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

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

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

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

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

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

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

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

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

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

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处方药需要在专业人士监督下使用的,一般流程是医生诊断开处方,药师调配。

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

由于电商平台易滋生假货,对安全要求极为严格的处方药产品在缺乏指导与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在网上售卖;另外,虽然互联网有低成本的美誉,但在处方药市场或难以带来低廉的价格,因为在我国很多处方药是可以报销的,去医院购买报销比例更高,这也制约了处方药的网售市场。

上述背景下,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推行难度太大,处方药网上销售的政策或将被暂缓,医药电商未来发展备受考验。

事实上,由于政策多次爽约,医药电商已经呈现萧瑟景象:近一年的时间里,医药电商领域多位CEO离职;有“互联网医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之称的阿里健康全年亏损1.015亿港元,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

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低价、方便与药品齐全是医药电商的优势,也基于医药电商的独特优势,国家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产业规模仅为70亿元,处方药市场如果被放开,医药电商将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

不过,目前政府对处方药呈谨慎放开的态度,除了处方药因素之外,我国医药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还面临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以及医药物流水平低等问题,由于政策改变是较为缓慢的,电商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不过,互联网影响下,政策放开和电商入场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电商作为一个增量市场,从零到有,从小基数到大空间,成长潜力大。

医药电商可以从较容易的地方突破:其一,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将成为发展主流,送药类APP将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宜提早布局;其二,布局完善更高级别的物流体系。

医药电商涉及的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对运输过程的条件极为苛刻,因而电商需要相应地提高物流配送水平。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顺丰等杀入医药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分析
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处长王维丽透露,目前中国邮政、顺丰与UPS三家物流企业已经陆续进入医药物流市场,待拿到相关“通行证”后,三家公司将正式切入第三方物流企业。

与此同时,近日,媒体也报道了国内医药物流巨头企业九州通打算成立单独的物流公司,除了承接集团自身的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之外,还将承接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一时间,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趋热。

第三方物流是指除了医药公司自身的药品配送体系外,专注于为药品企业进行药品配送的非药品企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全国取得由省级药监部门核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123家,其中位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的中国邮政,顺丰和UPS位于杭州的萧山国际机场物流公司五家企业最为特别,它们作为药品流通行业外的企业,也获得了相关资质,中国邮政、UPS 与顺丰跨界“杀入”第三方医药物流,也折射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物流行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我国正打算出台文件允许网售处方药,这一政策将极大利好医药电商发展,作为医药电商的
配套环节,医药物流行业也将获得利好;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中,90%以上的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不可能建立强大的物流服务体系,因此只能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这就为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提供的巨大发展契机。

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相比,顺丰、UPS与中国邮政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普通药企和物流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国内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龙头”当属九州通,据悉,目前九州通的上游供货商已经将近5600家,下游客户达到7000余家,全国的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达到23个,地市级医药物流中心也有32个,终端配送点达到400多个。

不过,与国内快递行业“龙头”顺丰相比,九州通则处于劣势。

目前顺丰的营业网点已经将近8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每天的仓库单日出库条数超过6万条,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

除了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GPS与GIS货物定位系统,确保快递按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

因此,可以预见,顺丰、UPS与中国邮政的杀入,将对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格局产生“震荡”。

除此之外,第三方医药物流的经营业务也将有所扩展。

目前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主要通过将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送抵药店、医院等终端市场牟利,不过随着顺丰、UPS等快递企业跨界,即将获得政策利好的医药电商将成为行业必争之地。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图解互联网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商务部谈药品零售转型医药电商拐点将至
近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对外表示,未来药品零售行业服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医药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

近年,在国内经济下行、人力成本与租金上涨以及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生存艰难,正积极转型互联网零售,药品零售行业亦然,医药电商便因此应运而生。

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

与传统药品零售行业相比,医药电商具有低价、方便与药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电商平台对医药行业具有枢纽功能,使流通渠道缩短,拉近生产和消费的距离。

传统药品零售存在的“回扣”问题也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备受限制;另外,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情况的分析,医药电商也将使生产更契合实际。

基于这些优势,国家正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46亿元,与医药行业2400亿元的规模相比差距较大。

2015上半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同比增长56.3%;从销售规模看,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50%,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规模将达68亿元,医药电商潜力巨大。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一旦处方药市场被放开,预计医药电商可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

放开处方药市场目前还面临医生处方难以放开、医药物流难以匹配等问题,除此之外,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也是现阶段我国医药电商难以爆发的现实因素。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
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医药医疗十三五规划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日,国家针对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与医疗信息化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同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可期。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中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医疗产业则由制药产业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组成。

近年,得益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近年来中国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生物医药股也因此成为了A股乃至全球股市的最大朝阳性产业股。

