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证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颤症课件
![中医内科学颤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eb4f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3.png)
颤症的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化痰、 活血、补虚,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颤症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风寒湿邪的 侵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颤症分类
静止性震颤:手部、头部等部位 01 出现不自主、有节奏的抖动
动作性震颤:在运动过程中出现 02 不自主、有节奏的抖动
睡眠等
避免过度劳累、紧 张、焦虑等不良情
绪
定期体检,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家庭和 社会支持,提高生
活质量和幸福感
谢谢
姿势性震颤:在保持特定姿势时 03 出现不自主、有节奏的抖动
意向性震颤:在试图完成特定动 04 作时出现不自主、有节奏的抖动
颤症病因
01
肝风内动:肝 阳上亢,肝风 内动,导致肢
体震颤
02
气血亏虚:气 血不足,不能 濡养筋脉,导
致肢体震颤
03
痰热内扰:痰 热内扰,阻滞 经络,导致肢
体震颤
04
肾精不足:肾 精不足,不能 濡养筋脉,导
疗方案
04
预防为主:加强预 防措施,避免诱发 因素,提高身体素
质
02
整体观念:注重脏腑、 气血、阴阳的平衡, 调整机体功能
03
标本兼治:针对病因、 病机进行治疗,同时 注重缓解症状
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 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 练,如运动疗法、语言 疗法等
致肢体震颤
2
颤症诊断
诊断方法
望诊:观察患 者的面色、舌
苔、脉象等
闻诊:听患者 的声音、呼吸、
咳嗽等
颤证诊断与治疗PPT
![颤证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d428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0.png)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颤证患者心理支持 与教育
心理支持
建立良好的医 患关系,增强 患者的信任感
提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理解 病情和治疗方
案
鼓励患者积极 参与治疗,提 高自我管理能
力
提供社会支持, 帮助患者解决 生活中的困难
教育内容与方法
介绍颤证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热敷等 药物治疗: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 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颤证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力
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避免摄入过多咖啡 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运动锻炼: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改善 症状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等, 有助于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等 手术风险: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颤证科普讲座PPT
![颤证科普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51bd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6.png)
不同类型的颤证症状和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
什么是颤证?
发病机制
颤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 、心肌缺血等。
了解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 疗。
谁会得颤证?
谁会得颤证?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是颤证 的高风险人群。
定期体检和监测心脏健康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治疗颤证? 非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电复律或消融 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适用于药物无法控制的情况。
如何治疗颤证?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良好的作息对治 疗效果至关重要。
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颤证?
如何预防颤证?
健康饮食
应摄入富含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减少盐和糖的 摄入。
颤证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颤证? 2. 谁会得颤证?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颤证? 5. 如何预防颤证?
什么是颤证?
什么是颤证?
定义
颤证是由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常 见于老年患者。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心悸、乏力,甚至中风等严重 后果。
什么是颤证?
类型
颤证主要分为房颤和室颤两种,房颤是最常见的 类型。
均衡的饮食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如何预防颤证?
规律运动
保持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 心脏功能。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如何预防颤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早期干预是预防颤证的重要手段。
谢谢观看何时就医? Nhomakorabea急症处理
如出现晕厥、剧烈胸痛等急症状况,应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
什么是颤证?
发病机制
颤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 、心肌缺血等。
了解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 疗。
谁会得颤证?
谁会得颤证?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是颤证 的高风险人群。
定期体检和监测心脏健康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治疗颤证? 非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电复律或消融 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适用于药物无法控制的情况。
如何治疗颤证?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良好的作息对治 疗效果至关重要。
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颤证?
如何预防颤证?
健康饮食
应摄入富含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减少盐和糖的 摄入。
颤证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颤证? 2. 谁会得颤证?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颤证? 5. 如何预防颤证?
什么是颤证?
什么是颤证?
定义
颤证是由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常 见于老年患者。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心悸、乏力,甚至中风等严重 后果。
什么是颤证?
类型
颤证主要分为房颤和室颤两种,房颤是最常见的 类型。
均衡的饮食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如何预防颤证?
