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精编
7转基因与作物育种汇总
![7转基因与作物育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31098fc08a1284ac9504307.png)
遗传稳定性 评价
安全性评价
市场开发
14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根据获得基因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从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基因。
1.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主要步骤如下:
分离蛋白质 明确氨基酸序列 推导核苷酸序列
人工合成
利用这种方法人类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基因。 虽然在早期采用这种方式已经成功地克隆了许多基因。 局限性:兼并密码子
3
•Traditional crossbreeding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4
第一节 作物的转基因技术
一获得以来,至今已有120种植物转基因获 得成功。1996年全球大面积种植,并不断扩大。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局(ISAAA)统计结果
5
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 2005年达到60亿美元; 2010年达到200亿美元, 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
种植国家 先后有30多个国家批准了3000多例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40多种; 2000年有13个国家种植商品化转基因植物; 2004年有17个国家种植商品化转基因植物。 (2004年) 美国(59%),阿根廷(20%),加拿大(6%) 中国(5%),欧洲很少 2004年3月英国批准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但要求非常严格。 2005年德国通过法案,严格限制(包括实验室研究)。
11
经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商品化生产的作物已有:
• 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棉花(转Bt及Bt+CpTI双价抗虫棉); 2004年种植转基因棉花370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50%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fd7c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c.png)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农业生产必须不断发展和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转基因技术在遗传改良领域中的出现,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开启了新的突破口。
现在,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改良,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成本更低、产量更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转基因技术中获得更多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一、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即是一种遗传改良技术,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以改变目标物种的遗传结构,促进其产量、耐受性、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提高。
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获得目标物种性状的同时,减少其种植成本和投入费用。
转基因技术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程序,它包括了多项由先进的基因组研究实验室和进行特定的细胞培养、组织再生等步骤。
当我们得到新的转基因植物后,需要进行多项严格的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优越性和适应性。
二、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已经有很多的科研机构、农产品公司将其应用在了作物育种中。
以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些方面。
1. 抗病性由于病害导致的农产品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如何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是作物育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其他物种的抗病基因引入到作物中,增加其抗病性。
例如,我们可以将亚洲菜蛉的Bt基因插入到玉米和棉花中,从而在植物体内合成一定量的杀菌蛋白,抵抗病菌的入侵,减少使用杀虫剂的数量,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提高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在提高营养价值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转基因技术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可以将其他物种中的营养基因或合成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功能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从而显著增加其营养价值。
比如,研究人员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大米的遗传结构,在大米中增加了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从而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营养。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遗传改良技术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遗传改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88ef4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1.png)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遗传改良技术作物遗传改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作物遗传改良技术,并探讨它们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第一,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是一种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
它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优良个体进行交配,以期获得优良的后代。
例如,在小麦的育种过程中,选取具有高产量、耐寒性和抗病性的优良个体进行杂交。
第二,突变育种。
突变育种是一种通过诱变剂或自然突变产生的突变体进行育种的技术。
突变体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性状,如耐病性、耐旱性等。
例如,通过暴露植物种子或幼苗于辐射源,可以诱发基因突变,进而获得具有特殊性状的突变体。
第三,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作物的基因来实现遗传改良的技术。
它可以引入外源基因,从而赋予作物新的性状。
例如,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作物,可以使作物具有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第四,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转移到目标植物中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使作物具备特殊的性状,如抗虫、耐旱、抗草甘膦等。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广泛,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是因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质疑。
第五,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针对特定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删除、替换或插入碱基对来改变基因序列,进而改变作物的性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高效、精确地进行基因改良,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作物遗传改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遗传改良,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质量得到改善,抗逆性增强,有效地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然而,作物遗传改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的担忧是一个主要问题。
