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研究

我国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研究
我国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研究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研究

1.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在一定程度我们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解决工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的发展之路,沿用“三高”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这只能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的现代化的速度,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一一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s,简称EIPs)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和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

总之,建立我国生态工业园能实现区域内工业体系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充分保护环境,改造老工业区,促进清洁技术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国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

生态工业园的建立虽然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尤其在物流和能流的网络建立分析上,但自然生态系统内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且物流和能流之间的交换量和关系一定;而生态工业共生体系却有别于此,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可控性、随机性等,而且相对比较简单、脆弱。所以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工业园、分析一个工业园的“生态度”

都需要较丰富、完整的理论基础。我认为生态工业园是一种工业系统,它有计划地进行材料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用的最小化,废物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2.1循环经济理论

早期的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是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认识的深入发展,循环经济才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快速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EIP的首要的理论基础,这在EIP的定义中可看出其重要性。

首先,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适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根本之源就是保护日益希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次,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对它使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这以物质单行道(one way)流动的经济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流动经济。更重要的,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示,它的三大原则(3R)更是区实际操作中的重中之中。(1)减量化原则(Reduce)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即在生产中,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在消费中,人们已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2)再利用原则(Reuse)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可一是用标准规则进行设计,某个部件要求更换时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讲课维修的物品循环使用。

(3)资源化原则(Recycle)

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最终处理量,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资源化有四种级别的循环(见图1),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变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其中原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高,但关键的是要消费者应提高购买再生物品的意识,以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图表 1 循环经济中四个级别的资源化

同时,这三种原则有着一定的优先顺序: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其要义是,首先,减少经济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在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尽量避免废物的排放;其次,在源头不能消减的再考虑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最后,只有那些不能利用的废弃物,才允许做最终的无害化处置。

2.1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在所有工业生产模式重视最复杂的、层次最高的一种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它建立时既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形式照搬,又不能主观的凭空想象其“共生链”,必须结合具体实际,还应符合其多种原则:

(1)建立EIP的前提条件也是基本原则,必须至少当地有一家其他大型企业(或工业部门)来利用该出口产品转化成有用形式之后的主要废物,只有满足这个原则才有可能形成“工业生态链”。

(2)要以提高区域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有时局部利益应当服从总体的效益,所以应有一种可靠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确保个参与企业之间技术经济层面上的长期密切合作。

(3)在保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努力降低单位生产中原材料的使用,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采用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利用,使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率较高。

(4)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注重有机能的投入,保持系统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

(5)采用废物预防为基本设计原则,并确保园区的设计、基本结构、建筑和工业过程符合这个原则,为此应优先采用生态技术。

(6)在自然系统吸收环境影响的能力范围内,使工业、商业、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以不断提高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7)EIP的主要优势就是根据各企业间的废物利用所形成的“工业共生体系”,所以必须预先建立EIP信息系统,以便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查询和获得网上帮助,包括园区工业网络设计、物质流集成设计、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管理手段等。

当然,EIP的具体实施原则较多,这里只是给出比较关键的概括原则。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思路以及实施保障措施

3.1生态产业园区(EIP)设计思路

在对EIP设计中,首先要对产业定位和现有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强调园区内部循环,争取形成“闭环”。合理引入与原有企业存在潜在协同和共生关系的工业和企业,完善这些企业所处的系统背景,优化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物质流:在EIP中,没有绝对的废料,优化材料的使用,使有毒材料的使用最小化,并利用共同的有毒材料处理设备。同时有意识的吸引一些资源回收和循环的公司,来处理副产品,并为园区中的制造企业提供再生的原材料。

能量流:EIP中的公司应通过对建筑、照明和基础设施的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A 公司用过的冷却水可作为B公司的热源,或用于民用供热系统。同时应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3.2 生态产业园区(EIP)保障措施

生态产业园区(EIP)是以提高区域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有时局部利益应当服从总体的效益,所以应有一种可靠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确保个参与企业之间技术经济层面上的长期密切合作。

EIP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她涉及到极为广泛的多个层次和不同对象,在我国个人和企业开发能力不够强的前提下,政府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使生态工业园在我国得到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推动。

第一、在EIP内应对环境法规进行改造,重构环境法规的绿色导向机制,要充分体现市场手段和自愿性措施的作用,能过鼓励企业采取全过程控制,起到真正“绿色”

导向作用,如日本1970年制定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德国1996年提出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美国1989年通过的《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等,都可以成为制定EIP法规的参考依据。综上所述,生态工业园系统管理(包括信息、政策、法规等)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园区的生态工业特性,对现有或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也是衡量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丰富的,只是目前的实际分析方法和手段的操作性不是很强。