规律运动
保持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 心脏功能。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如何预防颤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早期干预是预防颤证的重要手段。
谢谢观看何时就医? Nhomakorabea急症处理
如出现晕厥、剧烈胸痛等急症状况,应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
颤证病人的护理课件
![颤证病人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e6b5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a.png)
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和治疗效果 。
定期评估有助于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评估与反馈
患者反馈
鼓励患者表达对护理的感受和意见,以便改进服 务。
患者的反馈可以帮助护理团队更好地满足需求。
护理评估与反馈
持续教育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持续的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更 好地管理疾病。
知识的提升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颤证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颤证?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评估与反馈
什么是颤证?
什么是颤证?
定义
颤证是一种由心律失常引起的疾病,患者可能体 验到心悸、乏力和眩晕等症状。
颤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或心衰,因 此及时的护理至关重要。
什么是颤证?
病因
颤证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甲 状腺问题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什么是颤证?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疲劳和胸痛。
患者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颤证的患者都需要专业的护理 和指导。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密切监测。
药物的管理对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 食和适量运动。
改变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 量。
如何进行护理? 情绪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 虑和压力。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护理评估与反馈
护理评估与反馈
评估工具
谢谢观看
谁需要护理? 家庭护理
定期评估有助于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评估与反馈
患者反馈
鼓励患者表达对护理的感受和意见,以便改进服 务。
患者的反馈可以帮助护理团队更好地满足需求。
护理评估与反馈
持续教育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持续的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更 好地管理疾病。
知识的提升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颤证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颤证?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评估与反馈
什么是颤证?
什么是颤证?
定义
颤证是一种由心律失常引起的疾病,患者可能体 验到心悸、乏力和眩晕等症状。
颤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或心衰,因 此及时的护理至关重要。
什么是颤证?
病因
颤证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甲 状腺问题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什么是颤证?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疲劳和胸痛。
患者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颤证的患者都需要专业的护理 和指导。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密切监测。
药物的管理对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 食和适量运动。
改变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 量。
如何进行护理? 情绪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 虑和压力。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护理评估与反馈
护理评估与反馈
评估工具
谢谢观看
谁需要护理? 家庭护理
颤证新ppt课件
![颤证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05351631126edb6f1a1034.png)
8
清.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 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 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 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 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 法方药认识日趋完善。
9
病因病机
病因: 颤证病因为年老体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劳逸失当,导致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或 瘀血、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约。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13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如肌力、肌张力、 反射等) 颅脑CT、MRI 肌电图 眼底角膜色素环(K—F环) 血铜、尿铜 肝功能 T3、T4及甲状腺机能 药物毒物分析
14
鉴别诊断:与瘛疭鉴别
颤证 共同 肢体不自主运动 点 瘛疭 肢体不自主运动
不同 头颈、手足不自主颤 抽搐多呈持续性, 点 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有时伴短阵性间歇, 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肢体运动以屈伸牵 频率较快,而无肢体 引交替为主,部分 抽搐牵引和发热、神 病人可有发热、神 昏等症状。 昏等症状。
21
加减:
肝火偏盛—龙胆草、夏枯草。 痰多—竹沥、天竺黄。 肾阴不足—知母、黄柏、丹皮。 心烦失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 颤动不止—僵蚕、全蝎。
5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 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 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 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6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 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 还指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 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 也”, “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 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指出了 本病除了肝风内动外,外邪也可导致本病。
颤证中医护理PPT课件
![颤证中医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1b13a0d4d8d15abe234e3f.png)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 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 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 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病因病机
病因: 颤证病因为年老体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劳逸失当,导致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或 瘀血、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约。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病位及病理特点:
体表:筋脉。 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脾。 病理(病机):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筋脉 失养。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以阴津亏虚为本,风、火、痰、瘀诸邪为标。 病久可损伤气血津液,同时,风火痰瘀之间 可以互相转化,且常相兼为病,致使本病证 候错综复杂。
病机图
阳化风动 郁而化火 痰蕴化热 痰瘀化火 气血生化 乏源 肾精亏虚
食
早、中餐低蛋白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晚餐可适类和新鲜瓜果蔬菜
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 每天喝6至8杯水
住
带扶手的高脚椅子 床不宜太高或太低,方便起卧 中晚期患者的床上安置固定的架子, 上有悬带下垂,方便患者借助吊带坐起 床的侧方绑一根宽带子,晚间可以借助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 律失常、幻觉、焦虑、剂未现象、晨僵现 象和异动症等并发症。
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与吃饭时间的关系
美多芭 息宁
饭前1小时
或
饭后1.5-2小时
心里护理
每个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 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素质。家庭的关 怀尤为重要。帕金森病患者的家人, 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营造 和谐的家庭关系,并舍得投入精力, 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身心护理很重 要。
颤证的预防PPT
![颤证的预防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0177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6.png)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从而降低颤证 的风险。
如何预防颤证?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 泳或骑自行车。
规律的身体活动能够增强心脏健康,改善血液循 环。
如何预防颤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 平。
为什么要预防颤证?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 生活质量。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患者保持活力和独立性 。
为什么要预防颤证?