因此,在推广作物遗传改良技术的同时,也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作物遗传改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十七章 转基因技术
![第十七章 转基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aee02f5901020207409c7e.png)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转基因植株中CryIAc基因的Southern鉴定
Southern assay of CryIAc in putative transgenic plants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特异性PCR检测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2) 转录水平的鉴定
第十七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作物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 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 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 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 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转基因作物(GMC,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1.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主要步骤如下: 分离蛋白质 明确氨基酸序列 推导核苷酸序列 人工合成
利用这种方法人类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基因。 虽然在早期采用这种方式已经成功地克隆了许多基因。 局限性:兼并密码子 效率低 未知基因及产物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2.从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基因
常用的方法 Northern杂交(标记的RNA为探针对总RNA杂交) RT-PCR 检测
mRNA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A PCR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Northern杂交
Event
1 2 3 4 1 2 3 4
转座子DNA探针
插入突变体
鉴A探针
完整目的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5)差异显示法 在生物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或不同的组织与细胞 中或不同环境下,基因表达差异。即不同基因有序的时空表达方式, 叫做基因的差异表达。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 displayPCR,DD-PCR)是指通过对来源特定组织类型的总mRNA进行PCR扩增、 电泳,并找出待测组织和对照之间的特异扩增条带。
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植物育种和改良
![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植物育种和改良](https://img.taocdn.com/s3/m/5ccbb6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7.png)
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植物育种和改良植物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和改良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对植物进行基因编辑和改良的过程。
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植物育种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植物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和改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它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实现对植物遗传性状的改良。
在植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恶劣环境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一些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
通过诱导外源基因表达,植物可以产生一些抗虫害或抗病害的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性。
例如,转基因玉米可以导入一种名为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细菌毒素基因,使得植物具有抗虫害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比如,在干旱地区种植作物常常会受到干旱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而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一些抗旱基因导入作物,使其能够在干旱环境下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增加作物对盐碱地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耐寒性等。
最后,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导入一些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可以使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加高效,并且能够增加产量。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作物的食用性,提高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除了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编辑植物基因组,实现精确的基因改良。
基因编辑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CRISPR-Cas9系统,该系统利用CRISPR RNA导向Cas9蛋白对目标基因进行剪切和修复。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9d1c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a.png)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基因组表达方式从而实现改良或增强基因特性的技术。
在植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强植物抗病性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1. 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向植物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或特性的基因,从而实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比如,通过将底生果树的花期向后推迟,可以使得果树在开花后更容易达到叶绿素合成的过程,从而形成更多的果实。
此外,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植物的耐旱性、抗塑料性、味道等特性,以使植物更适应不同的环境。
2. 改善农产品质量除了增加产量,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帮助改良农产品的质量。
在植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能够向植物中引入特定基因,从而增加植物的有益物质含量,提高植物的营养价值。
比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蔗糖和淀粉转化为甘油三酯,可以使大米的脂肪含量提高,从而改善大米的食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植物中乙醛含量,提高水果的香气度和口感。
3. 增强植物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性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减少植物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向植物中引入能够产生抗病性物质的基因,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降低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比如,在玉米中引入一种叫作BT基因的抗虫基因,可以减少玉米的虫害,并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