第二、要运用先进的生态设计手段,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分析。要将整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对于产品,为了使其在使用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也易于拆卸和综合利用,在产品设计中,应尽量采取标准设计。不使用或尽可能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第三、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快建立为生态产业区建设服务的科技支撑体系。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存在技术、经济、政策三大障碍。重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完善用人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生态产业区建设。放宽政策,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专门人才,加快培养与引进生态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生态产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出的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并可供形成产业化的项目,优先予以发展

和扶持。

4、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趋势

生态工业园将环境问题的解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它是一个极富有吸引力的工业生产模式,它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工业园不仅把环境治理

从末端转化为源头控制与治理,更具有吸引力的它对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上。它是从整体上,综合考虑资源与废物的关系,最终消除资源与废物之间的界限,使整个园区无需考虑废物,消除废物的概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时,使园区的“零排放”成为可能,具有很强的可持续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本质特性,应用系统工程技术开发工业系统内物质集成和能量集成的方法,应用环境友好的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生态工业的理论和实践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化和具体化。

目前,生态工业园在国内外都迅速的发展,这说明生态工业园区

作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新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赞同推崇,它所选择的道路决定了它所具有强大生命力,专家预计,到下世纪初叶,将会在全球掀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

生态工业园的应用及其技术目前还处在幼年时期,发展时间较短,潜力很大。在我国更是刚刚起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跟随国外,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也是刚刚开始,为此,如果国家大力扶持、引导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可避免或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业对环境危害,生态工业园将成为我国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

总之,人类对环境关注使得企业的环境行为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关

键。国家和企业的领导人与早认识到改变现有工业生产模式,发展生

态工业的重要性,愈早开展生态工业理论、技术的研究和生态工业园

的建设,就愈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建设示范园区;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鲁北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抚顺矿业集团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生态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区。 1.构建云南省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 倪玉霞侯明明阮雪梅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1):33-35 文章论述了构建云南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对构建云南生态工业园提出了设想和初步设计,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保证措施。?第一,云南省新型生态工业园模式设计初步: (1)资源开发利用。要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即使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也要综合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从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的角度来开采,而把大量的有用资源人为地变成废物; (2)建立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综合起来开发;?(3)建立跨国的广域循环。云南与泰国、缅甸等国接壤,利于进行跨国广域循环,可将蔬菜、水果出口,进口大米;水电出口,进口石油;将获得的资金用于道路桥梁,发展运输业和旅游业;?(4)努力发展高科技,建立区域内循环经济。利用云南本地的可再生资源获得的资金进行基础教育,培养人才,振兴软件业,进而又促进其它产业的高速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工业园存在的问题:?(1)技术方面。生态工业园的开发对环境保护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云南建设开发生态工业园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2)经济方面。生态工业园是一种依托于市场经济的开发模式,而云南刚刚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市场规则也不明确; (3)制度方面。开发生态工业园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基层组织的作用,协调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风险人的关系。 第三,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保证措施: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09-04-13 字体大小:小中大 一、建设进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自2003年国家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会同省外经贸、科技等部门认真做好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一是鼓励发动有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二是结合我省实际,注重分类指导,2004年8月印发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审批、命名和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去年3月又参照国家做法,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求,规范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程序和方法。三是加强对开发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响应,努力实践,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技术核查和现场考核,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仅3家,无锡新区已于今年1月通过了国家三部门的考核验收,即将被命名;5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我省命名和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2007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力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从根本上减轻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开发区是我省工业企业主要聚集地,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提升全省环保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将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使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开发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实践低碳经济,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废物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制定扶持政策,推广关键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一是鼓励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我们将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支持和指导各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丰富创建园区的类型,特别鼓励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参与创建。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05-08 苏环科〔2008〕11号 各省辖市环保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提高开发区生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根据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的精神,在已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开发区的实际,现就深入开展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成立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科技处,成员由省环保厅科技处、外经贸厅开发区处和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协调工作,以及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负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鼓励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所有创建生态市(县)的地区,其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均应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其它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也应积极开展创建。今年,未开展创建工作的省辖市至少有一家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具体创建要求及程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执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按《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三、各级环保、外经贸、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引导所在辖区内开发区走生态化改造之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高标准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应坚持“积极、规范、有序”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合和产业链,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机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 附件: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外经贸厅江苏省科技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案例解析: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生态工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而直到90年代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利用现代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个工业地产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生态工业园(Eco-Iindusstrial Park)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日照生态工业园 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以生态工业为设计手段,构建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网络体系,完善产业链,建立园区内企业在能源、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和共享机制,实现废物最小化排放,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开发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园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目标及其经济和生态产业特点,产业园划分为生态旅游休闲景观功能区、生态工业功能区、绿色商业物流功能区、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4大功能区和13个亚区,各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而内在又相互依赖、关联,形成统一的符合生态系统。 图1:日照生态工业园功能区划图 生态工业功能区由东部纵向生态工业带、中部纵向生态工业带、北部横向生态工业带和西南部生态工业片等亚区所组成,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支撑日照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现代物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门类众多,由东部滨海港口枢纽区、刘家寨物流中心、奎南商业服务功能区、东北旧城商业服务功能区所构成,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生态工业园能否高效快速运行。 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包括中心管理功能区、核心绿色居住功能区、东部旧城居住功能区、刘家寨居住功能区,在开发区发展中具有行政管理信息传递、居住休闲等功能,在一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同志们: 今天,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在这里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刚才,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的部领导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为已获批准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授牌,会议还将交流和总结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初步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一下阶段的工作。下面,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委托,我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谈以下几点。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决定共同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迄今为止,已批准建设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26个园区中,按照类型划分:综合类园区17个,占总数的65%,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环保产业园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31%,覆盖了制糖、电解铝、盐化工、矿山开采、磷煤化工、海洋化工、钢铁和煤化工等行业;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占总数的4%。按照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9个,占总数的73%;中西部地区7个,占总数的27%。 伴随着各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近年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开始,颁布了一批标准和指南,包括《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 (HJ/T273-2006)、《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 409-2007),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出台,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指导,并推动了各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根据三部门《通知》精神,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组成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审核、命名和综合协调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日常工作。今年3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现场验收。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和公示情况,三部门批准上述3个园区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日,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论证会,四个园区的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可以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路线指引下,三部门联手推进,标志着我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期。 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中,各单位紧密结合园区特点,已经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做法。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达州第二工业园区规划_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参考范文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一)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业园区位于漯河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西部国际家居产业园项目建设初步设想与规划 成都娇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六月