降低医疗成本
预防颤证所需的护理和治疗成本通常低于治疗并 发症的费用。
早期预防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也能减轻医疗系 统的负担。
如何预防颤证?
如何预防颤证?
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有效降低颤 证的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时
如果出现心悸、乏力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尽快 就医。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病情加重。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了解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脏病或颤证,建议进行专 业评估。
家族病史可能会增加个人的风险,提前预防尤为 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遵循医生建议
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遵循专业建议能够有效管理潜在的心脏健康问题 。
结论
结论
积极预防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预防 颤证的发生。
每个人都应重视心脏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论
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颤证的认识和教育,提升公众对心脏健康 的重视。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从而降低颤证 的风险。
如何预防颤证?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 泳或骑自行车。
规律的身体活动能够增强心脏健康,改善血液循 环。
如何预防颤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 平。
为什么要预防颤证?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 生活质量。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患者保持活力和独立性 。
为什么要预防颤证?
降低医疗成本
预防颤证所需的护理和治疗成本通常低于治疗并 发症的费用。
早期预防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也能减轻医疗系 统的负担。
如何预防颤证?
如何预防颤证?
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有效降低颤 证的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时
如果出现心悸、乏力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尽快 就医。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病情加重。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了解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脏病或颤证,建议进行专 业评估。
家族病史可能会增加个人的风险,提前预防尤为 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遵循医生建议
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遵循专业建议能够有效管理潜在的心脏健康问题 。
结论
结论
积极预防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预防 颤证的发生。
每个人都应重视心脏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论
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颤证的认识和教育,提升公众对心脏健康 的重视。
中医内科学颤症课件
![中医内科学颤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d174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8.png)
临床观察
许多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颤症方面具有一定 的疗效,如中药方剂、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针灸治疗颤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理论
针灸治疗颤症的理论基础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灸理论等。 这些理论指导着针灸医师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灸方法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颤症具有一定的疗效。针灸可以改善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中医内科学颤症课件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CONTENTS
• 颤症概述 • 中医对颤症的认识 • 颤症的治疗方法 • 颤症的预防与调护 • 颤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 典型病例分享
01
颤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颤症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 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也称为“颤振”或“振掉”。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 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05
颤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西医对颤症的研究
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颤抖是由于神经递质平衡失 调所致。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 系统、γ-氨基丁酸系统等与颤抖
的发生有关。
神经病理学
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 致颤抖的常见原因之一。这些疾 病的病理学特征与神经元的变性 、死亡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
肝肾阴虚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不足,虚风内动,导致颤抖;髓海不足是指肾精亏虚, 脑髓失养,导致颤抖;气血亏虚是指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颤抖。
此外,痰热动风也是颤症的常见病因之一,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导致筋脉失养而颤 抖。
临床治疗经验
养血熄风法主要选用当归、白芍、钩藤、鸡血藤等养 血熄风药物;补肾填精法主要选用熟地黄、山茱萸、 枸杞子等补肾填精药物;祛痰化瘀法主要选用半夏、 陈皮、茯苓、桃仁、红花等祛痰化瘀药物。
许多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颤症方面具有一定 的疗效,如中药方剂、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针灸治疗颤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理论
针灸治疗颤症的理论基础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灸理论等。 这些理论指导着针灸医师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灸方法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颤症具有一定的疗效。针灸可以改善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中医内科学颤症课件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CONTENTS
• 颤症概述 • 中医对颤症的认识 • 颤症的治疗方法 • 颤症的预防与调护 • 颤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 典型病例分享
01
颤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颤症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 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也称为“颤振”或“振掉”。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 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05
颤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西医对颤症的研究
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颤抖是由于神经递质平衡失 调所致。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 系统、γ-氨基丁酸系统等与颤抖
的发生有关。
神经病理学
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 致颤抖的常见原因之一。这些疾 病的病理学特征与神经元的变性 、死亡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
肝肾阴虚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不足,虚风内动,导致颤抖;髓海不足是指肾精亏虚, 脑髓失养,导致颤抖;气血亏虚是指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颤抖。
此外,痰热动风也是颤症的常见病因之一,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导致筋脉失养而颤 抖。
