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研究》的历史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之研究》的历史价值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毛泽东同志1917年4月1日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这篇不朽之作,至今拜读,仍觉获益良多,倍受启发、教诲。这篇文章内容精深,语言简洁准确,是我国第一篇以近代科学与教育观点,全面、系统地论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珍贵文献,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下面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献的学习体会,探讨其历史价值。

一、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研究和提倡体育

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的旧中国,正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战争,使中国两次面临被帝国列强瓜分的危险。1914年,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危机又一次空前严重。国内,继袁世凯之后十余年,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连年混战,使国家百业凋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现实,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忧。1910年当他进入东山高小学堂的时候,就立下了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志向。他曾在《明耻篇》的一本小书上写道:5月7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然而,“国力恭弱,武力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毛泽东意识到,体育在强民强兵,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中的重要作用,“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动以营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此大言之也”。这正将唤醒民众从事体育活动同挽救民族危亡密切联系起来的觉悟。所以,研究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的历史价值,首先必须明确不是为体育而体育,增进健康也不是最终目的,

他总是把个人锻炼和提倡体育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

二、批判当时的学校体育,总结自己的体育实践,促进学校体育改革

清末开始实行废科举,兴学堂的做法,毛泽东同志当时在长沙一师学校,校长孔昭绶比较重视体育,还算是好的。但是,重文轻武,埋头读书,仍是主要倾向。“祥德智而略于体”,体操课只是由一些不学无术的军事教官教教“立正”、“稍息”、“卧倒”、“开步走”而已,体操课“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学生身心得不到锻炼,结果造成许多“偻身俯首,纤纤细手,登山则气迫,步水则足痉”的“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如处子,畏寒怯热,柔弱如病夫”的文弱书生,文中极力提倡“野蛮其体魄”,而且是在学校教育中倡导发达身体的“野蛮”,对于温文儒雅的旧中国教育家来说是极端刺耳的,是对“只文不武”的教育观的挑战和反判。

对学校体育的不满,促使毛泽东同志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他在论述体育锻炼方法时,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针对个体的锻炼,毛泽东主张“运动之方法贵少”,从而提出“应诸芳之用者其法宜多,锻炼己之身者其法宜少”的原则,尤为指出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反对“教者法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的学校体育,倡导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自愿参加体育活动,主张:“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快乐者运动之终”。对今天的学校体育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对体育的涵义、效用、目的、方法的论述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羸弱的民族体质,底下的民族精神,被帝国主义讥称为“东亚病夫”,这一现实给毛泽东印象极其深刻,针对当时中华民族体质的衰弱,他深刻理解体育的涵义,体育的功能。“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律次序之可言者也。”他极力主张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出“以体育强兵强民,强国兴国”,指出体育的功能:“体育非他,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毛泽东批判当时流行的“静养”体育观,提出“以动养生”的观点,他说:“天地盖唯有动而已”。他崇尚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者王船山的观点,“养生莫于可动”,“常动则筋骨强,气脉舒”,“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毛泽东在文中提出:“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全”。

三、对德、智、关系的认识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批判了千百年沿袭下来的“重文轻武,羞耻前后”的陈腐教育观,他认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无德智”,“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效远”,只有“一道配德育与智育”,才能达到“身心并全”的目的,毛泽东还形象比喻说:“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舍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车子坚固,才能多拉快跑,房子不破才能安身住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体育是使这载体和寓舍发达强健的教育活动,所以毛泽东指出“善养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毛泽东把身体放在第一位置并不意味着体育至上,身体健康高于一切,而是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物质的基础,正确认识德智体之间的关系,“以便使我们更能有充沛的精神,搞

好学习,担负起改造社会的大任”。

以上几点是《体育之研究》历史价值的主要方面,文章中还详细论述一系列的辨证关系,如身体和精神相互影响,体强和体弱相互转化,主观和客观(强调内因起决定作用),形式和内容(强调内容是主体)多和少(多这不必善,少这不必不善),量变和质变(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动,运动既久,成效大著)等。另外还有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及“运动一得”等无一不在生活和工作中给我们以指导和启发,《体育之研究》是近代体育史上一篇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