳窍所致。

风热侵袭: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伴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等。

治疗宜疏风清热,常用银翘散加减。

肝胆湿热:表现为耳内流脓,脓液黄稠,耳痛剧烈,伴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

治疗宜清泻肝胆湿热,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鼻部疾病1、鼻炎鼻炎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多由外感风邪所致,常见风寒和风热两种证型。

风寒型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治疗宜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型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伴发热、口渴、咽痛等,治疗宜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加减。

【转载】内服中药调理耳鸣的方法

【转载】内服中药调理耳鸣的方法
64、黄芪20克,白蒺藜、羌活各9克,制附子(先煎)3
(焙干)2个,葱白2根。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
刘星
65、石菖蒲60克,猪肚1个,葱500克,食盐12克备
2~3天内吃完。
66、制首乌、生地、牛膝、桑葚子、女贞子、旱莲草、
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早中晚各服1丸。
原创养生知识汇编系列——内服中药调理耳鸣的方法
、民间医王年的保心丸治耳鸣效果好。
、严重耳鸣中药方。党参 10克、生地20克、白芷10克、
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
(二)190页。原文地址:几则出现奇迹的民间偏方作
、石菖蒲60克,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
、杜仲米酒治肾虚耳鸣。杜仲、枸杞子、当归各15克,
20克,白糖50克,加入白酒500毫升,同人密闭容器
1个月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
毫升。
、白术18克煎汤除渣,加入白扁豆、山药各 20克及适量
7天。此方对
耳鸣耳聋,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疗效更佳。
、(食疗)瘦猪肉丝1 斤,豆腐半斤、大葱半斤 (带根须),
2次,每次10粒;右
,每天2次,每
25丸;药物中毒性耳鸣加生甘草20克同煎。注意石菖蒲
30克。一般服药3~7天即获痊愈,效果不佳。原文地
、中医秘方,响铃草250克,灵磁石120克,朱砂50克,
60克,熟地黄60克,枣皮60克,黄芪120克,大人
60克,肉苁蓉60克,川巴戟45克,白术40克,制首乌
克,红蚂蚁250克,明天麻90克,石菖蒲190克,镇静
250克,茯苓45克,远志仁60克,东阿胶150克,枸杞
克,建曲60克,紫河车120克,柏子仁90克。使用方

常见耳鼻喉病症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常见耳鼻喉病症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常见耳鼻喉病症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在日常生活中,耳鼻喉病症是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耳鸣、耳聋、鼻炎、咽炎、中耳炎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在诊治这些病症时,有着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通过对病症的综合分析,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耳鼻喉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耳部病症,如耳鸣、耳聋,多与肾、肝、脾等脏腑有关。

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则容易出现耳鸣、耳聋,同时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

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也可能导致耳部不适,表现为耳鸣如潮、烦躁易怒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气血不足,耳部失养,从而引发耳鸣、耳聋。

对于耳鸣、耳聋的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具体的症状和脉象进行判断。

如果是肾精亏虚型,治疗多以补肾填精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耳聋左慈丸。

若是肝气郁结型,则以疏肝解郁为治法,可选用逍遥散加减。

而对于肝火上炎者,宜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是常用的方剂。

鼻部病症,如鼻炎,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容易导致鼻炎的发生。

此外,脾气虚弱、肾阳不足等也可能影响鼻部的功能。

过敏性鼻炎多与肺气虚弱、卫表不固有关,患者常表现为鼻痒、喷嚏频作、流涕清稀等,治疗时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如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

慢性鼻炎则可能是由于脾气虚弱,湿浊内生,上犯鼻窍,此时应以健脾益气、利湿通窍为治则,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加减。

咽喉病症,如咽炎,在中医理论中多与肺、胃、肾等脏腑相关。

肺胃热盛者,咽喉红肿疼痛明显,伴有口渴、口臭、大便干结等症状,治疗宜清热利咽,常用的方剂有清咽利膈汤。

肾阴亏虚型的咽炎,多表现为咽干咽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治法为滋阴降火、利咽生津,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中医在诊治耳鼻喉病症时,除了依据脏腑辨证,还会结合经络辨证。

例如,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耳部,若经络气血不畅,也可能导致耳部病症。

中医治疗耳呜方剂

中医治疗耳呜方剂

中医治疗耳呜方剂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耳呜方剂*二、耳呜如何预防*三、耳呜有什么危害中医治疗耳呜方剂1、中医治疗耳呜方剂以耳聋左慈丸为基本方(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0g,白茯苓10g,泽泻15g,丹皮6g,磁石30g,五味子10g)配合证加减治疗肾虚性耳鸣耳聋总有效率97.6%。

熊霖等运用疏肝通窍法治疗肝气郁结、风痰上扰型耳鸣45例,中药组成:柴胡10g,石菖蒲10g,葛根30g,法半夏10g,天麻20g,钩藤15g,全蝎5g,牛膝30g,白芍药30g。

胸闷痰多加枳壳、瓜蒌;睡眠欠佳加酸枣仁、柏子仁;双耳鼓膜见钙化斑加丹参、桃仁、红花。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结果:治愈11例,有效3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

用养血熄风汤治疗老年性耳鸣耳聋60例,养血熄风汤组成:五味子10g,制首乌10g,枸杞子10g,熟地10g,当归10g,黄精10g,天麻15g,菊花10g,牛膝6g,知母10g,兼有眩晕者加钩藤10g,少寐多梦者加远志10g,酸枣仁10g,大便干结者加草决明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汗多者加龙骨30g,牡蛎30g,耳闷者加石菖蒲6g,路路通10g,痰多者加陈皮6g,法半夏10g,天竺黄6g,血压高加龙胆草3g,夏枯草10g。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总有效率为75%。

2、耳鸣的病因听觉系统疾病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中耳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全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3、耳鸣临床表现总体说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