二、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值和质量。
1. 促进农业现代化在转基因技术的指引下,农业生产正逐渐从传统的劳动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加快物种的育种速度,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高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178f79a417866fb84a8e42.png)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_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完成日期: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摘要:玉米转基因育种是基因工程中基因转移的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种质资源或新品种。
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的方法与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玉米育种进程。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玉米、育种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常规育种常常受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快速有效地创造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类型,大大缩短新品种育成的时间。
因此,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也蓬勃发展。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品种改良的作物。
随着世界首例转基因烟草于1983年培育成功,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转基因玉米研究。
育种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对有益的基因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并且可以跨越天然物种屏障把来自其他生物的基因导入到与其毫无亲缘关系的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中,以获得所需要的理想性状,缩短选育周期,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作物新品种。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玉米的遗传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玉米转基因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其技术主要包括:以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载体转化技术、利用基因枪、PEG等的DNA直接导人转化技术和通过花粉管通道、子房注射的转化技术。
转基因技术通过种属问基因的流动弥补了玉米遗传资源的不足,与常规育种结合必将带来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它是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并将成为作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手段。
转基因作物和其育种
![转基因作物和其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9a31ef1614791711cc791726.png)
安全性评价
市场开发
常规育种
转基因育种
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禽用疫苗
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加深了我们对许多疾病的 了解,并且导致了免疫新策略的产生,用转基因植物来表 达疫苗抗原是其中的一项新尝试.植物表达的抗原已经被 证明能够延缓或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这一发现对人类医 学研究影响巨大,目前已经有人成功应用该技术在香蕉上 表达了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以及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原基因, 试想将来人们只要吃了一条香蕉或蔬菜就可以防止某些疾 病的发生,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无疑是一 个福音.在家禽可食用性疫苗的研究方面,美国奥本大学 家禽系Giambrone所在的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将法氏囊病毒 家禽系Giambrone所在的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将法氏囊病毒 的VPZ基因和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的S1基因在植物上得到了 VPZ基因和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的S1基因在植物上得到了 表达,目前正在进行免疫原性测试,在不远的将来,我们 可能用该植物做成饲料喂鸡,鸡在采食之后得到免疫力, 因而无需其它免疫接种,这一新概念将引起疫苗研究的一 场革命.
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方法极大地提 高了育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事实上通过 基因工程任何组织都可以成为所需基因的 供体,从而使获得抗各种生物因素(首先 是抗病虫害)的植物已成为可能.
二,
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农杆菌介导 基因枪轰击
基因分离 体外重组
载体的构建
转化 转化体
筛选 遗传稳定性 评价
结合常规育种 转基因品种
抗 病 毒 转 基 因 甜 椒
转基因作物品种 主要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以转基因大豆面积最大.
80% 60% 40% 20% 0% 大豆 玉米 棉花 其它 1999 2000
目标性状 抗除草剂: 2000年使用抗除草剂大豆,玉米和棉花占转基因作物74%. 抗虫和抗病毒病:2000年,Bt玉米, Bt棉花占19%. 耐除草剂+抗虫性双价的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占7%.
第十四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十四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3cfe2217a26925c52cc5bfa9.png)
学证据; 转化当代需有目的基因控制的表型性状; 有性繁殖作物需有目的基因控制的表型性状
传递给后代的证据。
2、转化体的筛选 抗生素抗性基因:如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 除草剂抗性基因:如抗除草剂的bar基因。 3、转化体的鉴定 DNA水平的鉴定:southern杂交; 转录水平的鉴定:northern杂交; 翻译水平的鉴定:western杂交。
解几丁质的作用。病原真菌细胞壁中几丁质 的降解,破坏细胞新物质的沉积,致使病原 体死亡。几丁质酶活性的增强也往往伴随着 β-1,3-葡聚糖酶及其他抗病PR蛋白的形 成,共同发挥植物的防卫作用。
2、耐除草剂基因及其应用
耐除草剂基因工程主要有两种策略:
1)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其对除草 剂不敏感或促其过量表达以使植物吸收除草 剂后仍能进行正常代谢;
2)引入酶或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
将其降解或解毒。
转基因大豆
(二)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目的基因或DNA的获取
基
含有目的基因或者DNA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本
受体材料的选择和再生系统的建立
过 转基因方法的确定和外源基因的转化
程
转化体的筛选和鉴定
转基因植株的育种利用
基因克隆示意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从细胞中分 离出DNA
PCR扩增
转基因植株中CryIAc基因的PCR检测
Southern杂交
转基因植株中CryIAc基因的Southern鉴定
Northern杂交
Event
1 234
1
2 3 4 1x 5x
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0177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9.png)
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科技,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进、编辑和调控,可以实现对生命的精确控制和改良。
