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制冷剂与压焓图幻灯片

合集下载

制冷剂与压焓图

制冷剂与压焓图

3.4 臭氧层破坏结论及蒙特利尔议定书
• 1974年,美国科学家莫里纳和罗兰德宣布,氟利昂中的氯 原子和哈龙物质中的溴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这一发现 令陶醉于自己智慧的人类十分尴尬:被大量使用的制冷剂、 发泡剂、清洗剂及发胶中的氟利昂、哈龙等原来是消耗臭氧 层的物质(ODS)。 本世纪30年代,含氟的制冷剂被研究 发明后在美国进入商业化生产,前苏联、日本和欧洲各国也 不甘落后,氟利昂的应用范围也由制冷剂,其产量与日俱增。 到1974年,全球氟利昂的产量已达到80多万吨。1986年 全球ODS的年消费量已高达100多万吨。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是人类自己陷入了眼下的 尴尬境地。
• 3.低温高压制冷剂,标准沸点低于-60℃,冷凝 压力高于2MPa的制冷剂,包括R13、R14、R503。
三、制冷剂的环保问题
• 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 题,它对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巨大的有害影响。
大气的总臭氧层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
• 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同,离地面10公里以上的臭氧 约占总臭氧80%,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 此层臭氧常称为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减少是造成南 极臭氧空洞与全球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特点:不能与矿物冷冻油互溶,能溶于聚酯类 合成冷冻油。
7.有机化合物类
• 主要是有机氧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 物。命名是R600序号中编写,6后面的1代表 氧化物、2硫化物、3氮化物。如:乙醚 C2H5OC2H5–R610; 甲胺 CH3NH2 –R630。
8.环状有机化合物类
• 命名是R后面先加字母C,后面按氟里昂编号 规则编写。
•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 公约》签署;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效。根 据"共担责任但又有区别"的原则,联合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提出了消耗臭氧层物质使用的时间限制,并建立了旨 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履约的多边基金。由此,ODS的生产和 消费量得以逐年减少,臭氧空洞的扩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空调制冷第一讲制冷原理压焓图

空调制冷第一讲制冷原理压焓图

(5)冷凝器
假定出冷凝器的压力不变,为克服冷凝器 中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必须提高进冷凝器时制 冷剂的压力,这必须导致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升 高,压力比增大,压缩机耗功增加,制冷系数 下降。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4页,共59页。
(6)蒸发器
若保证蒸发器的出口压力不变,为克服蒸发器 中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必须提高进蒸发器时制冷剂 的压力,这必然导致平均蒸发温度升高,传热温差
(4)单位冷凝热 q k
增加
qk h2' h4
(h2' h2)(h2 h4)
(5)制冷系数
减小
h1 h5
h2' h1'
(1-14) (1-14)
(1-15)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4页,共59页。
2.3 回热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利用回热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与压缩机吸入前的 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过冷、蒸气过热, 称之为回热。
压力降没有关系,只要没有气化。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2页,共59页。
(4)膨胀阀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通常膨胀阀是紧靠蒸发器安装的。倘若将它 安装在被冷却空间内,传给管道的热量将产生有 效制冷量;若安装在室外,热量的传递使制冷减 少,因而此段管道必须保温。
压力降也没关系。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3页,共59页。
5D
p
2 1A
单级蒸气压缩式 制冷系统图
A—压缩机; B—冷凝器; C—
5
p0 1
q0
w
h
理论循环在p-h图上的表示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59页。
1.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 算
单级理论循环是建立在以下一些假设的基础上的:
(1)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即在压缩过程 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损失

压焓图ppt课件

压焓图ppt课件
吸气状态计),在蒸发器中所产生的制冷量 。
qv=q0 / v1=(h1-h4)/v1
• 制冷剂质量流量MR: MR=Qo / q0 • 制冷剂体积流量VR: VR=MR*v1
10
• 单位冷凝负荷qk :1kg制冷剂在冷却和冷凝过程中放出
的热量 。 qk=h2-h3
• 单位理论压缩功w0 :压缩机每压缩输送1kg制冷剂所
(kJ/kg) (kJ/m3) (kg/s) (m3/s) (kJ/kg)
冷凝器热负荷 Qk MR qk 23
(kW)
单位理论功 wo h2 h1 170
(kJ/kg)
压缩机理论耗功率 No MR wo 3 (kW)
理论制冷系数 热力完善度 c