临床治疗经验
养血熄风法主要选用当归、白芍、钩藤、鸡血藤等养 血熄风药物;补肾填精法主要选用熟地黄、山茱萸、 枸杞子等补肾填精药物;祛痰化瘀法主要选用半夏、 陈皮、茯苓、桃仁、红花等祛痰化瘀药物。
颤证讲课PPT课件
![颤证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eb92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
类抗抑郁药等
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 氟哌啶醇等
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等
抗高血压药物:如钙通道阻 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等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手术、深部脑刺激手术等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物理疗法:使用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心理疗法: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充足的 睡眠和营养摄入
稻壳公司
颤证讲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汇报人员
01
颤证的概述
02
颤证的治疗方法
03
颤证的预防和护理
04
颤证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05
颤证的中医治疗
06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1
颤证的概述
定义和分类
颤证:是一种以肢体颤抖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
分类:分为静止性颤证和运动 性颤证
静止性颤证:在静止状态下出 现颤抖,常见于帕金森病
01
颤证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帕金森病与颤证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等症状。 颤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头部等部位的不自主抖动。 帕金森病和颤证在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 帕金森病和颤证都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最新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证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证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7790da581b6bd97e19ea74.png)
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 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 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 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
10.02.2021
中医内科学
12
相关检查
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 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眼底角膜色素环(K—F 环)检查,血铜、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 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 检测T3、T4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 病的诊断。
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
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 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I临床实践,对 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 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 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 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
10.02.2021
中医内科学
8
范围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 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 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 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10.02.2021
中医内科学
11
病证鉴别
颤证与瘛疚的鉴别
瘛疚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 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 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 视,神昏等症状;
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进而指出:“此病壮年鲜 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根据本病的 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 为难治”,“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 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 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 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参术汤补之; 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
10.02.2021
中医内科学
12
相关检查
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 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眼底角膜色素环(K—F 环)检查,血铜、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 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 检测T3、T4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 病的诊断。
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
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 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I临床实践,对 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 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 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 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
10.02.2021
中医内科学
8
范围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 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 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 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10.02.2021
中医内科学
11
病证鉴别
颤证与瘛疚的鉴别
瘛疚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 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 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 视,神昏等症状;
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进而指出:“此病壮年鲜 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根据本病的 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 为难治”,“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 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 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 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参术汤补之; 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
中医内科学课件:颤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颤证](https://img.taocdn.com/s3/m/0d8de56c84868762cbaed5dc.png)
【鉴别诊断】
1、颤证与瘛疭相鉴别: 瘛疭 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其 症见手足屈伸牵引,常伴发热、神昏、两目窜视, 头、手颤动。 颤证 为一慢性疾患,以头部、肢体摇动、颤抖为主 要临床表现,一般无发热、神昏及其他特殊神志改 变症状,手足颤抖而无抽搐牵引。
【鉴别诊断】
2、颤证与脑萎相鉴别: 脑萎 《内经》名“脑髓消”。可发生肢体颤动、头 摇等症,但多有智能减退,人格障碍,失语、肢体 失用、痴呆等症状,头部CT检查有脑萎缩。
Thank you!