一、项目产业概述 家具产业是一个低能耗、低污染、上下游配套产业丰富、集群发展规模强大的人文生态朝阳产业,它具有就业面广、产业拉动作用强、综合配套产业利税率高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国内家具市场格局大调整,特别是家具制造业向集群式、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发展,家具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制造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家具制造及其相关配套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 中国作为世界家具生产第一大国,拥有着近50000多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在我国家具生产及其相关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四川和东北地区,统计到2007年,我国家具产业产值约5000亿元,出口创汇232亿美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家具出口业务虽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引导下,2009年国内家具市场却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产品外销阻力加大,广东以外销为导向的家具企业开始着眼国内市场开拓,拓宽内销渠道,特别是广东实施产业布局和产业整合,在未来几年,一些低附加值的生产企业逐步外迁的政策,我国第一大家具生产大省的广东企业以开始从发达的沿海开发区转向内地转移。同时四川、浙江等地的家具企业,考虑到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的问题,也开始在国内具备地理优势的地区进行产业的布局。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其区域、交通等条件相对其他区域拥有着承接家具制造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从陕西的产业结构看,重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产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编制说明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课题组 二零零七年九月

目录 1.概述 (1) 2.适用范围 (2) 3.指导原则 (2) 4.制订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2) 5.编制指南的基本方法 (3) 6.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4) 7.指南实施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7) 8.指南实施建议 (7)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说明 1.概述 生态工业思想的核心是将传统经济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最终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生态工业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倡导人们建立一种“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新思维,发展生态工业代表了未来工业系统的发展方向。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90年代,随着生态工业园区概念影响范围的扩展,以及公众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等意识的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与实践在北美迅速展开,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尤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活跃和系统。同一时期,毗邻美国的加拿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加拿大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已逾40个。欧洲的形势同北美洲一样,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亚洲也是对生态工业园关注较早的一个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家均在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200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国际环保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2001年8月底,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工程——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由国家环保总局授牌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步入一个发展阶段。继广西贵港之后,新疆、内蒙古、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广东、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别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试点不仅覆盖了制糖、造纸、化工、水泥、冶金等传统行业,同时也有电子、环保、汽车、生物化工等高科技行业。生态工业试点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工业途径,在更大的范围内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积累了经验。到目前为止,国家环保总局已批复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其中行业类园区9个,覆盖了制糖、电解铝、造纸、盐化工、矿山开发、磷煤化工、钢铁、氧化铝和煤化工等行业;综合类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以及省级开发区7个;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 随着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现,人们对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加之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要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在这里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刚才,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的部领导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为已获批准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授牌,会议还将交流和总结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初步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一下阶段的工作。下面,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委托,我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谈以下几点。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决定共同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迄今为止,已批准建设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26个园区中,按照类型划分:综合类园区17个,占总数的65%,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环保产业园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31%,覆盖了制糖、电解铝、盐化工、矿山开采、磷煤化工、海洋化工、钢铁和煤化工等行业;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占总数的4%。按照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9个,占总数的73%;中西部地区7个,占总数的27%。 伴随着各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近年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开始,颁布了一批标准和指南,包括《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3-2006)、《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 409-2007),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出台,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指导,并推动了各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根据三部门《通知》精神,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组成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审核、命名和综合协调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日常工作。今年3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现场验收。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和公示情况,三部门批准上述3个园区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日,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论证会,四个园区的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可以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路线指引下,三部门联手推进,标志着我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期。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文章综述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并介绍了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重点指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构建模式,并提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区的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模式;问题;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同,也经历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理念盛行的阶段,这种发展模式的后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已发挥到了极致,而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发展方式使得资源不断枯竭,环境不断被污染。 针对上述发展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工业园区正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契机发展起来的。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工业园的最大区别是: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1]。 2.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生态工业园区(EIP)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来规划和建设的产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企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副产物和废物交换, 物质、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来实现园区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