o
Qo ToN o
to=5℃,冷凝温度tk=40℃。试对该理论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
解: h1=1460(kJ/kg) h2=1630(kJ/kg) h3=h4=380(kJ/kg) v1=0.245(m3/kg)
单位质量制冷量 qo h1 h4 1080 单质体位量积容流流积量量制MVR冷R MQq量oOR q10.v0108.5q001o45 4446 .9 单位冷凝热负荷 qk h2 h3 1250
• 1点:Po等压线与x=1蒸气干饱和线交点 • 3点: Pk等压线与x=0液态饱和线交点 • 2点: Pk等压线与s1等熵线交点 • 4点: Po等压线与h3等焓线交点
9
五、理论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 单位质量制冷量q0:1kg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从被冷却物
体吸收的热量 。
q0=h1-h4 • 单位体积制冷量qv :压缩机每吸入1m3制冷剂蒸气(按

空调制冷第一讲制冷原理压焓图ppt幻灯片课件.ppt

空调制冷第一讲制冷原理压焓图ppt幻灯片课件.ppt
4
篮 球 比 赛 是 根据运 动队在 规定的 比赛时 间里得 分多少 来决定 胜负的 ,因此 ,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压缩机:
压缩和输送制冷蒸汽,并造成蒸发 器中低压、冷凝器中高压,是整个 系统的心脏。
冷凝器: 输出热量的设备,将制冷剂在蒸发 器中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消耗功所 转化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5)制冷系数
0
对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
制冷系数为
0
q0 w0
h1 h4 h2 h1
(1-11)
在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同的条
件下:
制冷系数愈大
经济性愈好
(6)压缩终温 t 2
影响到制冷剂的分解和润滑油结炭。 19
篮 球 比 赛 是 根据运 动队在 规定的 比赛时 间里得 分多少 来决定 胜负的 ,因此 ,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2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2.1 液体过冷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2.2 蒸气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2.3 气-液热交换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2.4 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2.5 单级压缩实际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21
篮 球 比 赛 是 根据运 动队在 规定的 比赛时 间里得 分多少 来决定 胜负的 ,因此 ,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7)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 力完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
0 c
h1h4 1 h1h4TkT0 h2h1Tk 1 h2h1 T0
T0
(1-12)
这里εc为在蒸发温度(T0)和冷
凝温度(Tk)之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
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愈大,说明该循

蒸汽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的压焓图与性能图_图文

蒸汽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的压焓图与性能图_图文
扰动因素
– 蒸发器 – 节流装置
调节变量
采用图形法进行性能 分析,简单、直观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44
2.定速压缩机制冷系统的性能图
*
45
压缩机工作特性(1)
*
– 如果吸气状态位于两相区(点6)时, 则不能直接确定干度x6
• 采用节流方法使之降压(6→1)成过 热蒸气(点1)
• 根据p1和t1的读数确定出点1的状态 • 再根据h6= h1原理求解压力为p0、比
焓为h1的湿蒸气(点6)的干度x6
3
2
6 4
1
h6=h1
当压缩机出现回液时,也可 采取同样方法,以保证压缩 机的安全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33
预备知识
• 制冷量Qe
3
• 输入功率Pin
4
• COP (当Mrev=Mrcom时)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2 1
34
回热循环
• 特点
– 可提高压缩机回气过热度,防止液 击、以利于提高带油速度
– 高压液体得到再冷,可防止制冷剂 沿程闪发
– 对于某些制冷剂而言,回热是减小 节流损失的重要措施
Pin


RM
Pin
H1
Qe
0
source / fridge
• 消耗能量
• 消耗能量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4
制冷机与热泵的相互关系
• 相同点
– 热力学原理相同(如: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 结构相同(四大主要部件+制冷剂)
• 不同点
– 使用目的(功能)不同