3、瘀血夹风:体老体弱,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 气虚则无力行血,血行不畅,日久成瘀,则成本病 。瘀血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则拘 急,或颤抖;且年老之人,常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风阳内动,瘀血夹风而发病。
【病因病机】
4、髓海不足:久病或年迈肾亏精少;或七情之伤, 或房室太过,暗耗肾精。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充, 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1)标实突出:平熄风火,清化痰热,或活血化瘀 ; (2)本虚突出:补益肝肾,或健脾益气。 (3)本虚标实者:补虚泻实,攻补兼施。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风阳内动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摇肢颤,不能自主。 ②兼次症:头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急躁易怒 ,或项强不舒。 ③舌象:舌质红,舌苔黄。 ④脉象:弦或弦数。
【辨证论治】
(2)治法:填精补髓,育阴息风。 (3)方药: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鹿角:通督脉(善通阳); 龟板:通任脉(善通阴); 人参:大补中气; 枸杞:滋补肝肾。 鸡子黄、阿胶滋阴熄风,地黄、麦冬、白芍、龟板
、鳖甲、麻仁、牡蛎、五味子、炙甘草滋阴柔肝 潜阳 可补养精、气、神三宝之功。
最新中医内科-课件-颤证
![最新中医内科-课件-颤证](https://img.taocdn.com/s3/m/29b71b6efd0a79563d1e724f.png)
(四)髓海不足证
1、症状: 主症: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 兼症: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 常兼有神呆、痴傻。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2、证机概要:髓海不足,肢体筋脉失养,神机失用。 3、治法:益肾填精补髓,育阴熄风。 4、主方:龟鹿ຫໍສະໝຸດ 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前方重在益气、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 【诊者查要颤点动] 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 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 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 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 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二、病证鉴别
• 颤证病人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 定。平时注意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适当参加力 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病室应保持安静,通风好, 温湿度宜人。对卧床不起的患者,注意帮助患 者翻身,经常进行肢体按摩,以防发生褥疮, 一旦发生褥疮,要及时处理。
一、病因
4.劳逸失当 ➢行役劳苦,肌肉筋膜损伤疲极; ➢房事劳欲太过,肝肾亏虚,阴血暗损,虚 风内动; ➢贪逸少动,使气缓脾滞而气血日减,筋脉 失于调畅而不得任持自主,发为颤证。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肝主身之筋膜”,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
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 颤抖摇动。其中又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 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不同病机。 ❖病位: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 密切。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 其中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 为患。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2、证机概要:阳气虚衰,筋脉失于温煦。 3、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4、主方:真武汤加味。本方主要补肾助阳,以温煦
2024版房颤医学PPT课件
![2024版房颤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9138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c.png)
17
处理方法指导
脑卒中处理
急性期给予溶栓、取栓等治疗, 恢复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 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康复训练。
心力衰竭处理
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 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控制心 室率,改善心功能。
外周动脉栓塞处理
急性期给予溶栓、取栓等治疗, 恢复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 治疗,同时针对栓塞部位进行相 应处理。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发现与房颤相 关的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心肌病等。
9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024/1/29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房颤。具体标准包括: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脉搏短 绌;心脏听诊异常;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出现f波等。
电复律
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适用 于紧急情况下。
外科手术
通过开胸或胸腔镜手术,切除或隔离 异常电信号传导组织,适用于其他治 疗方法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释放射频能量,破 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目 的。
2024/1/29
14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9
鉴别诊断
房颤需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鉴别,如房扑、室上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在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上与房颤有所不同,需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分析进行鉴别。
10
0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24/1/29
11
治疗目标及原则
治疗目标
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治疗原则
2024/1/29
18
处理方法指导
脑卒中处理
急性期给予溶栓、取栓等治疗, 恢复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 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康复训练。
心力衰竭处理
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 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控制心 室率,改善心功能。
外周动脉栓塞处理
急性期给予溶栓、取栓等治疗, 恢复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 治疗,同时针对栓塞部位进行相 应处理。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发现与房颤相 关的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心肌病等。
9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024/1/29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房颤。具体标准包括: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脉搏短 绌;心脏听诊异常;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出现f波等。
电复律
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适用 于紧急情况下。
外科手术
通过开胸或胸腔镜手术,切除或隔离 异常电信号传导组织,适用于其他治 疗方法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释放射频能量,破 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目 的。
2024/1/29
14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9
鉴别诊断
房颤需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鉴别,如房扑、室上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在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上与房颤有所不同,需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分析进行鉴别。
10
0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24/1/29
11
治疗目标及原则
治疗目标
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治疗原则
2024/1/29
18
颤证科普讲座PPT课件
![颤证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6a2f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b.png)
谁会受到影响?