探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探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发表时间:2016-06-07T15:52:23.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李万娟 [导读]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主要的实践形式,其规划与建设有一定的规律所循。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规划技术服务中心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主要的实践形式,其规划与建设有一定的规律所循。当前,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在一定的规则框架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及其工业体系,希望能模仿自然界建立工业系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状况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原则 (一)循环性 1.物质循环。目前工业发展所依赖的石化、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但工业生产总是在不断地消耗这些资源,同时经过生产和消费等环节后又大量地产生废物,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工业体系内在的物质循环。 2.合理用能。能量虽然不能循环使用,但是可以根据能量品质的不同实现阶梯用能、回收生产过程的废热或利用废物充当能源,合理用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 3.信息共享与反馈。现代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可以被无限分享,信息的传播将部分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同时也是生态工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链接性 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必须首先考虑园区成员间在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上是否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和事物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和废物最少化;园区的组织是有着市场供需关系的成员在地域上邻近,园区成员间是否具备供需关系以及供需规模,供需要的稳定性均是影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链原则要求工业园区成员的匹配,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的关键是企业、行业的匹配。 (三)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是建设园区生态工业链网结构的基础。以经济价值作为唯一目标将使生态工业的多样性大打折扣。要实现工业经济的多样性,首先要目标多元化,它确保了工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和适应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生态、社会等多重目标,政府在制度政策的过程中可考虑将这些内容涵盖进去。 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骤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区域规划。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进行规划要受到多种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规划综合性、战略性、动态性,才能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1.园区规划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园区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工业企业、污染的废弃地区或当前运行的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2.现状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和分析园区以及周围区域内当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现有行业和企业状况,物流、水流和能流,废物产生和处置,现有生态工业雏形,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可能的废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产业链等。 3.规划目标确定:针对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提出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4.方案设计阶段包括: (1)总体框架设计:根据现状分析结果,结合规划目标,进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从而给出园区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主要的工业链、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 (2)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产品或行业的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 (3)链接项目筛选和入园项目指南:根据企业或区域各生态工业链情况,筛选适合的链接项目补充不足,如果项目需要进入园区及考虑园区今后发展需要应制订入园项目指南。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内容 (一)系统集成 1.物质集成 物质集成主要是根据园区产业规划,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并根据物质供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调整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建。尽可能考虑资源(包括水、油和溶剂等)回收利用或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 物质集成可从三个层次来体现生态工业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要实施清洁生产;在企业之间,将废物作为潜在的原料或副产品相互利用,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优化园区内所有物质的使用和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在园区之外,充分利用物质需求信息,形成辐射区域,使园区在整个经济循环中发挥链接作用,拓展物质和能量循环空间。 2.水系统集成 水系统集成是物质集成的特例。水系统的目标是节水,应考虑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传统上,将水的质量水平分成饮用水和废水。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宾馆、学校、小区出现了所谓的“中水”(相当于工业上的循环水)回用概念。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可以将水细分成更多的等级,例如超纯水(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去离子水(用于生物或制药工艺)、饮用水(用于厨房、餐厅、喷水池)、清洗水(用于清洗车辆、建筑物)和灌溉水(用于草坪、灌木、树木等景观园艺)等。由于下一级使用的水质要求较低,因而可以采用上一级使用后的出水。例如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环水―第二次浊循环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间接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