压焓图详释PPT学习教案

压焓图详释PPT学习教案
对于HCFCs:发达国家,从1996年起冻结生产量, 2004年开始削减,2020年完全停用;发展中国家, 从2016年开始冻结生产量,2040年完全停用。以上 时间表可能还会提前。
R12, R22 目前已禁止使用,
R134a 日本和美国的无氟替代制冷剂,
R600a 我国最佳无氟替代制冷剂.
第16页/共46页
第14页/共46页
3.4 臭氧层破坏结论及蒙特利尔议定书
1974年,美国科学家莫里纳和罗兰德宣布,氟利昂中的 氯原子和哈龙物质中的溴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这一 发现令陶醉于自己智慧的人类十分尴尬:被大量使用的制 冷剂、发泡剂、清洗剂及发胶中的氟利昂、哈龙等原来是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 本世纪30年代,含氟的制 冷剂被研究发明后在美国进入商业化生产,前苏联、日本 和欧洲各国也不甘落后,氟利昂的应用范围也由制冷剂, 其产量与日俱增。到1974年,全球氟利昂的产量已达到 80多万吨。1986年全球ODS的年消费量已高达100多万 吨。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 是人类自己陷入了眼下的尴尬境地。
• 命名是R后面先加字母C,后面按氟里昂编号 规则编写。
第8页/共46页
⑵按工作温度压力分:
在一个大气压下,环温30℃下的冷 凝压力分为:
1. 高温低压制冷剂,沸点在0℃以 上,冷凝压力小于0.3MPa的制冷剂, 包括R11、R21、R114。
2.中温中压制冷剂,标准沸点在60℃~0℃范围内,压力在
四、氟里昂从环保角度的分类 Ⅰ
卤代烃(氟里昂)是链状饱和碳氢 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 可以分为八类:
① 全卤代烃-PFCs,碳氢化合物 中氢原子被氟置换,具有无毒不燃 的性质,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对 臭氧层不产生影响。如CF4、C2F6 等。

R134a压晗图.ppt

R134a压晗图.ppt

冷气热水器——全家有热水,厨房有冷气
一旦制冷剂达到饱和状态,制冷剂从 气体变成液体,何在蒸发器中一样, 线为水平表明压力(和温度)不变, 最后一个过程是膨胀过程,从点4到点 1的线是垂直的,表明制冷剂流过热力 膨胀阀时压力(或温度)是下降的但 焓值不变。
广东芬尼电器有限公司
冷气热水器——全家有热水,厨房有冷气
广东芬尼电器有限公司
冷气热水器——全家有热水,厨房有冷气
五、理论制冷循环的特点(对比理想制冷循环)
• 干压缩代替了湿压缩:
p
压缩机吸气状态为干饱和蒸气
pk
3
• 节流阀代替了膨胀机:
p0
简化了设备,但会造成节流损失
4
2 1
• 热交换过程为等压过程,而
非等温过程

广东芬尼电器有限公司
冷气热水器——全家有热水,厨房有冷气
压缩功是点3和点2之间的焓差乘以 制冷剂流量,压缩功增加了制冷剂中 的热值,曲线的垂直部分表示制冷剂 压力(和温度)点2升高到点3,下一 个过程发生在冷凝器中,过程的第一 段(制冷剂汽液分界线的外则)是过 热气体的降温过程,
广东芬尼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电器有限公司
65℃,18Bar 气态
冷气热水器——全家有热水,厨房有冷气
冷凝器
节流零件
排气
吸气
压缩机
42℃,17Bar 液态
压缩机的原理连续且封闭的打气 筒
10℃,5 Bar 气态
蒸发器
5℃,5 Bar 液态
广东芬尼电器有限公司
冷气热水器——全家有热水,厨房有冷气
图中示出了每个部件的过程,从点1 到点2是蒸发过程,制冷剂从液体变 成气体,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 在相变时吸收热量(潜热),制冷效 果就是点2和点1之间的焓差,从点2 到点3的曲线表示压缩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只发生物理变化,没 有化学变化。如果系统不泄漏,制冷可以长期 循环使用。
二、常用制冷剂分类和命名
⑴ 1.无机物化合物 按 2.饱和碳氢化合物
⑵ 按
1.高温低压类
化 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工
学 4.氟里昂