病因
颤证的病因多样,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血 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也可能增加风险 。
谁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某些类型的颤证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 可能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定期检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脏健康是明智的选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急性症状
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或失去意识时,应立即 就医。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能挽救生命。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脏健 康状况。
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何时就医?
医生咨询
如有心悸、乏力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与管理?
如何预防与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控制体重, 减少心脏负担。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是关键。
总结与展望
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颤证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 略不断更新。
关注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总结与展望
个人责任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心脏健康负责,定期体检, 了解自身状况。
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仍需重视。
什么是颤证?
分类
颤证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每种类型的 治疗和管理方式有所不同。
不同类型的颤证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脏 病史患者是颤证的高风险人群。
了解个人风险因素有助于早期干预。
中医内科学-9颤症终版.ppt
![中医内科学-9颤症终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d700fb83c4bb4cf6ecd147.png)
寐颠倒,重则神情呆滞,啼笑反
常,言语失序。
苔脉:苔薄白,舌淡红胖大,脉沉弦无力。
治法:填精益髓,熄风定颤。
方药:龟鹿二仙膏。
加减:
最新.课件
22
气血两虚
主症:同上 伴随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眩晕,面色
无华。 苔脉:苔白舌胖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通络。 处方: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 加减:血虚加当归补血汤,气虚合补中益气汤,
20
肝肾阴虚
主症:头部及四肢震颤日久,筋脉拘急,动作 笨拙。
伴随症: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肢体 麻木。
苔脉:舌红苔少舌体瘦,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 加减:动摇较甚可加千年健、伸筋草、木瓜、蚕
砂。
最新.课件
21
髓海精亏
主症:同上
伴随症:头目眩晕,耳鸣,记忆力差,寤
夏枯草、山栀等。
最新.课件
24
症候归纳
主症:头部及四肢震颤摇动,筋脉拘急,动作笨拙。 病程:起病缓慢,时轻时重,逐渐加重。 后期:寤寐颠倒,神情呆滞,啼笑反常,言语失序。 虚像:眩晕耳鸣,记忆力差,失眠多梦,
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
最新.课件
25
西医学临床表现
震颤:远端为显著,通常从一手开始。 肢体静止时发生,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 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完全消失。
夹瘀者合用牛膝、红花、丹 参,夹痰者合 用石菖蒲、胆星、远志。
最新.课件
23
痰热动风
主症:同上
伴随症:胸脘痞闷,头晕,呕吐痰涎。
苔脉: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兼以熄风。
方药: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
颤证新ppt课件
![颤证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05351631126edb6f1a1034.png)
8
清.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 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 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 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 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 法方药认识日趋完善。
9
病因病机
病因: 颤证病因为年老体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劳逸失当,导致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或 瘀血、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约。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1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主要辨标本虚实,发病急缓。 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本虚。 风、火、痰、瘀—标实。
16
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 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实证 颤抖无力、微弱,缠绵难愈,伴腰膝酸软, 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虚证 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 主次偏重。
5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 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 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 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6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 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 还指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 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 也”, “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 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指出了 本病除了肝风内动外,外邪也可导致本病。
45
6.治疗原则:
实证: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 痰热壅阻之标实。—清热、化痰、熄风。 虚证: 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本虚之象突出—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 兼以熄风通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病位及病理特点:
体表:筋脉。 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脾。 病理(病机):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筋脉
失养。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以阴津亏虚为本,风、火、痰、瘀诸邪为标。 病久可损伤气血津液,同时,风火痰瘀之间 可以互相转化,且常相兼为病,致使本病证 候错综复杂。
.