“十二五”期间,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成为生物医药发展重点,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临床上,生物药物正越来越収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疗效,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超过900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4年,生物制药行业实现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3.95%,行业利润322亿元,增长11.82%,处在较快增长的阶段。

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仍然有很大差距,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弱和产业化能力差是主要因素。

因此,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预计生物医药领域的不足将得到突破。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将获得关注,恒瑞医药、北陆药业、安科生物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与此同时,促进生物医药资源、资本、技术、项目、人才融合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即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
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

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新规定出台医药市场行业解析
酝酿了十余年之后,药品审批改革终于启动。

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就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提出五大主要目标、十二项具体任务和四大保障措施。

“文件出台对中国的药品监管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仅是对我国未来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很重要,未来也将导引药品审评、审批、药品上市许可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出台。

最终还将直接影响整个药品行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模式的转变。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食药总局药品监管法规司顾问王晨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意见》的出台将是中国药品监管的又一转折点。

《意见》一出,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界均表示关注。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药审改革推行之后,中国药企将由多而弱逐渐走向少而精;仿制药企业在提高行业门槛后必将面临严酷考验,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创新药企将迎来研发、审批等多重利好,多年来终于等来曙光。

小仿制药企或挂靠大企业
《意见》的直接后果就是仿制药门槛提高。

《意见》提出,争取在2016年底前消化完近2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存量,到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王晨光透露,在这2万件积压的药品审批中,有些仿制药已不是按照原研药仿制,而是按照再仿或其他仿制药的标准,甚至三仿四仿。

“这样就离原研药的标准越来越远。

因此首先要求自查,同时审评标准也提高。

”王晨光说。

王晨光还透露,目前积压的这2万件药品审批审评将按照新标准做,但具体的做法未定,并非一刀切。

“原本没按照这个标准的尽量达到,原申请也不是无效,而是要求补充材料。

如果按原标准批,则可能规定要在多长时间内提高标准、提高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生产了。


《意见》发布的一个月前,7月22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以下简称“117号文”);7月31日晚再发文《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140号)》(以下简称“140号文”),提出了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严惩注册申报造假行为、退回不符合条件的注册申请等十条措施,被业内称为“最严药品评审令”。

“接连出台的药品审批改革文件,像多米诺骨牌,影响会逐渐显现。

”河南一家仿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家,据网易财经报道,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在今年或接近5000亿元。

《意见》提出,将药品分为新药和仿制药。

对仿制药的认定,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

“此次政策的调整会令仿制药的审评审批标准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产仿制药质量,对创新药的研发以及销售会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评价。

目前,我国有近5000家药企,其中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

根据食药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某大型药企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大,而且推广上市成功率低,不如仿制药成本低、风险小,资金回笼快。

这是我国药企扎堆仿制药的根本原因。


国内药企研发新药动力弱与旧审批制度息息相关。

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种新药的临床审评时间常常要3-4年,上市审批也需要同等的时间,从递交临床申请到拿到上市批件,药企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

如果再算上进入5年更新一次的医保目录,那就需要等待更长时间。

“而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这样算下来,留给创新药赚钱的时间只有5年了,谁还去生产创新药呢?”
当然,时间成本的投入只是原因之一,创新药研发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6亿美元。

2013年,全球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7.8%,高达603.9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仅为销售额的1%,约为3亿美元。

对国内大量仿制药企业而言,《意见》出台不亚于一场海啸,对仿制药的质量标准提高,意味着仿制药企的技术水平、制剂工艺、制药设备及辅料等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并且增加在一致性评价或生物等效实验等方向的投入,这势必会提升高质量仿制药的成本。

一些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更将面临调整。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透露,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2011年施行后,药厂由原来的700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4000多家。

招标的进展和注册方法的大变革,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势必压缩中小企业未来的空间。

前述河北仿制药企业销售人员表示:“部分中小型药企生产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药品销量不理想,利润低。

这样的企业要在短时间增加成本内改进设备、提高工艺是很困难的,按照行业惯例,一般会‘挂靠’到大药企合作求发展。


蔡江南则认为,《意见》的出台会让仿制药企业提高工艺水平,适应新的评审标准,有助于行业本身的发展。

“过去仿制药疗效遭质疑主要是因为标准制定过低,现在多数企业要达到仿制药的等效性标准并不是很困难。

一部分药企会淘汰出局,但数量不大,因为涉及地方税收、就业的问题。

对于仿制药企业,做好研发、强化工艺才是最好的出路。

”他说。

留给仿制药的调整时间不多了。

将实行上市许可人制度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有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医药等一批研发能力较强的制药企业。

2015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名单中,前述三家药企分列第1名、第4名和第7名。

以正大天晴为例,截至去年底,正大天晴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33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项,授权公告的专利共178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包括外国专利授权11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