组 5.共沸溶液
成 分
6.非共沸溶液
温 2.中温中压类 度 压
类 7.有机化合物 8.环状有机化合物
表1:共沸制冷剂的组成和沸点
代号 组分
R500 R501 R502 R503 R504 R505 R506 R507
R12/152a R22/12 R22/115 R23/13 R32/115 R12/31 R31/114
R125/143a
质量成分 分子量 沸点 各组分的沸 (℃) 点(℃)
73.8/26.2 99.3 -33.5 -29.8/-25 84.5/15.5 93.1 -41.5 -40.8/-29.8 48.8/51.2 111.6 -45.4 -40.8/-38 40.1/59.9 87.6 -88.0 -82.2/-81.5 48.2/51.8 79.2 -59.2 -51.2/-38 78.0/22.0 103.5 -30 -29.8/-9.8 55.1/44.9 93.7 -12.5 -9.8/3.5 50.0/50.0 98.9 -46.7 -48.8/-47.7
6.非共沸溶液类(混合制冷剂)
• 由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的,相互不形成共沸的 单组分制冷剂溶液组成。其溶液在加热时,虽然 在相同蒸发压力下,易挥发的蒸发比例大,难挥 发的蒸发比例小。使得整个蒸发过程中温度在变 化。所以相变过程是不等温的。能使制冷循环获 得更低蒸发温度,可增大制冷量。
• 例如: R407C 由(R32/R125/ R134a)组成 ; R410a 由(R32/R125)组成的混合物 。
⑵按工作温度压力分:
• 在一个大气压下,环温30℃下的冷凝压力分为:
• 1. 高温低压制冷剂,沸点在0℃以上,冷凝压 力小于0.3MPa的制冷剂,包括R11、R21、R114。
• 2.中温中压制冷剂,标准沸点在-60℃~0℃范围 内,压力在03MPa~2MPa范围内的制冷,包括 R717、R12、R22、R502等。
卤代烃的一类.生产氟里昂主要是甲烷、乙烷、
丙烷。它的分子通式是:CmHnFpClqBrr

里昂的代号是: R(m-1)(n+1)(p)B(r) 若
r=0,B可省去。
例如:二氯二氟甲烷 CCl2F2–R12;一氯二氟甲 烷 CHClF2–R22;四氟乙烷 CH2FCF3–R134a
5.共沸溶液类(混合制冷剂)
• 近地面10公里以内的对流层臭氧约占总臭氧15%, 对流层臭氧增加,会增强温室效应。
平流层
3.1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 1.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 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 大增加了。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 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 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 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 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 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2%。 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 角膜肿瘤等。
力 分 3.低温高压类
1.无机物化合物类
• 主要有:氨、空气、水、co2等。 代号由字母 R7××组成,如:氨(NH3)--R717 , 水-R718,空气--R729。它们是较早采用的天然制 冷剂。
2.饱和碳氢化合物类
• 主要有:甲烷(CH4)-R50; 乙烷(CH3CH3)-
R170; 丙烷(CH2CH2CH3)-R290; 丁烷
(CH3CH2(CH3)3)--R600a 。从经济观点来看,它们
是出色的制冷剂,但易燃,安全性很差。
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类
• 它们的命名是在R后面先写“1”主要有: 乙烯R1150, 丙烯R1270。
4.氟里昂类
• 它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元素的衍生物总称,
一、制冷剂的作用:
•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工作 介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的与外界发生 热交换。
• 制冷剂借助压缩机的做功,将被冷却对象的热 量连续不断传递给外界环境,从而实现制冷。
•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是低压低温下汽化,在冷凝 器中是高压常温下凝结,因此只有在工作温度 范围内能气化和凝结的物质才能作为制冷剂。 多数制冷剂在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下是气态。
• 3.低温高压制冷剂,标准沸点低于-60℃,冷凝 压力高于2MPa的制冷剂,包括R13、R14、R503。
三、制冷剂的环保问题
• 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 题,它对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巨大的有害影响。
大气的总臭氧层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
• 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同,离地面10公里以上的臭氧 约占总臭氧80%,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 此层臭氧常称为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减少是造成南 极臭氧空洞与全球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由两种以上互溶的单组分制冷剂组成,在常温 下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命名是R500序号中编 号,例如:R501是R22和R12按质量比75/25混合。 R502是R22和R115按质量比48.8/51.2混合。
• 特点:在一定压力下具有恒定沸点,和单组制 冷剂一样。但它比单组制冷剂区别是,在相同 工作条件下,①蒸发温度变低,②制冷量增大, ③化学稳定性好,④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它 可使封闭压缩机电机得到更好的冷却,改善提 高制冷循环性能。
特点:不能与矿物冷冻油互溶,能溶于聚酯类 合成冷冻油。
7.有机化合物类
• 主要是有机氧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 物。命名是R600序号中编写,6后面的1代表 氧化物、2硫化物、3氮化物。如:乙醚 C2H5OC2H5–R610; 甲胺 CH3NH2 –R630。
8.环状有机化合物类
• 命名是R后面先加字母C,后面按氟里昂编号 规则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