11
病机图
素体阳盛 阴虚阳亢
实证: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
火相煽、痰热壅阻之标实—清热、化痰、
熄风 虚证:
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
不足,本虚之象突出—滋补肝肾,益气养
血,调补阴阳,兼以熄风通络。.18辨证分型治疗
1.风阳内动 证候:
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伴眩晕 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 加重,肢体麻木,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 赤,大便干。 舌象:舌质红,苔黄。 脉象:脉弦。
.
1
颤证
.
2
目的要求
了解 颤证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介绍其 范围及研究进展。
熟悉其病因病机及转归。 掌握颤证的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与痴
呆、郁病、健忘的鉴别要点。
掌握颤证的辨证论治。
.
3
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
1.颤证的定义与范围。 2.颤证的虚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明确其诊 断。 3.颤证的证治方药与针刺治疗。 4.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取得的成果。 重点: 1.颤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颤证的辨证论治。
.
19
病机:肝阳上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处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
20
方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 蛎—镇肝熄风。 生地黄、白芍、玄参、龟板、天门冬—养阴潜阳、 清热熄风。 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 黄芩、山栀—清热泻火。 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
.
21
加减:
肝火偏盛—龙胆草、夏枯草。 痰多—竹沥、天竺黄。 肾阴不足—知母、黄柏、丹皮。 心烦失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 颤动不止—僵蚕、全蝎。
.
22
2.痰热风动 证候: 头摇肢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 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 。 脉象:脉弦滑数。
忧思伤脾 痰浊内生
饮食不节 年老脾虚
阳化风动 郁而化火
痰蕴化热 痰瘀化火
气血生化 乏源
房劳伤肾 久病体虚 先天不足
肾精亏虚 肾阳亏耗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
筋
脉
头
被
项
扰
肢
体
筋 脉 失 养
颤 动 拘 急
久病入络
瘀血内留
12
诊查要点
病史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 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 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
5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 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 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 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
6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 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 还指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 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 也”, “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 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指出了 本病除了肝风内动外,外邪也可导致本病。
.
8
清.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 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 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 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 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 法方药认识日趋完善。
.
9
病因病机
病因: 颤证病因为年老体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劳逸失当,导致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或 瘀血、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约。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作业(3) 1.痹证的概念、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2.痰瘀痹阻与肝肾两虚型痹证的辨证治疗? 3.针灸治疗各型痹证取穴? 4.痉证的概念?鉴别诊断? 5.针灸治疗痉证的基本处方? 6.痿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 7.痿证治疗原则? 8.何谓“治痿独取阳明”? 9.肺热津伤与湿热浸淫型痿证的治法方药? 10.颤证的概念、病机、病性、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主要辨标本虚实,发病急缓。
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本虚。 风、火、痰、瘀—标实。
.
16
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 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实证
颤抖无力、微弱,缠绵难愈,伴腰膝酸软, 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虚证
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 主次偏重。
.
17
治疗原则
.
7
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指出:“此病壮年 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 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 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 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 此外又指出:“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 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 ”治法宜“清上补下”。
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
.
4
颤证的定义及范围
定义: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发生不能自制的震颤、摇 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表现为头部或手足的细微颤动,重者可 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体关节拘 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范围: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 姿势性震颤、药物中毒引起的震颤、甲状腺机 能亢进等、麻痹性痴呆、特发性震颤等凡具有 颤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症状 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 动不止,四肢强急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 缓慢不清,烦躁不寐,表情呆滞等。
.
13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如肌力、肌张力、 反射等) 颅脑CT、MRI 肌电图 眼底角膜色素环(K—F环) 血铜、尿铜 肝功能 T3、T4及甲状腺机能 药物毒物分析
.
14
鉴别诊断:与瘛疭鉴别
颤证
共同 肢体不自主运动 点
瘛疭 肢体不自主运动
不同 头颈、手足不自主颤 抽搐多呈持续性,
点 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有时伴短阵性间歇,
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肢体运动以屈伸牵
频率较快,而无肢体 引交替为主,部分
抽搐牵引和发热、神 病人可有发热、神
昏等症状。
昏等症状。
.
15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