育种是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选育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种类,以提高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性能。
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意义育种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任务,以往主要依靠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
然而,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提供了高效、精确的手段来改良和提高生物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选择性编辑特定基因来达到所需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例如,通过引入特定基因来使作物具备抗旱、抗病或耐盐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口感、外观等方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1. 基因编辑与作物改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成为育种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CRISPR-Cas9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性地编辑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使作物具备更好的性状。
例如,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改良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提高了小麦的耐久性等。
这种高效的编辑技术为作物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
2. 转基因技术与抗病性培育转基因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作物抗病性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将抗病基因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以提高其抗病能力。
例如,转基因的玉米、大豆等作物具有抗除草剂或抗虫性,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3. 基因工程技术与作物营养改良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作物营养改良,以提高作物中的营养含量和品质。
通过编辑和调控作物基因,可以增加作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成功提高了番茄中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番茄的营养价值。
玉米转基因方法(精编课件).ppt
![玉米转基因方法(精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8714ebbd64783e09122be2.png)
扬州大学农学院 作物遗传育种暨应用生物技术系
邓德祥
精品课件
(一)、分子育种的概念
精品课件
分子育种是指在DNA水平上实施作物改良计划 的理论和方法。与以往其它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其实 质性的进步在于使作物育种真正实现了对基因的操作; 其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通用性和精确性的完美结合。
精品课件
通用性是指它突破了物种之间生殖隔离的障碍, 实现了基因在物种之间的交流,其技术体系朝着整个 生物界共用同一个基因库的方向发展;精确性是指他 直接以目的基因为操作对象,使育种目标同育种素材 精确配对,能有效地打破遗传连锁的累赘,提高育种 效率。
精品课件
二、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概述
精品课件
(一)、直接的遗传转化方式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出现较早,并很快成 为双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常规方法。以后发明了一系 列直接的遗传转化方法打开了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玉米 等作物转基因研究的大门。
精品课件
这些方法是采用简单的外力冲击或某些物理学原理,将携 带外源DNA片段的质粒载体直接导入植物细胞,然后随机地整 合进受体基因组。例如采用电激法、PEG法等转化玉米的原生 质体,采用超声波材料、脂质体包裹法和花粉管介导法和子房 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等。但是转化技术大多需要经 过原生质体或组织培养阶段,转化周期长,转化受体受到基因 型的较大限制,同时也不适于大规模转基因育种的要求。
精品课件
子房注射法是转基因育种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子房注射法是一种微量注射法,使用一种特制的微量注射器将 含有目的基因载体的DNA溶液直接注射入玉米处于减数分裂时 期的子房中,以便使外源基因能整合进玉米的基因组。丁群星 等(1993)用此法获得了正常的转化体。由射法的最突出优点有两个: 一是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 二是转化受体不受基因型的限制,这对于优良
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9d96f6ba0066f5335a8121e6.png)
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 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也很高,但是具有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1)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没有物种局限性)(2)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3)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很强的目的性(4)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5)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还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第一节作物的转基因技术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一)国际转基因植物研究与现状1.自从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以来,至今已有35个科120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
(植物)2.先后有30多个国家批准了3000多例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40多种,2000年已有13个国家种植了商品化的转基因植物。
(国家数量)3.1996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为280万hm2,1997年增加到1100万hm2,1998年为2780万hm2,1999年增加到3 990万hm2,2000年达到4420万hm2。
(面积增长)4.1996-2000年,转基因作物大部分(85%)种植在发达国家,其中美国种植的面积最大,2000年为3 030万hm2,占全球的68%。
其次为加拿大,2001年为320万hm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从1997年占全球转基因面积的14%,到2000年占到了24%。
其中以阿根廷和中国较多。
5.目前所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其中以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51630403d8ce2f006623db.png)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一、概述从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以来,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接受?抵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转基因作物由实验室进人大田中试,不少作物已向商品化发展。
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产品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问题、产品贴标签问题、运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已引起世界性的所谓“生物安全”的论战。
转基因技术实际上已由学术观点分歧,发展到知识产权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二、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又名"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
三、几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